Workflow
隆基绿能(601012)
icon
搜索文档
隆基绿能:HHLR拟减持不超过0.50%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6-06 11:19
股东持股及减持计划 - HHLR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隆基绿能4.16亿股 占总股本5.50% [1] - HHLR计划减持不超过3789.02万股 占总股本0.50% [1] - 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 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 [1] - 减持数量将根据公司总股本变动相应调整 [1] - 减持原因为基金投资运作需求 [1]
隆基绿能,往事并不如烟
钛媒体APP· 2025-06-06 03:08
公司市值与财务表现 - 隆基绿能市值相当于晶科、天合和晶澳三家TOP4企业的总和,凸显其行业地位 [1] - 公司拥有500亿货币资金储备,财务稳健性显著高于同行 [2] - 2024年业务推广费达7.8亿,同比激增80%,远超晶科和通威 [2][22] 技术战略与转型 - 公司从HPBC1.0失败后转向N型BC技术,将其视为维持巨头地位的核心武器 [3][4] - BC2.0技术被宣传效率领先TOPCon 0.6-0.8%(约15W),但实际差异包含共性技术叠加 [22][23] - 30GW TOPCon产能暂未改造为BC路线,技术路线存在摇摆 [13][19] 组织变革与成本控制 - 2024年裁员50%,员工总数从75,066人锐减至37,853人,生产和技术人员降幅最大 [6][7][36] - 董事长钟宝申首次公开承认HPBC1.0失败,并反思组织机构冗余导致成本优势丧失 [7][9][10] - 管理层调整后战略决策权集中于钟宝申,李振国让出总经理职位 [12] 市场竞争与历史教训 - 硅片环节毛利率从2016年65.91%下滑至2024年未知水平,外销出货被双良节能超越 [15][17][19] - 组件市场份额被晶科、天合等赶超,因166尺寸迭代红利消退及210阵营崛起 [19] - 友商对隆基宣传策略不满,认为其夸大BC技术优势并引发行业军备竞赛 [22][27][30] 产能与投资动态 - 在建工程未显著增长,BC2.0规划的50GW产能进展存疑 [32][33] - 铜川12GW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Q3投产,西咸新区12.5GW BC电池项目预计2025年Q2投产 [33] - 泰睿硅片未扭转硅片市占率下滑趋势,2024年被双良节能超越 [34] 行业定位与未来挑战 - 公司面临BC与TOPCon双线作战压力,技术领先性不及爱旭(BC)和晶科(TOPCon) [38] - 行业认为隆基需平衡黑科技投入与成本优势重建,避免战略失误重复 [39][40] - 当前市值反映市场对其技术转型的期待,但历史目标达成率低引发质疑 [35][40]
隆基绿能(601012) - 关于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6-05 11:16
担保相关 - 近期公司及子公司新增担保金额44491.61万元[4]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提供担保累计238.55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39.17%[4][11] - 公司及子公司间担保235.04亿元,对外担保3.51亿元[4][11] - 为资产负债率70%及以上对象提供担保219.91亿元[11] - 2025年为全资子公司等提供担保新增额度不超500亿元,70%及以上对象不超400亿元,70%以下不超100亿元[6] - 2025年拟向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新增额度不超20亿元,70%及以上对象不超15亿元,70%以下不超5亿元[7] 银行保函与履约担保 - 为部分全资子公司开立银行保函38990.13万元,控股子公司1876.67万元[5][6] - 隆基乐叶为西班牙隆基光伏开立银行保函1393.73万元[6] - 香港隆基为波兰隆基光伏销售业务提供履约担保2231.08万元[6] 交易与差值数据 - LONGI LIMITED交易金额370,183.86[13] - LONGI LIMITED总金额459,999.15[13] - LONGI SPAIN技术业务差值 -12,767.13[7] - LONGI SPAIN总金额488,294.66[7] - LONGI SOLAR FRANCE SARL差值1,817.28[8] - LONGI SOLAR FRANCE SARL总金额32,551.32[8] - LONGi (U.S.)技术业务差值 -48,078.13[9] - LONGI GmbH技术业务差值7,086.61[10] - 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差值130,563.64[11] - 无锡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差值34,972.41[12]
隆基绿能预计今年末HPBC2.0组件成本将接近TOPCon 目前超半数订单来自海外客户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0:28
光伏产品价格与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以来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行 目前已基本回到前期底部附近 公司预计短期价格将持稳 因制造环节开始控制产出规模 [1] - 2025年1-2月光伏市场需求淡季 主产业链价格跌至生产成本以下 对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产生明显影响 [1] - 公司严格执行以销定产模式 根据终端需求和订单调整组件排产节奏 目前库存保持可控 [1] HPBC2 0产品进展 - HPBC2 0组件累计订单较年初大幅增加 超50%来自海外客户 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 [2] - 当前HPBC2 0生产成本略高于TOPCon 预计2025年末将接近TOPCon水平 电池产线良率达97% [2] - 2025年底目标形成50GW HPBC2 0电池与组件产能 新增产能中约50%来自改造原有HPBC1 0和PERC产线 TOPCon现有30GW产能无改造计划 [2] 组件出货区域分布与市场策略 - 2024年公司组件出货区域与全球需求分布一致 中国市场占55% 海外集中在亚洲(21%)和欧洲(16%) 中国占全球新增装机52% [3] - 美国5GW组件合资工厂已达产 马来西亚光伏双反关税较低 电池仍可出口美国 未下调今年美国出货目标 [3] - 行业处于变革期 公司对海外产能扩张持谨慎态度 暂无扩大计划 [3] 氢能业务发展 - 氢能行业处于产业导入前期 终端需求规模化放量仍需时间 但中长期发展逻辑受碳中和支撑 [4] - 公司聚焦氢能技术研发创新 提升装备性能 2025年已获河北燕山钢铁、梅塞尔集团等国内外电解槽订单 [4]
硅产业链新闻动态
隆基绿能泾河新城项目 - 隆基泾河新城新能源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在提速建设,涵盖4座光伏电池切片生产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一号车间等土建完工,核心设备已迁入,计划近期正式投产 [1] -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就业1.5万余人,将成为隆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产能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光伏生产基地 [1] - 隆基绿能2023年1月公告拟投资452亿元建设100GW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原计划2024年三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 [1] - 2024年9月隆基调整项目,一期由25GW单晶硅片和25GW单晶电池变更为12.5GW高效BC电池 [1] 大晟新能源安吉项目 - 大晟新能源安吉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营,预计5月底完成验收,6月底全面竣工投产 [2] - 项目规划建设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7.2GW电池组件全自动智能产线,总投资47亿元 [2] - 大晟新能源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异质结、钙钛矿/异质结叠层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 [2] - 2024年2月大晟新能源向迈为股份采购1.2GW高效晶硅异质结电池整线生产设备 [3] - 2024年7月大晟新能源与乐通股份、东方江峡产投签署协议,拟成立研究院专注钙钛矿/HJT叠层电池技术研发 [3] - 乐通股份目前持有大晟新能源12.5%股权,有权在项目投产后受让大晟资产30.5%股权实现并表 [3] Heliene美国扩产 - Heliene在美国投产第三条太阳能组件生产线,年产能500MW,使在美组件年产能增至1.3GW [4] - 新产线获得明尼苏达州就业与经济发展部230万美元资金支持及其他州级机构资助 [4] - Heliene获得5400万美元股权融资为产线开发提供保障,预计创造超过220个岗位 [5] - 2024年3月Heliene与Suniva及康宁公司合作推出采用美国本土制造多晶硅、硅片与电池的组件 [5] SEG Solar印尼项目 - SEG Solar在印尼正式投产首座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一期2GW项目 [6] - 工厂量产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6.4%,生产节拍比行业标准快20% [6] - 工厂整合自主开发的烧结工艺可额外提升0.3%绝对转换效率 [6] - SEG计划将印尼工厂产能扩充至5GW,打造垂直一体化光伏制造基地 [7] - SEG目前组件年产能超过6GW,包括2024年8月投产的美国德克萨斯州2GW工厂 [7] - 印尼和老挝正成为面向美国市场的新兴光伏制造中心,东南亚组件产能2024年底达78.8GW [7]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上涨0.34%,前十大权重包含阳光电源等
金融界· 2025-06-04 13:55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上涨0 34% 报2050 12点 成交额409 16亿元 [1] -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近一个月上涨0 80% 近三个月下跌8 06% 年至今下跌6 85% [1] 指数构成 - 中证产业指数系列涵盖钢铁 船舶 石化 纺织 轻工 装备和物流等产业 反映沪深市场支柱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基日为2008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1] -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十大权重股:宁德时代(10 4%) 汇川技术(4 38%) 三一重工(3 4%) 阳光电源(2 77%) 国电南瑞(2 75%) 隆基绿能(2 75%) 中国中车(2 72%) 潍柴动力(2 57%) 中国船舶(2 17%) 徐工机械(2 07%) [1] 市场分布 - 指数持仓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2 55%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7 45% [1] - 行业分布显示工业占比99 33% 能源占比0 67% [2] 指数维护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公募基金包括:易方达中证装备产业联接A/C 华夏中证装备产业联接A/C 华夏中证装备产业ETF 易方达中证装备产业ETF [2]
日本再被暴击,氢能被中国超越
搜狐财经· 2025-06-04 06:03
全球氢能专利竞争力排名变化 - 中国氢能综合专利竞争力首次超越日本 跃居世界第一 这是自2011年启动评估以来的首次登顶 [1] 技术领域专利优势 - 制造领域电解槽技术占全球产能60% 绿氢设备成本降至欧洲四分之一水平 [2] - 专利覆盖碱性电解和质子交换膜双技术路线 单堆兆瓦级电解槽已实现商业化运行 [2] - 储存运输领域实现70MPa高压储氢瓶100%国产化 液氢储运日蒸发率0.15%达全球领先水平 [2] - 2024年建成全球首条掺氢长输管道(包头—临河)突破氢能规模化输送瓶颈 [2] - 安全管理专利数量同比增长45% 支撑万吨级氢冶金项目安全运营 [2] 综合竞争力数据表现 - 中国评分较日本领先12.7个百分点 [2] - 近五年年均专利申请量达2.7万件 为日本申请量的2倍 [2] 政策支持体系 - 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将氢定位为国家能源体系组成部分 [3] - 2025年绿氢产量目标20万吨 2024年实际产量已达32万吨 [3] - 地方政府配套560项专项政策 试点高速通行费减免和非化工园区制氢机制 [3] 产业生态发展 - 电解槽企业从2021年不足50家激增至2024年200家 [3] - 形成隆基绿能 阳光电源 国电投 重塑能源等头部企业梯队 [2][3] - 日本仅有旭化成 东芝等少数企业参与 [3] 市场需求特征 - 2023年中国氢气消费量2800万吨 占全球消费总量30% [3] - 工业应用贡献超50%需求 宝武钢铁氢基竖炉和河钢集团氢冶金成为主要应用场景 [3] - 与日本聚焦燃料电池车的技术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3]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上涨0.11%,前十大权重包含万华化学等
金融界· 2025-06-03 15:14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上涨0.11%报2804.76点 成交额185.99亿元 [1] -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近一个月下跌0.38% 近三个月下跌9.16% 年至今下跌5.65% [1] 指数构成与样本 - 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先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基础材料及关键战略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以2008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0点为基点 [1] 十大权重股 - 宁德时代权重10.54% 北方华创权重10.05% 万华化学权重7.57% 隆基绿能权重6.46% [1] - 华友钴业权重3.38% 通威股份权重3.25% 三环集团权重3.24% 三安光电权重3.15% 宝丰能源权重2.63% 格林美权重2.32%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4.94%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4.50% 北京证券交易所占比0.56%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43.27% 原材料占比32.99% 信息技术占比23.74% [2] 指数调整规则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进行临时调整 [2] 跟踪基金 - 跟踪新材料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宝中证新材料ETF、建信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天弘中证新材料ETF等 [2]
一代光伏霸主难逃周期轮回
36氪· 2025-06-03 12:5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公司实控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联合创始人钟宝申全面接手管理 [1] - 李振国退居二线后专注于研发工作,释放技术升级信号 [3] 行业现状与亏损 - 2023年光伏全行业亏损超300亿元,龙头企业隆基绿能亏损86亿元,TCL中环亏损98亿元,通威股份亏损70亿元 [4][7] - 2020-2023年光伏产业链投资超2.5万亿元,2023年底全球产能达1000GW,远超400GW需求 [8] - 2023年组件价格跌超64%,多晶硅价格下跌72%,硅片暴跌80% [12] 技术路线与竞争格局 - 行业从P型PERC转向N型TOPCon,晶科能源凭借TOPCon技术2023年出货92.9GW,其中N型占比88% [20][21] - 隆基押注BC电池技术,理论效率达29.1%,计划2025年BC产能达70GW [27][28][30] - 隆基HPBC 1.0产品因功率和成本未达预期导致库存积压,2024年停产并升级至HPBC 2.0 [31] 市场供需与装机量 -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累计装机突破880GW [13] - 2024年4月单月新增装机45.22GW,同比增长215% [13] - 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占全球近50%,总装机量是美国的5倍,日本的11倍 [34][35] 历史与行业轮回 - 光伏行业经历"一哄而上—内卷竞争—惨烈洗牌—新王崛起"的周期性轮回 [36] - 隆基曾通过单晶硅技术颠覆多晶硅市场,2020年单晶市占率达90% [18] - 当前行业过剩周期类似2012年危机,全产业链价格战持续 [7][8]
隆基绿能:产业链价格下行拖累业绩,2025年BC产品出货占比有望超25%-20250603
山西证券· 2025-06-03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B”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产业链价格下行拖累隆基绿能业绩,2025 年 BC 产品出货占比有望超 25% [1] 各部分总结 事件描述 - 隆基绿能发布 2024 年年报和 2025 年一季度报告,2024 年营收 825.8 亿元,同比 -36.2%,归母净利润 -86.2 亿元,同比 -180.2%;2025 年 Q1 营收 136.5 亿元,同比 -22.8%,环比 -43.1%,归母净利润 -14.4 亿元,同比 +38.9%,环比 +32.0% [1] 事件点评 - 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下降拖累业绩,2024 年硅片营收 82.1 亿元,同比 -66.5%,出货 108.46GW;组件及电池营收 663.3 亿元,同比 -33.1%,电池组件出货量 82.32GW;硅片、电池组件毛利率分别为 -14.3%、6.3%,分别同比 -30.2pct、-12.1pct;2025 年 Q1 硅片出货量 23.46GW,电池组件出货量 16.93GW [2] HPBC2.0 组件情况 - HPBC2.0 组件产品力领先,预计 2025 年底 BC 产能增至 50GW;头部光伏企业加速布局 BC 技术,产业生态圈日趋完善;隆基绿能 HPBC 1.0 产线升级为 N 型 HPBC 2.0 技术,已投产电池良率达 97%左右;2024 年 BC 组件出货 17.33GW,同比高增 191%;2025 年 Q1 出货 4.32GW;预计 2025 年 6 月底 BC 二代产能增至 35GW,年底增至 50GW,全年 BC 产品出货占比超 25% [3] 投资建议 - 预计隆基绿能 2025 - 2027 年 EPS 分别为 -0.28/0.32/0.60,对应 5 月 30 日收盘价,2025 - 2027 年 PE 分别为 -51.0/45.3/23.9,维持“买入 - B”评级 [4]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3 - 2027 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 129498、82582、71686、83372、96333 百万元,同比分别为 0.4%、-36.2%、-13.2%、16.3%、15.5%;净利润分别为 10751、-8618、-2131、2401、4558 百万元 [6]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涵盖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展示了隆基绿能 2023 - 2027 年的财务状况和主要财务比率,如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估值比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