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博泰生物(06990)

搜索文档
科伦博泰生物:上半年亏损1.45亿元,同比盈转亏
格隆汇APP· 2025-08-18 10:03
财务表现 - 中期收入9.5亿元 同比减少31.27% [1] - 股东应占亏损1.45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3.1亿元 [1] - 每股亏损0.64元 不派中期息 [1]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上半年盈转亏至1.45亿元 营收同比减少超三成
格隆汇· 2025-08-18 09:2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人民币9.50亿元 同比减少31.3%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45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人民币3.10亿元 [1] - 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64元 [1] 现金流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3.365亿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1.028亿元 [1] 研发投入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6.12亿元 同比减少6.3% [1] 收入构成 - 收益减少主要由于许可及合作协议的里程碑付款较2024年上半年减少 [1] - 2025年上半年药品销售贡献收入人民币309.8百万元 [1]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发布中期业绩,收入9.5亿元 研发开支6.12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9:1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人民币9.5亿元 同比减少31.3% [1] - 研发开支6.12亿元 同比减少6.3%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45亿元 每股亏损0.64元 [1] - 商业销售总额3.098亿元 其中核心产品佳泰莱®占比97.6% [1] 产品管线进展 - 三款产品获上市许可并启动商业化:佳泰莱®、科泰莱®、达泰莱® [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推出博度曲妥珠单抗(舒泰莱®) [1] - 计划为A400项目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 [1] - 药品销售应收账款全部按期收回 资金回笼高效稳健 [1] 技术平台优势 - 拥有三大专有技术平台:ADC及新型偶联药物、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 [2] - 作为ADC开发先行者 积累超过十年研发经验 [2] - 中国首批建立内部ADC平台OptiDCTM的企业 具备端到端cGMP制造能力 [2] - 依托控股股东科伦药业数十年行业资源 具备商业化基础设施扩展优势 [2] 研发体系特点 - 临床阶段候选药物覆盖多药物模态、多作用机制及多适应症领域 [2] - 技术平台协同效应显著 管线多样性突出 [2] - 拥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支撑药物开发能力 [2]
科伦博泰生物-B发布中期业绩,收入9.5亿元 研发开支6.12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18 09:1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人民币9.5亿元 同比减少31.3% [1] - 研发开支6.12亿元 同比减少6.3%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45亿元 每股亏损0.64元 [1]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销售总额3.098亿元 其中佳泰莱销售占比97.6% [1] - 药品销售应收账款全部于账期内收回 资金回笼高效稳健 [1] 产品管线与商业化 - 已获得sac-TMT(佳泰莱)、塔戈利单抗(科泰莱)及西妥昔单抗N01(达泰莱)上市许可并开始商业化 [1] - 预期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博度曲妥珠单抗(舒泰莱) [1] - 计划为A400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 [1] 技术平台与研发能力 - 拥有ADC及新型偶联药物、大分子(单抗及双抗)以及小分子药物三大专有技术平台 [2] - 是中国首批建立内部ADC及新型偶联药物平台OptiDCTM的生物制药公司 [2] - 具备符合cGMP标准的端到端制造能力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 - 在ADC开发领域积累超过十年经验 为全球少数具备完整内部开发能力的公司 [2] 战略优势 - 产品管线在药物模态、机制及适应症覆盖方面具有多样性并产生协同效应 [2] - 依托控股股东科伦药业数十年行业经验、关系网络及广泛资源 [2] - 具备扩充商业化基础设施及市场管道的良好条件 [2]
科伦博泰生物(0699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8 08: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50,44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45,17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6.8%[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期内亏损为69,39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0%[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611,53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人民币2.905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5.1%[14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6.6亿元,毛利率为69.4%,较2024年同期下降8.5个百分点[14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净收入为人民币31.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94.4百万元减少66.3%[14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3.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2.2%,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增加[14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178.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加334.8%,主要由于商业化团队扩大及市场推广活动增加[14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成本为人民币3.0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20.5%,主要归因于租赁负债的利息开支增加[153] - 公司利潤從2024年6月30日止的人民幣310.2百萬元減少146.8%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人民幣-145.2百萬元[158] 核心产品sac-TMT(佳泰莱®)表现 - 公司核心产品sac-TMT(佳泰莱®)已获得两项适应症上市许可,包括TNBC和EGFR突变型NSCLC[8][10] - sac-TMT在TNBC治疗中显示中位PFS为6.7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8%[9] - sac-TMT在TNBC治疗中ORR为45.4%,显著高于化疗组的12%[9] - sac-TMT在EGFR突变型NSCLC治疗中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TROP2 ADC药物[10] - sac-TMT在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中确认ORR为45.1%,对比多西他赛组的15.6%[11] - sac-TMT组中位PFS为6.9个月(BIRC评估),显著优于多西他赛组的2.8个月(HR=0.30)[11] - 调整交叉给药后,多西他赛组中位OS为9.3个月,sac-TMT组尚未达到(HR=0.36)[11] - 公司正在推进14项针对sac-TMT的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涵盖BC、LC等癌症类型[13] - sac-TMT联合塔戈利单抗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鳞状NSCLC[11] - sac-TMT的DAR(药物抗体比)达到7.4,采用新型连接子和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作为有效载荷[69] - sac-TMT正在大中华区探索作为单药及联合疗法的潜力,默沙东负责大中华区外的全球临床开发[70] - Sac-TMT是国内首个获得完全批准上市的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国产ADC[72] 其他产品管线进展 - 博度曲妥珠单抗(A166)NDA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HER2+不可切除或转移性BC患者[17] - SKB315(CLDN18.2 ADC)1b期临床试验进行中,数据将于2025年ESMO大会展示[18] - SKB410/MK-3120(Nectin-4 ADC)全球1/2期临床试验已启动[18] - SKB571/MK-2750(双抗ADC)2期临床试验即将在中国启动,靶向LC和CRC等实体瘤[18] - SKB501和SKB500分别于2024年11月及12月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18] - 博度曲妥珠单抗(HER2 ADC)的关键2期试验达到主要终点,NDA于2023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84] - SKB107(RDC药物)1期研究于2025年3月获批后进行中[92] - A400/EP0031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102] - SKB378用于治疗COPD的IND申请于2025年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106] - 西妥昔单抗N01于2025年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一线治疗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97] 商业化及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销售总额达人民币3.098亿元,其中佳泰莱®占比97.6%[22] - 公司业务覆盖30个省份,300余个地级市,以及2,000余家医院[23] - 营销团队人数超过350人,覆盖乳腺癌、肺癌及其他瘤种领域[24] - 公司已与60+家一级经销商及400+家DTP药房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6] - 2025年上半年累计培训药师约4,500人次[26] - 佳泰莱®已完成29个省挂网,科泰莱®已完成25个省挂网,达泰莱®已完成15个省挂网[26] - 佳泰莱®已在超过7个省份和20多个城市纳入省级及市级惠民保[27] - 公司产品覆盖中国30个省份、2000余家医院,其中超1000家实现销售收入[127] - 公司营销团队规模超过350人,已建立市场、销售、医学事务等多个部门架构[130] - 公司与60+家一级经销商及400+家DTP药房建立合作关系,2025年上半年累计培训药师4,500人次[131] - 公司已获得sac-TMT(佳泰莱®)、塔戈利单抗(科泰莱®)和西妥昔单抗N01(达泰莱®)的上市许可并开始商业化[184] 合作与授权 - 公司与默沙东合作开发多款用于治疗癌症的ADC资产[28] - 默沙东已启动14项全球性3期临床研究,涉及sac-TMT作为单药或联合疗法[28] - 公司与默沙东合作的其他ADC资产包括SKB410/MK-3120、SKB571/MK-2750、SKB535/MK-6204等[30] - 公司与Harbour BioMed有资格收取合计最高9.7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32] - 公司已从Windward Bio收到首付款,包括现金付款和股权[32] - 公司与Ellipses Pharma合作开发的A400/EP0031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并进入2期临床开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美国、欧洲及阿联酋设立36个临床试验中心[33] - 公司与Windward Bio及Harbour BioMed签订独家许可协议,授予SKB378/WIN378在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区及部分东南亚和西亚国家)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33] - 公司与默沙东达成多项ADC资产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是首家将内部ADC候选药物授权给全球前十生物制药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65] - 公司保留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sac-TMT的权利[119] - 公司与默沙东合作开展多项全球2期篮子试验,涉及sac-TMT治疗实体瘤[121] 财务状况与融资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金融资产为4,527,81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47.2%[4]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5,014,29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51.6%[4] - 公司于2025年6月12日完成配售5,918,000股H股,配售价每股331.8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943.0百万港元[3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102,792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36,503千元增长132.2%[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4,402,308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682,965千元增长64.1%[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人民币5,014,290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308,661千元增长51.6%[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为4,468,257千元人民币[39][4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发行新股份获得1,777,434千元人民币[4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73,194千元人民币[4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67,803千元人民币[4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774,380千元人民币[4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768,989千元人民币[41] - 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人民幣373.2百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人民幣68.9百萬元增加[164] - 流動資產淨值從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2,683.0百萬元增加64.1%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幣4,402.3百萬元[166] 研发平台与技术 - 公司已建立三个核心技术平台:ADC及新型偶联药物、大分子及小分子平台[112] - ADC及新型偶联药物平台OptiDCTM拥有十余年研发经验,已积累数千例患者临床数据[113] - 公司是中国最早建立内部ADC开发平台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113] - 大分子平台整合AI驱动技术,加速创新抗体开发[115] - 小分子平台采用CADD和AIDD技术,包括分子对接和ADMET预测等[115] - 公司正在开发靶向新型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双表位和双特异性抗体ADC[113] - 公司探索PROTAC等先进技术以应对具有挑战性的蛋白质靶点[115] - 公司开发携带非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的ADC,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非肿瘤疾病[113] - 偶联药物平台OptiDCTM由三大支柱支持:生物靶点理解、偶联药物设计专长及核心元件库[114] - 公司正在开发多种新型偶联药物设计,包括RDC、iADC和DAC,以克服传统ADC的耐药性问题[179] - 公司研发了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能够精确控制DAR值,无需进行繁琐的抗体工程改造或修饰[180] - 公司正在关注AI支持的药物发现,并计划将AI引入多项研发过程中,包括新靶点验证和药物发现等[182] 未来计划与展望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进超过10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管线[176] - 公司正在研发配备多种新型非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的ADC,用于治疗非肿瘤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181] - 公司计划通过扩大内部产能或与知名合约制造商合作,增强生产能力[183] - 公司将继续推进临床阶段及临床前肿瘤学资产,靶向患病率高且存在医疗需求的癌症适应症,如BC、NSCLC、GI癌症和妇科肿瘤[177] - 公司致力于对标制药跨国公司采用的最高国际标准,升级和完善综合质量管理体系[183] - 公司正在开发针对新靶点和靶点组合的ADC,包括双表位抗体和bsAb,以提高疗效和减少非肿瘤毒性[180] - 公司计划通过引进世界各地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增强研发能力[182] - 公司预期于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核心产品博度曲妥珠单抗(舒泰莱®)并递交A400的NDA申请[184] - 公司计划优先在中国有医疗需求的治疗领域(如BC、NSCLC及GI癌症)推进商业化策略[184]
8月14日汇添富医疗积极成长一年持有混合A净值增长1.04%,今年来累计上涨66.59%
搜狐财经· 2025-08-14 12:38
基金表现 - 汇添富医疗积极成长一年持有混合A最新净值0.8263元 单日增长1.04% [1] - 近1个月收益率达15.15% 在468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506位 [1] - 近6个月收益率高达63.14% 在4532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60位 [1] - 今年以来收益率达66.59% 在4490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84位 [1] 投资组合 - 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合计61.79% 显示集中度较高 [1] - 三生制药为第一大重仓股 占比10.07% [1] - 信达生物占比8.94% 科伦博泰生占比8.71% 泽璟制药-U占比7.07% [1] - 新诺威占比5.59% 百济神州-U占比5.03% 海思科占比5.01% [1] - 信立泰占比4.11% 先声药业占比3.72% 康诺亚-B占比3.54% [1] 基金概况 - 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21日 截至2025年6月30日规模为19.22亿元 [1] - 基金经理为郑磊 复旦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 [1][2] - 郑磊曾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 中海基金医药行业分析师 [2] - 2017年11月加入汇添富基金 管理多只医药主题基金 [2] 基金经理背景 - 郑磊2014-2017年管理中海医药混合基金和中海医疗保健主题股票基金 [2] - 2018年8月起管理添富创新医药混合基金至2025年5月 [2] - 2019年4月起管理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基金 [2] - 2020年3月起管理汇添富中盘积极成长混合基金 [2] - 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管理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 [2]
建银国际:中国医药股估值虽高仍审慎乐观 予百济神州(06160)等“跑赢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09:35
行业整体表现 - 港股生物科技股份2025年初至今平均上涨137% 受惠于创新药授权交易的现金回赠和美国关税不受影响 [1] - 行业近期出现回调 因部分大型生物科技公司上半年药品销售额差于预期 以及市场担忧特朗普计划分阶段征收药品关税 可能一年半内达150%并最终升至250% [1] 公司业绩与评级 - 百济神州(06160)目标价230港元 评级跑赢大市 上半年业绩强势 在美国关税影响下提高2025年毛利率指引并实现首次现金流 [1] - 康方生物(09926)评级跑赢大市 预计上半年经调整盈利2300万元人民币 受益于药物AK104和AK112收入增长 [1] - 信达生物(01801)目标价上调10%至110港元 评级跑赢大市 对公司全年产品收入增长预测同比增37%非常有信心 [1] 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授权许可交易持续受关注 高价创新药可能获得更多补贴 从而驱动销售量增长 [2] - 涉及企业包括科济药业-B(02171) 复星医药(02196) 药明巨诺-B(02126) 以及科伦博泰生物-B(06990)等 [2]
美国降息预期提升,医药股涨势延续,港股医药ETF (159718.SZ)涨0.38%
新浪财经· 2025-08-14 02:09
市场表现 - 美国降息预期提升推动隔夜标普生物科技指数上涨2 89% [1] - 港股医药ETF(159718 SZ)上涨0 38% 成分股同源康医药-B(02410)上涨6 22% 百济神州(06160)上涨3 34% 科伦博泰生物-B(06990)上涨2 29% 诺诚健华(09969)上涨2 11% 医脉通(02192)上涨2 01% [1] - 港股医药ETF开盘20分钟换手率达13 3% 成交额3642万元 显示市场交投活跃 [1] 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行业处于创新成果兑现初期 独立开发成功与BD授权交易出大单品的机会较大 [1] - 美国降息预期提升利好创新药成长板块 美国生物科技板块近期表现强劲 [1] - 持续看好国产创新药出海授权及经营拐点的产业趋势 [1] 产品特性 - 港股医药ETF聚焦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 覆盖百济神州 药明生物 石药集团 三生制药等创新药核心企业 [1] - 该ETF具有前沿性和稀缺性 充分受益于全球创新药研发红利 [1]
科伦博泰生物-B
2025-08-13 14:5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肿瘤治疗领域,聚焦ADC(抗体偶联药物)和PD-1/PD-L1抑制剂联用市场 - 公司:科伦伯泰(核心产品为SKB-264,一种靶向TROP2的ADC药物)[1][2]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SKB-264的竞争优势** - **疗效数据突出**: - 在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SKB-264的PFS(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化疗(HR=0.3,进展风险下降70%),OS(总生存期)也有明确提升[13] - EGFR突变后线治疗中,PFS达6.8个月,OS达15.6个月(样本量39人),优于同类药物[14] - PD-L1低表达人群(<1%)PFS达12.4个月,优于竞品(竞品<50%人群PFS为9.36个月)[12] - **联用潜力**: - 当前与PD-1联用推进三期临床,未来可能升级至PD-1/VEGFR或下一代免疫疗法联用[4][24] - 联用安全性良好,毒性可控[26] **2 商业化与国际化进展** - **国内医保谈判**:2023年进入商业化阶段,2024年有望纳入医保,推动放量[2] - **海外合作**:与默沙东合作推进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肺癌领域入组速度快,预计2027年完成主要指标[9][10] **3 竞争格局** - **主要竞品**: - AZ(阿斯利康)的Dato-DXd:布局早(2022年启动三期),但疗效数据略逊(PFS HR=0.63)[16][17] - 吉利德:PD-1/K药联用三期临床完成入组,但全人群疗效优势有限[23] - **差异化优势**:SKB-264半衰期设计更优(介于Dato-DXd和Trodelvy之间),内吞效率高,毒素释放更精准[20] **4 市场空间** - **PD-1/PD-L1市场规模**:全球约500亿美元(2023年),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40-50%(约200-250亿美元)[6][25] - **美国市场**:非小细胞肺癌PD-1销售156亿美元,EGFR突变治疗市场30亿美元[25] --- **其他重要细节** **1 AZ的Biomarker策略** - AZ开发QCS-MR Biomarker筛选内吞效率高的患者,阳性组PFS HR=0.52,阴性组HR=1.22,疗效区分显著[20] - SKB-264无需依赖Biomarker,适用人群更广[21] **2 临床进度对比** - 各公司三期临床启动时间集中在2022-2024年,时间差约2-3年,无绝对领先者[10][21] - 默沙东在肺癌领域投入最大,布局9项ADC相关临床[10] **3 未来方向** - **联用升级**:PD-1/ADC双抗联用(如BioNTech/BMS项目)是下一代重点[24] - **管线拓展**:科伦伯泰后续管线包括PK7等高潜力分子,竞争格局良好[26] --- **数据引用** - 关键数据: - SKB-264野生型一线PFS HR=0.3[13] - EGFR突变后线PFS 6.8个月,OS 15.6个月[14] - PD-L1<1%人群PFS 12.4个月[12] - AZ QCS-MR阳性组PFS HR=0.52[20] - 全球PD-1市场500亿美元,非小细胞肺癌占比40-50%[6][25]
8月13日中银创新医疗混合C净值增长3.87%,近6个月累计上涨86.76%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22
基金表现 -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C最新净值2.1969元,单日增长3.87% [1] - 近1个月收益率15.09%,在4699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1008位 [1] - 近6个月收益率86.76%,在4543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26位 [1] - 今年以来收益率85.33%,在450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30位 [1] 资产配置 - 股票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62.83% [1] - 前五大持仓为信达生物(8.33%)、科伦博泰生物(8.15%)、恒瑞医药(8.08%)、康方生物(8.07%)、新诺威(6.13%) [1] - 其余重仓股包括百利天恒(5.99%)、百济神州-U(5.97%)、翰森制药(4.15%)、荣昌生物(4.05%)、康诺亚-B(3.91%) [1] 基金概况 - 中银创新医疗混合C基金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规模为26.86亿元 [1] - 基金经理郑宁自2022年7月1日起管理该基金 [2] 基金经理背景 - 郑宁拥有研究生硕士学位,曾任泰康资产股票研究经理、高级股票研究经理 [2] - 曾担任中庚基金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及医药组组长 [2] - 2022年加入中银基金,目前同时管理三只医疗健康主题基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