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啤酒

搜索文档
啤酒五巨头,半年吸金840亿
36氪· 2025-09-22 10:37
行业格局变化 - 华润啤酒2025年上半年收入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 反超百威亚太成为市场第一 [10][11] - 百威亚太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 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 [9][10] - 燕京啤酒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45.45% 反超重庆啤酒的8.65亿元 [13] 企业业绩表现 - 青岛啤酒营业收入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 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长7.21% [11] - 重庆啤酒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下降0.24% 高端产品营收仅增长0.04% [13][33] - 五大巨头合计营收约842.78亿元 国产三巨头销量均实现2%以上增长 [15][19] 渠道变革影响 - 即时零售推动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销量增长近60% 预计2025年平台成交额突破15亿元 [25][26] - 华润啤酒线上GMV同比增长近40% 即时零售GMV增长50% [27] - 燕京啤酒线上营收增长超30% 传统即饮渠道表现乏力拖累外资品牌业绩 [27][36] 产品策略分化 - 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在即饮渠道优势被削弱 加速向非即饮渠道转型 [36][37] - 国产三巨头增长主要来自中高端产品 外资高端产品增长陷入停滞 [30][34] - 行业高端化竞争白热化 渠道与场景成为重要竞争维度 [35]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26 12:41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与商标权利人协作 聚焦重点领域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 - 选取18起"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以案说法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品牌价值的合力[1] 南孚电池侵权案 -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查获李某等人自2017年至2024年销售假冒南孚电池 累计购入货值248万元 已销售139万元[2]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后捣毁河南制假窝点 李某等人处于取保候审阶段[3] - 执法人员通过走访调查和说服经营户细致取证 协同公安机关摧毁长期制假售假团伙[4] 劳斯莱斯商标侵权案 - 上海市场监管局发现15家婚车租赁公司使用非劳斯莱斯车辆冒充品牌车辆提供婚庆服务[5] - 对15家违法当事人处以罚款共计71万元[6] - 本案遏制了婚庆服务行业新型商标侵权行为的蔓延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7] 爱马仕等奢侈品侵权案 - 广东市场监管局捣毁27个制假窝点 查获假冒爱马仕、香奈儿、迪奥等品牌鞋类2.1万双 包装材料6.3万件 涉案金额2.16亿元[8][9] - 19名涉案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5个月至4年不等 并处罚金380万元[10] - 通过举报奖励机制获取线索 依托行刑衔接机制实现全链条打击[10] 始祖鸟服装侵权案 - 浙江市场监管局破获跨9省制售假冒始祖鸟冲锋衣网络 涉案金额3亿元 抓获42人 打掉12处窝点[11] - 19名主犯被判处7个月至3年4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149.7万元[12] - 利用微信组织制假网络逃避打击 执法人员通过天网工程和人脸识别技术取得关键证据[13] 城市英雄商标侵权案 - 吉林市场监管局查获电玩城使用"成市英雄"字号却张贴"城市英雄"标识导致消费者混淆[14] - 责令停止侵权 没收违法所得4.9万元并罚款4.9万元[15] - 本案为利用字号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件[17] 一汽配件侵权案 - 甘肃市场监管局查获汽车配件经营部销售假冒一汽润滑油和防冻液[18] - 没收侵权商品并罚款5万元[19] - 通过商标图形比对和防伪二维码验证提升侵权认定精准度[20] 希尔顿商标侵权案 - 贵州歌厅未经许可使用"希尔顿"商标获取营业收入1114万元[21]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22] - 通过行刑衔接实现行政查处到刑事追责的无缝对接[23] 调味品食品侵权案 - 四川市场监管局捣毁制售假冒翠宏蘸料等食品团伙 涉案金额2010万元[27] - 3名涉案人员被判处3年至3年3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45万元[28] - 跨省数据追踪全链条打击食品安全领域侵权行为[29] 白酒行业侵权案例 - 四川查获假冒舍得白酒3026瓶 涉案金额257.4万元[38] - 新疆查获李某某生产多个品牌假冒白酒 货值6.15万元[41] - 新疆查获野格等酒类侵权案 涉案金额2000万元[52] 啤酒行业侵权案例 - 河南查获乌苏劲爽啤酒侵权案 违法经营额18.8万元[43] - 河北对唐山尤里克啤酒公司罚款25万元[47] - 黑龙江全润啤酒公司生产侵权啤酒800件 货值1.6万元[50] 地理标志商标侵权 - 宁夏查获侵犯"宁夏枸杞"地理标志商标包装物8万余个[34] - 广西查获假冒"三鹤"六堡茶案 货值6.2万元[35] 新型侵权模式 - 婚车租赁行业出现车辆外观商标侵权新型模式[5][7] - 微信推销结合线下交易成为侵权销售新渠道[35][37] - "游商"模式通过无固定场所销售规避监管[52]
以案示警 18起“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2:40
商标行政执法行动 - 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与商标权利人协作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 - 选取18起"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以案说法和以案示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品牌价值的合力 [1] 南孚电池侵权案 -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查获李某等人自2017年至2024年销售假冒南孚电池 累计购入货值248万元 已销售139万元 [2]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后捣毁河南制假窝点 李某等人处于取保候审阶段 [3] - 执法人员通过走访调查和协同公安机关方式 摧毁长期盘踞市场的制假售假团伙 [4] 劳斯莱斯商标侵权案 - 上海市场监管局发现15家婚车租赁公司使用非劳斯莱斯汽车冒充品牌车辆 并在车体多处使用注册商标 [5] - 对15家违法当事人处以罚款共计71万元 [6] - 本案作为婚庆服务行业新型商标侵权案件 及时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7] 爱马仕等奢侈品侵权案 - 广东市场监管局捣毁27个制假窝点 查获假冒爱马仕、香奈儿、迪奥等品牌鞋类2.1万双 涉案金额2.16亿元 [8][9] - 5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 19人被判处1年5个月至4年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380万元 [10] - 通过举报奖励机制获取线索 依托行刑衔接机制实现全链条打击 [11] 始祖鸟商标侵权系列案 - 浙江市场监管局破获涉案金额3亿元的假冒始祖鸟冲锋衣案 违法网络覆盖9个省份 [12] - 抓获42名涉案人员 19名主犯被判处7个月至3年4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149.7万元 [13] - 利用微信组织制假售假网络 执法人员通过天网工程和人脸识别技术取得关键证据 [14] 城市英雄商标侵权案 - 吉林市场监管局查获电玩城使用"成市英雄"字号却张贴"城市英雄"标识 导致公众混淆 [15]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4.9万元并罚款4.9万元 [16] - 本案作为利用字号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件 对类似案件具有借鉴意义 [17] 一汽商标侵权案 - 甘肃市场监管局查获汽车配件经营部销售假冒一汽润滑油及防冻液 门头标示"中国一汽解放配件"字样 [18] - 没收侵权商品并罚款5万元 [19] - 通过商标图形比对和防伪二维码验证等数字化手段提升侵权认定精准度 [19] 希尔顿商标侵权案 - 贵州市场监管局查获歌厅未经许可使用"希尔顿"注册商标 通过美团等平台宣传并获取营业收入1114万元 [20]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侦查阶段 [21] - 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实现行政查处到刑事追责的无缝对接 [22] 孔雀图案商标侵权案 - 云南市场监管局查获旅游汽车公司使用近似孔雀图案注册商标 构成商标近似侵权 [23]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7.5万元 [25] - 虽侵权方提出免罚申请 但基于明知故犯情节仍依法罚款 [25] 翠宏等食品商标侵权案 - 四川市场监管局捣毁制假窝点3个 查获假冒翠宏蘸料等多类食品 涉案金额2010万元 [25] - 3名涉案人员被判处3年至3年3个月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45万元 [26] - 通过跨省数据追踪和多点同步收网实现全链条打击 [27] 益禾堂商标侵权案 - 海南市场监管局查获奶茶店拒不履行法院判决 持续使用"益禾堂"字样进行侵权 [28]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7.6万元 [29] - 体现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 对傍名牌行为零容忍 [30] 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侵权案 - 宁夏市场监管局查获包装材料店擅自印制"宁夏枸杞"等地理标志包装物8万余个 [32] - 没收侵权包装物和违法所得256元 并处罚款4770元 [32] - 执法人员通过敏锐察觉疑点和商标持有人辨认确认侵权 [32] 三鹤六堡茶商标侵权案 - 广西市场监管局查获茶庄通过微信推销假冒六堡茶 货值6.2万元 [33]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侦查阶段 [34] - 通过调取摄像头录像和微信聊天记录锁定证据 [35] 舍得白酒侵权案 - 四川市场监管局查获跨市州假酒销售链 查获假冒白酒3026瓶 涉案金额257.4万元 [36] - 3名当事人被判处1年8个月至5年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116万元 [37] - 通过政企合作借助企业专业技术手段快速锁定涉案产品 [38] 剑南春等多品牌白酒侵权案 - 新疆市场监管局查获制假窝点生产假冒剑南春等8类白酒 货值6.15万元 [39] - 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审查起诉阶段 [39] - 通过一次性执法检查固定多个品牌侵权证据 [39] 乌苏啤酒商标侵权案 - 河南市场监管局查获公司使用高度近似乌苏啤酒的外观设计 生产侵权啤酒12800箱 [39]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47万元 [40] - 通过外围调查和跨省核查形成完整证据链 [40] 百威商标侵权案 - 河北市场监管局查获公司生产5款啤酒使用近似百威商标 导致公众混淆 [41] - 没收侵权商品并处罚款25万余元 同时对8家经销商作出行政处罚 [42] - 按照保护在先权利原则认定商标近似侵权事实 [44] 国外啤酒商标侵权案 - 黑龙江市场监管局查获公司使用未注册图形商标 与权利人注册商标构成近似 [44] -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2.6万元 [44] - 准确认定侵权行为并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示范性 [45] 野格等酒类商标侵权案 - 新疆市场监管局查获游商销售假冒野格等酒类 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46] - 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目前处于审查起诉阶段 [47] - 通过比对当事人外形特征和通讯账号等信息突破无票据凭证的调查难点 [48]
华润啤酒总裁赵春武:啤酒要由“大”变“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3:37
行业趋势 - 啤酒行业整体销量保持稳定 上半年规上企业销售1904万千升 同比仅下滑0.3% 近年来年销量波动幅度均在1%以内 [1] - 行业呈现高端化、多元化和小众化发展趋势 产品规格从500毫升向330毫升、250毫升等更小容量演变 [1][3][8] - 传统渠道结构发生变化 餐饮渠道占比下降 零售渠道重要性提升 即时零售等新零售模式崛起 [10][12] 华润啤酒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综合营业额239亿元 同比增长0.8% 股东应占溢利57.8亿元 同比增长23% [3] - 销量逆势增长2% 达到接近650万千升 年产能近2000万千升 [3] - 营收和盈利首次超越百威亚太 百威亚太上半年收入31亿美元(约2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近6% 股东应占溢利约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 [3][4] 竞争格局 - 华润啤酒稳居国内啤酒龙头地位 半年销量相当于三个半重庆啤酒或两个半燕京啤酒 [3] - 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表现疲软 营收和销量分别同比下降近10%和8% 主要受即饮渠道恢复缓慢影响 [4] - 燕京啤酒净利润大幅增长45% 重庆啤酒保持稳定 [4] 战略转型 - 公司推动品牌从"大"到"小"转型 重点发展区域啤酒品牌和高端产品线 [3][8][9] - 区域品牌表现亮眼 沈阳老雪销量同比增长70% 成功走出东北市场 [9] - 渠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餐饮渠道占比从50%下降到40%以下 零售渠道占比提升至60% [10][12] 产品创新 - 通过数据驱动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 快速研发个性化产品 [2][9] - 区域高端品牌表现突出 海拉尔啤酒、西湖啤酒、奥克啤酒等产品定位次高端以上价格带 [9] - 喜力品牌增速从2023年的60%放缓至2024年的20%左右 反映单一爆品策略的局限性 [9] 跨行业发展 - 白酒企业加速布局啤酒产业 啤酒行业吸引力凸显 [6][7] - 华润啤酒白酒板块营收同比下降三成以上至7.8亿元 净利润约2亿元 占比不足10% [6] - 大数据技术降低跨行业试错成本 推动消费品企业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7]
嘉士伯上半年营业利润、销量不及预期 CEO称下半年可能不会改善
犀牛财经· 2025-08-20 05:5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855亿丹麦克朗(DKK 45,855 million),同比增长18.2%(有机增长-0.3%)[2][3] - 营业利润7233亿丹麦克朗(DKK 7,233 million),同比增长15.1%(有机增长2.3%)[2][3] - 净利润3562亿丹麦克朗(DKK 3,562 million),同比下降4.7%[2][3] - 调整后净利润4023亿丹麦克朗(DKK 4,023 million),同比增长3.9%[2][3] - 总销量763万千升,同比增长16.0%(有机增长-1.7%)[4] 销量与产品结构 - 啤酒销量527万千升,同比下降1.3%[4] - 其他饮料销量236万千升,同比增长91.4%[4] - 高端品牌(嘉士伯经典、乐堡、乌苏啤酒、1664 Blanc)表现良好,在三大地区贡献稳定增长[4] - 西欧(不包括圣米格尔)和中国市场增长强劲[4] 战略与市场环境 - 公司推行高端化战略,高端产品组合表现良好[4] - 有机营业利润增长2.3%,有机销量下降1.7%,均低于分析师预期[4] - 餐饮和夜饮等现饮渠道持续承压,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低[4] - 公司预计消费环境短期内不会改善,可能调窄利润预期[4]
260亿重庆啤酒,6亿增资佛山工厂
搜狐财经· 2025-08-18 20:06
业绩表现 - 1-6月营收88.39亿元同比下降0.24% 利润总额22.28亿元微降0.1% 归母净利润8.65亿元下滑4.03%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9.06亿元同比增长13.8% 扣非净利润8.55亿元下降3.72% [3] - 总销量180.08万千升微增1% 增量来自4元以下经济产品 主流产品收入下滑0.92% [14][16] 产品结构 - 高档产品(8元+)收入52.65亿元基本持平 主流产品(4-8元)收入31.45亿元下滑0.92% 经济产品(4元以下)收入1.96亿元增长3.39% [16] - 高档+主流产品合计贡献超97%收入 但增长乏力 推出乌苏大红袍精酿等新品未达预期 [16][18] 区域战略 - 华南区收入24.79亿元下滑1.47% 拟向佛山工厂增资6亿元改善其97.5%负债率 [8][7] - 佛山工厂年产能50万千升 1-6月营收5.6亿元超2024全年 产能利用率达60-70% [7] - 华南为第二大创收区域 新厂缩短80%供货时间 降低物流成本 [7] 营销策略 - 1-6月销售费用13.33亿元 广告市场费用6.41亿元 签约11位代言人强化品牌差异化 [9][11][12][14] - 1664签约吴磊主打"蓝调时刻" 乌苏联动三代言人+综艺 乐堡绑定说唱音乐 嘉士伯结合足球场景 [9][11][12] 业务拓展 - 推出"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及能量饮料"电持" 试水非啤酒品类 [18] - 计划加快非啤品类布局 重点提升便利店分销效能 深化零食折扣店合作 [3][20] 行业现状 - 啤酒行业产能收缩 现饮渠道疲软 高端市场竞争白热化 [4][9] - 华南为兵家必争之地 珠江/青岛/百威/雪花等品牌均有布局 [8]
重庆啤酒半年营收下滑,6亿增资佛山工厂寻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8-18 17:52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下滑0.24%,净利润8.65亿元,同比下滑4.03% [1][2] - 扣非净利润8.55亿元,同比下滑3.72%,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9.06亿元,同比增长13.8% [2] - 4元以上价格带的高档与主流产品增长动力不足,现饮渠道疲软拖累业绩 [1] 华南市场战略 - 向佛山公司增资6亿元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其负债率高达97.5%,净资产仅4000多万元 [2][3] - 华南地区为第二大创收区域,2024年上半年收入24.79亿元,同比下滑1.47% [3] - 佛山新酒厂一期年产能50万千升,供货时间缩短80%,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3] 高端化与品牌营销 - 1664品牌签约吴磊打造新法式精神广告,乌苏品牌联动综艺节目,乐堡啤酒强化音乐潮流标签 [4] - 推出"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和能量饮料"电持",探索非啤酒品类 [4] - 计划加快非啤酒品类布局,重点提升小型超市、便利店及零食折扣店渠道效能 [4] 市场竞争与挑战 - 华南市场面临珠江、青岛、百威、雪花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3] - 当前市值约260亿元,仅为高峰期的三成 [5]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8
东吴证券· 2025-08-18 01:51
宏观策略 - 7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至3.7%,低于预期的4.9%,主要受商品零售增速下滑影响(商品零售增速从5.3%降至4.0%),而餐饮增速小幅回升0.2个点至1.1% [7] - "以旧换新"补贴品销售增速显著回落,6类补贴品平均增速从17.5%降至12.7%,其中文化办公、家具、汽车、家电、建材增速均下滑,仅通讯器材增速提升 [7] - 下半年消费仍有三大支撑:1)餐饮增速预计逐月回升;2)900亿生育补贴若按70%消费倾向释放,可拉动社零0.3个点;3)消费贷贴息政策刺激 [1][7] - 7月固投累计同比降至1.6%,主要因建筑工程投资累计同比转负(-0.8%),设备购置投资仍保持15.2%高增长但增速放缓 [7][8] 固收金工 - 凯众转债(113698.SH)发行规模3.08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项目,债底估值91.47元,YTM 2.19%,初始转股价12.7元/股 [2][9] - 转债条款中规中矩,总股本稀释率8.31%,预计上市首日价格区间130.76~145.40元,中签率0.0013% [9][10] - 正股凯众股份2020-2024年营收CAGR 10.96%,2024年营收7.39亿元(同比+15.17%),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超90% [10] 行业与公司 华锐精密(688059) - 2025H1营收5.19亿元(同比+26.48%),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18.80%),车削刀片占比63.32%但整体刀具毛利率-23.58%拖累业绩 [11][12] - 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与宇树科技等建立合作,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1.57/2.11/2.73亿元 [3][12] 吉利汽车(00175.HK) - 2025Q2营收777.9亿元(同比+28.4%),单车ASP 11.0万元(同比-12.6%),毛利率17.1%(环比+1.3pct) [13]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50/221/295亿元(原142/196/271亿元),对应PE 12/8/6倍 [4][13] 长江电力(600900) - 2026-2030年维持70%最低分红比例,2025H1归母净利润129.84亿元(同比+14.22%),六座电站总发电量1266.56亿千瓦时(同比+5.01%) [14][15] - 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350.28亿元(同比+7.8%),股息率3.62%,当前PE 19倍 [5][15] 重庆啤酒(600132) - 2025H1营收88.39亿元(同比-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4.03%),乐堡、乌苏品牌韧性增长但税率提升拖累盈利 [16][17]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1.05/11.99/12.86亿元,对应PE 24/22/21倍 [6][17] 怡合达(301029) - 2025H1营收14.61亿元(同比+18.70%),新能源行业营收同比+53.17%,毛利率提升3.46pct至39.10% [18]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53/6.65/7.91亿元,对应PE 29/24/20倍 [6][18]
重庆啤酒遭遇了高端化增长瓶颈
新浪财经· 2025-08-16 04:0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减少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减少[1] - 销量微增但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出现"量价背离",指向高端产品销售欠佳[1] - 高档产品收入同比增速仅0.04%,主流产品收入同比下滑0.92%,经济型产品收入增长至1.96亿元但占比不足3%[3] - 西北区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1.75%,中区收入35.32亿元同比下滑0.7%,南区收入24.79亿元同比下滑[4] 产品结构 - 产品按价格分为三档:8元及以上为高档,4-8元为主流,4元以下为经济型[3] - 高档产品收入52.65亿元,主流产品31.45亿元,合计占比达97.72%[3] - 推出乌苏大红袍精酿1L装、龙井绿茶茶啤精酿1L装等新产品,跨界无酒精饮料赛道[5] 市场环境与渠道变化 - 高端啤酒消费减弱与"禁酒令"等因素相关,线下餐饮场景减少影响现饮渠道[4] - 即时零售渠道增长显著,美团歪马送酒成交额同比增长160%,精酿啤酒销量增长[5] - 非现饮渠道罐化率提升29%,乌苏、1664、嘉士伯等产品罐化率保持双位数增长[8] 区域战略与投资 - 华南市场2024年收入43.16亿元,毛利率58.42%高于其他区域[5] - 向佛山公司增资6亿元以增强资本实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8] - 2024年已投资30亿元建设嘉士伯中国佛山三水生产基地,缩短华南供货时间80%[8] 行业竞争格局 -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重庆啤酒、燕京啤酒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超90%,行业进入存量竞争[5] - 华南市场为竞争重点,珠江啤酒、百威、华润、青岛等多家企业均在布局[9] 未来策略 - 专注非现饮渠道和品牌组合调整应对市场变化[9] - 设立"即时零售作战单元"以把握即时零售增长趋势[5]
重庆啤酒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为近10年来首次
经济观察报· 2025-08-16 00:1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39亿元,同比下降0.2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65亿元,同比下降4.03%,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中报营收、净利双双下降 [1] - 上半年公司经济产品(价格在4元以下)营收同比增长5.39%,主流产品(价格在4元至8元之间)营收同比下降0.92%,高档产品营收延续2024年下降趋势 [1][2] - 2024年经济产品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56%,主流产品和高档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下降1.02%和2.97% [2] - 公司在行业的营收排名被燕京啤酒反超,燕京啤酒以3.2%的增速实现146.67亿元营收,跻身啤酒行业第四位,公司降至第五位 [2] 经营策略 - 公司加快布局非啤酒品类,上半年推出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电持能量饮料等产品 [1] - 公司主流产品营收下滑主要受现饮渠道疲软影响,同时公司加大了对部分品牌的投入 [2] - 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向嘉士伯啤酒(佛山)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以增强其资本实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4] 法律纠纷 - 公司与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存在合同纠纷,一审被判赔偿3.5亿元,目前已提起上诉进入二审审理阶段 [3][4] - 嘉士伯中国称包销协议严重牺牲公司利益,重庆嘉威则称合作使公司在重庆区域的市场地位牢不可破 [3] - 公司管理费用为2.89亿元,同比增长7.43%,成为拖累利润的因素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