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银行(601009)
icon
搜索文档
南银转债或触及强赎!银行转债规模今年将大幅缩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7 03:45
南银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 南京银行股票在2025年5月13日至5月30日的14个交易日中有10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8.22元/股的130%(即10.69元/股),未来16个交易日内若再有5个交易日满足条件将触发赎回条款 [1] - 截至6月6日南京银行收盘价为11.29元/股,触发强赎为大概率事件 [1] - 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南京银行业绩稳健增长,转债强赎可期 [1] 银行转债强赎案例 - 杭州银行于5月26日公告触发"杭银转债"赎回条款,因股票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11.35元/股的130%(14.76元/股) [2] - 杭州银行将以100元/张票面价加当期利息强制赎回未转股债券,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日 [3] - 苏州银行1月21日公告触发"苏行转债"赎回条款,赎回面值总额353.91万元占发行总额0.07% [4] - 中信转债3月4日摘牌,未转股率仅0.14%,中信金控转股263.88亿元后持股比例升至68.70% [5] 银行转债市场现状 - 当前存续银行可转债仅剩10只,杭银转债退市及南银转债强赎后市场将进一步缩水 [7] - 银行可转债存续规模约2000亿元占全市场27%,2025年预计迅速缩减 [7] - 2023年以来无新发银行可转债,剩余期限超3年的仅2只 [7] - 5只银行可转债未转股比例超过99% [8] 行业趋势分析 - 银行转债作为固收类产品核心资产减少将加剧"资产荒",推动优质转债估值上行 [7] - 天风证券预计2025年转债市场规模延续缩量,发行人"化债"意愿影响供给结构 [8] - 银行可转债因高评级、流动性好及红利属性需求旺盛,但新供给短缺 [8]
债市“科技板”满月 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突破2000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12:28
科创债发行概况 - 重庆银行成功发行西部地区首单银行科创债,规模30亿元,期限5年,利率1.85%,认购倍数达3.39倍,创该行债券发行历史最低利率 [2] - 自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以来,市场已发行200余只科创债,规模超3800亿元,其中银行发行20只,规模达2010亿元 [2] - 金融机构新增发行规模占比最高,银行占比达60%,大型商业银行领先,石化、电力等传统企业及计算机、电子等科技领域企业参与度提升 [2] 银行发行动态 - 国有大行中,国家开发银行发行200亿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合计发行1100亿元,建行单笔规模最大(300亿元,3年期利率1.65%,5年期1.76%) [3] -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发行150亿元,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各100亿元,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各50亿元,合计450亿元 [4] -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发行80亿元,上海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各50亿元,重庆银行30亿元,合计260亿元,华夏银行、南京银行计划各发行50亿元 [4] 发行特点与趋势 - 当前科创债发行期限以1-3年为主,平均融资成本低于同期限债券,未来政策支持下发行期限有望拉长 [4]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创新领域贷款,银行通过承销与投资参与科创债,推动业务结构向科创领域倾斜 [5] - 政策鼓励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参与投资,未来投资者多元化程度及二级市场流动性有望提升 [6][7] 投资者结构 - 主要投资者为商业银行及理财公司,如工银理财投资10只科创债(涉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交银理财投资5只(投向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 [6] - 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长期资金参与度不足,新政策拟推动担保增信机制创新以增强投资积极性 [6][7] 政策与市场展望 - 监管将完善配套支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设科创债资管产品,长期限债券发行占比有望增加 [7] - 未来关注点包括市场规模扩容、主体范围拓宽、主题品种创新及科创债指数基金进展 [8]
南京银行:业绩稳健增长,转债强赎可期-20250605
华泰证券· 2025-06-05 1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2.82元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全年信贷同比多增,但零售需求与风险改善趋势仍待观察;存款迎重定价高峰,负债成本持续优化;转债转股可期,夯实公司资本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贷有力投放,资产质量稳健 - 24年/25Q1贷款同比+14.3%/+14.7%,新增贷款1573/897亿元,Q1信贷有力投放为全年奠定基础,预计能完成目标实现同比多增 [2] - 年初以来零售投放回暖,按揭增势较好,消费贷南银法巴进入稳定期,平台贷款更谨慎,今年在管控风险前提下安排零售投放 [2] - 资产质量方面,25Q1不良率环比持平至0.83%,零售不良生成短期或有波动,随存量不良出清、核销资源向零售倾斜,25Q1零售不良率改善 [2] 付息成本改善,业绩逐季回暖 - 25Q1利息净收入同比+17.8%,测算息差较24年+6bp,得益于负债成本改善,今明两年定期存款到期重定价,新发与存量存款利差超100bp,25Q1个人存款付息率较年初下行20bp,后续成本改善持续显效 [3] - 公司金融市场业务占比高,Q1债市调整冲击大于同业,但交易能力强,实际影响小于预期,25Q1营收、净利润增速为6.5%、7.1%,同业较优,随债市冲击消化、息差降幅收窄,业绩有望逐季改善 [3] 战略思路清晰,转债转股可期 - 23年新董事长上任激发改革动能,明确战略路径,提出降低成本收入比、注重息差管理等举措提升ROE水平 [4] - 截至06/04,南银转债已达转股价12天,未转股余额57亿元,占流通市值6%,转债强赎可期,25Q1末未转股余额105亿元,静态测算提升核充率0.57pct至9.46%,转股后夯实资本助力业务扩张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218、237、261亿元,同比增速8.1%、8.8%、10.0%,25 - 27年EPS为1.97、2.14、2.36元,对应25年BVPS15.64元,对应PB0.73倍,可比同业25E PB 0.71倍,公司应享估值溢价,维持25年目标PB0.82倍,目标价12.82元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5160、50273、53454、57060、61209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24%、11.32%、6.33%、6.75%、7.27% [7] - 2023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02、20177、21819、23743、26113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0.51%、9.05%、8.14%、8.82%、9.98% [7] - 2023 - 2027E不良贷款率均为0.8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9%、9.36%、9.02%、8.84%、8.69% [7] - 2023 - 2027E ROE分别为11.36%、11.27%、11.11%、11.16%、11.32%,股息率分别为4.36%、4.85%、5.25%、5.71%、6.28% [7]
南京银行(601009):业绩稳健增长,转债强赎可期
华泰证券· 2025-06-05 10: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2.82元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全年信贷同比多增,但零售需求与风险改善趋势仍待观察;存款迎重定价高峰,负债成本持续优化;转债转股可期,夯实公司资本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信贷有力投放,资产质量稳健 - 南京银行24年/25Q1贷款同比+14.3%/+14.7%,新增贷款1573/897亿元,Q1信贷有力投放为全年奠定基础,预计能完成目标实现同比多增 [2] - 年初以来零售投放回暖,按揭增势较好,消费贷方面南银法巴进入稳定期,平台贷款更谨慎,今年会管控风险进行零售投放安排 [2] - 公司不良走势平稳,25Q1不良率环比持平至0.83%,零售不良生成短期或有波动,但随存量不良出清、核销资源向零售倾斜,25Q1零售不良率改善 [2] 付息成本改善,业绩逐季回暖 - 公司25Q1利息净收入同比+17.8%,测算息差较24年+6bp,得益于负债成本改善,今明两年定期存款到期重定价,25Q1个人存款付息率较年初下行20bp,后续成本改善持续显效 [3] - 公司金融市场业务占比较高,Q1债市调整冲击大于同业,但交易能力强,实际影响小于预期,25Q1营收、净利润增速为6.5%、7.1%,随债市冲击消化、息差降幅收窄,业绩有望逐季改善 [3] 战略思路清晰,转债转股可期 - 23年新董事长上任激发改革动能,明确战略路径,提出降低成本收入比等举措提升ROE水平 [4] - 截至06/04,南银转债已达转股价12天,未转股余额57亿元,占流通市值6%,转债强赎可期,25Q1末未转股余额105亿元,静态测算有望提升核充率0.57pct至9.46%,转股后夯实资本助力业务扩张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218、237、261亿元,同比增速8.1%、8.8%、10.0%,25 - 27年EPS为1.97、2.14、2.36元,对应25年BVPS15.64元,对应PB0.73倍,可比同业25E PB 0.71倍,公司应享估值溢价,维持25年目标PB0.82倍,目标价12.82元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45,160|50,273|53,454|57,060|61,209| |归母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8,502|20,177|21,819|23,743|26,113| |不良贷款率(%)|0.90|0.83|0.83|0.83|0.83|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9|9.36|9.02|8.84|8.69| |ROE(%)|11.36|11.27|11.11|11.16|11.32| |EPS(人民币)|1.67|1.82|1.97|2.14|2.36| |PE(倍)|6.88|6.31|5.83|5.36|4.87| |PB(倍)|0.92|0.81|0.73|0.67|0.61| |股息率(%)|4.36|4.85|5.25|5.71|6.28| [7] 盈利预测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45,160|50,273|53,454|57,060|61,209| |利息收入净额|25,452|26,627|29,289|32,218|35,762| |手续费收入净额|3,629|2,593|3,111|3,578|3,757| |总营业费用|14,536|14,988|15,897|16,687|17,591| |拨备前利润|30,624|35,285|37,519|40,332|43,571| |所得税费用|3,244|4,288|3,735|4,064|4,470| |减值损失|8,774|10,597|11,762|12,302|12,745| |归母净利润|18,502|20,177|21,819|23,743|26,113| [20][21]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总资产|2,288,276|2,591,400|2,917,081|3,272,491|3,658,869| |贷款净额|1,066,932|1,225,156|1,382,295|1,554,210|1,753,926| |投资|529,078|607,571|696,955|777,105|862,587| |总负债|2,115,682|2,399,443|2,709,139|3,047,108|3,414,225| |总存款|1,396,366|1,527,641|1,779,047|1,963,997|2,043,202| |银行间负债|423,554|374,115|531,059|586,268|609,911| |权益合计|172,594|191,956|207,942|225,384|244,644| [20][21]
沪农商行涨停!银行股集体走强,转债摘牌加速稀缺性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09:34
银行板块股价表现 - 6月3日A股银行板块涨幅居前 沪农商行早盘涨停 报9.86元每股 涨幅10.04% 股价创3年多新高 总市值逼近千亿[1] - 渝农商行大涨6.76% 青岛银行涨超5% 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分别上涨4.73%和4.16% 杭州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多股盘中刷新历史高点[3] - 申万银行业指数从2023年底2841.87点一路上涨至4200点以上高位 2024年初至5月底中信银行指数取得9.2%绝对收益和11.6%相对收益 排名市场第二[3] 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 - 险资加大红利股配置力度 银行股盈利稳健且股息回报较高 为增持优选[4] - 中央汇金等资金增持沪深300ETF 高权重银行板块持续受益[4] - 外资逐步回归 增量资金有望流入银行板块[4] 可转债转股动态 - 南京银行发布公告提示南银转债可能满足赎回条件 要求股价连续不低于转股价130%[5] - 2024年以来已有3家银行发布转债触发赎回提示公告 包括杭州银行和苏州银行[5] - 苏州银行 中信银行 成都银行3家银行可转债已完成转股并摘牌 杭州银行已于5月26日发布提前赎回公告[6] - 2023年8月后无新银行转债发行 市场亟需新增供给[6] 银行转债市场供需 - 目前市场存续银行转债共10只 浦发转债500亿元规模剩余半年到期[7] - 若杭银转债68亿元和南银转债98亿元触发强赎 银行转债存量规模将从1700亿元降至1000亿元左右[7] - 债券投资者对银行转债需求量不降反增 基金持有比例通常在20%到40%之间[7][8] - 银行转债具防御性特征 在市场较弱时表现稳健 市场较强时可获得超过纯债的收益水平[7]
南银转债,强赎倒计时?!
证券时报· 2025-05-30 15:04
银行转债强赎趋势 -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导致银行转债接连触发强赎条件退出市场 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已摘牌 杭银转债进入强赎程序 南银转债或成今年第4只强赎退出的银行转债 [1][2] - 银行转债强赎有助于缓解偿债压力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但会加剧大额蓝筹品种的稀缺性和供需矛盾 [2] 南银转债强赎进展 - 南京银行股票价格连续14个交易日中有10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8 22元 股的130% 即10 69元 股 未来16个交易日内若再有5日达标将触发赎回条款 [4] - 南银转债发行规模200亿元 期限6年 票面利率逐年递增 目前未转股余额64 02亿元 占比32 01% 强赎触发后将加速转股 [6][8]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银行发行转债主要目的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促转股意愿强烈 此前因股价低迷多年未现强赎 近年银行股走强为触发强赎创造条件 [10] - 2023年已有成银转债、苏行转债、杭银转债以强赎方式退出 银行转债存量规模或从1700亿元降至1000亿元 稀缺性凸显 [11] - 基本面强劲的银行股易触发强赎 基本面尚可的银行股若正股价高于转股价仍可实现转股 基本面弱的银行可能需还本付息 [11]
南京银行(601009) -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南银转债”可能满足赎回条件的提示性公告
2025-05-30 09:18
债券发行 - 2021年6月15日发行200亿元6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4] 债券利率与价格 - “南银转债”票面利率1 - 6年分别为0.20% - 2.00%[5] - 初始转股价格10.10元/股,最新8.22元/股[5] 赎回情况 - 未来16个交易日若5日收盘价不低于10.69元/股,触发赎回条款[3] - 未转股票面总金额不足3000万元,公司有权赎回[6] 后续安排 - 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后召开董事会审议[9] 联系信息 - 联系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电话025 - 86775067[9]
100家银行年报里的中国
虎嗅· 2025-05-29 22:12
银行作为经济晴雨表 - 银行是中国融资的最重要途径,相比股市更能反映经济状况 [1] - 城商行和农商行业绩能反映区域经济风貌,不良率1%以下为优质,1%-2%为常态,2%以上较差 [2] - 江浙地区银行不良率普遍低于1%,拨备覆盖率多在300%以上,资产质量全国领先 [9] 江浙地区银行业绩 - 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头部城商行2024年资产规模增速达15%左右,净利润增速6%-18% [6] - 江浙GDP增速领先(江苏5.8%,浙江5.5%),支撑银行高净息差(江苏银行1.86%,南京银行1.94%) [5][7] - 小微金融特色突出:常熟银行净息差2.71%,泰隆银行达3.56%,普惠贷款占比高 [8] 其他区域银行表现 - 上海银行净息差仅1.17%,受地产信贷拖累,2024年管理层调整 [13][14] - 广东城商行业绩疲软:广州银行净利润下滑66%,不良率升至1.84%,地产暴雷影响显著 [19][20] - 成渝地区分化:成都银行净利润增10.17%,不良率0.66%;重庆银行净息差仅1.35% [38][43] - 东北银行包袱重:盛京银行净息差0.8%,不良率2.68%,哈尔滨银行净利润仅10亿元 [56][57] 业务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 - 优质银行信贷结构多元:江浙银行布局科创和绿色金融,中西部依赖基建和传统行业 [80][83] - 区域经济决定资产质量:西北城商行不良率普遍1.7%以上,华北银行基建贷款占比高 [53][62] - 治理问题影响业绩:中部徽商银行十年营收增180%,郑州银行净利润反降25% [69][73] 区域经济活力对比 - 江浙经济活力最强,银行资产扩张和盈利双高;广东增速放缓至3.5%,银行承压 [22][85] - 中部经济崛起:安徽、湖南GDP增速超5%,长沙银行净息差2.11%领跑 [67][72] - 东北经济低迷:黑吉辽GDP排名下滑,城商行不良率普遍超2% [56][59]
股价持续走高银行转债退出加速,新一轮提前赎回潮或来袭
第一财经· 2025-05-29 03:24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杭州银行发布提前赎回"杭银转债"公告,成为今年第3只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 [1][2] - 2025年预计共有6只银行转债退出市场,存续银行转债数量将缩减至7只 [1][4] - 银行转债快速缩量将加剧大额转债稀缺性及供需矛盾 [1][4] 银行转债强赎情况 - 杭银转债触发强赎条件因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不低于转股价130%(14.76元/股) [2] - 杭州银行股价报15.58元/股(5月26日),5月28日进一步上涨至16.42元 [2] - 杭银转债收盘价137.08元较赎回价高出26%左右 [3] - 南银转债强赎预期升温,南京银行股价持续高出赎回触发价 [3][4] 银行转债市场规模变化 - 目前存续银行可转债共10只,预计年内存量将减少至7只 [4] - 浦发转债500亿元规模将于10月到期 [4] - 银行转债存量规模或从1700亿元降至1000亿元左右 [4] - 2023年以来银行可转债出现发行断档 [4] 转股率变化 - 杭银转债未转股余额从136亿元(年初)降至28亿元以下 [6] - 南银转债未转股余额从102亿元降至70亿元左右 [6] - 成银转债、苏行转债最终转股率均超过99% [6] - 南银转债累计转股数占转股前公司已发行A股总额的10.6723% [6] 银行转债功能 - 可转债是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外源渠道 [5] - 强制赎回有助于缓解银行到期压力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1][5] - 多家银行通过引入战略股东和高管增持计划促转股 [5]
股息率高达8%!存款买理财不如买银行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3:33
银行股股息率表现 - 截至5月28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5家银行的股息率自2023年至今连续上升,例如南京银行股息率从2023年的4.92%升至最新7.67%,江苏银行从4.32%升至7.13%,渝农商行从3.95%升至6.60% [1] - 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厦门银行和北京银行等股息率突破7%,最新分别为8.40%、8.10%、7.26%和7.02%,较2024年末分别上涨3.11、3.60、2.36和1.91个百分点 [1] - 42家银行中21家最新股息率较去年末上涨,9家与去年末持平 [1] 银行股股价表现 - 15家股息率连续上涨的银行中,13家2024年全年股价涨幅超过40% [3] - 截至最新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中36家股价较年初上涨,13家涨幅超10%,青岛银行、渝农商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分别上涨27.58%、24.8%、23.14%和20.6% [4] 银行业盈利能力与政策环境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同比下降11个bp,但同比降幅收窄9个bp [5] - 5月央行两次下调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1年期和5年期LPR各下调10个基点至3%和3.5% [5] - 存款利率降息幅度超预期,预计缓解银行息差压力,银行经营稳定性与高股息优势提升 [6] 银行股投资策略 - 银行股高股息率建立在盈利稳定和分红政策持续基础上,具有不确定性,股价波动可能吞噬分红收益 [8] - 建议将银行股纳入多元投资组合,避免过度配置,优选拨备充足、分红政策稳健的头部或区域性优质银行 [9] - 需警惕市场情绪驱动的短期炒作风险,综合判断估值合理性,避免追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