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泰控股(02228)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予晶泰控股“买入”评级 与Dove Tree合作首次实现盈利
智通财经· 2025-09-22 09:10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17亿元 同比增长403.8% [1] - 公司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经调整净利润为1.416亿元 [1] - 收到与DoveTree合作首付款5100万美元 上修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80/8.20/13.00亿元 [1][2] 重大合作协议 - 与DoveTree签署端到端AI药物发现战略合作协议 总金额最高达58.9亿美元 创AI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 [2] - 合作覆盖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代谢失调等多个重点疾病领域 涉及小分子及抗体类候选药物研发 [2] - 已收到首付款5100万美元 后续有权获得4900万美元进一步付款 并有资格获取最高58.9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个位数比例销售特许权使用费 [2] 融资与资金运用 - 完成新一轮配售26.533亿港元 配售价9.28港元 占扩大后股本6.64% [3] - 配售资金40%用于产品迭代升级与研发能力提升 包括机器人实验室技术升级、AI平台能力升级及新型模态平台打造 [3] - 30%资金用于产品商业化与业务拓展 30%用于投资收购、人才引进与资金补充 资金均将于2034年前使用 [3] 技术进展与商业化 - 公司在具身智能(灵动勺)和Multi-Agent技术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 - 依托"AI+机器人"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开展国际合作 商业化能力获得验证 [1][2] - 通过配售资金强化技术壁垒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与高校等机构成立共同实验室 [3]
中信建投:予晶泰控股(02228)“买入”评级 与Dove Tree合作首次实现盈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9:08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3.8% [1] -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经调整净利润为1.416亿元人民币 [1] - 收到与DoveTree合作首付款5100万美元 上修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80/8.20/13.00亿元人民币 [1] 重大合作协议与商业化进展 - 与DoveTree签署端到端AI药物发现战略合作协议 总金额最高可达58.9亿美元 创AI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 [2] - 合作覆盖肿瘤学、免疫及炎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代谢失调等重点疾病领域 涉及小分子及抗体类候选药物研发 [2] - 已收到首付款5100万美元 后续有权获得4900万美元进一步付款 并有资格获取基于产品年销售额的个位数比例特许权使用费 [2]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完成新一轮配售26.533亿港元 配售价9.28港元 占扩大后股本6.64% [3] - 配售资金40%用于产品迭代与研发能力提升 包括机器人实验室技术升级、AI平台升级及新型模态平台打造 [3] - 30%资金用于商业化与业务拓展 30%用于投资收购、人才引进及产业链布局 资金将于2034年前使用 [3] 技术发展与行业地位 - 公司在具身智能(灵动勺)和Multi-Agent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1] - 依托"AI+机器人"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 商业化能力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2] - 通过配售资金强化技术壁垒 布局上下游产业链与共同实验室建设 [3]
晶泰控股尾盘涨超5% 公司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 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智通财经· 2025-09-22 07:11
股价表现与市场事件 - 晶泰控股尾盘涨超5% 收盘涨4.55%至11.03港元 成交额达14.87亿港元 [1] - 公司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指数 于9月19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预期带来更广泛资本关注和流动性溢价 [1] 业务进展与财务表现 - 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药物发现业务同比增速达615% [1] - 与辉瑞、强生等全球顶尖药企保持长期合作 与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59.9亿美元的管线合作 [1] - 已收到协议首付款5100万美元 对业绩产生增量贡献 [1] 技术平台与业务拓展 - 通过共享量子物理计算、多模态AI及自动化平台实现技术跨领域复用 [1] - 成功将技术平台拓展至新能源、农业及工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1]
港股异动 | 晶泰控股(02228)尾盘涨超5% 公司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 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7:06
股价表现与市场关注 - 晶泰控股尾盘涨超5% 收盘涨4.55%至11.03港元 成交额达14.87亿港元 [1] - 公司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指数 于9月19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预期带来更广泛资本关注和流动性溢价 [1] 业务进展与财务表现 - 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药物发现业务同比增速达615% [1] - 与辉瑞、强生等全球顶尖药企保持长期合作 [1] - 与DoveTree达成总订单规模59.9亿美元管线合作 已收到首付款5100万美元 [1] 技术平台与跨领域拓展 - 共享量子物理计算、多模态AI及自动化平台实现技术跨领域复用 [1] - 成功拓展至新能源、农业及工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1]
港股晶泰科技涨超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3:25
股价表现 - 港股晶泰科技(02228 HK)股价上涨5.06%至10.37港元 [1] - 成交额达9.64亿港元 [1] - 涨幅超过5% [1]
晶泰科技涨超5% 助力智擎生技新药获临床实验审批 公司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智通财经· 2025-09-18 03:15
股价表现 - 晶泰科技股价上涨5.06%至10.37港元 成交额达9.64亿港元 [1] 临床研发进展 - 公司协助开发的PRMT5抑制剂PEP08获得澳大利亚HREC、TGA及中国台湾TFDA临床试验批准 [1] - PEP08药物即将启动I期临床试验 [1] - 基于该进展公司确认获得里程碑付款 [1] 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药物发现业务同比增速达615% [1] - 与辉瑞、强生等全球顶尖药企保持长期合作 [1] - 与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59.9亿美元的管线合作签约 [1] - 已收到协议约定的首付款5100万美元 [1] 技术平台优势 - 通过共享量子物理计算、多模态AI及自动化平台实现技术跨领域复用 [1] - 成功拓展至新能源、农业及工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1]
港股异动 | 晶泰科技(02228)涨超5% 助力智擎生技新药获临床实验审批 公司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03:13
股价表现 - 晶泰科技股价上涨5.06%至10.37港元 成交额达9.64亿港元 [1] 临床研发里程碑 - 公司协助智擎生技制药开发的新一代PRMT5抑制剂PEP08获得澳大利亚HREC、TGA及中国台湾TFDA临床试验批准 [1] - 药物将启动I期临床试验 公司确认获得里程碑付款 [1] 业务发展 - 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药物发现业务同比增长615% [1] - 与辉瑞、强生等全球顶尖药企保持长期合作 [1] - 与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59.9亿美元的管线合作 已收到首付款5100万美元 [1] 技术平台拓展 - 通过共享量子物理计算、多模态AI及自动化平台实现技术跨领域复用 [1] - 成功拓展至新能源、农业及工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1]
晶泰控股(0222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6 10:0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5.17076亿元,同比增长403.8%[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人民币7560.9万元,而2024年同期亏损12.3755亿元[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1.41628亿元,首次实现半年盈利[9][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17,07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02,630千元人民币增长404%[172]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的人民币102,630千元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517,076千元,同比增长404%[174] - 公司2025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82,795千元,相比2024年净亏损人民币1,237,016千元显著改善[188] - 收入大幅增长至人民币5.17亿元,同比增长404%[135] - 经营利润扭亏为盈,达到人民币3273万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3.93亿元[135] - 期内利润为人民币7561万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2.38亿元[1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12.38亿元人民币[143] - 公司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102.6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403.8%至2025年上半年的517.1百万元人民币[45] - 经营利润从亏损人民币392.9百万元转为利润人民币32.7百万元[53] - 期内利润从亏损净额人民币1,237.6百万元转为利润净额人民币75.6百万元[5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8279.5万元人民币[1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2152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1039亿元略有增加[9] - 营业成本从人民币55.5百万元增加47.7%至人民币82.0百万元[47]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人民币234.3百万元降低14.5%至人民币200.3百万元[48] - 研发开支从人民币210.4百万元增加5.3%至人民币221.5百万元[49]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人民币34.6百万元增加16.5%至人民币40.4百万元[50] - 其他收入从人民币42.4百万元降低27.7%至人民币30.6百万元[51]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2.22亿元,同比增长5%[135]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4年的人民币315,450千元微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316,832千元,增长0.4%[176]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从2024年的人民币78,922千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66,019千元,减少16%[177] - 政府补助从2024年的人民币42,360千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30,646千元,减少28%[179] - 公司上半年月均现金消耗降低20.0%至人民币4970万元[13] - 月均现金消耗率同比下降20%,从人民币62.1百万元降至49.7百万元[67] - 薪酬成本较去年同期人民币315.5百万元基本持平[79] - 公司雇员总数达1054名,上半年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316.8百万元[79]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表现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从6090万元人民币增长615.2%至4.352亿元人民币[18]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0,850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35,212千元人民币,增幅达615%[172]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60.9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615.2%至2025年上半年的435.2百万元人民币[45] - 与DoveTree合作达成第一阶段里程碑并确认首付款5100万美元收入[18] - 与DoveTree合作潜在总金额包含4.9亿美元进一步付款及58.9亿美元里程碑付款[18] - 抗体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2024年全年收入近两倍[19] - 与某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合作的3个项目均达到重要里程碑[18] - 抗体制剂PE-0260推进至IND申报阶段[18] - 代谢增强型CD19 CAR-T产品治疗剂量仅为常规方案的1‰[19] - 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及XtalPi研发解决方案实现大幅增长[46]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表现 -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从人民币41.8百万元增长95.9%至人民币81.9百万元[28] -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41.8百万元人民币增加95.9%至2025年上半年的81.9百万元人民币[46] - 灵動勺可精准完成低于5mg的微量固体试剂加样[31] - 新一代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攻克化学研究关键难题[31] 技术和研发能力 - AI抗体平台XtalFold® Ultra模式在抗原-抗体复合物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0个百分点[21] - 公司累计开发超过200个AI模型涵盖分子生成和自由能微扰等领域[20] - 与辉瑞合作实现XFEP自由能微扰平台本地化部署[20] - 公司已积累2600万条化学反应数据[29] - 化学反应的AI模型预测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29] - 公司构建的虚拟分子胶库包含超过110万个分子[22] - 公司成功预测出约1000个潜在的分子胶靶点[22] - 公司已成功构建超过2000个非天然氨基酸单体库[25] - 在分离纯化环节的两个客户项目中产率均超过50%[30] - 公司的高压分离算法基于3000–4000个高质量带标签数据训练[30] - 公司仅需设计15条候选序列即可精准筛选出高效5'UTR载体[27] - PatSight专利数据挖掘平台识别精确度高达97%[37] - Multi-Agent系统支持千亿规模化学空间可合成性预测[36] 客户和合作 - 公司客户群涵盖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7家[10] - 与韩国药企JW Pharmaceutical签署数百万美金合作协议[39] - 公司与良渚实验室签署数百万美金合作协议[42] 收购和投资活动 - 公司已完成对Liverpool ChiroChem (LCC)的收购以增强化学空间探索实力[30] - 完成对上海四维90%股权的收购,总对价为人民币250.0百万元[73] - 持有的复星国际票据公允价值达人民币595.9百万元,占总资产7.7%[76] - 该票据投资报告未实现收益人民币15.5百万元,已实现收益人民币12.6百万元[76] - 2025年6月30日后,公司进行股权相关投资总对价约为人民币122.5百万元[120] - 2025年6月30日后,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对价约为人民币316.4百万元[120] 财务状况和现金流 - 公司期末现金余额合计人民币53.077亿元,财务状况良好[1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总额为人民币5307.7百万元,较2024年末人民币3123.4百万元增长70%[66] - 现金储备可维持约107个月(8.9年)的财务运营[67] - 资本支出同比增长32%,从人民币34.2百万元增至45.2百万元[6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1.67亿元人民币[144]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3.12亿元人民币[1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7.12亿元人民币[1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1.18亿元人民币[14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显著增加至人民币23.12亿元,较期初增长98%[138] - 总资产大幅增长至人民币77.18亿元,较期初增长77%[138] - 权益总额增长至人民币70.29亿元,较期初增长76%[13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达70.29亿元人民币[14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通过发行普通股净筹资29.01亿元人民币[144]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累计亏损为84.89亿元人民币[141] - 公司2024年通过首次公开发售净筹资8.62亿元人民币[143] - 财务收入净额从人民币32.7百万元增加47.5%至人民币48.2百万元[5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人民币98.7百万元增加403.3%至人民币497.0百万元[60] - 流动资产净值从人民币3,035.5百万元增加76.3%至人民币5,352.8百万元[6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大幅增加至人民币4.97亿元,较期初增长403%[13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8.41亿元,较期初增长3%[138]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555.1百万元增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1077.7百万元,增长94.1%[193]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94.3百万元增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496.5百万元,增长426.5%[194] - 0至90天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从2024年底的87.3%略降至2025年中的90.9%[195] - 信贷亏损拨备净额从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0.3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5.2百万元[195]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85.1百万元增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100.5百万元,增长18.1%[196]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6.1百万元增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24.1百万元,增长49.7%[197]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57.1百万元增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239.4百万元,增长52.4%[198]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5年初的人民币320.4百万元减少至期末的人民币292.6百万元,下降8.7%[192] - 无形资产因业务合并大幅增加人民币221.0百万元,期末账面净值达人民币230.9百万元,较期初增长2882%[192] - 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因完成首次公开发售,于2024年6月30日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负债终止确认[199] 融资和资金使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15.18百万港元,其中已动用282.64百万港元(30.9%),未动用632.54百万港元(69.1%)[80][82] - 研发能力提升拨款686.39百万港元(占总额75%),已动用150.49百万港元(21.9%),未动用535.90百万港元(78.1%)[80] - 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拨款183.04百万港元(占总额20%),已动用31.81百万港元(17.4%),未动用151.23百万港元(82.6%)[80] - 商业化能力提升拨款137.28百万港元(占总额15%),已动用40.63百万港元(29.6%),未动用96.64百万港元(70.4%)[82] - 一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25.00百万港元,已动用643.57百万港元(57.2%),未动用481.43百万港元(42.8%)[84][86] - 一月配售中商业化发展拨款506.25百万港元(占总额45%),已动用31.59百万港元(6.2%),未动用474.66百万港元(93.8%)[86] - 二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080.00百万港元,每股净价格约6.08港元[90] - 上海及深圳研发中心物业租赁装修拨款73.21百万港元(占总额8%),已全额动用[82] - 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拨款91.52百万港元(占总额10%),已全额动用[82] - 蛋白质色谱纯化仪等设备采购拨款109.82百万港元(占总额12%),已动用15.18百万港元(13.8%),未动用94.64百万港元(86.2%)[8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二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507.66百万港元[91] - 所得款项净额总额为2,080百万港元,其中40%(832百万港元)将用于产品迭代升级及研发[91] - 所得款项净额20%(416百万港元)将用于产品商业化及业务发展以扩大市场份额[91] - 所得款项净额40%(832百万港元)将用于潜在收购、投资及营运资金,其中324.34百万港元尚未动用[91] - 未动用款项净额结余为1,572.34百万港元,预计于2034年前使用[91] - 未动用款项可能被持有作短期存款或购买短期理财产品[92] 股权结构和激励计划 - 董事长温书豪博士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计权益约为18.69%[93] - 董事马健博士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计权益约为5.66%[93] - 董事赖力鹏博士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计权益约为2.98%[93]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019,811,761股[93] - 温书豪博士通过授权书控制Crete Helix的122,908,500股和SeveningBAlpha的87,814,140股股份权益[96][99] - WSH Family Holdings Limited持有669,742,05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6.66%[97][99] - QuantumPharm Holdings Limited直接持有222,126,400股股份(5.53%),并通过控制权合计持有447,615,658股(11.14%)[97] - QuantumPharm Roc Holdings Limited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236,893,01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5.89%[97][99] - 5Y Capital GP Limited及其关联方刘芹和倪媛媛各自持有229,291,801股股份,均占已发行股份的5.70%[97][98][99] - 马健博士通过购股权获得45,230,342股股份权益[96] - 赖力鹏博士通过购股权获得32,315,661股股份权益[96] - QuantumPharm Employee Holdings持有员工购股权涉及的59,103,125股股份[96] - 蒋一得博士通过多个信托结构控制约10,000,000股股份权益[9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019,811,761股[99] - 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持股计划于2021年7月14日采纳并于2021年8月5日修订,上市后不再授出新奖励[10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股份总数259,178,643股,较期初减少28,837,500股[109] - 温书豪博士持有两份购股权:38,183,588股(行使价0.1879美元,已归属)和42,909,774股(行使价0.2468美元,分期归属)[106] - 马健博士持有两份购股权:21,436,379股(行使价0.1879美元,已归属)和23,793,963股(行使价0.2468美元,分期归属)[106] - 赖力鹏博士持有两份购股权:15,315,639股(行使价0.1879美元,已归属)和17,000,022股(行使价0.2468美元,分期归属)[107] - 167名承授人(1-499,999股区间)购股权减少3,053,500股,期末余额14,890,004股[107] - 19名承授人(500,000-999,999股区间)购股权减少2,226,000股,期末余额4,156,000股[107] - 11名承授人(1,000,000-4,999,999股区间)购股权减少9,559,000股,期末余额30,123,925股[107] - 高级管理层2021年授出的12,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0.1879美元)已全部行使[109] - 报告期内总行使购股权26,150,500股,总注销/没收2,687,500股[10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尚未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购股权[1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授出的尚未归属受限制股份单位总数为1,800,000股[115] - 董事罗卓坚、陈颖琪及周明笙分别获授900,000股、450,000股及45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每股购买价为零港元[115] - 受限制股份单位分四期等额归属,分别于2025年12月20日、2026年12月20日、2027年12月20日及2028年12月20日各归属25%[1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购股权及奖励计划上限为202,606,365股相关股份[116] - 股份于购股权获行使日期前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5.36港元[111]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2.30分,去年同期每股亏损人民币169.65分[135] - 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从2024年的729,148千股增至2025年的3,595,629千股,增长393%[188]
晶泰控股(0222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9-16 09:38
每股收益计算调整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修订为3,595,629千股[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摊薄加权平均数修订为3,761,704千股[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修正为人民币2.30分[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摊薄盈利修正为人民币2.20分[4] - 2025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由人民币1.51分上修至2.30分[4][6] - 2025年同期每股摊薄盈利由人民币1.46分上修至2.20分[4][6] - 加权平均股数计算错误导致每股收益数据需要重述[4][6] - 购股权及股份奖励调整增加166,075千股用于摊薄计算[7] - 2024年同期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169.65分[6] 公司利润表现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未经审计利润维持人民币82,795千元不变[7]
智通港股通占比异动统计|9月1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0:43
港股通持股变动概况 - 港股通持股数据反映内资在港股市场的最新配置动向 覆盖单日 5日和20日等多个维度[1][2][3][4] 单日持股占比增幅领先公司 - 恆瑞医药持股占比增加1.49%至13.84% 位列增幅榜首[1][2] - 康龙化成持股占比增加1.35%至60.51% 最新持股比例处于高位[1][2] - 昭衍新药持股占比增加1.27%至43.70% 生物医药板块获显著增持[1][2] - 君实生物持股占比增加1.24%至59.08% 延续生物医药板块强势[2] - 中国太保持股占比增加1.20%至44.16% 金融板块获资金流入[2] 单日持股占比降幅显著公司 - 山东墨龙持股占比减少1.99%至57.67% 位列减持榜首位[1][2] - 宜搜科技持股占比减少0.99%至37.95% 科技板块遭减持[1][2] - 南京熊猫电子持股占比减少0.98%至42.65% 电子制造板块承压[1][2] - 凯莱英持股占比减少0.95%至43.35% 医药外包服务板块出现分化[2] - 美中嘉和持股占比减少0.95%至32.06% 医疗健康板块资金流出[2] 5日持股变动突出公司 - 中远海能持股占比大幅增加6.19%至65.63% 航运板块获持续看好[1][3] - 山东墨龙虽单日减持但5日仍增3.74% 显示波动较大[1][3] - 中创新航持股占比增加3.62%至10.35% 新能源电池板块受关注[1][3] - 宜搜科技持股占比大幅减少9.68% 5日减持幅度远超单日[1][3] - 龙蟠科技持股占比减少6.73%至45.92% 化工板块遭大幅减持[1][3] 20日持股变动显著公司 - 安井食品持股占比大幅增加12.29%至20.54% 消费板块长期获看好[3][4] - 中远海能持股占比累计增加9.07% 航运板块持续获增持[3][4] - 一脉阳光持股占比增加7.70%至43.02% 医疗影像板块表现强势[3][4] - 宜搜科技持股占比累计减少11.02% 成为20日减持最多公司[3][4] - 香港宽频持股占比减少9.77%至0.31% 电信服务板块遭大幅减持[4] 重点行业资金流向 - 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分化 恆瑞医药 康龙化成 昭衍新药获增持 而凯莱英 荣昌生物遭减持[1][2] - 新能源板块受关注 中创新航 赣锋锂业均获显著增持[2][3] - 科技板块资金流向不一 中兴通讯获增持而宜搜科技 金山云遭减持[2][3][4] - 航运板块表现突出 中远海能多个周期均位列增持前列[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