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庆啤酒(600132)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啤酒去年营收146.45亿元,高档产品销量占比升至48.9%,非现饮渠道借罐装实现份额增长
财经网· 2025-04-02 11:57
文章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和归母扣非净利润下滑,但啤酒销量稳健,各品牌和渠道有不同表现,公司还进行分红且ESG表现获积极评级 [1][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下滑1.15%至146.45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减少7.03%至12.22亿元,营业利润31.85亿元 [1] - 啤酒业务毛利率49.71%,每百升营收49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60.17% [1] - 国际品牌收入增长0.58%至53.08亿元,本地品牌收入减少3.3%至88.62亿元 [1] 销量情况 - 全年啤酒销量达297.49万千升,高档产品(8元及以上)销量为145.72万千升,同比增长1.37%,占比提升至48.9% [1] - 国际品牌生产量864,636.56,销售量872,375.65;本地品牌生产量2,019,569.99,销售量2,102,562.09,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同比-0.94%和-2.75% [4] 分地区表现 - 西北区营业收入38.84亿元,营业成本19.65亿元,毛利率49.42%,营业收入比上年-3.46%,营业成本比上年-12.78% [2] - 中区营业收入59.69亿元,营业成本33.67亿元,毛利率43.59%,营业收入比上年-1.88%,营业成本比上年1.32% [2] - 南区营业收入43.16亿元,营业成本17.95亿元,毛利率58.42%,营业收入比上年-0.42%,营业成本比上年6.72% [2] 销售模式表现 - 批发代理营业收入141.36亿元,营业成本71.07亿元,毛利率49.72%,营业收入比上年-1.88%,营业成本比上年-1.81% [3] 销售策略 - 非现饮渠道持续发力,罐装产品占比提升至26%,比2023年提升3.5个百分点,通过推动罐装、多包装和新品实现份额增长 [4] - 传统渠道整体份额稳定,强势市场进一步增长,非强势市场借助大城市项目完善销售通路;现代渠道抓住小业态门店、新兴渠道及大业态仓储量贩机会,提升产品组合分销、罐化率及多包装,利用新兴营销活动推动销量增长 [4] 各品牌营销活动 - 嘉士伯推出春节限量罐,发起社交互动活动,与利物浦俱乐部合作,举办电音派对,扩大餐饮与非现饮渠道分销 [5] - 乐堡深化品牌理念,携手艺人推出品牌大片及限量罐,策划社媒活动,赞助音乐节目,延续与音乐节合作 [5] - 1664签约代言人,与杂志合作,借助体育盛事宣传,电商渠道推限量包装 [6] - 夏日纷聚焦品类宣传,打造新饮用场景,获大赛大奖,推创新包装,通过多元组合塑造品牌形象 [6] - 乌苏深化差异化战略,借势旅游热潮,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推出新品,依托项目拓展分销网络 [6] - 重庆以重庆纯生为核心推高端产品,签约代言人,举办活动,打造火锅场景关联 [7] - 风花雪月结合本地文化和旅游,低醇产品受青睐,举办民谣活动,绑定场景,整合营销 [7] - 大理深耕云南市场,代言聚焦产品打造形象,结合特色活动,跨品牌合作,推新品,借助新型渠道发展 [7] - 精酿品牌从两方面发力,参与啤酒节活动,主办合酿计划等活动 [8] 其他事项 - 公司修订《公司章程》,2024年12月20日实施中期分红,全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1.62亿元(含税),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104.21%,每股合计派息2.4元(含税) [8] - 公司ESG表现取得积极进展,在国际权威评级机构MSCI ESG评级中获评“AA”级 [8]
啤酒竞争格局生变:龙头倒退,黑马紧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31 05:4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中国规上企业啤酒产量下滑0.6%,反映大众消费情绪疲软 [2] - 五大啤酒上市公司中四家销量下滑:百威亚太中国区(-11.8%)、青岛啤酒(-5.86%)、华润啤酒(-2.5%)、重庆啤酒(-0.75%),仅燕京啤酒(+1.6%)和珠江啤酒(+2.62%)逆势增长 [2][4] - 行业份额差距缩小,华润/青啤/百威三大龙头同步倒退,燕京/珠江保持增长且增速超行业水平 [4] 公司财务与运营数据 - 青岛啤酒2024年营收321.38亿元(-5.3%),归母净利润43.45亿元(+1.8%),销量753.8万千升(-5.86%) [1] - 珠江啤酒归母净利润上涨近37%,燕京啤酒归母净利润大涨超50% [4] - 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营收仍居前两位(超360亿元/320亿元),重庆啤酒(146亿元)、燕京啤酒(<130亿元)、珠江啤酒(57亿元)规模显著落后 [11] 高端化战略分化 - 燕京啤酒高端化成效显著:大单品U8销量近70万千升,连续两年涨幅超30%,总销量突破400万千升 [5] - 珠江啤酒高档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14% [5] - 百威亚太中国区每百升收入下滑1.4%,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销量下滑2.65% [6] - 华润啤酒中档及以上产品销量占比首超50%,喜力啤酒销量增超20%,次高档产品个位数增长 [7] - 重庆啤酒高端产品销量占比持续提升 [8] 吨价与盈利结构 - 龙头吨价优势缩减:华润(3300元+)、青啤(4200元+)、百威(5300元+)、重啤(5200元+),燕京(3100元)和珠江(3800元)逐步接近 [9] - 行业趋势显示高端化仍在推进,若价格提升快于销量下滑,行业规模或维持缓慢增长 [11]
毁约变脸,一审被判赔3.5亿元:嘉士伯败北背后,谁在收割民族品牌红利?
商业洞察· 2025-03-29 09:35
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因"山城"啤酒包销协议纠纷一审败诉,被判赔偿3.5亿元 [4] - 嘉士伯否认"雪藏"山城品牌,但数据显示其销量从2013年99.43万千升(占重啤总销量80%)骤降至2023年不足10万千升(占比3%) [28][30] - 嘉威指控嘉士伯通过渠道控制(如限制终端销售)和营销削减边缘化山城啤酒,违反2009年包销协议及五项承诺(如保留品牌、搬迁总部等) [33][36] - 商标归属权争议:嘉士伯称2029年协议到期后收回使用权,嘉威主张1999年合资时已获永久使用权 [39] 合作历史与协议纠纷 - 1999年重庆啤酒集团以"山城"商标使用权出资持股重庆嘉威33%,2009年签订20年包销协议,约定嘉威专产山城啤酒并由重啤包销 [15][17] - 2013年嘉士伯控股重啤后调整战略,山城品牌价值从60亿元缩水至2020年不足1600万元 [19] - 嘉士伯称包销协议"牺牲重啤利益",但2009年重啤公告明确该协议有助于控制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 [22] - 历史诉讼显示重啤曾因协议履行问题支付嘉威3000万元和解金并多次败诉 [24] 品牌边缘化证据 - 渠道控制:终端商户反映重啤通过合同限制山城啤酒铺货,消费者难以购买 [33] - 营销削减:山城啤酒连续8年缺席重庆国际啤酒节,本土化活动全部终止 [34] - 品牌替代:2015年起嘉士伯主推"乐堡"(销量14.79万千升)和"重庆"品牌(46.78万千升),山城销量同比下滑60% [28] 嘉士伯未兑现承诺 - 未将中国区总部迁至重庆,亚洲研发中心改设佛山 [36] - 未履行保留山城品牌的承诺,且未稳定管理团队(原承诺五项仅部分执行) [34][36] 商标权争议 - 嘉威主张1999年合资协议赋予其永久使用权,可于2029年后自行产销 [39] - 嘉士伯称商标所有权归重啤,使用权仅限协议期内 [39] 市场与消费者反馈 - 2013年调研显示山城啤酒消费者指数达79(重庆市场) [31] - 网友普遍支持山城回归,质疑嘉士伯渠道压制 [32][33]
ESG风险观察|嘉士伯与重庆嘉威“互撕”,山城啤酒困局待解
搜狐财经· 2025-03-26 15:05
嘉士伯与重庆嘉威合同纠纷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的合同纠纷一审判决结果为重庆啤酒需向重庆嘉威支付3.53亿元,同时其反诉请求被驳回 [3] - 纠纷核心为一份2009年签订、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嘉士伯中国认为该协议严重牺牲重庆啤酒利益且极不合理,而重庆嘉威称协议是经嘉士伯与其他股东投票通过的 [8] - 双方在利益分配上存在争议,嘉士伯中国指出重庆嘉威凭借协议锁定20年超额利润,净利润率高达35%,远超行业合理区间;重庆嘉威反驳称利润未超出合同约定且重庆啤酒也分得三分之一利润 [10] - 重庆嘉威指控嘉士伯对重庆啤酒进行财务操纵,致使重庆啤酒2015年出现巨额亏损,称若扣除嘉士伯计提的大量资产减值准备影响,重庆啤酒本应大幅盈利 [10] - 关于“山城”啤酒品牌,嘉士伯中国强调重视本土品牌且该品牌在重庆销量可观,而重庆嘉威坚称自嘉士伯收购后品牌销量断崖式下滑,被严重低端化和边缘化 [10] - 双方舆论战升级,重庆啤酒及嘉士伯中国发表声明指责重庆嘉威,随后重庆嘉威发布回应指责对方声明“黑白颠倒”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3][6] 丹化科技治理与内控问题 - 丹化科技因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方面存在多项问题,被内蒙古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 - 具体问题包括公司治理不规范,存档的“三会”会议材料中无2023年以来的董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内控制度不健全,未单独制定《关联交易内控 制度》,且多项重要制度多年未根据最新法律法规更新 [2] - 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正在积极整改,称不会对经营产生影响;公司公告称高度重视并将严格按要求自查梳理,在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2] 鹭燕医药产品质量问题 - 鹭燕医药旗下海南鹭燕医药有限公司因销售劣药双黄连片被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没收不合格批次药品1108盒,并没收销售劣药的违法所得10190元 [12] - 该批次药品经抽样检验被认定为不符合规定,公司在2023年2月13日至2024年8月30日期间分4次购进共计9600盒并销售给42家医疗机构 [12] - 公司已启动召回程序,召回960盒,但仍有部分药品被没收 [12] A股上市公司ESG风险监测概况 - 3月17日至3月23日期间,有517家A股上市企业被央媒省媒报道过敏感信息,其中敏感信息量下降的有402家,信息量增加的有396家 [1] - 本期ESG风险敏感信息主要涉及内部管理、风险管理、合作争议、品牌管理、产品质量等问题,从ESG层面分析主要涉及社会(S)和治理(G)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1]
重庆啤酒陷于「山城往事」
36氪· 2025-03-18 00:00
核心观点 - 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因"山城啤酒"品牌使用权及包销协议陷入长期诉讼拉锯战,一审判决公司需赔偿3.53亿元,但公司坚决上诉并指责判决不公[7][8][13] - 争议焦点在于外资嘉士伯入主后是否系统性打压民族品牌"山城啤酒",该品牌年销量从峰值100万吨降至不足10万吨[19][22] - 嘉士伯中国战略经历多次调整,最终以重庆啤酒为唯一平台整合资源,但面临高端化竞争压力,2024年业绩预降1.15%[24][29][31] 诉讼纠纷 - 重庆嘉威主张重庆啤酒违反2009年签订的20年包销协议,导致量价差损失等,索赔6.32亿元[11] - 公司反诉要求解除2019年补充备忘录,一审被判赔偿3.53亿元并计提2.54亿元预计负债[12][13][14] - 类似诉讼2020年曾发生但原告撤诉,本次争议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后包销范围变动[15] 品牌争议 - "山城啤酒"为重庆本土驰名商标,1999年多方协议约定由重庆嘉威生产、重庆啤酒包销,2013年产销达100万吨[17][19] - 重庆嘉威指控嘉士伯入主后封杀品牌致销量锐减,公司回应称2023年山城销量16万吨且本土品牌占比80%[19][22] - 公司指责嘉威通过包销协议15年获利超20亿元,从代工厂变为"吸血寄生体系"[21] 嘉士伯战略 - 嘉士伯早期在华布局迟缓,2000年后转向中西部战略投资,参股乌苏、黄河等品牌但缺乏控制权[24][26] - 2013年控股重庆啤酒后逐步整合中国业务,2019年形成多品牌矩阵,当年营收突破百亿[29][30] - 2024年预计营收146.45亿元(同比-1.15%),净利润12.45亿元(同比-6.84%),高端市场竞争加剧[31]
突发!一审判付3.5亿元!重庆啤酒:坚决上诉!
证券时报网· 2025-03-15 07:27
文章核心观点 重庆啤酒与嘉威啤酒合同纠纷一审判决重庆啤酒支付3.5亿元,公司将上诉并澄清事实,预计减少2024年度利润2.54亿元,公司认为协议不合理,将重新审视合作并维护自身权益 [1][2][3] 案件进展 - 重庆五中院一审判决重庆啤酒支付嘉威啤酒3.53亿元,驳回双方其他诉讼请求 [1][2] - 重庆啤酒表示将坚决上诉,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 [3] - 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拟计提预计负债2.54亿元,预计减少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2.5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 [3] 案件背景 - 2009年重庆啤酒与嘉威啤酒签订20年《产品包销框架协议》,嘉威仅生产山城牌啤酒交重庆啤酒包销 [4] - 2023年10月嘉威啤酒就合同纠纷起诉,诉讼请求金额暂计6.32亿元及诉讼费用 [2] - 2024年8月1日案件开庭,重庆啤酒当庭反诉 [2] 双方观点 - 嘉威啤酒认为嘉士伯控股重庆啤酒后打压本土品牌山城啤酒,自身利益受损 [4] - 重庆啤酒认为包销协议严重牺牲自身利益,极不合理,嘉威啤酒试图攫取更多不当利益 [5] 嘉威啤酒情况 - 嘉威啤酒第一大股东为重庆钰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0.31%;第二大股东为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持股33%;第三大股东为重庆钰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股6.69% [4] - 2008年嘉威啤酒年净利润仅2000万元,2009 - 2023年累计获净利超20亿元,年均1.3亿元,2023年净利润近2亿元,净利润率达35% [6] 重庆啤酒情况 - 2013年改制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已成长为中国第四大啤酒公司,位列重庆企业百强榜第38位 [7] - 年营收近150亿元,年纳税约28亿元,其中重庆本地营收约33亿元,纳税近7.5亿元 [7]
重庆啤酒(600132) -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涉及诉讼进展公告
2025-03-14 12:31
诉讼金额 - 嘉威诉讼请求金额暂计63168万元及诉讼费用[2] - 一审判决公司向嘉威支付353063502.24元[2][6] 费用承担 - 本诉案件公司承担受理费1600100元[6] - 反诉案件受理费891800元由公司承担[6] 财务影响 - 公司拟计提预计负债25402.92万元[3][9] - 预计减少2024年度利润总额25402.92万元[3][9] - 预计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062.18万元[3][9] 诉讼进程 - 嘉威2023年10月11日提交起诉状[5] - 公司2024年8月1日提交反诉状[5] - 公司将因一审问题提起上诉[7]
重庆啤酒20250224
2025-02-25 15:3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啤酒行业 - **公司**:重庆啤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渠道与市场 - **非现饮渠道重要性提升**:2019 年前中国啤酒市场非现饮和现饮销量占比 50:50,重庆啤酒现饮渠道销量占比约 55%,非现饮 45%;2024 年非现饮渠道销量接近 57%,现饮降至 43%出头,公司将更注重非现饮渠道投放[2]。 - **产品在非现饮渠道竞争力策略**:靠产品自身调性和差异化拉动消费者复购和需求,不依赖陈列在显眼货架,通过品牌势能让消费者主动寻找;如 2023 年推出印新疆风景的罐装产品提升辨识度[3][4]。 - **渠道细分与调整**:对销售组织架构重新划分,细分非现饮渠道,增加酒类专卖店、零食量贩店等;销售人员和管理架构相应调整,各特定渠道有专门销售团队维护拓展;推动经销商适应新市场,重新划分经销商组织架构[5][6]。 - **新兴渠道合作与发展**:积极拥抱新兴渠道,难以判断其发展趋势;与新兴渠道合作方式多样;即时零售渠道与啤酒品类适配度待观察,未来占比可能提升[7][8]。 - **大城市计划推进**:2025 年持续推进大城市计划,重点在前期投放城市的拓展沉降,从社交媒体渠道拓展;费用投放聚焦能提升销量和利润的区域和渠道[18][19]。 产品与品牌 - **非现饮渠道动销突出单品**:乌苏、重庆、乐堡、嘉士伯等品牌在非现饮渠道有不错成长,借助现饮渠道品牌优势向非现饮渠道转化[4]。 - **乌苏品牌情况**:2024 年整体销量下降,疆外乌苏有下滑;2025 年因形势变化暂不给预期[12][14]。 - **乐堡品牌增长原因**:2011 年进入中国,以年轻人说唱音乐为推广媒介,随着喜欢该音乐的年轻人到饮酒年龄拉动品牌成长;2023 年以来通过大城市计划走向全国化[14][15]。 成本与利润 - **罐装化对毛利和净利的影响**:从收入端看,罐装产品含包装价格高;毛利率方面,罐装化率高可能使毛利率高;净利率受产能利用率影响,罐装化率占 25%左右,低于瓶装,影响变化趋势多[8][9]。 - **原材料采购与成本**:公司近年采购策略是锁定主要原辅材料和包材量价,2025 年年初锁定全年主要原材料和包材;采购成本比去年有优化,但幅度不大;佛山工厂 2025 年全年计提折旧使固定成本增加,吨成本变化取决于销量[22][23]。 - **2024 年吨成本情况**:2024 年全年吨成本增加一个多点,采购端成本下降,但固定成本(主要是折旧)增加,整体产销量低于 2023 年使固定成本增长[32][35]。 行业竞争与数字化 - **行业竞争与费用投放**:2025 年对全国啤酒消费总量预期谨慎,餐饮相关特色啤酒消费未恢复,费用投放保持谨慎,费用预算投放费用率不超 2020 年,投放结构和节奏有变化[23]。 - **数字化运营水平**:2021 年开始数字化,投入一亿多升级 ERP 系统,持续到去年年底在各 BU 和部门实现;提升管理效率,能及时了解销售终端情况,掌握消费者趋势,拉通采购生产到销售流程;开发超级入口,业务员和客户端可了解库存、下单、反馈动态[24][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春节档市场与库存**:2025 年春节提前,1 月啤酒销量有增加,但一季度和全年预期谨慎;春节旺季结束后库存处于全年最低,到 3 月底 4 月初开始旺季备货[12][25]。 - **精酿啤酒应对**:积极拥抱新形式,曾供应盒马等定制产品;大厂以运营独立品牌为主;精酿啤酒发展受经济和消费需求影响,消费者追求高品质体验,购买行为和方式会变化[28][29]。 - **产能计划**:产能规划动态调整,当下无纯粹为增加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会在维护装备水平、提升效率和环保支出上保持投入[32]。 - **分红指引**:维持稳健且高分红比例,暂无指引更新[38]。 - **税率情况**:2024 年全年有效税率有一点增加;2025 年税收情况无法预测,依托宏观环境变化,会做税收策划[34][35]。
重庆啤酒20250211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1 17: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啤酒、饮料行业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公司全称,但提到旗下品牌有加斯伯勒宝、乌苏、大理风花雪月等,母公司为扎士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渠道策略与变革 - 非现饮渠道:信誉渠道价格和结构高于非信誉渠道,非现饮渠道有提升结构和高端化成长机会,公司通过产品和费用投放跟进,进行渠道细分和改革,与经销商合作调整管理架构 [1][2][3] - 新渠道模式:酒类专卖店、零食量贩店、电商配送仓等对传统经销商批发模式带来变革,公司积极拥抱新渠道,对非现饮渠道进行详细划分并配置销售团队 [2][7][8] - 商超合作:公司有产品进入新商超渠道,但未成为主流产品,会根据终端需求进行产品调整 [8] - 大城市计划:2020 - 2025年将大城市重点调整为现有城市的渠道扩张和产品结构升级,从现饮渠道培育品牌后拓展至非现饮渠道,目前有99个城市推动计划,未来聚焦现有城市 [9][10] 产品策略与发展 - 乌苏品牌:与烧烤场景绑定较深,面临一定压力,公司通过推出新品、升级包装等方式拓展消费场景和吸引新消费群体,如1986绿乌苏、复古版绿乌苏、乌苏白皮、乌苏蜜亮等 [11][12][13] - 产品惯化率:公司整体惯化率超25%,与行业超30%的水平有差距,2024年1660和公司整体惯化率有百分之十几的提升 [3][6] - 非酒类产品:公司供应链可在不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生产多种饮料品类,关注除啤酒外的其他品类,收购英国饮料公司后正式切入饮料行业 [17][18][19] 成本与采购 - 采购策略:公司对大宗原材料和包材按会计年度采购锁定价格,2025年整体采购价格较2020年有优化,有利于成本降低,但最终成本变化取决于产销量 [20] - 单项成本:大麦等原材料成本有优化,麦芽成本持续下降,但不方便提供单项降幅数据 [21] 业绩与目标 - 2024年业绩:整体销量微弱下降0.75个百分点,加斯伯勒宝、乌苏、大理风花雪月等品牌取得销量增长 [22] - 2025年目标:费用投放原则上不超过2024年,但会调整结构,更关注非现饮渠道,品牌广宣聚焦终端落地 [24] 毛利率情况 - 现饮与非现饮渠道:现饮渠道毛利率更高,但销售费用投放多;非现饮渠道结构好,销售费用相对少,净利率两者相差不大 [26] - 国内外市场:国外市场没有营销商渠道,与国内情况完全不同 [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乌苏回瓶率约76%,易拉罐不回收但成本含在收入中,导致罐装出厂价高,但净利率差异不大 [5] - 外卖等目前在非现饮渠道占比不大,但有成长趋势,可帮助公司进入未布局或布局较疏的二线三线城市 [25]
重庆啤酒: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短期承压、库存去化,高股息有望延续
开源证券· 2025-02-10 07: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024Q4需求疲软 啤酒销量和吨价承压 下调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但刺激政策有望带动餐饮和啤酒需求企稳 公司分红率和股息率较高 维持“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预计营收146.4亿元 同比-1.15% 预计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12.5、12.2亿元 同比-6.84%、-7.04% 2024Q4营收15.82亿元 同比-11.44% [4] - 2024年预计销量同比-0.75% 吨价同比-0.4% 2024Q4预计销量同比-8.0% 吨价同比-3.7% 乐堡、嘉士伯、风花雪月等产品销量增长 乌苏、1664等产品销量下降 [5] - 2024年规模净利率同比下降 一方面因现饮渠道消费疲软致产品结构下降 另一方面因佛山工厂投产折旧增加 抵消原料成本下降贡献 且管理费用率预计上升 [6] 公司发展趋势 - 公司将增加非现饮渠道投入、提升非现饮渠道产品结构 随着宏观政策刺激落地 若餐饮需求恢复 公司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企稳 现金流良好 高分红、高股息有望持续 [7]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4,039|14,815|14,645|14,866|15,091| |YOY(%)|7.0|5.5|-1.1|1.5|1.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264|1,337|1,244|1,351|1,433| |YOY(%)|8.3|5.8|-6.9|8.6|6.1| |毛利率(%)|50.5|49.1|48.8|49.3|49.8| |净利率(%)|9.0|9.0|8.5|9.1|9.5| |ROE(%)|71.4|74.2|52.0|41.0|34.4| |EPS(摊薄/元)|2.61|2.76|2.57|2.79|2.96| |P/E(倍)|21.1|20.0|21.5|19.8|18.6| |P/B(倍)|13.0|12.5|13.2|10.8|9.5| [9] 财务预测摘要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 如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2022A - 2026E期间的情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