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银行(600926)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A股上市城商行成绩单出炉,谁在领跑
金融时报· 2025-04-28 13:31
资产规模 - 截至2024年末,6家城商行资产规模突破两万亿元,包括北京银行(4.22万亿元,+12.61%)、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2.11万亿元,+14.72%) [1] - 成都银行、长沙银行资产规模超万亿元,重庆银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资产增速均超10% [1] 营业收入 - 江苏银行(808.15亿元,+8.78%)、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营收增速11.32%,较2023年1.23%大幅提升)2024年营收均超500亿元 [2] - 非息收入贡献显著:上海银行(204.99亿元,+33.11%)、杭州银行(139.24亿元,+20.21%)、南京银行(236.46亿元,+19.98%)、江苏银行(248.58亿元,+14.82%)、北京银行(180.07亿元,+10.06%) [2] 投资收益与利息收入 - 债券牛市推动投资收益增长:上海银行(131.66亿元,+94.42%)、杭州银行(+29.66%)、江苏银行(+20.86%)、北京银行(+18.80%),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3.77亿元(+329.48%) [3] - 部分银行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宁波银行(479.93亿元,+17.32%)、长沙银行(205.64亿元,+2.68%)、兰州银行(59.91亿元,+0.92%) [3] 盈利能力 - 净利润头部银行:江苏银行(318.43亿元)、宁波银行(271.27亿元)、北京银行(258.31亿元)、上海银行(235.60亿元)、南京银行(201.77亿元) [4] - 高增速银行:青岛银行(+20.16%)、杭州银行(+18.07%)、齐鲁银行(+17.77%),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增速超10% [4] - 徽商银行(净利润159.17亿元,+6.18%)、哈尔滨银行(归母净利润9.197亿元,+24.28%)、贵州银行(净利润37.79亿元,+3.43%)实现"双增" [4] 资产质量与业务转型 - 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66%-1.79%,10家银行不良率下降,如重庆银行(1.25%,-0.09%) [5] - 拨备覆盖率分化:杭州银行(541.45%)、苏州银行和成都银行(均超450%)、宁波银行(389.35%),北京银行(208.75%)和郑州银行(182.99%)较低 [5] - 信贷投放侧重科技金融、制造业、普惠领域,加速零售业务与数字化转型 [5]
杭州银行一季度净赚超60亿增逾17%,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新浪财经· 2025-04-28 12:2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78亿元,同比增长2.22%,归母净利润60.21亿元,同比增长17.3% [2]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3.81亿元,同比增长9.61%,归母净利润169.83亿元,同比增长18.07% [3] -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61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51.33亿元,同比增长21.11% [3]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末,资产总额22222.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贷款总额9951.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5% [2] - 截至2025年3月末,负债总额20762.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6%,存款总额13487.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9% [2] - 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21123.56亿元 [3] - 截至2024年3月末,总资产19173.05亿元 [3] 资产质量 - 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0.7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530.07%,较上年末下降11.38个百分点 [2]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541.45% [3] - 2024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551.23% [3] 资本充足率 - 2025年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14.05%,一级资本充足率11.3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1%,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25、0.29、0.16个百分点 [2] - 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13.8%,一级资本充足率1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5% [3] - 2024年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12.7%,一级资本充足率9.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46% [3]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杭州,2016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4]
杭州银行(600926) - 杭州银行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8 11:40
会议情况 - 杭州银行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4月18日发通知,4月28日召开[1] - 应出席董事11名,实际出席11名[1] 审议结果 - 审议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表决全票同意[1] - 审议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表决全票同意[4] 报告查看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详见上交所披露内容[2] - 2025年第一季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详见公司官网披露内容[4]
杭州银行(600926)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8 11: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99.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5] - 2025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1亿元,同比增长17.30%[6] - 2025年1 - 3月公司营业收入99.78亿元,同比增长2.22%;净利润60.21亿元,同比增长17.30%[28] - 2025年1 - 3月,公司合并营业收入9,977,642千元,较2024年1 - 3月的9,760,688千元增长2.22%[49] - 2025年1 - 3月,公司合并净利润6,021,119千元,较2024年1 - 3月的5,133,233千元增长17.3%[49] - 2025年1 - 3月,公司利息净收入6,501,551千元,较2024年1 - 3月的6,085,860千元增长6.83%[49] - 2025年1 - 3月,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08,519千元,较2024年1 - 3月的1,152,982千元增长22.16%[49] - 2025年1 - 3月,公司投资收益4,137,373千元,较2024年1 - 3月的1,913,624千元增长116.2%[49] - 2025年1 - 3月综合收益总额为4088724千元,2024年同期为5737133千元[51] - 2025年1 - 3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94元/股,2024年同期为0.82元/股;稀释每股收益2025年为0.83元/股,2024年为0.69元/股[51] - 2025年1 - 3月营业收入为9586507千元,2024年同期为9370739千元[53] - 2025年1 - 3月净利润为5755853千元,2024年同期为4866796千元[5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1 - 3月,公司信用减值损失678,447千元,较2024年1 - 3月的1,573,722千元减少57%[4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期末公司金融条线贷款(不含贴现)余额6316.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3%[31] - 期内公司承销各类债务融资工具496.42亿元,浙江省内银行间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32] - 期末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935.73亿元[32] - 期末小微金融条线企业贷款余额297.75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0.68%;信用贷款余额120.63亿元,较上年末增幅4.88%[34] - 期末零售客户总资产(AUM)6348.9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6.62亿元,增幅5.42%[34] 股东信息 - 普通股股东总数49269户[10] - 杭州市财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47亿股,占比18.17%,为第一大股东[10] - 优先股股东总数为27户,交银施罗德资管-交通银行-交银施罗德资管卓远号2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股1600万股,占比16%[15] - 2025年1月澳洲联邦银行拟向新华保险转让公司329638400股股份,占2025年1月23日普通股总股本的5.45%[36] 其他财务数据表现 - 2025年1-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2.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3.87%[6] - 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2.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0%[6] - 2025年3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59.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6%[6] - 2025年1月,公司向“20杭州银行永续债”债券持有者支付利息2.87亿元(含税)[6]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额为2222216225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12355860千元有所增长[17] - 2025年3月31日负债总额为2076293816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76307861千元有所增长[17] - 2025年3月31日存款总额为1348779344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72551288千元有所增长[17] - 2025年3月31日贷款总额为995196394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37498709千元有所增长[17] - 2025年和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均为0.76%,2025年3月31日拨备覆盖率为530.07%,较2024年12月31日的541.45%有所下降[17] - 2025年3月3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0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4%,资本充足率为14.05%[20] - 2025年3月31日杠杆率为5.56%,较2024年12月31日的5.47%有所提高[22] - 2025年3月31日流动性覆盖率为301.42%,较2024年12月31日的244.42%有所提高[24] - 截至2025年3月末,后三类不良贷款总额为75.8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6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6%,与上年末持平[26]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22222.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0%;负债总额20762.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6%[29][30] - 2025年一季度末贷款总额9951.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5%,占资产总额比例44.78%,较上年末提升0.40个百分点[30] - 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0.76%,与上年末持平;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530.07%[3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合并资产总计2,222,216,225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12,355,860千元增长5.2%[4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合并负债合计2,076,293,816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76,307,861千元增长5.06%[41]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母公司资产总计2,209,398,137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02,785,869千元增长5.07%[45]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母公司负债合计2,067,628,268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70,650,829千元增长4.92%[45]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77935792千元,2024年同期为115903607千元[57]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0640473千元,2024年同期为127331228千元[57]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295319千元,2024年同期为 - 11427621千元[57]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6202825千元,2024年同期为 - 15743901千元[57]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601868千元,2024年同期为8044202千元[59] - 2025年1 - 3月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35169945千元,2024年同期为36775715千元[59] - 2025年1 - 3月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为127,651,208千元,2024年同期为72,547,002千元[61]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74,583,364千元,2024年同期为115,376,409千元[61]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131,637,395千元,2024年同期为125,258,720千元[61]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945,969千元,2024年同期为 - 9,882,311千元[61]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17,619,383千元,2024年同期为182,752,944千元[61]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59,472,857千元,2024年同期为200,046,363千元[61]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1,853,474千元,2024年同期为 - 17,293,419千元[61]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98,242,458千元,2024年同期为80,650,400千元[63]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73,640,590千元,2024年同期为72,601,999千元[63] - 2025年1 - 3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额为25,730,385千元,2024年同期为 - 19,177,637千元[63] 其他营业外收支 - 2025年1-3月处置固定资产损益54.2万元,2024年同期为-21.1万元[7] - 2025年1-3月除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7561.8万元,2024年同期为8803.9万元[7]
依旧高增长,依旧低不良——杭州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26 15:06
公司概况 - 杭州银行前身为1996年由杭州市33家城市信用社股东、信用联社股东及杭州市财政局等共同发起的杭州城市联合银行,1998年更名,2016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0926)[2] - 业务布局以浙江省为核心(2024年营收79.58%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占比58.36%),同时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和合肥5个外省城市[2] - 拥有杭银理财100%股权、杭银消费金融42.95%股份、石嘴山银行18.39%股份及多地村镇银行股权[2] - 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数14,409人[2] 规模增长 - 2024年末总资产达2.1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2%),营业收入383.81亿元(+9.61%),归母净利润169.83亿元(+18.07%)[3] - 总资产规模超越渤海银行(1.84万亿元)和恒丰银行(1.54万亿元),净利润超过浙商银行(151.86亿元)、恒丰银行(54.54亿元)和渤海银行(52.56亿元)[8][9] - 贷款总额9374.99亿元(占总资产44.38%),同比增长16.16%,其中公司贷款占比67.38%(6316.50亿元),个人贷款占比32.62%(3058.49亿元)[14][16] 净息差表现 - 2024年净息差1.41%(同比下降9BP),低于浙商银行(1.71%)和宁波银行(1.86%)[10][11] - 负债端存款占比64.39%,但定期存款占比达55.50%(7062.92亿元),存款平均利率2.04%高于同业[11][14] - 资产端贷款平均收益率4.25%,但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仅44.3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4]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76%(与2023年持平),拨备覆盖率541.45%,显著高于宁波银行(389.35%)、招商银行(411.98%)等同业[18][22] - 关注率和逾期率极低,信用风险控制能力突出[22][24]
深入打造“数智杭银” 杭州银行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基金报· 2025-04-25 12:02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以"数智杭银"为核心战略,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升级,聚焦"促业务、聚数据、重运营、提效能、强输出"五大重点[1] - 数字化转型投入占营收比4.25%,数智化网点占比达100%,金融科技人才占比7.53%,科技研发工时同比增长13%[6] 金融科技应用 - 打造自主可控的统一建模与模型管理平台,金融垂直大模型覆盖6大板块、11个独立产品,应用于办公、研发、营销等领域[2] - 运用安全码、设备指纹等技术构建主动防御体系,交易安全拦截准确率提升40%,风险模型精准度提升30%[2] - 核心系统可用率达99.99%以上,2024年未发生数据泄露与客户隐私泄露事件[4] 数据治理与运营 - 完成17个业务系统容器化部署,建设数据挖掘平台、流批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等,强化数据服务能力[3] - 开发"企业雷达""观星台"等10余个企业客户挖掘模型,升级零售"北极星"客户运营平台[3] - 成立数字化联合运营专班,进行客户画像分析和潜客商机挖掘[3] 产品与服务体系 - 构建"杭e互联"开放平台,整合"账户+支付+结算"三大能力,形成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2] - 手机银行嵌入生活商城覆盖"衣食住行"场景,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2] - 形成28个系统的产品体系,涵盖业务管理、客户运营等五大类,智慧厅堂等重点产品完成产品化改造[6] 技术创新与人才建设 - 组建30个专项产品小组,推进跨领域科业融合机制[5] - 强化科研队伍建设,开展科技条线分层分类培训[5] - 参展2024中国国际金融展和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展示数字科技与金融服务的创新实践[6]
长三角谁最强?“3万亿俱乐部”再添一员,上海银行不良率最高
新浪财经· 2025-04-25 00:25
长三角城商行资产规模 - 7家上市城商行2024年总资产规模合计达17.72万亿元,江苏银行以39520.42亿元居首,增速16.12% [1][3][5] - 上海银行(32266.56亿元)与宁波银行(31252.32亿元)差距缩小至千亿级别,2023年差距为3700亿元 [4][6] - 南京银行资产规模25914亿元,增速13.25%,正向"3万亿俱乐部"靠拢 [7] - 杭州银行(21123.56亿元)和徽商银行(20137.53亿元)突破2万亿,苏州银行规模最小(6938.04亿元) [3][7] 贷款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银行86.13%贷款集中于江苏,长三角(不含江苏)占比6.82% [7] - 宁波银行贷款64.37%投放于浙江,21.61%在江苏 [7] - 南京银行84.92%贷款在江苏,其中南京地区占25.96% [7] - 徽商银行88.87%贷款分布在安徽,江苏仅占5.94% [8] 营收与净利润表现 - 江苏银行营收808.15亿元(+8.78%)、净利润318.43亿元(+10.76%),均为行业第一 [10][12] - 南京银行营收增速11.32%最高,非利息净收入贡献显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增329.48% [12]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8.07%居首,超越徽商银行升至第五位 [12][13] - 徽商银行营收增速2.10%垫底,净利润154.14亿元 [10][12] 资产质量与拨备覆盖率 - 6家城商行不良率低于1%,上海银行1.18%最高 [1][18]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541.45%行业最高,苏州银行483.46%次之 [16][20] - 徽商银行拨备覆盖率286.47%,唯一实现正增长(+14.53个百分点) [16][20] - 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最低,拨备覆盖率389.35% [18][20] 净息差压力 - 5家披露数据的银行净息差均下滑,南京银行1.94%最高,杭州银行1.41%最低 [13][14] - 宁波银行净息差1.86%,贷款收益率下降29个基点,存款付息率降7个基点 [13] - 杭州银行副行长指出净息差下行压力边际好转 [14]
银行股热度持续攀升 去年四季度业绩改善“强势出圈”
证券时报· 2025-04-24 22:13
银行股市场表现 - 4月以来9只银行股股价盘中创历史新高,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其中中国银行收盘上涨2.1%,农业银行上涨2.01%,工商银行上涨1.83% [1][2] -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等9只银行股本月盘中股价均创历史新高 [2] - 上海银行年内股价涨幅达15.52%,工、农、中、建四大行年内涨幅均超6% [2] - 银行指数4月24日收盘涨1.16%,行业热度持续攀升 [1][2] 资金流向与机构观点 - 农业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近5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1亿元,工商银行、无锡银行、邮储银行获净流入均超6000万元 [3] - 多家机构认为一季度银行财务指标和资产质量总体稳健,行业基本面具备相对稳健特征 [3] - 广发证券指出银行股作为指数重要组成部分对指数稳定起重要作用 [4] 业绩表现 - 截至4月24日,36只银行股发布2024年度报告或业绩快报,33只盈利同比增长,整体报喜比例超九成 [5] - 浦发银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23.31%,信贷净增量创历史新高,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19bps [5] - 2024年第四季度36只银行股合计归母净利润超4800亿元,同比增长5.66%,青岛银行、渝农商行等9只银行股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 [5] - 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2024年度业绩向好 [5] - 5只银行股发布2025年一季报或快报,常熟银行、南京银行等4只净利润同比增长,平安银行小幅下降 [6] - 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表示一季度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经营效益提升 [6] 分红情况 - 29只银行股发布2024年报分红计划,合计现金分红3578.44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分红金额均超500亿元 [7] - 银行板块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达6161.26亿元,超过2023年的6133.5亿元,创历史新高 [8] - 工商银行全年现金分红1097.73亿元,连续9年增长,每10股派1.646元 [8] - 宁波银行2024年分红金额同比增50%至59.43亿元,杭州银行、浦发银行分红增幅均超25% [8] - 12只银行股2024年度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1][8]
超6000亿元分红!本周正式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4:56
银行分红季开启 - 中国银行A股每股派发2024年末期现金红利0.1216元,股权登记日为4月24日,除权(息)日为4月25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4月25日 [2] - 中国银行此次年度分红落地明显早于往年,自2006年在A股上市以来年度分红派息时间均在6月至7月 [5] - 中国银行2024年末期利润分配以普通股总股本2943.88亿股为基数,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57.98亿元,其中A股普通股股本2107.66亿股,派发A股现金红利256.29亿元 [6] - 中国银行已派发2024年中期现金红利每股0.1208元,连同本次末期现金红利,2024年全年现金红利为每股0.2424元,全年普通股派息总额约为713.60亿元 [7] 银行分红总额及结构 - 截至4月23日,已有36家银行披露分红计划,分红总额为6161.26亿元,其中包括去年超2300亿元的中期分红 [3][8] - 六大国有银行全年累计分红金额合计超过4200亿元,分红金额均较上年有所提高,总金额同比多出近100亿元 [8] - 2024年六大行分红情况呈现出分红总额创新高、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分红频次均增加到一年两次等特点 [9] - 六大行合计分红额占整个银行业分红总额的比重超过70% [9] 主要银行分红情况 - 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的分红金额继续领跑,建设银行以1007.54亿元紧随其后,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派现846.61亿元和713.6亿元,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红规模分别为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 [9] - 按全年平均股价计,工商银行A股、H股股息率分别达到5.32%、7.49% [10] - 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的分红总额领跑,该行自2013年起保持30%以上的分红率,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35.3% [10] - 兴业银行首次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0%以上,2025年将择机启动中期分红工作,中信银行计划分红比例也超过30% [11] 不同类型银行分红特点 - 国有大行保持稳定的高现金分红比例,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11] - 股份制商业银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29.4% [11] - 城商行近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有所下滑,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4.8% [11] - 农商行现金分红比例为各类银行中最低,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2% [11] 其他银行分红情况 - 浙商银行现金分红总额为42.84亿元,占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2%,延续了近年来分红比例超30%的承诺 [13] - 杭州银行上市以来,2024年度与2016年度相比较,净利润增长3.26倍,每股分红增长3.25倍,现金分红总额增长4.07倍 [14] - 华夏银行全年共派发现金股利每10股4.05元,分配现金股利64.46亿元 [15] - 郑州银行计划分红1.82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9.69%,是该行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15]
“大象股”也疯狂!这个板块密集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11:03
银行股市场表现 - 本月共有9只银行股盘中突破历史新高,包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及交通银行等5只国有大行,以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4只城商行 [1][2] - 创新高个股年内涨幅显著,上海银行涨15.52%,工农中建四大行涨幅均超6% [2] - 银行板块4月24日逆市上涨1.16%,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单日涨幅分别达2.1%、2%、1.83% [2] - 农业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工商银行等获净流入超6000万元 [2] 业绩改善趋势 - 已披露年报的36只银行股中,33股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报喜比例超90% [4] - 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23.31%,为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主要受益于信贷增量创新高、存款付息率下降19bps等因素 [4] - 第四季度行业归母净利润合计4817.83亿元,同比增长5.66%,青岛银行等9股单季增速超10% [4] - 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4股全年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5] - 已披露一季报的5家银行中,常熟银行等4股净利润同比增长,平安银行小幅下降 [5] 高股息特征 - 29只银行股2024年合计现金分红3578.44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单家分红超500亿元 [6] - 全行业2024年累计分红达6161.26亿元,超越2023年的6133.5亿元创历史新高,12股分红超百亿元 [6] - 工商银行全年分红1097.73亿元连续九年增长,每10股派1.646元 [6] - 宁波银行2024年分红同比增50%至59.43亿元,杭州银行、浦发银行增幅超25% [7] 机构观点 - 广发证券认为银行股对指数稳定作用显著,建议关注消费及内需相关型银行 [3] 相关ETF - 恒生红利ETF(159726)跟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近五日上涨2.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