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海通(02611)

搜索文档
市场红火,中信中金华泰上半年人均大赚超30万元!为何唯独中信建投在降薪?
新浪证券· 2025-09-02 09:46
行业薪酬总额概况 - 超八成券商薪酬总额实现增长 行业人均薪酬同步回升 [1] - 券商"一哥"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薪酬总额达111.23亿元 同比增长13.58% [1] - 中金公司2025年上半年薪酬总额55.72亿元 同比增长27.53% [1] - 华泰证券2025年上半年薪酬总额51.37亿元 同比增长21.46% [1] 头部券商薪酬分化 - 中信建投成为四家头部券商中唯一负增长机构 薪酬总额30.76亿元同比下滑14.41% [1] - 中信建投人均薪酬23.93万元 同比下降9.46% [1] - "三中一华"作为行业头部机构出现明显分化 [1] 地区性券商表现 - 华东地区券商整体表现强劲 国泰海通薪酬总额88.05亿元同比增长118.29% [1] - 国泰海通人均薪酬42.22万元 增长56.20% [1] - 浙商证券、东吴证券等地区性券商实现20%以上增长 [1] - 华南地区广发证券薪酬总额45.53亿元增长20.92% 人均薪酬32.97万元 [1] - 招商证券薪酬总额35.61亿元 增长13.92% [1] 中小券商薪酬增长 - 华西证券薪酬总额10.67亿元增长42.61% 人均薪酬26.33万元增长48.67% [2] - 国海证券薪酬总额7.03亿元同比增长36.30% 人均薪酬20.99万元增幅达45.97% [2] - 部分中小券商薪酬增长显著 [2] 行业内部分化 - 长城证券、财通证券、中原证券等券商人均薪酬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2] - 行业内部薪酬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2] - 国联民生薪酬总额31.74亿元同比增长384.73% 人均薪酬97.23万元增长432.48% [3] - 平安证券薪酬总额21.74亿元增长79.25% 人均薪酬40.38万元增长75.11% [3] - 新商证券薪酬总额20.68亿元增长95.72% 人均薪酬39.01万元 [3] - 中原证券薪酬总额4.35亿元同比下降14.42% 人均薪酬17.11万元下降7.86% [3]
国泰海通(02611)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09:00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3,505,759,848股,无增减,法定/注册股本3,505,759,848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A股法定/注册股份14,123,165,981股,减少782,867股,法定/注册股本14,123,165,981元[1] - 2025年8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7,628,925,829元[1] 已发行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3,505,759,848股,无增减[3] - 截至2025年8月底,A股已发行股份14,007,862,981股,减少782,867股[3] 股份变动事项 - 2025年8月15日,公司赎回并注销A股782,867股[5]
智翔金泰连亏4年半 2023年上市募34.7亿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02 06: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39.18万元,较上年同期1.27万元实现显著增长[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9亿元,较上年同期-3.62亿元亏损幅度收窄20.1%[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6亿元,较上年同期-2.64亿元改善56.1%[1][3] 历史亏损情况 - 公司连续四年亏损,2021年至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22亿元、-5.76亿元、-8.01亿元、-7.97亿元[3]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4亿元、-6.45亿元、-8.13亿元、-8.04亿元[3] - 2024年亏损较2023年略有收窄,但扣非净利润仍维持在-8.04亿元高位[4] 资产与资本结构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31亿元,较上年度末21.26亿元下降13.87%[3] - 总资产31.17亿元,较上年度末31.46亿元微降0.91%[3] - 2023年IPO募集资金净额32.91亿元,较原计划39.80亿元少募集6.89亿元[5] 上市与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3年6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9168万股,发行价37.88元/股[4] - 发行费用总额1.81亿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1.65亿元[5]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抗体产业化基地改扩建、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5]
电气风电股价跌5.01%,国泰海通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1.87万股浮亏损失49.4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06:04
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下跌5.01%至22.35元/股 成交额7.74亿元 换手率2.54% 总市值298亿元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设备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及后市场配套服务 风机及零部件销售占比95.17% 服务收入占比3.31% 风电场发电占比0.90% [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7日 2021年5月19日上市 注册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15号 [1] 机构持仓 - 国泰君安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增强A(023889)二季度持有41.87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14% 位列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49.41万元 基金规模1.7亿元 成立以来收益率41.05% [2] 基金管理人 - 基金经理胡崇海累计任职时间3年263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85.12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73.74% 最差基金回报5.01% [3]
正泰安能终止沪市主板IPO 原拟募60亿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02 02:31
上市审核终止 - 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正泰安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审核 [1][3] - 正泰安能和保荐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3] 公司业务与股权结构 - 正泰安能专注于户用光伏领域 主要业务包括户用光伏系统设备销售 户用光伏电站合作共建 户用光伏电站销售和售后保障运维 [3] - 控股股东正泰电器直接持有正泰安能62.54%股份 并通过常成创投间接持有1.59%股份 合计持股64.13% [3][4] - 实际控制人南存辉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正泰电器53.00%股份 [4] 原发行计划 - 正泰安能原计划公开发行股票不低于270,937,715股 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00% [4] - 拟募集资金600,000.00万元 其中500,000.00万元用于户用光伏电站合作共建项目 20,000.00万元用于信息化平台建设 80,0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4][5] 保荐机构 - 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代表人为忻健伟和王佳颖 [5]
国泰海通净资产3362亿行业居首 半年赚157.4亿分红回购38.4亿
长江商报· 2025-09-02 00:0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8.72亿元,同比增长77.71% [2][4] - 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增长213.74%,规模超越中信证券居上市券商首位 [2][4][5] - 扣非净利润72.79亿元,同比增长59.76% [4] - 资产总额1.8万亿元,净资产3362.41亿元,较2024年末分别增长72.24%和89.46% [2][5] 业务板块表现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97.72亿元(占比40.94%),同比增长92.35% [2][7] -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4.1亿元(占比5.91%),同比增长20.47% [2][7] - 机构与交易业务收入68.61亿元(占比28.74%),同比增长55.54% [2][7] - 投资管理业务收入30.78亿元(占比12.89%),同比增长44.26% [2][7] 股东回报举措 - 中期分红计划每10股派1.5元,合计派现26.27亿元,占净利润16.69% [5] - 股份回购耗资12.11亿元,回购6751.68万股(占总股本0.383%) [3][5] - 现金分红与回购总额38.38亿元,占净利润24.39% [3][6] 财富管理业务细节 - 个人资金账户384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2% [7] - APP月活1558万户,较上年增长9.6% [7] - 金融产品月均保有规模4530亿元,较上年增长13.4% [7] - 期货成交额84.52万亿元,市场份额12.44%(提升1.95个百分点) [8] - 融资融券余额1809.96亿元,市场份额9.78%(提升0.61个百分点) [8] 投资银行业务成就 - 证券主承销额7081.82亿元,市场份额11.95%居行业第二 [8] - 股权主承销额1253.16亿元,同比增长1315.8%,市场份额18.6% [8] - IPO主承销家数7家居行业首位,主承销额47.97亿元居行业第二 [8] - 债券主承销额5828.66亿元,市场份额11.09% [9] - 港股IPO保荐项目2个,再融资项目14家居行业第一 [9]
金融中报观|上市券商“红包雨不停”!28家机构拟派发约188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01 14:02
上市券商分红规模 - 28家上市券商宣布拟实施中期分红 累计分红金额达18797亿元 同比增长近四成[1][3] - 分红总额超10亿元的券商有7家 最高达4298亿元[1] 超1亿元的券商共21家[3] - 中信证券分红总额最高达4298亿元 国泰海通以2627亿元位列第二[3] 分红政策连续性 - 22家券商连续两年实施中期分红[1][3] 其中6家为2025年新增中期分红券商[3] - 新"国九条"政策要求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推动一年多次分红[4] 每股分红水平 - 每股股利区间为0008元至029元[3] 中信证券每股029元为最高[3] - 11家券商每股股利超01元 包括华泰证券 东吴证券 中国银河等[3] 行业业绩表现 - 证券行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1036亿元 同比增长2347%[4] - 净利润11228亿元 同比增长4037%[4] 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 增长6508%[4] 分红动因分析 - 金融资本市场回暖使券商盈利远超去年同期水平[4] - 通过分红提升品牌竞争力并吸引更多投资者[4] - 现金分红比例主要集中在10%至35%区间[3]
华泰证券营收同比减少12亿元被国泰海通超越,首席执行官周易要加油
新浪证券· 2025-09-01 13:56
公司业绩表现 - 华泰证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19亿元,同比增长31.01%,略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但营收规模从行业第二降至第三 [1] - 公司归母净利润75.49亿元,同比增长42.16%,净利润排名保持行业第三,净利润同比增加22.39亿元 [1] - 营收同比减少12.22亿元,主要由于去年同期高基数所致 [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营收位居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0.44% [2] - 国泰海通以238.72亿元营收位列第二,同比增长77.71%,增速显著高于行业 [2] - 行业营收平均值为51.65亿元,平均增长率27.06% [4] 盈利能力对比 - 国泰海通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位列第一,同比增长213.74% [5] - 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排名第二,同比增长29.80% [5] - 行业归母净利润平均值为22.49亿元,平均增长率126.85% [5] 业务增长质量 - 华泰证券42.16%的净利润增速低于行业平均,但考虑到庞大体量,增长依然扎实健康 [1] - 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展现强大业务韧性和稳健经营风格 [1] - 公司持续位居行业最顶尖的"三巨头"行列,表现符合行业龙头定位 [1] 行业整体趋势 - 头部券商集中度显著,前三大券商营收合计731.3亿元,占行业比重较高 [2][5] - 中小券商表现分化明显,国联民生营收增长率达269.40%,而西部证券营收下降16.23% [3] - 净利润增长幅度普遍高于营收增长,显示行业盈利能力提升 [5][6]
国泰海通营收猛增78%,净利暴增214%跃居行业第一
新浪证券· 2025-09-01 13:49
公司业绩表现 - 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8.72亿元,同比增长77.71%,增速远超行业平均的27.06% [1] - 公司营收规模从去年同期的行业第四跃升至第二,排名上升2位,营收同比增加68.03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达157.3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13.74%,以绝对优势夺得行业净利润榜首,排名较去年同期提升2位 [1] - 净利润同比激增107.21亿元,这一增量超过绝大多数券商半年的利润总额 [1] - 净利润增长率213.74%远超行业平均的126.85%,展现出极强的盈利弹性 [1] 行业排名变化 - 在营收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中信证券的330.39亿元,领先第三名华泰证券的162.19亿元 [2] - 在净利润排名中位列第一,超越中信证券的137.19亿元和华泰证券的75.49亿元 [5] - 总经理李俊杰领导公司在投资业务、机构服务和财富管理领域可能取得超预期业绩 [1] 行业整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券商平均营业收入为51.65亿元,平均增长率27.06% [4] - 行业平均归母净利润为22.49亿元,平均增长率126.85% [5] - 多家券商出现显著增长,其中国联民生营收增长率达269.40%,华西证券净利润增长率达1195.02% [3][6]
国泰海通:宽松预期升温与经济能见度提高 看好港股反弹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3:14
大势研判观点 - 中国股市不会止步并将走出新高 转型进展加快 无风险收益下沉 资本市场改革推动 [1][2] - 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高 两融规模占流通市值处于历史均值 多数权重股价在低位 未显示过热 [2]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上升 为中国央行宽松与重启国债交易提供契机 增量经济支持举措有望出台 [2] 市场风格扩散 - 行情扩散中盘崛起 增加中盘股或低位蓝筹股配置比例 [1][3] - 中国传统行业进入去库存和磨底阶段 政策介入后出险概率降低 L型企稳能见度提高 [3] - 无风险收益下沉后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渐进入市 有助于优质蓝筹股估值修复 [3] 主题投资推荐 - AI应用主题 政策引领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 金融/办公/游戏/教育等领域应用落地与智能终端产品普及 [1] - 具身智能主题 机器人产业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商用 关键零部件与轻量化材料受益技术升级与规模化 [1] - 新兴消费主题 政策强调创新消费投资场景释放内需潜力 IP潮玩/宠物等细分赛道业绩兑现度高 [1] - 高端装备主题 财政发力支持设备更新带动万亿投资 军工/半导体/能源电力等领域整备升级 [1] 行业配置方向 - 金融与高分红板块 券商/保险/银行/运营商等 低估值中字头或反弹 [4] - 新技术与消费板块 港股互联网/传媒/创新药/电子及半导体/军工 零售/化妆品/社服等国潮品牌 [4] - 周期品板块 反内卷改善通缩预期 化工/有色/地产供需格局改善 [4] - 9月海内外同频宽松预期下 港股有望出现反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