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凯医药(02105)

搜索文档
来凯医药-B根据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发行合计273万股普通股
智通财经· 2025-09-07 12:01
公司于2025年9月5日发行273万股普通股以满足根据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授予的RSU的归属[1]
来凯医药-B(02105)根据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发行合计273万股普通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7 11:58
股份发行 - 公司于2025年9月5日发行273万股普通股以满足股份奖励计划授予的RSU归属 [1] 股份奖励计划 - 股份发行依据为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授予的RSU [1]
来凯医药(02105)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07 11:45
股份数据 - 2025年8月31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407,736,350,总数407,736,350[3] - 2025年9月5日董事获授股份奖励或期权发新股1,125,000,占比0.2759%[3] - 2025年9月5日参与人(除董事)获授发新股1,605,000,占比0.3936%[4] - 2025年9月5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410,466,350,总数410,466,350[4]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9月第一周周报:景气延续 持续推荐创新药械产业链
新浪财经· 2025-09-07 10:31
投资建议 - 维持推荐创新药械及产业链 包括创新药高景气 Pharma价值重估 Biopharma/Biotech创新管线兑现 CXO及制药上游景气修复 医疗器械龙头复苏 [2] - 具体增持评级标的包括恒瑞医药 翰森制药 三生制药 华东医药 石药集团 科伦博泰生物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新诺威 映恩生物 京新药业 微芯生物 特宝生物 我武生物 来凯医药 百普赛斯 药明康德 药明合联 泰格医药 美诺华 微创医疗 联影医疗 惠泰医疗 [2] A股医药板块表现 - 2025年9月第一周SW医药生物上涨1.4% 跑赢上证综指1.2%跌幅 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 [3] - 细分板块表现最佳为化学制剂(+4.5%) 生物制品(+1.9%) 医疗服务(+1.7%) [3] - 个股涨幅前三为海辰药业(+28.7%) 长春高新(+24.2%) 百花医药(+21.3%) 跌幅前三为舒泰神(-24.0%) 广生堂(-15.8%) 塞力医疗(-15.6%) [3] - 截至2025年9月5日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6.6% 处于正常水平 [3]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2025年9月第一周恒生医疗保健上涨7.0% 港股生物科技上涨7.3% 大幅跑赢恒生指数1.4%涨幅 [3] - 个股涨幅前三为三叶草生物-B(+99%) 圣诺医药-B(+62%) 加科思-B(+41%) 跌幅前三为美中嘉和(-11%) 科笛-B(-9%) 思路迪医药股份(-6%) [3] 美股医药板块表现 - 2025年9月第一周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上涨0.3% 与标普500指数0.3%涨幅持平 [4] - 成分股涨幅前三为德康医疗(DEXCOM)(+7%) 生物基因(BIOGEN)(+6%) 环球健康服务(UNIVERSAL HEALTH)(+5%) 跌幅前三为KENVUE(-10%) REVVITY(-4%) MOLINA HEALTHCARE(-3%) [4]
来凯医药(02105)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09:10
股本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股份数目5,000,000,000股,面值0.00001美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407,736,350股,库存股份0股[2] 期权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本月变动 -24,000,月底结存股份期权24,760,130股[3]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月底可发行或转让股份16,630,035股[3] 股份奖励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本月发行新股0股[4] - 涉及发行新股份的购股权及奖励发行股份总数不超39,010,035股,占比10%[4] - 可能向服务提供者授出股份总数不超3,901,003股,占比1%[4] 股份变动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及库存股份总额变动均为0股[6]
部分港股医药股走强 荣昌生物涨超7%
新浪财经· 2025-08-26 01:51
股价表现 - 荣昌生物股价上涨7.44% [1] - 永泰生物-B股价上涨5.69% [1] - 歌礼制药-B股价上涨4.41% [1] - 来凯医药-B股价上涨3.18% [1]
来凯医药(0210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1 13:0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其他收入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4.1百万元增加人民币5.8百万元或41.1%至人民币19.9百万元[53] - 公司报告期内其他收入为19908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4149千元人民币增长40.7%[125] - 期内亏损为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129.6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143.7百万元有所收窄[26] - 公司期内亏损为129637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43706千元人民币收窄9.8%[125] - 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亏损133399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38548千元人民币收窄3.7%[125] - 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35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0.40元收窄12.5%[125] - 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29,637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43,706千元亏损有所收窄[130][129] - 每股基本亏损为0.345元,同比收窄9.8%(基于亏损1.296亿元及加权平均股数3.754亿股)[1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26.1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05.2百万元,降幅为16.6%[26] - 行政开支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0.4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2.3百万元,增幅为39.1%[26] - 公司行政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30.4百万元增加人民币11.9百万元或39.1%至人民币42.3百万元[54] - 公司研发费用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26.1百万元减少人民币20.9百万元或16.6%至人民币105.2百万元[55] - 公司行政开支为42321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30380千元人民币增长39.3%[125] - 公司研发费用为105192千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26148千元人民币下降16.6%[125] - 研发费用为1.05192亿元,同比下降16.6%[142] - 员工成本总额为7710.4万元,同比增长34.5%[141] - 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开支激增至3586.3万元,同比增长232.2%[141]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1390.3万元,同比增长4.4%[139] - 政府补助大幅增加至450.9万元,较去年同期406万元增长1010.6%[139] - 外汇收益净额增长至149.6万元,同比增加252.0%[139]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确认开支从人民币1079.7万元减少至443.7万元(下降58.9%)[163]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确认总开支人民币3142.6万元[16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和资产负债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676.6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36.4百万元增加人民币40.2百万元或6.3%[57]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为人民币743.8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00.0百万元减少7.0%[58] - 公司流动资产为人民币762.4百万元,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94.7百万元,流动比率为3.92[57][63] - 公司银行贷款为人民币110.0百万元,年利率介于2.37%至3.85%之间[60] - 公司定期存款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3.6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7.2百万元[57] - 公司持有以人民币、美元及港元计值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分别为人民币91.7百万元、人民币647.4百万元及人民币4.7百万元[5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636,422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76,562千元,增加40,140千元[126] - 定期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3,61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7,159千元,减少96,452千元[126] - 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804,792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12,856千元,减少91,936千元[126] - 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74,149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43,382千元有所改善[132]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5,926千元,主要来自定期存款减少95,437千元[132]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841千元,主要来自银行贷款所得款项62,493千元[132] - 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99,010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9,993千元,增加10,983千元[126] - 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47,418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2,667千元,增加35,249千元[126]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下降至1.237亿元,较期初减少1.1%[149] - 其他非流动资产总额从人民币1406.8万元增至1721万元(增长22.4%)[154]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从人民币1336.8万元增至1864.1万元(增长39.4%)[155] - 定期存款从人民币1.636亿元减少至6715.9万元(下降58.9%)[1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6.364亿元增至6.766亿元(增长6.3%)[157] - 无抵押银行贷款年利率区间从3.20%-4.10%降至2.37%-3.85%[158] - 应付工资从人民币1345.6万元大幅减少至79.8万元[159] - 公司资产抵押存款为人民币400万元作为银行履约担保[153] - 未履行承付款项492.1万元人民币其中物业设备及无形资产492.1万元[172] 核心产品LAE002 (Afuresertib) 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为Afuresertib(LAE002),一种三磷酸腺苷竞争性AKT抑制剂[7] - LAE002联合治疗mCRPC的II期临床试验显示中位rPFS达8.1个月,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的2-4个月[21] - 公司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LAE002的III期临床试验AFFIRM-205受试者入组[20] - LAE002联合LAE005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I期试验客观缓解率(ORR)达35.7%疾病控制率(DCR)达64.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9.26个月[50] - LAE002联合LAE001治疗mCRPC的II期试验显示中位rPFS达8.1个月较标准治疗2-4个月显著改善[44] - LAE002联合紫杉醇治疗PROC的II期试验在生物标志物阳性亚组(占比37%)中位PFS达5.4个月对比单药紫杉醇2.9个月风险比(HR)为0.352[45] - 公司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LAE002 III期临床试验AFFIRM-205受试者入组2026年上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NDA申请[43] - LAE002 (afuresertib) III期研究的首位受试者于2024年5月入组[29] 产品管线LAE102进展 - 公司完成LAE102用于治疗肥胖症的I期临床研究单次剂量递增部分,A部分纳入40名受试者,B部分纳入24名受试者[14] - LAE102的I期研究中A部分平均年龄29.0岁,平均体重指数23.32 kg/m²;B部分平均年龄31.2岁,平均体重指数23.08 kg/m²[15] - LAE102高剂量组(8 mg/kg IV组、16 mg/kg IV组及8 mg/kg SC组)给药后28天内维持较基线水平升高2至3倍[15] - 公司于2025年3月底在中国启动LAE102的I期多次剂量递增研究,计划招募60名超重/肥胖受试者[16] - 公司与礼来签订临床合作协议,礼来将承担在美国执行I期研究及相关费用[16] - 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LAE102美国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16] - 公司目标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LAE102美国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阶段[16] - LAE102用于肥胖症治疗的I期SAD研究在中国完成,A部分纳入40名受试者,B部分纳入24名受试者[36] - LAE102的I期SAD研究中,A部分受试者平均年龄29.0岁,平均BMI 23.32 kg/m²;B部分平均年龄31.2岁,平均BMI 23.08 kg/m²[37] - LAE102高剂量组(8 mg/kg IV组、16 mg/kg IV组及8 mg/kg SC组)给药后28天内Activin A水平维持较基线升高2至3倍[37] - 公司于2025年3月底在中国启动LAE102的I期MAD研究,计划招募60名超重/肥胖受试者[38] - 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LAE102美国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38] - 公司目标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LAE102美国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阶段[38] - 公司已与礼来合作加速LAE102用于肥胖症的全球临床开发[76] 其他产品管线进展 - LAE103的IND申请于2025年6月底提交美国FDA,7月获得批准[19][22] - 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LAE103的I期临床研究[19][22][24] - 公司计划2026年将LAE123推进至I期临床研究[19][22] - LAE120的IND申请于2025年1月提交FDA,2月获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22] - LAE103于2025年7月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I期临床研究[41] - 公司计划2026年推进LAE123进入I期临床研究[41] - LAE001预计未来六年内实现商业化[48] 研发活动和团队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60名研发团队成员,其中博士11名、硕士33名[27] - 公司员工成本为人民币41,806千元,研发研究开支为人民币30,392千元,临床开发开支为人民币28,052千元[5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有84名雇员,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77.1百万元[69] 公司战略和合作 - 公司拥有包括LAE002、LAE001及其他七种临床前候选药物的全面组合[29] - 公司计划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以加速候选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30] - 全球肥胖症患者人数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2亿[31] - 公司计划每年推进一种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重点关注未满足医疗需求领域[75] 融资和资本活动 - 公司于2024年11月21日订立有条件配售协议,配售17,636,000股配售股份[9]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724.4百万港元中,56.3%用于核心产品LAE001及LAE002的临床开发及批准[72]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总额为2.304亿港元,全部用于LAE102及其他靶向ActRII受体的药物资产研发[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5160万港元,占总额22.4%,未动用金额为1.787亿港元[74] - 公司计划在2026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剩余1.787亿港元的研发资金[74] - 通过配售发行1763.6万股普通股获净额约2.13亿元人民币[169] 股权结构和股东信息 - 董事长吕向阳博士持有公司7.98%股份(32,518,890股),通过家族信托另控制4.91%股份(20,000,000股)[77][79] - OrbiMed系列基金合计持有10.95%股份(44,649,500股),为公司最大机构股东[81] - 中意宁波生态园控股集团与余姚阳明股权投资各持有6.95%股份(28,345,500股)[81] - 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有6.99%股份(28,519,030股)[81] - 富途信托作为受托人持有6.92%股份(28,222,830股)[81] - 余姚阳明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8,345,500股股份,由中意宁波生态园控股集团全资拥有[88] - 中意宁波生态园控股集团由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间接持有86.79%[88] - 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有28,519,030股股份[88]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控股股东[116] 股份奖励和购股权计划 - 公司于2024年6月14日采纳了股份奖励计划(经不时修订)[7]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项下结存的购股权数目为24,934,130份[86]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最高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56,999,430股[89] - 报告期内董事及高管行使购股权合计1,869,500份(吕博士0份、谢女士970,000份、顾博士899,500份)[91] - 购股权行使价区间为每股0.03美元至0.452美元[91] - 紧接购股权行使前的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19.30港元[92]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剩余年限约两年八个月(自报告日期起)[90] - 购股权归属时间表包含两种模式:24个月后归属40%+季度分期归属,或12个月后归属20%+季度分期归属[92] - 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可供授出購股權數目從期初27,770,035份(佔已發行股份6.81%)降至期末16,610,035份(佔已發行股份4.07%)[93] - 2024年股份獎勵計劃可供授出獎勵數目從期初27,770,035份(佔已發行股份6.81%)降至期末16,610,035份(佔已發行股份4.07%)[93] - 服務提供者分項限額維持3,901,003份獎勵(佔已發行股份0.96%)[93] - 兩項計劃合計可供發行股份總數為39,010,035股(佔已發行股份9.57%)[93] - 報告期內授出11,460,000個受限制股份單位(相當於11,460,000股)[94] - 其中6,660,000個單位授予集團僱員參與者(相當於6,660,000股)[94] - 呂博士、謝女士及顧博士各獲授1,600,000個單位(合計4,800,000個單位)[94] - 首次公開發售後購股權計劃剩餘年限約七年十個月[98] - 2024年股份獎勵計劃剩餘年限約八年十個月[100] - 單一參與者12個月內獲授獎勵上限為已發行股份1%[101] - 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总授权限额为39,010,035股,占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02] - 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3,901,003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102] - 向董事吕博士、谢女士、顾博士各授予1,600,000股限制性股份单位,公允价值均为32,160,000港元[106] - 向其他雇员参与者授予6,660,000股限制性股份单位,公允价值为95,238,000港元[106] - 报告期内授出的限制性股份单位总公允价值为191,718,000港元[108] - 限制性股份单位自授出日期起分四年按25%比例归属[108] - 报告期内所有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数占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数的0.03%[109] - 个人奖励授予若超过已发行股份0.1%需经股东大会批准[102] - 报告期内限制性股份单位总数变动:期初11,240,000股,新授11,460,000股,期末22,400,000股[106] - 报告期内300,000股限制性股份单位失效[106] - 购股权行使导致尚未行使数量从3255.7万个减少至2493.4万个[161] - 2024年购股权行使842,240股 2025年上半年购股权行使721.37万股[169] 公司基本信息和上市情况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的上市日期为2023年6月29日[9]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其附属公司包括来凯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来凯制药(宁波)有限公司[8] - 公司报告日期为2025年8月13日[7] - 公司股票代码为2105[1][3] - 公司法定股本5亿美元分为50亿股每股面值0.00001美元普通股[1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本为
来凯医药20250814
2025-08-14 14:48
**莱凯医药 20250814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财务与资金状况** - 账上资金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约6.33亿元,净现金约为6.3亿元[2][4] - 货币资金约为6.76亿元,定期存款6,700万元,减去银行贷款后净现金约为6.3亿元[4] - 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73亿元轻微减少至1.29亿元[4] **2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 - **LQA102**:一期临床进行中,预计9月底完成MAD实验并整理数据[2][5][13] - **LQA103**:获FDA IND批准,计划下半年推进人体试验[2][5] - **LAE123**:处于IND enabling阶段,计划明年推进人体试验[2][5] - **LAE002(AKT抑制剂)**:国内三期乳腺癌试验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四季度完成入组,明年上半年读出数据并申报NDA[2][5][12] - **与礼来合作项目**:一期临床预计9月底完成[2][5] **3 礼来bimagrumab数据参考意义** - 单药减重效果超过10%,与司美格鲁肽联用后减重效果提高至超过22%[2][8] - 验证了受体抗体对肥胖症的疗效,为莱凯医药相关管线提供重要参考[2][8] - 揭示了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痉挛、痤疮)对患者用药体验的影响[2][8] **4 国际市场关注与BD机会** - 礼来收购bimagrumab支付19.25亿美元,默沙东收购acero farm支付115亿美元,验证了莱凯医药产品组合潜力[2][9] - ADA会议后,多家海外MNC积极探索减重领域布局机会[2][9] - 激活素通路组合(102、103、123)吸引多家跨国公司兴趣,BD谈判积极推进[19][20] **5 临床前与临床数据表现** - **L2Q a(抗体102)**:临床前研究显示三周内脂肪减少超过41%,瘦体重丢失减少至约2%(对比司美格鲁肽的10%)[10] - 一期临床试验显示轻剂量即可达到明显靶点结合,安全性良好(无腹泻、痉挛或痤疮)[10][13] - **L2Q b(抗体103)**:效果不如102显著,但针对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群体(中国8%~12%,海外超10%)有独特价值[21] **6 AKT管线进展与市场潜力** - 具备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三期临床资格,重点推进国内乳腺癌三期临床[12][29] - 预计明年一季度读出数据,二季度申报NDA[12][29] - 阿斯利康AKT药物Cape去年销售额4.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一倍,市场预期超15亿美元[12] - 莱凯医药产品有望成为首款国产AKT基因上市药物[12] **7 MAD临床研究进展** - LA 102的MAD研究预计9月底完成,数据整理后尽快读出[13][14] - 盲态数据显示安全性良好,与CAD信号一致[13][14] - 引入核磁影像测定方法,精准检测肌肉体积、内脏脂肪等变化[14] **8 竞争格局与未来方向** - 减脂增肌赛道竞争激烈,礼来数据验证抑制myostatin和activin A信号通道的重要性[17] - 莱凯医药处于全球研发创新前沿,102项目可解决GLP类药物导致的肌肉流失问题[17] - 未来计划推进102与GLP药物联用(肥胖症)、103单药(肌少症性肥胖)及102+103联用探索[21] **9 皮下给药与剂量优化** - 皮下给药技术成熟,102和103可达到150毫克/毫升高浓度制剂[22] - 102因强A抑制特性,所需剂量小于bimagrumab,给药频次更具优势[23] - MAD研究通过PK/PD数据支持每周或更长频次给药[14][25] **10 长期用药安全性与疗效** - Bima长期用药(72周)数据显示代谢指标改善(腰围减少21厘米、C反应蛋白下降83%等),但存在短期胃肠道不良反应[32][33] - 莱凯医药102一期数据安全性更优(无腹泻、恶心呕吐频率低)[27] - 激活素通路靶向药物的长期安全性需进一步验证[30] **11 未来催化剂与BD计划** - 102项目预计触发重要BD决策,103和123项目临床数据将推动合作规模[20][35] - AKT抑制剂计划2026年上半年递交NDA[29] - 公司积极与多家MNC谈判,关注下半年潜在催化剂[20][35]
持续亏损的来凯医药想靠新一代减肥药翻身
新浪财经· 2025-08-14 09: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亏损1.3亿元 较上年同期1.44亿元收窄9.7% [1] 研发管线战略 - 管线布局聚焦代谢领域ActRII靶点药物及肿瘤领域AKT/CYP17A1等靶点 [3] - 临床验证仍处早期阶段 商务转化能力待市场检验 [1] 核心产品LAE102进展 - ActRII靶点药物LAE102成为估值核心 具备减脂增肌双重功能 [5][6] - 2025年2月提交肥胖适应症申请 触发市值两日内翻倍并创成交额新高 [6] - 中国完成SAD研究 2025年3月启动I期MAD临床招募60名超重/肥胖受试者 [7] - 2024年11月与礼来达成美国I期临床合作 公司保留全球权益 [7] - 2025年5月完成首例给药 目标第四季度完成美国I期主要研究阶段 [7] ActRII产品组合拓展 - 同步推进LAE103(ActRIIB选择性抗体)和LAE123(ActRIIA/IIB双重拮抗抗体) [8] - LAE103与LAE102联用展现协同增肌减脂效果 2025年7月获FDA批准I期临床 [8] - LAE123预计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 [8] 肿瘤管线进展 - 核心肿瘤产品LAE002(AKT抑制剂)布局四大适应症:HR+/HER2−乳腺癌、去势抵抗前列腺癌、铂难治卵巢癌、三阴性乳腺癌 [9] - HR+/HER2−乳腺癌适应症进展最快 正在进行随机双盲III期临床 [9] - 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受试者入组 2026年上半年提交中国新药上市申请 [9] - LAE201(LAE002+LAE001)治疗去势抵抗前列腺癌获FDA批准开展III期临床 [10] - 2025年1月LAE002联合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II期试验未达主要终点 [10] 行业合作与商业化 - 正与潜在合作伙伴商讨ActRII靶点产品组合的战略合作 [5] - 针对LAE002与LAE001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速开发与商业化 [10]
来凯医药-B(2105.HK):聚焦高质量减重增肌与未满足肿瘤需求
格隆汇· 2025-08-14 08:59
公司业务与管线 - 来凯医药是一家以科学为驱动、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管线逐渐进入收获期 [1] - 公司聚焦减重领域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打造"减脂+增肌"的差异化创新,已针对ActRII信号通路建立全面管线,包括LAE102、LAE103及LAE123 [1] - 肿瘤领域核心管线LAE002(afuresertib)是全球仅有的两种处于晚期临床开发阶段的AKT抑制剂之一,适应症覆盖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PD-1/PD-L1耐药实体瘤 [2] 研发优势与团队 - LAE002具有疗效更高、药效更好、肿瘤抑制暴露更显著、安全性更佳等多项优势 [2] - 管理层具备医药背景和研发经验,董事会主席吕向阳博士是Bimagrumab共同发明人,拥有20余年ActRII通路领域经验 [2] - 核心成员顾祥巨博士、谢玲董事等均有诺华等国际药企经历,擅长新药发现、临床开发及注册,拥有国际视野和高效项目管理能力 [2] 行业趋势 - 降脂增肌是未来减肥药领域的研发重点之一,以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为例,减重中的肌肉流失比例较高,停药反弹后的体重重脂肪比例较高 [1] 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0亿元、0亿元、2.8亿元 [1] - 预测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0亿元、-3.13亿元、-1.90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