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平安(0231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员工7年花了288亿元购买公司股票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8 01:04
长期服务计划购股完成 - 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购股 共购得H股股票7461.5万股 占总股本0.412% 成交金额38.75亿元(含费用) 成交均价51.87元/股 [3] - 参与员工共83024人 包括执行董事马明哲、谢永林在内的十多位董监高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2.52% 其他员工持股比例97.48% [2][3] - 购股资金来源于员工应付薪酬额度 参与人员退休时可提出计划权益归属申请 [3] 计划实施规模与历史 - 长期服务计划已连续实施7年 累计48.68万人次参与 累计参与资金总额近288亿元 共购得A股3.51亿股、H股1.82亿股 [2][4] - 2019-2020年参与人数约3万人(2019年31026人 2020年32022人) 2021-2022年飙升至9万人 近年稳定在8万人左右 [6] - 计划覆盖面显著扩大 2025年参与人数83024人 是同期核心人员持股计划(2263人)的近37倍 [5] 计划设计与分配机制 - 长期服务计划是2014年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升级版 条件设置更细致长期 旨在加强公司利益与员工长期绑定 [5] - 股票分红权由参与人享有 但股票归属前权益由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 不同员工分红金额差异显著(多超2万元 少则数千元) 体现价值贡献导向 [5][6] - 计划宗旨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强化内部激励 应对人才竞争 确保人才梯队稳定 [5]
中国平安员工7年花了288亿元购买公司股票
第一财经· 2025-09-18 00:54
长期服务计划最新实施情况 - 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得H股7461.5万股,占总股本0.412%,成交金额38.75亿元(含费用),成交均价51.87元/股 [4] - 参与员工83,024人,包括执行董事马明哲、谢永林等十多位董监高,购股资金来源于员工应付薪酬额度 [2][5] - 购股后董监高持股比例2.52%,其他员工持股比例97.48% [6] 长期服务计划历史数据 - 计划连续实施7年,累计参与48.68万人次,总参与资金288亿元,累计购得A股3.51亿股、H股1.82亿股 [2] - 2019-2020年参与人数约3万人(2019年31,026人/2020年32,022人),2021-2022年飙升至9万人,近年稳定在8万人左右 [12] - 董监高在计划中占比持续保持2%左右,其他员工占比97%左右 [12] 计划设计与激励机制 - 长期服务计划是2014年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升级版,覆盖面扩大至近37倍(长期服务计划83,024人 vs 核心人员持股计划2,263人) [10] - 计划宗旨为加强公司利益与员工长期绑定,通过价值贡献差异化的分红分配体现激励导向(部分员工分红超2万元,绩效靠后者无分红) [10][11] - 股票分红权自授予日起由参与人享有,退休后方可申请权益归属并缴税后获得最终归属 [7][12] 市场表现与员工反馈 - 公告当日(9月17日)H股报收55.75港元,单日上涨1.27% [8] - 员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分红福利,实际金额因绩效差异呈现分化 [10]
中国平安再次荣登保险业榜首,BrandZ榜单彰显其品牌实力
环球网· 2025-09-17 23:57
品牌价值表现 - 中国平安以296.4亿美元品牌价值位列"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第九名 连续十一年蝉联中国保险行业榜首 [1] - 品牌价值同比增长44.5% 增速显著 [1] - 前十强中金融服务行业占据两席 中国工商银行以383.02亿美元位列第八 [2] 品牌价值驱动因素 - 品牌评估基于财务价值和品牌贡献两大核心维度 [4] - 公司以国家信任度、国民喜爱度及与时俱进品牌形象著称 [4]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 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 [4] - 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和三省服务工程 [4] 客户经营成果 - 个人客户数接近2.47亿 平均每6个中国人中有1位平安客户 [4] - 客户平均持有合同数量2.94个 同比增长0.3% [4] - 上半年客均营运利润247.32元 同比增加0.6% [4] - 构建"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金融解决方案体系 [4] 科技赋能成效 - 大模型调用次数达8.18亿次 应用场景超650个 [5] - AI坐席服务量约8.82亿次 占客服总量80% [5] - 寿险保单秒级核保比例高达94% [5] - AI辅助保单复效效率提升18% [5] 社会责任实践 - 支持实体经济累计投入近10.80万亿元 [6] - 绿色投资规模1444.82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 [6] - 上半年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58.36亿元 [6] - 乡村产业帮扶资金投入328.09亿元 [6] - MSCI ESG评级提升至AA级 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 [6] 未来战略方向 - 夯实AI技术基础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打破金融服务时空限制 [6] -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差异化构建核心竞争力 [6] - 致力于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极致体验 [6]
【早报】特朗普再次延长TikTok禁令执行,外交部回应;工信部发文,事关辅助驾驶
财联社· 2025-09-17 23:35
宏观政策与市场动态 - 香港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推动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 [2] - 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198亿元 同比增长0.3% 证券交易印花税1187亿元 同比增长81.7% [2] - 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226% 环比增长66% [2][5] - 美联储降息25基点 点阵图预示2025年再降息50个基点 [10][14] - 加拿大及西亚多国同步降息25个基点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均跟进 [14] 行业趋势与数据 - 年内A股累计成交额280万亿元 同比增长109% 日均成交额1.61万亿元 同比增长107% [3] -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5.32万元/吨 环比上涨8.57% n型颗粒硅均价环比涨3.13% [4] - 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40.7亿元 2026年升至431.8亿元 [6] - 智能网联汽车新规要求系统具备手部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3][5] - 世贸组织预测人工智能将显著推动2040年全球贸易和GDP增长 [4] 企业合作与资本运作 - 迈威生物与Kalexo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最高可获10亿美元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8] - 英伟达、亚马逊等投资机器人公司Dyna Robotics 1.2亿美元A轮融资 估值突破6亿美元 [15] - 天普股份控制权变更存在不确定性 9月18日复牌 [1][11] - 平治信息预中标1.7亿元人工智能算力技术服务项目 [11] - 兴业科技与苏州能斯达合作研发柔性电子皮肤 [11] 医药与科技创新 - 华海药业子公司注射用HB0043获美国FDA批准开展I期临床试验 [9] - 恒瑞医药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优先审评 [11] - 安科生物参股公司CD7靶向CAR-T细胞治疗产品进入关键II期临床试验 [11] - 智飞生物创新药CA111注射液获批开展肥胖患者临床试验 [11] 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 - 商务部等9部门推出19条措施扩大服务消费 包括扩大免签范围、优化支付便利等 [16] - 河南省提出2025年底民营经济贷款余额目标2.4万亿元 [6] - 国家药监局启动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第二阶段试点 [6] - 国务院加力支持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建设 [3]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9月18日星期四
Wind万得· 2025-09-17 23:13
美联储货币政策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为年内首次降息且时隔9个月重启降息 [2] - FOMC声明指出就业下行风险上升、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有所上升,利率期货预期10月降息可能性超90% [2] - 鲍威尔表示就业增长放缓且劳动力市场疲软,商品通胀加速而服务通胀回落,通胀风险倾向于上行 [2] 中国消费刺激政策 - 中国将选择50个消费新业态试点城市,出台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推动AI在服务消费领域应用 [2] - 消费月期间各地开展超25000场文旅活动,发放超3.3亿元消费补贴,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资金供给 [2] 科技与芯片进展 - 阿里旗下平头哥PPU芯片在部分参数上比肩英伟达H20并超过A800芯片 [3] - 头部企业需聚焦芯片等关键领域攻关,加速研发自主可控安全芯片以突破垄断 [10] - 华为发布报告称AGI将是未来十年最具变革性驱动力量,全社会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 [11] 区域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博览会提出加强战略对接、建设自贸区3.0版、推动产业链联动发展等四点建议 [4] 财政与国资数据 - 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万亿元同比增0.3%,税收收入12.11万亿元同比增0.02%首次转正 [4]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至超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 [4] -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8.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 [4] 香港政策动向 - 香港施政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探索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T+1股票结算周期及降低投资者入境物业门槛至3000万港元 [4] - 香港推进代币化存款和真实资产交易,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及数字资产托管发牌制度 [12]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上证指数涨0.37%至3876.34点,深证成指涨1.16%,创业板指涨1.95%创三年多新高,成交额2.4万亿元 [6] - 港股恒生指数涨1.78%至26908.3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4.22%,南向资金净买入94.4亿港元 [6] - 上交所与商业航天、AI及低空经济企业预沟通,推动第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 [6] 企业动态与融资 - 迈瑞医疗选定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负责香港IPO准备工作 [7] - 蔚来完成11.6亿美元A类普通股发行,迈威生物签署最高10亿美元独家许可协议 [9] -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创赛道纪录 [14] 产业政策与规划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标准征求意见,要求系统具备手部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10] - 新型储能技术目标2027年全国装机超1.8亿千瓦,2030年超2.4亿千瓦,2035年超3亿千瓦 [10] - 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强调能繁母猪产能控制及限制"二次育肥" [10] 机器人与AI应用 - 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出货量60%-70%,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领先,重点落地能源、交通等领域 [13] - 哈啰Robotaxi业务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双方深化智驾大模型及算力平台合作 [13] 房地产与就业数据 - 房地产市场处于止跌回稳进程,保交楼任务基本完成且新房价格降幅收窄 [11] - 8月全国城镇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18.9%,25-29岁失业率7.2%,30-59岁失业率3.9% [4] 国际宏观与市场 - 美国8月新屋开工年化总数降至130.7万套,建筑许可降至131.2万套创2020年5月以来最低 [15] - 加拿大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2.5%,为3月以来首次降息 [16] - 日本8月出口同比降0.1%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对美汽车出口同比降28.4% [16] 大宗商品与汇率 - COMEX黄金期货跌0.82%至3694.60美元/盎司,白银期货跌2.15%至41.99美元/盎司 [20] - 美油主力合约跌0.85%至63.9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0.82%至67.91美元/桶 [20]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7.1056上涨107个基点,中间价调升14个基点至7.1013 [22]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0:31
长期服务计划购股完成 - 公司通过二级市场完成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H股购股 共购入74,615,000股 占总股本0.412% [2] - 购股成交金额合计人民币3,875,379,402.99元 成交均价约为人民币51.87元/股 [2] - 购股资金全部来源于员工应付薪酬额度 参与计划核心人才共83,024人 [2] 持股人员结构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10人参与计划 包括执行董事马明哲等5人及高管黄宝新等5人 [2] - 职工代表监事王志良亦参与计划 退休后方可申请权益归属并缴纳税费 [2] 计划实施依据 - 计划经第十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审议2025年度长期服务计划参与情况的议案》 [1] - 公司董事会承诺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法律责任 [1]
看好就是买买买 中国平安“扫货”3只金融股H股
证券时报· 2025-09-17 19:23
中国平安投资动向 - 9月11日平安人寿买入7780.92万股中国太保H股 持股比例从8.47%升至11.28% 单日交易金额约25亿港元[1][2] - 8月以来对中国太保H股累计投资超50亿港元 持股比例上升6.24个百分点至11.28%[2] - 8月28日增持中国人寿H股4409.5万股 耗资超10亿港元 持股比例升至8.32%[3] 银行股增持情况 - 9月4日买入4021.3万股农业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18.07%[1][4] - 9月2日买入1238.1万股邮储银行H股 持股比例达16.01%[1][4] - 年内累计耗资超千亿港元增持银行股H股 重仓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4] 险资权益配置趋势 - 人身险公司6月末持股市值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6052亿元 增幅26.69%[6] - 5家A股上市险企持股资产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逾4000亿元 增幅28.7%[6] - 低利率环境下通过OCI账户增配高股息资产 银行股保险股股息率超3.3%[3][6] 投资逻辑与策略 - 投资标的选择注重经营稳健性、高股息和分红稳定性 以应对低利率环境[4][5][6] - 银行股保险股H股能满足大体量资金配置需求 股息率显著高于长债收益水平[3][6] - 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险资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结构并提升比例[6][7] 行业展望 - 权益市场稳定性增强 国内权益资产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7] - 险资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 提升长期回报潜力[7] - 行业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 权益投资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手段[6]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将回深圳
深圳商报· 2025-09-17 16:41
公司战略调整 -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将南迁深圳以顺应公司整体经营发展需要[1] - 此举旨在加强管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并助力业务转型[1] - 公司对总部办公地点进行统筹安排部分异地职场员工需回迁深圳总部集中办公[1] 历史布局背景 - 平安集团2002年将第二总部正式落户上海并建造平安金融大厦[1] - 旗下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独角兽公司总部设在上海[1] - 首批迁沪员工主要来自寿险的银行保险事业部、团体保险部和个险营销部[1] 回迁驱动因素 - 回迁决策基于公司整体战略发展与管理的需求[1] - 回迁同时符合监管与合规要求[1] - 公司主要办公场所需与注册登记住所保持一致以符合《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1]
中国平安称搬离传闻无中生有 ,中国平安称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第一财经· 2025-09-17 15:36
公司治理调整 - 平安人寿总公司因监管要求将部分上海办公员工回迁至深圳总部集中办公 确保注册地与办公场所一致 [1] - 调整基于《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监管规定 属于业务职场调整而非公司战略转移 [1] 上海业务布局 - 注册总部位于上海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 平安养老险公司 平安健康险公司 平安国际租赁公司及集团下属医疗科技 后援运营中心等均保持不变 [1] - 公司明确表示上海仍是中国平安第二总部 市场关于"搬离上海"的传闻被内部知情人士称为无中生有 [1] 组织架构说明 - 涉及搬迁的仅为注册总部在深圳的中国平安集团下属公司 其中平安人寿总公司注册地本身位于深圳 [1] - 此次调整仅影响部分原在上海办公的总公司员工 公司承诺将保障这些员工的合法权益 [1]
中国平安回应搬离传闻:纯属无中生有,上海仍是第二总部。
新浪财经· 2025-09-17 15:28
公司声明 - 中国平安明确否认搬离传闻 称纯属无中生有 [1] - 公司确认上海仍将作为其第二总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