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C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两大光伏龙头达成专利诉讼和解
证券日报· 2025-09-22 04:45
专利诉讼和解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2025年9月19日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 结束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 [1] - 双方同意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许可 并达成相关商业安排 [1] 技术领域地位 - 晶科能源是TOPCon技术龙头 拥有国内最多TOPCon技术专利 [2] - 隆基绿能是BC技术龙头 拥有国内最多BC技术专利布局 [2] 行业影响 - 和解体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 为行业树立可持续知识产权伙伴关系典范 [2] - 推动光伏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 - 鼓励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创新 形成良性竞争生态和健康知识产权环境 [2] 未来合作方向 - 双方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 加速先进技术商业化与应用创新 [2] - 未来可能探讨更深层次合作 提升双方市场竞争力 [2] 行业技术发展特征 - 当前主流技术为TOPCon、BC和异质结三大路线 [2] - 技术迭代升级周期约三至五年 需持续进行重大技术升级 [3] - 需构建新型专业技术壁垒和工艺壁垒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3]
龙头公司上演“世纪大和解”,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交叉授权核心专利技术
第一财经· 2025-09-19 15:12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9月19日联合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专利纠纷和解 结束全部法律程序 并就部分核心专利达成交叉授权许可[3] - 双方未来计划加大新技术研发 加速先进技术商业化 并探讨更深层次合作[3] 专利纠纷背景 - 隆基绿能于2025年3月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对晶科能源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指控其TOPCon技术及多款光伏组件侵权[4] - 隆基绿能于2025年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晶科能源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该案原定3月20日开庭[4] - 晶科能源自2024年12月起在中国 日本 澳大利亚等地对隆基绿能发起6起专利诉讼 主要涉及TOPCon电池技术及组件设计制造[4] 技术优势格局 - 晶科能源在TOPCon专利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3] - 隆基绿能在BC技术专利领域领跑行业[3] - 双方此前专利纠纷主要围绕TOPCon技术 互为原被告[3] 行业竞争态势 - 2025年起光伏企业竞争白热化 从价格战蔓延至专利战 专利纠纷持续高企[5] - 除上述两家外 天合光能 阿特斯 晶澳科技 正泰新能等企业均卷入本轮专利纠纷[5] 行业领袖观点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公开表示担忧专利互殴现象 认为专利武器化会加剧行业秩序混乱[5] -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反对以专利保护之名行恶意竞争之实 认为专利战会延误中国原创技术发展[5] -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透露已联合产业链10余家企业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 通过联合研发和共享专利打破各自为战局面[6]
龙头公司上演“世纪大和解”,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交叉授权核心专利技术
第一财经· 2025-09-19 14:16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宣布结束全球范围内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并达成和解协议 [1] - 双方及关联公司就部分核心专利达成交叉授权许可的商业安排 [1] - 未来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创新并探讨更深层次合作 [1] 专利技术背景 - 晶科能源在TOPCon专利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3] - 隆基绿能在BC技术专利方面领跑行业 [3] - 此前专利纠纷主要围绕TOPCon技术且双方互为原被告 [3] 诉讼历史 - 隆基绿能2025年3月3日在美国对晶科能源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TOPCon技术侵权 [3] - 隆基绿能2025年2月在济南法院对晶科能源提起专利侵权诉讼预计3月20日开庭 [3] - 晶科能源自2024年12月起在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对隆基绿能发起6起专利诉讼涉及TOPCon核心技术 [3] 行业动态 - 2025年起光伏企业竞争从价格战蔓延至专利战专利纠纷持续高企 [4] - 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科技正泰新能等企业均卷入本轮专利纠纷 [4] - 多家企业反对专利战阿特斯创始人反对以专利保护之名行恶意竞争之实 [4] - 天合光能联合产业链10余家企业共建创新中心通过共享专利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4] 企业观点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曾表达对专利互殴现象的担忧 [3] - 李振国指出专利若变成武器会加剧行业下行期的混乱秩序 [4]
形成“最强组合”?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达成部分核心专利交叉授权许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3:09
核心事件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9月19日发布联合声明 宣布就全球范围内的专利诉讼达成和解协议 [1] - 和解协议内容包括结束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 并就部分核心专利达成交叉授权许可的商业安排 [1] 公司战略定位 - 两家公司均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置于战略核心 持续投入研发并积极布局全球知识产权 [1] - 隆基绿能市值为1280.69亿元 股价16.9元 晶科能源市值为535.28亿元 股价5.35元 [1] 行业影响 - 和解体现对创新价值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认同 为行业树立长期可持续知识产权伙伴关系典范 [2] - 隆基在BC技术专利储备居行业首位 晶科在TOPCon技术专利储备居行业首位 [2] - 双方专利交叉授权形成覆盖BC与TOPCon两大主流技术路线的"最强组合" [2] 技术发展前景 - 行业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 - 双方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 加速先进技术的商业化与应用创新 [2] - 合作将为BC技术的快速降本创造有利条件 [2] 竞争格局演变 - 中小企业在BC与TOPCon专利储备普遍不足 [2] - 竞争态势或将加速行业出清进程 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2]
突发!两大光伏龙头达成专利诉讼和解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9 12:47
专利诉讼和解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于2025年9月19日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协议 结束全部专利纠纷法律程序 [1][3] - 双方同意对部分核心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许可 并达成相关商业安排 [3] - 和解体现尊重知识产权和合作共赢意愿 为行业树立知识产权伙伴关系典范 [3] 技术领域与行业地位 - 晶科能源是TOPCon技术龙头 拥有国内最多TOPCon技术专利 [4] - 隆基绿能是BC技术龙头 拥有国内最多BC技术专利 [4] - 两家不同技术领域龙头企业和解 有望提升双方市场竞争力 [4] 行业发展趋势 - 光伏行业正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3] - 行业技术迭代升级较快 约每三五年需一次重大技术升级或迭代 [4] - 未来需构建新型专业技术壁垒和工艺壁垒 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3][4] 研发与创新投入 - 两家公司将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 加速先进技术商业化与应用创新 [3] - 双方未来将探讨更深层次合作 鼓励更多企业投入研发创新 [3] - 行业需将精力集中于未来技术发展和工艺突破 而非存量专利争夺 [4]
碳中和50ETF(159861)涨超1.0%,行业供需调整与技术升级成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7:07
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与技术趋势 - 行业协会及主要厂家正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尝试 后续效果值得期待 [1] - 下游盈利承压背景下 投资性价比高的0BB POLY-Finger及提效明显的BC技术有望受益 [1] 风电设备行业展望 - 2025年国内风电装机受2024年大规模招标促进 预计将实现高速增长 [1] - 陆上风电招标价格企稳有利于产业链盈利 [1] - 海上风电随着政策等因素逐步清晰 招投标陆续启动 [1] - 深远海项目及各地竞配项目保障行业未来成长性 [1] 环保产业投资工具 - 碳中和50ETF(159861)跟踪环保50指数(930614) 该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清洁能源 废物管理 污染控制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具有较高行业集中度和鲜明主题特征 较好体现环保领域投资机会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联接A(012503)和联接C(012504) [1]
光伏产业“反内卷”再加码,机电商会倡议抵制低价出口
新京报· 2025-08-07 02:34
行业政策与倡议 - 中国机电商会发布倡议反对不正当竞争 抵制低于成本价出口等行为 推动光伏行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1] - 倡议要求企业遵守公平竞争原则 控制产能扩张节奏 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聚焦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1] - 工信部将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中央财经委员会要求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1] 供需状况与价格表现 - 2024年底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均突破1200吉瓦 2025年全球需求仅580吉瓦左右 供给超出需求一倍有余[2] - 2024年第四季度组件价格同比下降18% 部分企业报价跌破0.6元/瓦 全产业链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2] - 全产业链价格回升幅度达20%-30% 海外市场价格随国内市场价格回升同步提高[5] 企业经营状况 - A股光伏板块多数公司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预告为负 仅横店东磁 福斯特 石英股份 福莱特 南玻A等少数公司预告为正[2] - 受"531"抢装潮影响 市场需求量有限 行业量价齐升局面还需要时间 多数企业依然有压力[2][4] 技术发展与创新 - N型电池已成为市场主流 TOPCon技术产能占比超75% HJT BC等前沿技术加速商业化[6] - 隆基绿能HIBC技术实验室转换效率突破27.81% 爱旭股份BC组件在欧洲分布式场景市场占有率超40% 溢价空间达15%以上[6] - 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加速N型电池 BC技术迭代 通过全球化布局开拓新兴市场[7] 行业转型与展望 - 光伏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战略转型 从规模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1][6] - 行业调整期是锻造核心竞争力关键期 企业聚焦逆周期研发创新 提升产品质量[7] - 出口企业需关注出口退税政策变化 产品出海和产能出海需更加理性团结 保护行业积累优势[9]
三大利好突袭,光伏概念股反弹,这一细分板块受多家机构看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38
光伏概念股反弹表现 - 光伏设备板块大涨 捷佳伟创 海优新材等个股表现突出 [1] - BC电池 硅能源 POE胶膜等细分板块同步上涨 [1] 业绩与政策催化因素 - 捷佳伟创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7亿元至19.6亿元 同比增长38.65%-59.85% [2] - 扣非净利润预计15.49亿元至18.09亿元 同比增长31.37%-53.41% 原因为在手订单持续验收转化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 [2] 产业链价格变动 - N型G10L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2元/片 环比上涨9.09% [2] - N型G12R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35元/片 环比上涨8% [2] - 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1.55元/片 环比上涨7.64% [2] - 价格上涨主因原料成本增加及下游采买订单增长 [2] BC电池技术发展态势 - 主要厂商基本暂停国内TOPCon路线扩产 转向BC技术路线 [3] - 行业新增/改造XBC产能规划近90GW 带动设备需求增长 [3] - BC技术因背面电极布局对银浆要求更高 银耗更大 [3] - 银包铜 高铜浆 纯铜浆等降本方案已进入产线验证阶段 [3]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04:0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均面临价格战、产能扩张和创新保护不足的困局,光伏行业的历史经验值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借鉴 [1][2] - 价格战导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滑近30%,尽管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28.3%至277.57GW,但行业整体产值下滑,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协鑫系、通威股份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紧张,反映出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 价格战与产能过剩 - 价格战是市场化竞争工具,有助于淘汰低效产能,但无底线的成本突破会损害全产业链利润 [1][2]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2023年隆基绿能创始人已警示,产能扩张受地方补贴等非市场化因素推动,导致资源浪费 [3] - 汽车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吉利控股宣布停止新建工厂,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3] 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光伏行业创新成果如TOPCon技术迅速被同行模仿,导致技术红利短期耗尽,先发企业难以获得足够回报 [5] -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行业普遍问题,光伏企业呼吁为科技创新赋予权利属性,延长红利周期 [5]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创新能力,同时保护创新成果,避免重蹈光伏覆辙 [5] 行业出路与政策支持 - 光伏行业出路在于持续创新,但创新保护需政策支持,建立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6] - 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推动兼并重组,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行业整合,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3][4] - 中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均为万亿产业,加强创新保护将提升全球竞争力 [6]
光伏高管们的话,说给汽车高管们听
第一财经· 2025-06-15 03:21
行业现状与价格战影响 -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均面临价格战困境,高管们通过极限降本和价格战抢夺市场,导致产业链利润受损 [1] - 光伏行业2024年多晶硅、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超10%,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28.3%),但产业链价格下滑近30%,整体产值下降 [2] - 光伏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收入825亿元,同比-36%,亏损86亿元)、协鑫系、通威股份(收入919亿元,同比-33%,亏损70亿元)均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2] - 汽车行业价格战尚未造成全产业链折损,但部分车企亏损加大,现金流恶化,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 [2][3] 产能扩张与同质化竞争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2023年已警示行业严重过剩,地方补贴和代建厂房等非市场化行为加剧扩张 [4] - 汽车行业可能重蹈光伏覆辙,吉利宣布停止新建工厂,转而利用现有过剩产能,行业呼吁反内卷和兼并重组 [4] - 光伏行业协会2024年鼓励兼并重组,汽车行业也认为兼并重组是必然结果,证监会发布政策支持并购重组作为经济转型工具 [4][5] 创新保护与行业出路 - 光伏行业创新缺乏保护,新技术(如TOPCon)迅速扩散为行业公共知识,先发企业难以享受创新红利 [6] - 朱共山强调知识产权是光伏的生命之本,需拉长技术红利周期,避免TOPCon案例重演 [6]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需加强技术创新和保护,软件和AI定义汽车时代对创新能力要求更高 [6][7] - 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万亿产业,需政策支持创新保护,以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