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泰控股(02228)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医药板块获主动外资持续加仓,港股医药ETF (159718.SZ)现涨0.74%
搜狐财经· 2025-08-25 02:43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8月25日早盘港股医药ETF(159718 SZ)上涨0.74% 实现连续三日上涨 年内累计涨幅达88% [1] - 成分股平安好医生(01833)上涨6.10% 晶泰控股(02228)上涨5.90% 锦欣生殖(01951)上涨4.35% 一脉阳光(02522)上涨4.34% 先声药业(02096)上涨3.76% [1]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年会释放鸽派信号 强调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预示9月可能降息 [1] - 降息预期提振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1] 外资配置动向 - 7月1日以来外资增持港股创新药板块持股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 新消费板块提升4.6个百分点 [1] - 外资增持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行业 减持消费者服务、煤炭、国防军工行业 [1] 行业催化剂 - 世界肺癌大会(WCLC)摘要发布 迪哲、复宏汉霖等公司公布重点产品优异数据 [2] - 9月将召开WCLC会议并更新ESMO摘要 下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政策推进成为重要行业催化剂 [2] - 国家医保局已公示基本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初步形式审查 [2] 板块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后续存在多重催化剂:中报业绩、产业大会数据读出、潜在BD交易、商保目录推进 [2] - 港股医药ETF覆盖创新药、CXO、互联网医疗、创新器械等多领域 构成均衡的港股特色标的组合 [2]
关注AI4S芯片、智算中心,助力材料研发范式革命
国盛证券· 2025-08-24 09:4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4] 核心观点 - 基础化工板块迎来配置机遇 经历持续调整后板块指数从最高9565 18点降至最低3876 11点 累计下调59 5% 但近期呈现反弹态势 2024年7月11日至8月22日基础化工指数累计涨幅12 6% 石油石化指数累计涨幅5 6%[1] - 机构持仓比例显著下降 主动型基金持仓从2021Q3的6 69%降至2025Q2的3 72% 指数型基金持仓从2021Q3的2 26%降至2025Q2的0 37%[1] - 行业供给端收缩迹象明显 2025Q1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增速回落至负值-7 3% 固定资产增速于2024Q1开始拐头回落[1] - AI for Science(AI4S)正在引领材料研发范式革命 分子动力学MD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等原子级计算工具占超算总机时消耗超50%(2020年数据)[2] - 存算一体架构芯片突破传统计算瓶颈 芯培森研发的非冯诺依曼架构APU芯片相较传统CPU/GPU算力提升1-2个数量级 能耗降低2-3个数量级 已获30余家单位使用[2] - AI4S在药物和化工材料领域加速渗透 2025Q1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达41起 总金额369 29亿美元 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3] - AI可替代传统人工药物研发流程 在靶点识别 化合物筛选 晶型预测等方面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和降低成本[3] - 材料领域多赛道开启AI范式渗透 包括钙钛矿 固态电池 半导体材料 合金材料 隔热材料等行业 AI4S服务商正与下游龙头以合资形式加速新材料产业化[3] 重点公司分析 - 道技术通过子公司赫曦(80%权益)建设AI4S智算中心 建议关注[2] - 看好AI4S领域硬件及数据优势企业:晶泰控股 志特新材[3] - 关注AI硬件及上游材料供应商:东材科术 圣泉集团(PCB覆铜板高频高速树脂 电子布 铜箔) 东阳光(氟化液/电容器/液冷板一站式供应商)[3] - 重点标的财务预测:东阳光2025E EPS 0 47元 对应PE 40 74倍 晶泰控股2027E EPS 0 02元 卫星化学2025E EPS 2 20元 对应PE 9 06倍[7] 行业走势 - 基础化工板块相对沪深300表现出显著超额收益 图表显示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期间基础化工指数最高涨幅接近50%[5]
港股通8月22日成交活跃股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5:45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2日恒生指数上涨0.93%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金额1597.04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824.35亿港元 卖出成交772.69亿港元 合计净买入51.66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净买入45.74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5.91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最高达135.57亿港元 腾讯控股成交67.43亿港元 华虹半导体成交55.11亿港元 [1] - 快手-W净买入额11.73亿港元 股价上涨4.39% 中芯国际净买入10.93亿港元 美团-W净买入10.09亿港元 [1] - 小鹏汽车-W净卖出13.09亿港元 股价上涨13.60% 小米集团-W净卖出9.03亿港元 华虹半导体净卖出7.50亿港元 [1] 连续资金动向 - 腾讯控股获南向资金连续6天净买入 合计净买入60.33亿港元 [2] - 快手-W合计成交29.44亿港元 净买入11.73亿港元 中芯国际合计成交135.57亿港元 净买入10.93亿港元 [2] - 小鹏汽车-W合计成交44.41亿港元 净卖出13.09亿港元 小米集团-W合计成交42.84亿港元 净卖出9.03亿港元 [2] ETF相关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近五日涨幅11.92% [5] - 该ETF市盈率66.76倍 最新份额8.4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879.7万元 [5] - 估值分位水平达90.71% [6]
港股通(沪)净买入5.9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5:45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8月22日上涨0.93%至25339.14点 [1]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51.66亿港元 其中沪市港股通净买入5.91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45.74亿港元 [1] - 港股通合计成交金额达1597.04亿港元 沪市占比999.11亿港元 深市占比597.93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 - 中芯国际为成交额最高个股 沪市港股通成交86.49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成交49.08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成交活跃 沪市港股通成交43.85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成交23.58亿港元 [1][2] - 华虹半导体成交表现突出 沪市港股通成交33.14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成交21.97亿港元 [2] 资金流向 - 中芯国际获最大净买入 沪市港股通净买入2.14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8.79亿港元 [2] - 美团-W获显著净买入 沪市港股通净买入6.13亿港元 深市港股通净买入3.95亿港元 [1][2] - 小鹏汽车-W遭最大净卖出 深市港股通净卖出8.48亿港元 沪市港股通净卖出4.61亿港元 [2] 股价表现 - 中芯国际股价大涨10.06% [2] - 华虹半导体股价显著上涨17.85% [2] - 小鹏汽车-W股价上涨13.60% 中兴通讯股价上涨15.13% [2] ETF相关数据 - 数字经济ETF(560800)跟踪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 近五日上涨11.92% [5] - 该ETF市盈率为66.76倍 估值分位达90.71% [5][6] - 最新份额8.4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879.7万元 [5]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8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1:04
南向资金成交活跃度 - 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中芯国际(86.49亿元)、腾讯控股(43.85亿元)、阿里巴巴(34.37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中芯国际(49.08亿元)、腾讯控股(23.58亿元)、华虹半导体(21.97亿元) [1] - 中芯国际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达135.57亿元,显著领先其他标的 [1][2] 半导体行业资金流向 - 中芯国际获沪港通净买入2.14亿元,深港通净买入8.79亿元,合计净流入10.93亿元 [2] - 华虹半导体沪港通净流出6.13亿元,深港通净流出1.38亿元,合计净流出7.51亿元 [2] - 半导体板块呈现明显分化,资金向头部企业中芯国际集中 [1][2] 互联网与科技板块资金表现 - 腾讯控股沪港通获净买入5.45亿元,但深港通净流出8398.27万元 [2] - 美团沪港通净买入6.13亿元,深港通净买入3.95亿元,合计净流入10.08亿元 [2] - 快手两地合计净买入11.73亿元,显示资金对短视频赛道保持青睐 [2] 新能源汽车板块资金动向 - 小鹏汽车沪港通净流出4.61亿元,深港通净流出8.48亿元,合计净流出13.09亿元 [2] - 小米集团沪港通净流出7.51亿元,深港通净流出1.52亿元,合计净流出9.03亿元 [2]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遭遇资金显著减持 [2] 跨市场资金偏好差异 - 阿里巴巴在沪港通净流出1.02亿元,但在深港通获净买入4.88亿元 [2] - 中兴通讯沪港通净买入2.46亿元,深港通净买入7070.48万元,两地均获资金流入 [2] - 晶泰控股在沪港通净流出7766.59万元,在深港通净流入3605.40万元 [2]
智通港股空仓持单统计|8月2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0:37
空仓比最高公司 - 药明康德未平仓空单比达14.92%位列首位 空仓数量7017.68万股[1][2] - 宁德时代空仓比14.41%居第二位 空仓数量2247.22万股[1][2] - 中远海控空仓比13.40%排名第三 空仓数量3.86亿股[1][2] 空仓比显著增加公司 - 恒瑞医药空仓比增幅最大 从0.51%升至2.99% 增加2.49%[1][2] - 耀才证券金融空仓比从3.47%升至4.81% 增加1.34%[1][2] - 现代牧业空仓比从4.74%升至6.05% 增加1.31%[1][2] 空仓比显著下降公司 - 赣锋锂业空仓比降幅最大 从13.32%降至10.34% 减少2.98%[1][2] - 药明康德空仓比从17.59%降至14.92% 减少2.67%[1][2] - 第四范式空仓比从2.74%降至0.46% 减少2.28%[1][2] 其他高空仓比公司 - 中国平安空仓比12.46% 空仓数量9.28亿股[2] - 绿叶制药空仓比12.36% 空仓数量4.81亿股[2] - 万科企业空仓比12.13% 空仓数量2.68亿股[2]
晶泰控股涨超6% 与韩国东亚公司签署合作 公司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智通财经· 2025-08-21 07:45
股价表现 - 晶泰控股(02228)股价上涨6%至9 18港元 成交额达17 82亿港元 [1] 战略合作 - 晶泰科技与韩国Dong-A ST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开发针对免疫与炎症性疾病的创新疗法 [1] - 合作将基于晶泰科技的AI+机器人研发平台 结合量子物理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技术 [1] - 双方将共同确定靶点 开发具有首创新药或同类最优潜力的候选药物 [1]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上半年综合收益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至少387% [1] - 预期转亏为盈 录得纯利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1] - 收益增长主要源于与DoveTree合作 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及服务 [1]
港股异动 | 晶泰控股(02228)涨超6% 与韩国东亚公司签署合作 公司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07:42
公司股价表现 - 晶泰控股股价涨超6%至9.18港元 成交额达17.82亿港元 [1] 业务合作进展 - 与韩国Dong-A ST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开发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创新疗法 [1] - 合作基于AI+机器人研发平台 聚焦首创新药或同类最优候选药物开发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综合收益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至少387% [1] - 转亏为盈录得纯利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1] - 收益增长主要源于与DoveTree合作提供AI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及服务 [1]
AI创造分子提名“医药界的诺贝尔”!晶泰科技孵化希格生科胃癌新药入围盖伦奖
智通财经· 2025-08-21 04:17
盖伦奖提名与行业认可 - 晶泰科技孵化企业希格生科凭借全球首款弥漫性胃癌靶向药SIGX1094R入选2025年盖伦奖"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提名 成为唯一获提名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1] - 盖伦奖被誉为"医药界的诺贝尔" 评审标准强调科学创新性和药物对人类健康的实际改善价值[2] - 提名产品SIGX1094R是基于"类器官+AI"平台开发的首创药物(first-in-class) 也是全球首个针对弥漫性胃癌的靶向药管线[1][4] 药物研发突破与技术平台 - SIGX1094R具备全新分子骨架 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ODD)与快速通道认定(FTD)[1][4] - 该药物同时靶向FAK和SRC双靶点 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FAK/SRC双靶点抑制剂[7][8] - 晶泰科技仅用6个月完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交付 从新靶点发现到IND获批仅用三年多时间[7] - 通过AI+机器人平台发现SRC为协同作用靶点 证明双靶点抑制效果优于单靶点[7][8] 临床进展与治疗效果 - SIGX1094R已获美国FDA(2024年6月)和中国NMPA(2024年9月)的IND批件[4] - 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I期临床试验 第四个剂量组病人已全部入组进行安全性评估[4] - 在第二剂量组(12.5 mg)中 一位晚期肺转移恶性实体瘤患者实现疾病控制(SD) 持续服药超过九周[10] - 在很低剂量下初步实现对恶性晚期实体瘤的有效控制 显示初步抗肿瘤活性[10] 市场规模与商业合作 -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 年死亡人数约77万 全球近50%新发胃癌发生在中国[6] - 晶泰科技曾参与2024年盖伦奖得主PAXLOVID的开发 帮助辉瑞将研发步骤缩短至6周[5] - PAXLOVID在2022年实现189亿美元销售额[5] - 晶泰科技2023年与礼来签订2.5亿美元药物发现合作 2025年8月与DoveTree签订59.9亿美元合作[12] - 公司目前服务数十个新药发现项目 客户包括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16家[12] 技术平台与研发模式 - 晶泰科技整合量子物理、AI和机器人实验开发智能自主研发平台[12] - 希格生科建立首个弥漫性胃癌类器官疾病模型 首次阐明该疾病作用机制[7] - AI+类器官研发模式获得行业顶尖专家权威认可 预示新药研发范式升级[4][11] - Xpose算法和XFEP算法用于预测分子与靶点结合模式和结合强度[8]
AI创造分子提名“医药界的诺贝尔”!晶泰科技(02228)孵化希格生科胃癌新药入围盖伦奖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03:59
盖伦奖提名与行业地位 - 晶泰科技(02228)孵化企业希格生科凭借全球首款弥漫性胃癌靶向药SIGX1094R获得2025年盖伦奖"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提名,成为该奖项唯一获提名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 [1] - 此次共有16款产品获得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提名,来自安进、阿斯利康、强生、辉瑞、默克、诺华等全球顶尖药企 [1] - 盖伦奖创立于1970年,被誉为"医药界的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多位科研和商界领袖 [2][3] - 晶泰科技曾参与2024年盖伦奖得主PAXLOVID的开发,助力辉瑞将研发步骤缩短至6周,使该药提前1天获批上市并在2022年实现189亿美元销售额 [5] SIGX1094R药物特性与研发进展 - SIGX1094R是全球首个基于"类器官+AI"平台开发的first-in-class靶向药物,也是全球首个针对弥漫性胃癌的靶向药管线 [1] - 该药物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ODD)与快速通道认定(FTD),正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I期临床试验 [1] - 药物具备全新分子骨架,已获FDA(2024年6月)和NMPA(2024年9月)的IND批件,一期临床第四个剂量组病人已全部入组 [4] - 在二期临床12.5mg剂量组中,一位晚期肺转移患者实现疾病控制(SD),持续服药超过九周 [10] 技术平台与研发模式创新 - 项目采用"量子物理+AI+类器官"技术组合,从新靶点发现到IND获批仅用三年多时间,显著快于传统研发范式 [7] - 晶泰科技AI平台仅用6个月完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交付,并首次发现FAK/SRC双靶点协同效应 [7][8] - 公司自主研发的Xpose算法和XFEP算法成功识别SRC为新靶点,验证了双靶点抑制的协同效应优于单靶点 [8] - 晶泰科技的AI+机器人平台设计出能同时阻断FAK和SRC通路的候选分子,在类器官模型中表现更优药效 [8] 商业合作与行业影响 - 晶泰科技客户包括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16家,2023年与礼来签订2.5亿美元AI药物发现合作 [12] - 2025年8月与DoveTree签订总规模470亿港元(59.9亿美元)的AI药物研发合作,创行业新纪录 [12] - 公司目前服务数十个新药发现项目,多个管线正在申请或已进入临床实验 [12] - 此次提名标志着AI药物发现能力与类器官评估技术的成功结合,预示新技术正驱动新药研发范式升级 [4] 胃癌治疗领域现状 -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年死亡约77万),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近50% [6] -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胃癌占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五位和死亡第三位 [6] - 希格生科建立首个弥漫性胃癌类器官疾病模型,首次阐明其作用机制并确定FAK为新靶点 [7] - SIGX1094R在临床前研究中对多种癌症治疗展现前景,在联合治疗(如与KRAS/EGFR抑制剂)中显示潜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