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新能源(600617)
icon
搜索文档
国新能源(600617) - 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14 12:00
会议相关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5年4月14日召开,应出席董事11名,实际出席11名[2] - 会议通知于2025年4月3日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全体董事[2] - 会议由董事长刘军先生提议并主持,公司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2] - 公司决定于2025年5月7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116] 议案表决 - 《关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等多项议案表决同意11票,反对0票,弃权0票,部分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4][8][10] - 《关于公司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评估专项意见的议案》表决同意7票,反对0票,弃权0票,独立董事回避表决[22] - 《关于公司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各子议案表决结果不同,关联董事回避表决[52][54][56][58][60][62] -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议案关联董事回避,9票同意通过[108][109] 议案审议 - 《关于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等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5][25][28][31][42][45][48] - 《关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的议案》等通过公司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35][39][63][68] 公司财务 - 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35亿元综合授信额度[70] - 公司拟注册发行不超过20亿元永续中期票据[72] 人员薪酬 - 2024 - 2025年独立董事每年领取8万元(税前)津贴[104] - 2025年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个人绩效挂钩[106] - 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结构含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等[106] 其他 - 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4名[104] - 公司独立董事将向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作述职报告[18]
国新能源(600617) - 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的公告
2025-04-14 12:00
业绩总结 - 2024年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39,687,607.78元[3] - 2024年度母公司净利润为17,921,809.11元[3]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44,628,432.93元[8]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和公积金转增股本[2]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0元,上年度为199,809,149.92元[5] -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4] 其他数据 - 截止2024年末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85,088,748.08元[3]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199,809,149.92元[5]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净利润为-65,370,190.84元[5]
国新能源(600617)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14 11:5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1792.18万元,年初未分配利润2.69亿元,提取盈余公积179.22万元,应付普通股股利1.998亿元,年末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8508.87万元,拟定不进行利润分配和公积金转增股本[4] - 2024年营业收入161.45亿元,较2023年的171.98亿元减少6.12%[18]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3.40亿元,较2023年的7798.53万元减少535.58%[1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98亿元,较2023年的25.14亿元减少40.40%[18]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1.65亿元,较2023年末的36.83亿元增加13.07%[18] - 2024年末总资产为269.32亿元,较2023年末的289.42亿元减少6.94%[1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18元/股,较2023年的0.04元/股减少550.00%[20]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9.99%,较2023年的2.09%减少12.08个百分点[20]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8.52亿元、25.39亿元、35.14亿元、42.39亿元[23]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 - 0.67亿元、 - 0.64亿元、 - 3.30亿元[23]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 - 1.11亿元、 - 1.33亿元、 - 3.84亿元[23]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1.44亿元、6.69亿元、3.05亿元、6.69亿元[23]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1160.31万元,2023年为1254.57万元,2022年为275.37万元[24]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80亿元,2023年为2.63亿元,2022年为2.48亿元[24] - 2024年所得税影响额为1848.39万元,2023年为7405.15万元,2022年为5239.65万元[24] - 2024年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2012.22万元,2023年为1871.79万元,2022年为1115.78万元[24]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1.4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12%[4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3.4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35.58%[4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5.9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95.01%[47]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61.4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2%,主要因天气及终端市场需求影响,天然气销售量下降[48] - 营业成本149.2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9%,因天然气销售量下降致采购量减少[48][49] - 销售费用5286.9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00%,主因职工薪酬减少[48][49] - 主营业务收入158.38亿元,其中天然气及煤层气收入154.31亿元,电力收入3.17亿元,其他收入0.90亿元[50][52] - 商业原材料成本128.97亿元,占总成本比例87.40%,较上年同期下降3.77%[59] - 电力原材料成本1.55亿元,占总成本比例1.05%,较上年同期增长91.53%[59] - 销售费用本期数52,869,713.48元,上年同期数62,202,679.46元,变动比例 - 15.00%;管理费用本期数666,608,725.64元,上年同期数703,291,626.00元,变动比例 - 5.22%;财务费用本期数713,442,831.50元,上年同期数818,833,281.13元,变动比例 - 12.87%;研发费用本期数19,170,404.76元,上年同期数26,493,345.26元,变动比例 - 27.64%;所得税费用本期数127,014,720.40元,上年同期数135,193,194.74元,变动比例 - 6.05%[63] - 研发投入合计19,170,404.7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12%[6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1,498,398,842.95元,上年同期数2,514,003,243.07元,变动比例 - 40.4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282,989,381.81元,上年同期数 - 217,258,161.92元,变动比例 - 30.25%;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 - 1,652,405,197.26元,上年同期数 - 3,101,941,863.08元,变动比例46.7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数 - 437,405,098.96元,上年同期数 - 805,195,696.81元,变动比例45.68%[70]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71,261,067.96元,占总资产比例0.26%,上期期末数138,564,748.47元,占总资产比例0.48%,变动比例 - 48.57%;其他应收款本期期末数208,756,028.71元,占总资产比例0.78%,上期期末数36,283,253.49元,占总资产比例0.13%,变动比例475.35%;其他流动资产本期期末数216,336,508.87元,占总资产比例0.80%,上期期末数373,745,659.00元,占总资产比例1.29%,变动比例 - 42.12%[69]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数1,305,424,733.65元,占总资产比例4.85%,上期期末数2,934,779,663.84元,占总资产比例10.14%,变动比例 - 55.52%;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418,891,035.77元,占总资产比例1.56%,上期期末数685,186,722.96元,占总资产比例2.37%,变动比例 - 38.86%;应付职工薪酬本期期末数132,581,100.33元,占总资产比例0.49%,上期期末数195,413,913.10元,占总资产比例0.68%,变动比例 - 32.15%[71] - 股本本期期末数1,929,191,776.00元,占总资产比例7.16%,上期期末数1,377,994,126.00元,占总资产比例4.76%,变动比例40.00%;未分配利润本期期末数239,123,979.29元,占总资产比例0.89%,上期期末数778,620,736.99元,占总资产比例2.69%,变动比例 - 69.29%;少数股东权益本期期末数587,787,943.98元,占总资产比例2.18%,上期期末数404,357,186.54元,占总资产比例1.40%,变动比例45.36%[71]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含税)为199,809,149.92元,年均净利润金额为 - 65,370,190.84元,现金分红比例不适用[133]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 339,687,607.78元,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85,088,748.08元[13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天然气及煤层气生产量54.70亿方,销售量54.27亿方,分别较上年减少5.25%和5.62%,库存量1.10亿方,较上年增加64.18%[54] - 电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2.54亿度,较上年增加92.42%[5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56.6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5.10%,其中关联方销售额52.4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2.50%[57]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816,978.24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7.53%;关联方采购额121,427.6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8.55%[60] 公司业务发展与布局 - 开发售电业务、加深与中石油合作、推进平台赋能等提升公司效益[32] - 与中石化合作开展业务、完善省内保供模式履行国企责任[33] - 结合系统监查与现场检查保障安全生产[33] - 优化融资结构、加强预算管理降低财务成本[34] - 公司建成连接国家级气源的省级天然气管网5000余公里,覆盖山西省11市104县(市、区),设计管输能力200多亿立方米/年[45] - 公司累计建设中高压管线约2800公里,低压管线约4800公里,覆盖全省8市21县区[45] - 公司储气调峰设施总储气能力4000余万立方米,配套3座燃气电厂,总设计装机容量414MW[45] - 公司长输管网板块年输气量占全省用气量的2/3以上[42] - 公司新能源板块形成“环境保护 - 甲烷控制 - 清洁能源 - 种养循环 - 生物固碳”五位一体的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山西省内首创[43] - 公司专利总数已达94项,新增“藻菌生物处理沼液装置”和“粪污同步生产微藻装置”两项专利[46] - 公司上游形成多气源格局,中游管网覆盖广泛,下游辐射规模扩大,市场销售体系健全,调峰设施配套全面,人才队伍专业,技术研发持续创新[44][45][46] - 公司长输管网板块将构建辐射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管网枢纽[81] - 公司燃气销售板块将构建上游多气源供应、下游多主体消纳的市场格局[81] - 2025年公司将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保障气源供给安全[83] - 2025年公司将推进区域专业整合,完善智慧城燃建设[83] - 2025年公司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筑牢安全生产防线[84] - 2025年将推进吉县—延长输气管道等省际联络管线项目及蒲县站等改造项目[85] 行业数据情况 - 2024年国内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38] - 2024年国内管道天然气进口量7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3%[38] - 2024年国内LNG进口量7694万吨(约合1061亿立方米),同比增幅7.7%[38] - 2024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9460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1.9%[35] - 2024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49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0.5%[36] - 2024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68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6] 公司股权与子公司相关 - 公司将所持子公司山西众能天然气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华新燃气,子公司山西天然气新设子公司山西华新晋豫天然气有限公司[56] - 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2,200.00万元,总资产2,127,048.48万元,净资产376,628.81万元,营业收入573,596.08万元,净利润 - 16,935.17万元[79] - 山西华新城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00.00万元,总资产528,436.58万元,净资产82,150.41万元,营业收入242,329.59万元,净利润 - 5,801.58万元[79] - 山西华新燃气销售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0.00万元,总资产404,730.41万元,净资产22,173.55万元,营业收入1,337,623.19万元,净利润 - 4,505.45万元[79] - 2024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拟将山西众能天然气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至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76] - 公司全资子公司拟收购长治华润燃气有限公司34%股权,转让山西众能天然气有限公司50%股权[117] - 2024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新城燃拟收购长治华润燃气有限公司34%股权[178] - 2024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天然气拟转让山西众能天然气有限公司50%股权至华新燃气集团[178] 公司治理与会议情况 - 报告期末公司董事会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独立董事4名,报告期内召开董事会会议8次[91]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监事会会议6次[91]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月10日召开,各项议案均审议通过,决议于1月11日披露[95] -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4年5月16日召开,各项议案均审议通过,决议于5月17日披露[95]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6月17日召开,各项议案均审议通过,决议于6月18日披露[95] - 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2月16日召开,各项议案均审议通过,决议于12月17日披露[95]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8次,其中现场会议1次,通讯方式会议5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2次[110] - 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并提交董事会[112][113] - 2024年召开了8次第十届董事会会议,各项议案均审议通过[108
国新能源:2024年净亏损3.4亿元
快讯· 2025-04-14 11:3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1.45亿元,同比下降6.1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4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7798.53万元,由盈转亏 [1] 利润分配 - 公司拟定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 [1] - 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1]
“产能合作”替代“产品输出” 我国新能源领域对外投资持续升温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新能源领域对外投资持续增长,虽面临单边贸易壁垒等挑战,但企业积极应对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1][2][4][5] 分组1: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情况 - 泰国批准欣旺达在泰投资10亿美元建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将在东部经济走廊建生产基地,首座工厂在春武里府,涵盖多业务并预计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 [1] - 1 - 2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29.7亿美元,同比增长9.1%,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对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速达33.7% [1] 分组2:中国新能源领域对外投资优势 - 规模与技术优势确立全球主导地位、绿色合作机制加速投资项目落地、产业链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 [2] - 2024年中国光伏产能占海外供应量的20%,14家主要光伏企业海外产能加速扩张,“产能合作”成出海新范式 [2] 分组3: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 - 中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先锋,清洁能源占比提升10.9个百分点,2023年可再生能源出口助力全球减碳约8.1亿吨,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 [3] 分组4:中国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面临单边贸易壁垒阻碍、融资压力大、海外本地化运营挑战 [4][5] - 光伏组件企业在东南亚设厂、储能企业在欧洲设基地,企业修炼内功提升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 [5]
美颁布“对等关税”,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影响几何?
中国能源网· 2025-04-11 23:24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对等关税”,对中国光伏、锂电等可再生能源产品实施高额关税壁垒,这一单边主义行径违背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秩序;但该政策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影响有限,促使中国企业寻找新市场,同时损害美国本土供应链建设和能源市场发展 [1][4][6] 美国关税政策情况 - 美东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对中国光伏、锂电等可再生能源产品实施高额关税壁垒 [1] - 美国以“追求公平贸易”为由加征关税,实则暴露其在“零和博弈”思维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 [1] 对中国光伏产业影响 - 美国早已不是中国光伏出口核心市场,新关税对中国太阳能出口市场影响极为有限 [1] - 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320.2亿美元,组件出口前十名市场占比维持在62%,美国不在其中 [1] - 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区域延续多元化发展趋势,对23个国家光伏组件出口额增长超1000万美元,对33个国家组件出口额增长率超100%,出口量超1吉瓦的市场从2023年的29个增加到38个 [1] - 头部光伏企业对美直接出口占比不足4%,美国市场早在4、5年前就不是关注重点,新关税对公司业务无实质性影响 [2] - 自2012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受“双反”超高关税限制无法直接出口美国,取道东南亚建厂也受限,新关税加剧该局面 [2] 对中国锂电产业影响 - 美国是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但面临情况与光伏产业类似 [3] - 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为611.21亿美元,美国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的25%,占比较2023年提高4.2个百分点 [3] - 我国电池企业拥有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在全球占主导地位,通过规模化发展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也处于全球领先,国外客户更青睐中国产品 [3] - 孚能科技产品出口地区以欧洲为主,美国出口占比较小,美国增加关税对公司经营影响程度较小 [3] 中国新能源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新三样”企业坚定推进转型、加强创新,拓宽海外市场与加强国际合作 [4] - 我国新能源企业海外布局目的地呈现“多元化”趋势,出海更多考虑产能双轨制、多元化供给和输出,互利共赢开拓全球市场 [5] - 中国企业可探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布局,向美国转移产能要充分评估政治风险 [5] - 太阳能产品生产制造商可能离开东南亚,转移至生产成本和关税相对较低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中东等 [5] - 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出口将转向巴基斯坦或巴西等新兴市场,对中低收入国家出口份额急剧增长 [5] 对美国自身影响 - 新关税未让美国企业获益,反而推高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开发成本 [6] - 新关税可能威胁特朗普“能源主导战略”实施,提高美国能源生产商成本,波及多个能源行业 [6] - 新关税政策使美国市场震荡,美国股市大幅暴跌,违背美国力图塑造的全球经济体系 [7] -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对新关税不满,25%的钢铁进口税推高管道设备建设成本 [7] - 新关税对美国本土储能项目造成显著冲击,可能拖慢美国电力系统向清洁能源转型步伐,损害本土清洁能源供应链建设 [7] - 新关税使锂电池和太阳能产品在美价格更昂贵,项目成本升高,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部署 [7]
我国新能源领域对外投资持续升温
中国经济网· 2025-04-09 23:42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对外投资步伐加快,新能源领域对外投资持续增长,虽面临单边贸易壁垒等挑战,但企业积极应对并有望长期应对潜在风险 [2][5] 分组1: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动态 - 欣旺达获泰国批准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将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建生产基地,首座工厂选址春武里府,预计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 [1] - 多家光伏组件企业在东南亚设立工厂开展本地化经营,一些储能企业为适应欧洲电池法案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 [5] 分组2:中国对外投资数据 - 1 - 2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29.7亿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6%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速高达33.7% [2] 分组3:中国新能源领域对外投资优势 - 规模与技术优势确立全球主导地位,绿色合作机制加速投资项目落地,产业链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 [2] - 2024年中国光伏产能占海外供应量的20%,14家中国主要光伏企业海外产能加速扩张,“产能合作”替代“产品输出”成出海新范式 [3] 分组4:全球能源发展趋势 -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占比将从目前的27%飙升至86% [3] 分组5: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位 - 过去十年清洁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10.9个百分点,2023年可再生能源出口助力全球减碳约8.1亿吨,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巩固全球最大能源投资国地位 [4] 分组6:中国新能源企业海外投资挑战与应对 - 面临单边贸易壁垒阻碍、融资压力大、海外本地化运营挑战等问题 [5] - 企业积极采取行动,如开展本地化经营、设立海外生产基地,还需修炼内功提升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 [5]
乘联分会: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
快讯· 2025-04-09 08:15
行业数据 - 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 [1] - 1 - 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242.0万辆,同比增长36.4% [1]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能源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6%
快讯· 2025-04-09 06:37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 [1] 行业发展情况 - 一季度节能、环保等绿色技术推广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7%和17.8% [1] - 受绿色出行需求带动,一季度新能源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6% [1] -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向好,一季度太阳能发电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3% [1]
【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新能源重卡行业市场分析、前景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4-08 16:56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新能源重卡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双碳目标推进和补贴政策等宏观因素及应用场景拓宽推动市场发展,销量和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定型 [2][5] 行业概况 - 新能源重卡采用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新能源为动力源,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特点,应用于物流运输、工程建设、矿山开采等领域 [2] - 按动力来源可分为纯电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类型;按补能方式可分为充电式和换电式重卡;按车型用途可分为物流运输类和工程建设类新能源重卡 [2] 产业链情况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环节,包括正极材料、发动机等 [3] - 产业链中游为新能源重卡生产制造环节,代表企业有汉马科技、一汽解放等 [3] - 产业链下游为新能源重卡应用领域,包括卡车租赁、建筑业等行业 [3] 产业现状 - 2024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量由2020年的0.26万辆增长至8.2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6.98% [2][5] - 2024年新能源重卡市场渗透率由2020年的0.2%上升至13.62%,提升空间较大 [5] - 2024年1 - 12月我国新能源重卡月销量同比“12连涨”,同比增速大多保持在110%以上 [8] - 2024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5万辆,当月渗透率突破20% [8] 相关企业 - 相关上市企业有中国重汽、一汽解放、ST汉马等 [2] - 相关企业有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等 [2] 相关报告 - 智研咨询发布《中国新能源重卡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从多角度剖析行业发展,展望2025年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10][12] - 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提供专业产业咨询服务和定期报告、定制数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