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信生物(02509)

搜索文档
天风证券:首予荃信生物-B“买入”评级 目标价40.2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30 03:08
公司兔抗体开发平台兼具高活性抗体筛选和早期商业可行性评估功能,并始终聚焦自免疾病信号通路上 下游核心靶点:(1)银屑病上游细胞因子IL12/IL-23p40与IL-23p19;(2)哮喘上游警报分子TSLP;(3)2型炎症 反应的上游受体IL-4Rα;(4)关键促炎效应分子IL-17A;(5)肥大细胞主要调节因子c-kit。 依托丰富的自免靶点单抗分子库和科学导向的协同评估,公司持续高效筛选具有更优疗效的自免长效双 抗,以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用药成本。目前公司已有多款双抗管线:(1)QX030N已完成首个海外New Co交易,公司获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Caldera约24.88%股权;(2)QX027N(呼吸+皮肤)中国IND已获受理; (3)QX035N(呼吸+皮肤)拟2026Q4中美IND;(4)QX031N(呼吸)拟2025Q4中美IND。 天风证券(601162)发布研报称,首次覆盖荃信生物-B(02509),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4.41/5.93亿元人民币。给予公司2025年26倍PS,对应目标价36.85元人民币,对 应40.25元港币。 天风 ...
天风证券:首予荃信生物-B(02509)“买入”评级 目标价40.2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3:04
公司兔抗体开发平台兼具高活性抗体筛选和早期商业可行性评估功能,并始终聚焦自免疾病信号通路上 下游核心靶点:(1)银屑病上游细胞因子IL12/IL-23p40与IL-23p19;(2)哮喘上游警报分子TSLP;(3)2型炎症 反应的上游受体IL-4Rα;(4)关键促炎效应分子IL-17A;(5)肥大细胞主要调节因子c-kit。 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药市场代开发潜力广阔 2024年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达363亿元,生物制剂占比逐年提升,预计2030年提升至 65.6%,其中:中国银屑病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306.5亿元;2022年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数为390万 人,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达约463亿元。目前,银屑病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线治疗 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为主,存在疗程持续性较短与全身性副作用等问题。 深度聚焦自免领域生物制剂研发,夯实公司研发与商业化基础 公司在自免单抗管线上有丰富的产品布局,其中,QX001S(IL-23p40)是国内首个获批的乌司奴单抗生物 类似药,可显著提高银屑病治疗的临床可及性;QX008N(TSLP)完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I期入组 ...
天风证券晨会集萃-20250930
天风证券· 2025-09-29 23:42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 年 09 月 30 日 晨会集萃 制作:产品中心 重点推荐 《固收|下修空间缩窄怎么看?》 1、往后看,满足下修个券缩量下,关注重点或更多在于个券下修意愿。 权益市场未来整体上行预期或仍较强,从平价来看能满足下修条件转债数 量或继续保持在相对低位,但另一方面随着步入回售期以及临期转债的增 加,促转股意愿提升下转债下修博弈机会亦或相对增加。重点或更多在于 个券下修意愿,建议关注预计触发下修及不下修区间即将到期转债中,结 合剩余期限、促转股意愿等筛选潜在下修标的,同时结合大股东持股比例 等关注转债下修到位预期等影响下修博弈收益的潜在因素。2、其次,市 场整体下修博弈空间或缩窄背景下,关注转债正股基本面预期和相对低估 值相关标的机会。权益方面,把握科技成长方向的结构性机会,关注顺周 期与反内卷受益行业中正股业绩确定性强相关标的。3、转债市场估值。 本周全市场加权转股价值减少,溢价率上升。从市场转股价值和溢价率水 平来看,本周末按存量债余额加权的转股价值均值为 100.36 元,较上周 末减少 0.12 元;全市场加权转股溢价率为 38.89%,较上周末上升了 1.27pct。 风险提示: ...
荃信生物-B(02509):自身免疫赛道东风已至,高效研发平台构建差异化管线新格局
天风证券· 2025-09-29 11:5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0.25港元[5][6] 核心观点 - 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药市场潜力广阔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63亿元增长至2030年1355亿元 生物制剂占比从48.1%提升至65.6%[2][29] - 公司凭借兔抗体开发平台构建差异化管线 覆盖皮肤、呼吸、消化和风湿四大疾病领域 单抗管线进入密集兑现期 双抗矩阵蓄势待发[3][4][17] - 2025H1营业收入2.06亿元 同比增长359.69% 主要来自QX030N海外授权首付款及研发里程碑收入[1][25] 公司研发平台与管线布局 - 兔抗体开发平台兼具高活性抗体筛选和早期商业可行性评估功能 年产出能力支持10余个单抗项目早期发现[43][44] - 单抗管线包括:QX001S(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 QX002N(IL-17A 完成AS III期试验) QX005N(IL-4Rα 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QX004N(IL-23p19 银屑病III期) QX008N(TSLP COPD II期入组) QX013N(中国首款c-kit靶向生物药)[3][17][18] - 双抗管线包括:QX030N(完成海外New Co交易 获1000万美元首付款) QX027N(中国IND受理) QX035N(拟2026Q4中美IND) QX031N(拟2025Q4中美IND)[4][53] 商业化合作进展 - 与华东医药合作QX001S和QX005N 授予中美华东大中华区QX005N排他共研及推广权[5][17] - 与翰森制药就QX004N在大中华区域订立独家授权协议 已收到Ps III期里程碑付款5800万元[5][106] - 与健康元就QX008N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呼吸系统适应症达成合作协议[5] - 与Caldera Therapeutics就QX030N签订全球独家许可协议[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4.41亿元、5.93亿元人民币[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0.86亿元、0.28亿元人民币[5] - 给予2025年26倍PS 对应目标价36.85元人民币(40.25元港币)[5] 行业市场数据 - 中国银屑病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306.5亿元[2] - 中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数2022年为390万人 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63亿元[2] - 全球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7943亿元 中国市场达1633亿元[35][36]
港股医药股多数走强 宜明昂科-B涨18.9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7:03
港股医药股表现 - 宜明昂科-B股价上涨18.98%至13.48港元 [1] - 荃信生物-B股价上涨12.11%至32.96港元 [1] - 晶泰控股股价上涨8.55%至13.2港元 [1] - 加科思-B股价上涨7.58%至9.94港元 [1] - 荣昌生物股价上涨6.37%至108.5港元 [1] 行业整体走势 - 医药板块多数个股呈现走强态势 [1]
医药股多数走强 特朗普药品关税影响有限 机构称四季度BD事件值得期待
智通财经· 2025-09-29 06:53
医药股市场表现 - 宜明昂科-B股价上涨18.98%至13.48港元 [1] - 荃信生物-B股价上涨12.11%至32.96港元 [1] - 晶泰控股股价上涨8.55%至13.2港元 [1] - 加科思-B股价上涨7.58%至9.94港元 [1] - 荣昌生物股价上涨6.37%至108.5港元 [1]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1] - 豁免条件限定于药企在美国已建设制药工厂 [1] - 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受影响有限 [1] - 自主出海品种多采用美国自建产能或本土CMO外包模式 [1] - 国产创新药出海主要采用BD合作模式 [1] 创新药产业链分析 - CXO行业出口产品以原料药/生药原液为主不受直接影响 [1] - 制剂/成品药出口比例较低 [1] - 下游跨国药企客户建厂周期较长 [1] - 短期对CXO订单冲击有限 [1] - 长期政策变动可能影响建厂节奏 [1] 创新药板块行情波动 - 7-8月因缺乏学术会议导致BD事件下滑 [2] - 全球重磅BD交易集中落地于年底 [2] - 10月起ESMO等学术会议将推动BD事件复苏 [2] - 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2] - 行业经营改善与BD合作密集落地趋势明确 [2]
港股异动 | 医药股多数走强 特朗普药品关税影响有限 机构称四季度BD事件值得期待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6:50
医药股市场表现 - 宜明昂科-B股价上涨18.98%至13.48港元 [1] - 荃信生物-B股价上涨12.11%至32.96港元 [1] - 晶泰控股股价上涨8.55%至13.2港元 [1] - 加科思-B股价上涨7.58%至9.94港元 [1] - 荣昌生物股价上涨6.37%至108.5港元 [1]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将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1] - 豁免条件为药企需在美国处于"在建"制药工厂状态 [1] - 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受影响有限 因自主出海品种多采用美国本土产能或CMO外包 [1] - 国产创新药出海主要采用BD合作模式 [1] - CXO行业以原料药/生药原液出口为主 暂不受关税政策直接影响 [1] 创新药行业动态 - 7-8月BD事件下滑因缺乏权威学术会议及数据公布契机 [2] - 历年重磅BD交易集中发生在年底时段 [2] - 10月起ESMO等学术会议召开将推动BD合作密集落地 [2] - 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行业经营状况改善 [2]
荃信生物(0250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9 08: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06.486百万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44.919百万人民币增长360%[16] - 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30.933百万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83.139百万人民币收窄83%[16]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期内亏损为5.221百万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32.501百万人民币收窄96%[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0649亿元人民币[103] - 收入中授权协议收入达1.8077亿元人民币包括海外授权首付款及股权对价[103] - CDMO及研发服务收入约为2200万元人民币[10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51.394百万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45.226百万人民币增长4%[16] - 研发开支增长4.25%从1.4523亿元增至1.5139亿元人民币[113] - 研发开支增长4.25%,从14523万元增至15139万元,其中权益结算股份支付摊销减少587万元,研发支出增加1204万元[117] - 销售成本为2887万元人民币主要包括CDMO服务及研发相关成本[104] - 行政开支减少31.36%从7033万元降至4827万元人民币[106] - 财务成本减少11.17%,从1394万元降至1239万元,主要因2024年一次性银团贷款费用摊销356万元及2025年确认QX005N利息费用约185万元[114][118] - 研发成本中员工成本占比17.7%(26.82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40.683百万元下降34.1%[84] - 折旧摊销成本同比下降54.3%至4.987百万元,反映资本支出减少[84] - 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保持稳定,同比微降3.5%至6.130百万元[84] - 其他研发成本同比减少5.1%至7.242百万元[84] 产品研发进展 - QX005N(抗IL-4Rα单抗)于2025年3月和8月分别完成结节性痒疹和特应性皮炎III期试验患者入组[20] - QX002N(抗IL-17A单抗)于2025年2月达到强直性脊柱炎III期试验主要终点,计划年内提交BLA申请[20] - QX005N(IL-4Rα单抗)于2025年3月及8月分别完成结节性痒疹和特应性皮炎中国III期患者入组[23] - QX002N(IL-17A单抗)强直性脊柱炎中国III期于2025年2月达到主要终点[23] - QX004N(IL-23p19单抗)银屑病III期临床阶段[23] - QX008N(TSLP单抗)慢性阻塞性肺病II期临床阶段[23] - QX004N成为公司管线中第四个进入III期阶段的产品[26][29] - QX005N(HDM3016)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公布结节性痒疹(PN)III期主要终点数据[37] - QX005N(HDM3016)计划于2025年提交结节性痒疹(PN)BLA申请[37] - QX002N计划于2025年提交BLA申请并于2027年获BLA批准[37] - QX008N(JKN24011)计划于2025年启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III期临床试验[37] - QX027N双抗计划于2025年在中美两地提交IND申请并启动I期临床试验[37] - QX005N(HDM3016)计划于2026年公布特应性皮炎(AD)III期主要终点数据[37] - QX005N注射液已获得7项IND许可,覆盖成人中重度AD等适应症[46][49] - QX005N于2024年1月获突破性治疗品种(BTD)认定,是国内唯二取得该认定的IL-4Rα单抗之一[47][50] - 截至2025年3月19日,QX005N治疗PN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47][50] - 截至2025年8月30日,QX005N治疗AD的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47][50] - QX002N治疗AS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160mg Q4W剂量组第16周ASAS40应答率达40.4%,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8.9%[55][58] - QX002N治疗组ASAS20应答率为65.2%,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41.3%[55][58] - QX004N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16周时76.9%患者达到PASI90,24周时升至89.7%[60] - QX004N在治疗16周后76.9%的受试者PASI评分较基线改善≥90%[62] - QX004N在治疗24周后PASI评分改善≥90%的比例上升至89.7%[62] - QX008N COPD 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66][70] - QX013N已完成Ia期临床试验[68][71] - QX027N中国IND申请已于2025年9月3日获受理[74] - QX030N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递交澳大利亚CTN申请[74] - QX031N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递交中国及美国IND申请[74] - QX035N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递交中国及美国IND申请[74] 商业化产品表现 - 公司拥有商业化产品SAILEXIN(中国首款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20] - 公司已有一款商业化产品即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赛乐信®[23] - 公司首款商业化产品SAILEXIN(乌司奴单抗注射液)于2024年10月获NMPA批准成为中国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41] - 原研药Stelara®(乌司奴单抗)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103.61亿美元(约人民币752.21亿元)[41] - SAILEXIN新增儿童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于2025年3月3日获NMPA批准[4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向商业伙伴中美华东发货超过60,000单位SAILEXIN[42] - 赛乐信®新增儿童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补充申请于2025年3月3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向中美华东发货超过60,000支赛乐信®[45] 合作与授权协议 - 翰森(上海)就QX004N支付首付款人民币75.0百万元及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达人民币1032.0百万元[26][29] - 公司从翰森制药收到QX004N的Ps III期里程碑及其他付款共计人民币58.0百万元[26][29] - Caldera就QX030N全球授权支付首付款1000万美元及公司获得Caldera约24.88%股权[32][33] - 中美华东就QX005N合作开发承担50%指定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费用[27][30] - 公司根据QX004N协议已收到豪森药业支付的7,500万元首付款及5,800万元里程碑付款[61] - 翰森制药支付人民币7500万元首付款及潜在里程碑付款不超过人民币10.32亿元[63] - 公司已收到翰森制药支付的QX004N III期里程碑及其他付款共计人民币5800万元[63] - 公司获得Caldera Therapeutics非退还预付款1000万美元及24.88%股权[160] - 公司收取不可退还预付款10,000,000美元及Caldera约24.88%股权作为QX030N协议的一部分[163] 资产和投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金融资产为558.897百万人民币[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权益为215.829百万人民币[17] - 非流动资产从36715万元增至45309万元,主要因收购Caldera约24.88%股权确认公允价值9679万元的股权投资[115][119] - 流动资产净值从18656万元增至22802万元,主要因非即期借款增加13265万元及授权交易收款7404万元[116][120] - 存货及其他合约成本从877万元增至3280万元,主要因CDMO业务增长导致资本化合约成本增加[121][12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5182万元增至8736万元,主要因QX004N授权项目产生5800万元应收款[122][12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879万元增至24179万元,主要因应付临床试验费用增加约3000万元[123][127] - 合约负债为2150万元,主要为QX030N海外授权项目未达收入确认条件的首付款[124][128] - 公司持有Caldera股权的公允市场价值为1352.13万美元(约人民币9679.37万元)占公司总资产超5%[161] - 公司持有理财产品主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162] - 公司持有两项理财产品价值均超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的5%[165] - 认购"利多多公司稳利25JG5700期"理财产品,认购本金人民币60百万元,保底收益率0.85%[166] - 认购"利多多公司稳利25JG3094期"理财产品,认购本金人民币80百万元,保底收益率0.85%[166] - 理财产品主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风险等级为低风险[164][166] - 公司投资策略相对谨慎,专注于资本增值和流动性需求[169][1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其他重大投资[170][172] - 公司收购Caldera Therapeutics, Inc.约24.88%股权,交易于2025年5月14日完成[164] - 收购Caldera股权的公允价值评估为13,521,314美元(相当于人民币96,793,678.40元)[164] - Caldera股权价值占公司总资产5%以上[164] 债务和财务风险 - 公司计息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25.70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34.12百万元[141] - 公司固定利率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00.00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72.56百万元[141] - 公司固定利率区间从2024年的每年3.0%至3.8%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每年2.4%至3.8%[141] -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1.5[142]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77.5%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80.9%[143] - 2至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占比从39.1%提升至74.9%,未动用信贷额度18073万元[132][134][135] - 资产负债率从77.5%升至80.9%,主要因本期营运资金贷款提款增加[139] - 公司未使用利率掉期或外汇对冲工具管理利率及外汇风险[153][154][156][157] - 外汇损失导致其他净损失329万元人民币其中汇兑损失317万元[105]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99.95%来自五大债务人[148][151] 生产设施与产能 - 公司拥有年产能力约300公斤治疗性抗体的cGMP生产线,配备4个2000L一次性生物反应器[86][88] - 西林瓶生产线产能达18,000瓶/小时,预灌封注射器生产线产能为9,000支/小时[86][88] - 江苏泰州生产基地占地57,977平方米,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并通过NMPA GMP符合性检查[86][88] - 2024年11月赛孚士设施通过赛乐信®原液及制剂生产GMP符合性检查[86][88] 知识产权与专利 - 公司持有中国专利50项包括40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海外专利16项[90] - 公司拥有中国及香港注册商标94个并提交1项中国商标申请[90] 员工与组织结构 - 公司员工总数为337名全部位于中国[91] - 公司完成17,322,400股非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并于2025年3月28日在联交所上市[176][180] 股东结构 - 杭州荃毅持有40,000,000股H股,占总股本18.01%[190] - 信孚同心持有15,550,000股H股,占总股本7.00%[190] - 裘先生直接持有10,000,000股H股,占总股本4.50%[190] - 裘先生通过控股公司合计持有60,550,000股H股,占总股本27.27%[190] - 许秋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70,550,000股H股,占总股本31.77%[190] - 余国安先生通过控股公司持有40,000,000股H股,占总股本18.01%[190] - 朱静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40,000,000股H股,占总股本18.01%[190] - 中美华东持有35,900,000股H股,占总股本16.17%[190] - 华东医药通过控股公司持有37,876,800股H股,占总股本17.06%[190] - 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37,876,8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17.06%,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06%[192] - 北京远大华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37,876,8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17.06%,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06%[192] - 胡凯军先生持有37,876,8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17.06%,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06%[192] - 泰州洪泰健康投资管理中心持有18,750,0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8.44%,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8.44%[192] - 北京洪泰同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8,750,0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8.44%,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8.44%[192] - 青岛鑫宸科创实业有限公司持有18,750,0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8.44%,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8.44%[192] - 盛希泰先生持有18,750,0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8.44%,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8.44%[192] - 泰州华诚医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8,750,0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8.44%,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8.44%[192] - 泰州健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7,500,0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3.38%,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05%[193] - 泰州医药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39,680,400股H股,占H股总数约17.87%,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7.87%[193] - 杭州荃毅由裘先生和余国安先生各持有50%股权[196] - 裘先生持有信孚同心约9.36%权益[196] - 华东医药由中国远大控股约41.67%[196] - 中国远大由北京远大持有约92.97%股权[196] - 洪泰健康股权结构:洪泰基金(普通合伙人)持0.88%,泰州华诚(有限合伙人)持99.12%[196] - 泰州华诚由泰州医药控股约94.30%[196][200] - 泰州华银股权结构:泰州医药高新持41.76%,泰州东方持31.50%,泰州华诚持10.50%[196] - 泰州东方由泰州医药控股90%[196] - 泰州华鑫由泰州华银控股约91.25%[196] - 泰州医药通过泰州华诚间接持有赛孚士34%股权[199][200]
华创医药 | 2025年我们做了什么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9-18 03:41
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水平逐渐赶超欧美 部分靶点和技术路径成为世界第一 出海授权新药数量及金额持续增加 世界级创新带来世界级定价和非线性投资弹性 国内市场国产新药销售总额高增长 一批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2] - 高值耗材领域骨科续标降价温和 国产替代持续 海外业务加速推进 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集采后增长稳定 新品放量带来增量[2] - 医疗设备领域县域设备更新中标价格内卷缓解 招投标数据保持同比高速增长 企业去库存进入后期 下半年业绩同比增速有望好转[2] - 低值耗材领域产品升级持续推进 海外客户拓展加速 丁腈手套行业价格企稳反弹[2] - 体外诊断领域国内发光短期政策承压但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出海表现良好[2] - 制剂领域集采优化趋势明确 存量业务风险出清 创新业务迎来收获 新品放量与出海授权同步推进 业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2] - 血制品行业份额向央国企集中 竞争格局出清 国药和华润系掌握行业话语权 需求向新品升级 景气度提升[2] - 原料药行业资本开支高峰期结束 三大成长逻辑包括高端市场新品放量 一体化整合及出海 成本领先型CDMO 产业向上拐点明确 头部公司业绩持续爆发 中期收入和利润或超前高[2] - CDMO板块小分子等存量业务盈利稳定 多肽 小核酸 ADC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拉动产能利用率爬坡 提升盈利能力 A+H融资活力复苏 重磅BD强化市场信心 供给端格局优化 CRO头部企业份额提升[2] - 中药领域院内板块复苏 新药定价友好 院外板块消化高基数及库存 业绩端有望于3Q25逐步修复[2] - 线下药品零售行业供给侧出清节奏与业态升级进展为核心变量 2H25关店速度边际提升 一心堂推行门店升级 单店数据较好[2] - 科研服务领域国内创新药BD火热推动下游需求回暖 工业端收入弹性大 国产企业技术产品服务完善 品牌效应树立 中美关税战加速上游国产替代 海外市场广阔 国产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实现高增长 企业端供需改善 周期上行带来头部企业财务指标改善 利润弹性大于营收[2] 2025年重点研究成果深度报告 - 凯莱英小分子技术筑基 新兴业务渐入收获期[3] - 荃信生物深耕自免领域 单抗双抗全面布局[3] - 一脉阳光AI赋能第三方医学影像龙头发展加速[3] - 京新药业专注中枢神经与心脑血管 研发加码[3] - 迈普医学关联交易易介医疗 前瞻布局第二增长曲线[3] - 昆药集团焕耀新章蓄势而行[3]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占比提升 价值重估[3] - 普洛药业厚积薄发 处于国内CDMO领军梯队[3] - 可孚医疗深耕家用医疗器械 经营趋势向好[3] - 澳华内镜清库存上新品迎拐点[3] - 爱博医疗眼科器械领域创新先驱 医疗加消费双驱动[3] - 司太立极具稀缺性的造影剂领军企业 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周期[3] - 毕得医药多维度追求高质量发展 业绩拐点已至[3] - 维力医疗从低耗到高耗开启新一轮高增长[3] - 归创通桥神经和外周介入第一梯队 受益集采布局海外[3] - 健友股份高端注射剂领航 生物类似物蓄势待发[3] - 联影医疗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 创新智造引领全球[3] - 信立泰慢性心衰蓝海市场 JK07成为重磅炸弹[3] - 鱼跃医疗老牌家用医疗器械龙头轻装上阵 迈入成长新阶段[3] - 一次性手套行业扰动出清 拐点已现 价格上行[3] - 自免疗法迈向双抗多抗时代[3] - 干细胞疗法政策扶持研发提速 产业迎来发展机遇[3] - 消化内镜行业X1镜体国内上市 迎来新增长周期[3] - 屈光专题新术式新需求[3] - Tempus AI映射下的A股投资机遇[3] - MCE B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3]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及研究专题 - 海外CXO 2025H1财报总结[4] - 从招投标数据看医疗设备更新进展[4] - 恩华药业CNS创新管线梳理[4] - 医药行业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4] -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4] - 华海药业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4] - 2025Q2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对美关税反制国产白蛋白市场展望[4] - 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潜力巨大 AI推动数据掘金[4] - 海外CXO 2024财报总结[4] - 脑机接口行业更新及标的梳理[4] - 苑东生物研发管线更新[4] - CXO行业新周期新起点[4] - 2025Q1医药业绩前瞻[4] - 高血压创新药是一笔好生意[4] - 2024年零售渠道中成药表现[4] - 第十一批国采目录产品梳理[4] - 神经介入行业近况更新[4] - 中药企业的创新布局[4] - AED行业近况更新[4] - 2025Q2医药业绩前瞻[4] - 抗生素产业链近况更新[4] - 微创外科行业专题[4] - 精麻行业近况更新及2025年经营展望[4] - 骨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4] - AI赋能医药四大领域全面降本增效[4] - 昂利康创新研发渐入收获期[4] - 药明系JPM更新[4] - 痛风用药蓝海大市场关注在研新药进展[4] - 医药行业ETF研究系列[4] - 集采优化看好制剂板块业绩与估值修复机会[4] - 2025Q1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国内TAVR赛道近况更新[4] 创新药周报重点事件 - 诺华14亿美元收购Tourmaline获得IL-6单抗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5] - 每月一针ASO疗法治疗sHTG III期数据亮眼[5] - 全球首个PD-L1 ADC进入III期临床[5] - Kite 3.5亿美元收购体内CAR疗法公司Interius[5] - DPP1抑制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获批上市[5] - MNC 2025年中报梳理[5] - 泛PI3K-mTOR抑制剂gedatolisib二线治疗HR+/HER-/PIK3CAwt BC III期成功[5] - miR-124激活剂obefazimod诱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III期成功[5] - 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relacorilant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递交NDA[5] - 全球首个口服HAE急性发作按需治疗药物获批上市[5] - FIC FGFR2b单抗一线治疗胃癌III期成功[5] - Bima联合司美用于肥胖症维持瘦体重并实现额外体重下降[5] - 干细胞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进入III期临床[5] - Schrödinger发布MALT1抑制剂数据[5] - Enhertu联合帕妥珠一线治疗HER2+乳腺癌mPFS超3年[5] - 贝莫苏拜加安罗替尼VS K药1L NSCLC III期成功[5] - Merus EGFR/LGR5双抗加K药一线治疗HNSCC数据积极[5] - 全球首个MET ADC获批上市治疗NSCLC[5] - MNC 2025年一季报梳理[5] - AACR 2025国产新药临床数据梳理[5] - Orforglipron首个III期试验成功[5] - Tarlatamab二线治疗SCLC III期中期分析积极[5] - 赛诺菲19亿美元收购MCE疗法[5] - 安进半年一针CD19单抗治疗gMG III期数据积极[5] - 天辰IgE单抗头对头奥马珠单抗治疗CSU优效[5] - AZ口服SERD联合CDK4/6i III期成功[5] - 默沙东HIF-2α抑制剂belzutifan欧盟获批[5] - 辉瑞PARPi联合ARi降低mCRPC全人群死亡风险20%[5] - Biohaven蛋白降解剂4小时Gd-IgA1清除率达60%[5] - Vir公司两款肽遮蔽TCE末线治疗实体瘤读出积极数据[5] - GSK半年一针IL-5单抗德莫奇单抗递交BLA[5] 华创医药专家谈专题 - DRG背景下精麻行业发展新趋势[6] - 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的医疗设备市场展望[6] - 头颈癌治疗现状及最新临床进展[6] - 设备更新中的超声行业受益情况[6] - 口腔行业近况交流[6] - 血制品行业近况更新[6] - AI在新药研发CXO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6] - 影像设备专家[6] - 肿瘤临床专家[6] - 血制品专家[6] - 超声专家[6] - 医保专家[6] - 省体原料药专家[6] - 自免销售专家[6] - CGM专家[6] - 肺癌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6] - 电生理行业近况交流[6] - 骨科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稿解读[6] - 几种科研试剂平台公司业务模式对比[6] - 医保加商保一站式结算趋势解读[6] - 血制品行业2024年总结与2025年展望[6] - 异体CAR-T最新进展[6] -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6] - 外周介入行业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解读[6] - 再探实验猴供需情况变化[6] - 医保丙类目录政策解读[6] - AI药物研发监管和商业模式[6] - AI医学影像专家电话会[8] - Tempus AI持续大涨 国内AI加诊断落地[8] - 从Doximity看AI如何重塑医疗服务业态[8] - 医疗数据资产的流通与交易[8] - AI加手术机器人专家交流[8] - 医院如何看待AI医疗的落地[8] - 脑机接口专家交流[8] - 屈光设备迭代推动术式升级[8] - AI驱动的医药创新[8] -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 国产白蛋白市场机会[8] - mRNA肿瘤疫苗技术及应用[8] - 骨科行业近况更新[8] - 中美医药政策展望[8] - 干细胞行业专家交流[8] - 眼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8] -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8] - 自免双抗研发概况及研发难点解析[8] - 腔镜手术机器人专家访谈[8] - 临床CRO行业专家访谈[8] - 从减重到代谢共病管理创新药研发现状与未来展望[8] - 医疗器械集采新风向[8] - siRNA药物的研发进展分享[8] - 脑机接口行业近况交流[8] - 从减肥药物临床数据看未来研发趋势[8] -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更新[8] - 临床治愈时代慢性乙肝创新药研发展望[8] - 干细胞技术分享及行业近况更新[8]
港股异动 | 荃信生物-B(02509)再涨超10% 公司成熟管线逐步迈入兑现期 赛乐信市场销售逐步提速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2:29
股价表现 - 荃信生物-B股价再涨超10% 截至发稿涨9.64%报27.74港元 成交额1869.43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加359.69% [1] - 期内亏损3093.3万元人民币 同比显著减少83.11% [1] - 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对外授权项目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临床研发服务费收入及CDMO收入 [1] 产品商业化进展 - 公司已实现商业化产品赛乐信 为国内首个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 2024年10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2] - 截至2025年6月已向中美华东发货超过60000支 [2] - 上半年赛乐信已开具处方医院数量超过1200家 市场销售逐步提速 [2] 战略合作与股东优势 - 华东医药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销售人员超1万人 [2] - 公司通过华东医药销售渠道加快商业化步伐 [2] 行业地位与研发管线 - 公司是国内自免创新药领域的佼佼者 在自免创新药领域具备良好积淀 [1] - 成熟管线逐步迈入兑现期提升造血能力 创新性管线迎来出海机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