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02016)

搜索文档
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多家银行火速积极响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3:2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明确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进行贴息 [1]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2] - 贴息贷款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且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2]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居民个人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使用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实际用于消费可享受贴息 [3]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3]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每名借款人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贴息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银行机构响应与实施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积极研究落实贴息政策以降低融资成本 [5] - 农业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6] - 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均发布公告称将依法推进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工作 [7][9][13][16] 政策目标与行业影响 - 贴息政策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4] - 政策有助于激发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投放 [4] - 贴息政策是首次推出,后续可能根据实施效果对贴息比例、覆盖范围、经办机构等进行优化 [5]
利好刷屏!农行、邮储、浦发、浙商等集体宣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13:07
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 - 政策对8类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发放的贷款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2][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对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的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进行贴息,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5][6]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 [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6] 政策影响与意义 - 政策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7][8] - 贴息政策有助于激发相关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投放 [8] - 政策精准定位行业及目标群体,提高执行效率和市场响应度 [9] 银行响应情况 - 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10][13] - 邮储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等也发布公告表示将依法依规推进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20][22][26][29][30]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积极研究落实贴息政策 [10]
财政部等九部门: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30
政策发布 - 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中央财政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贴息支持[1] 经办银行范围 - 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1] -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
上市银行一季报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表现 - 宁波银行 苏州银行 平安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80% 20.56% 26.83% [1] - 9家上市银行已披露一季报 归母净利润增长均达两位数 [1] - 杭州银行以31.3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位列第一 [1] - 张家港行 平安银行 常熟银行 南京银行 宁波银行和苏州银行净利润增速均达20% [1] - 招商银行一季度盈利360.22亿元 平安银行净利润128.50亿元 [1] 资产质量状况 -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不良贷款率大多持平或下降 [1] - 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0.90% 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1] - 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0.82% 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1] - 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77% 与年初持平 [1] - 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0.81% 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53% 均与去年末持平 [1] 行业展望与投资机会 - 政策有助于巩固银行基本面 二季度稳增长政策将成为行业表现动力来源 [2] - 成长性较高 资产优质 业务护城河较深个股有望获得更多市场关注 [2] - 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2] - 建议优选财富管理领域具备客户基础 销售渠道 产品服务体系先发优势的银行 [2] - 具备区位优势且体制机制较为市场化的优质中小银行值得关注 [2]
真金白银陆续进账 上市银行“分红大戏”正酣
新华网· 2025-08-12 06:26
上市银行分红实施进展 - 贵阳银行于6月9日派发现金红利10.97亿元 [1] - 9家银行已完成2021年度分红实施 总金额达155.70亿元 [1][2] - 兴业银行将于6月16日派发现金红利215.01亿元 每股派发1.035元 [2] - 南京银行将于6月17日派发现金红利47.57亿元 每股派发0.46162元 [2] - 紫金银行和苏农银行分别于6月13日、16日实施分红 [2] 银行板块分红规模特征 - 2021年A股上市银行拟现金分红规模突破54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1][3] - 银行板块现金分红规模在申万31个行业中居首位 [1] - 27家银行尚未实施分红 拟分红总金额超5035亿元 [3] - 六大行合计拟分红3821.93亿元 占银行板块总额70% [3] - 工商银行拟分红金额最高 达1045亿元 [3] 银行分红比例与股息率表现 - 9家已分红银行中3家现金分红比例超30% 青岛银行以31.86%居首 [2] - 贵阳银行现金分红比例最低为18.14% [2] - 江苏银行分红总额目前最高 达59.08亿元 [2] - 26家上市银行股息率超4% 18家超5% [5] - 银行股息率显著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3.97%) [6] 特殊分红安排案例 - 浙商银行因配股时间冲突暂不分红 承诺完成后尽快安排 [3] - 郑州银行基于让利实体经济及增强资本充足水平考虑决定不分红 [4] 银行分红战略价值 - 高比例分红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并稳定股价 [2] - 现金分红与盈利保持同步增长 巩固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3] - 银行股股息率成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资产组合的稳定选择 [6]
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行稳致远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政策导向与行业背景 - 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 要求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提供针对性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 具体措施包括提升信用贷款比例和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 [1] 银行供应链金融实践 - 中信银行前5个月为2万家企业提供4950亿元供应链融资 客户数和融资量同比分别增长53%和46% [2] - 中国银行前5个月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超1.8万亿元流动性支持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超9600亿元贸易融资和票据融资 [3] - 浙商银行为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核定1.2亿元平台管控额度 为上游供应商提供1000万至3000万元专项授信 [3] - 中信银行"信e链"产品累计为三一集团10家子公司和64家供应商提供350余笔 共计3.1亿元保理融资 [4] - 农业银行围绕407家涉农核心企业 向4805家上下游企业提供50698笔融资 总金额308亿元 [5] - 天津农商银行一季度向303户产业链企业放款26.5亿元 其中新材料产业链12.8亿元 高端装备产业链3.9亿元 [6] - 浙商银行截至6月末为670余家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计划今年新增投放300亿元 [6] - 民生银行供应链融资项目将放款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2小时 为上下游企业提供500万元以下纯信用融资 [7] 行业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金融机构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 加强与智能制造业合作 提升金融供需对接效率 [8] - 供应链金融发展需推动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转变 并建立跨地区跨银行协作机制 [10] - 银行需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并鼓励保险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增信 [11] 重点行业应用 - 农业供应链金融通过"应收e贷"和"订单e贷"等产品 解决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信不足问题 [5] - 金融机构聚焦钢铁有色 电力能源 建筑施工 工程机械 数字安防 食品饮料 现代纺织 石油化工 仓储物流等细分领域 [6]
浙商银行:不忘初心,金融服务绝不仅是锦上添花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公司战略定位 - 将文化建设作为发展关键词 设立首个企业文化日"浙银日"并发布企业文化体系 [2][3] - 提出"三个一流"发展愿景 包括一流影响力 一流竞争力和一流凝聚力 [3] - 连续5年蝉联全球银行百强 2023年位列第79位 [3] 区域发展战略 - 实施"深耕浙江"三年行动计划 作为总部在浙江的唯一全国股份制银行 [4] - 在浙江省内设有102家分支机构 覆盖全部11个地市 [4] - 计划2023年末省内融资服务总量余额超8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10% [6] - 目标2024年末省内各项指标较2021年实现倍增 [6] 业务发展举措 - 实施供应链金融等"六大工程" 服务重大战略 重大项目 重点企业和薄弱领域 [4]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500亿元 占全行各项贷款比重18.73% [6] - 创新金融顾问制度 形成省 市 县三级1700多人队伍 被写入浙江省地方金融条例 [5][6] - 为受疫情影响客户实施纾困金额58.16亿元 涉及小微企业1457户 [6] 社会责任实践 - 服务山区26县金融服务总量达463.54亿元 较年初增加55.42亿元 增长13.58% [8] - 完成10个县的"一县一策"支持方案 践行金融公益 [7][8] - 通过六大金融工程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金融先行者 [8]
四大战略重点齐发力 浙商银行上半年业绩稳中向好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财务表现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7.40亿元,同比增长22.53% [1]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69.74亿元,同比增长1.8% [1] - 非利息收入85.03亿元,同比增加29.78亿元,增幅53.9%,占比提升5.5个百分点 [3] - 利息净收入232.37亿元,同比增长14.03% [3]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2.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6% [2]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1% [2] - 总负债2.3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7% [3] - 吸收存款余额1.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88% [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3] - 拨备覆盖率185.74%,较上年末上升11.13个百分点 [3] - 贷款拨备率2.77%,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发展 - 财富管理板块代销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5.54% [4] - 大公司板块供应链金融余额和核心企业数较年初翻番,服务超670个数字供应链项目,融资余额近530亿元 [4] - 大投行板块FPA对公服务量接近去年全年两倍,资产托管规模1.7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4] - 大资管板块净值化率达78.61% [4] - 大跨境板块服务规模1133亿元,增幅136%,跨境资产规模540亿元 [4] 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55.73亿元,增幅18.74% [2] - 绿色贷款余额1255.74亿元,增速20.46% [2] - 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98.97亿元,增速25.21% [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62.14亿元,增速8.31% [2] 区域战略实施 - 浙江省内贷款余额4661亿元,较年初增加593亿元,较同期增加261亿元 [6] - 与浙江省经信厅合作服务1648户省级名单客户,融资余额640.49亿元 [6] - 金融顾问累计服务企业超1万家次,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融资近2600亿元 [6] - 山区26县"一县一策"金融支持方案授信额度超11亿元 [6] 战略方向 - 聚焦数字化改革、深耕浙江、五大板块、财富管理四大战略重点 [1] - 提出"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策略 [3] - 全面开启数字化改革,通过"185N"数字化体系架构 [5]
浙商银行发行“共同富裕”主题小微专项金融债券
新华网· 2025-08-12 06:17
债券发行概况 - 浙商银行于10月18日发行总规模100亿元小微金融债 品种一规模50亿元 期限3年 票面利率2.47% 全场倍数4.06倍 品种二规模50亿元 期限5年 票面利率2.85% 全场倍数4.08倍 [1] -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 支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1] - 债券发行获得超过130家投资者认购 涵盖国有大型银行 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 农商行 基金 券商 信托等机构类型 [1] 承销机构组成 - 牵头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簿记管理人)及中金公司 [1] - 联席主承销商包括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兴业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招商银行 渤海银行 北京银行 中信建投证券 广发证券和华泰证券 [1] - 承销团成员为中国工商银行 [1] 银行区域业务表现 - 2022年上半年支持浙江省内融资总量达8635亿元 新增贷款超1200亿元 其中省内新增近600亿元 占比50% [2] - 省内债券承销同比增长82.8% 高于省内银行同业平均增速近80个百分点 [2] - 省内供应链金融余额161亿元 较年初增幅达91.7% [2] 小微企业支持措施 - 本期债券发行大幅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1] - 2022年1-6月累计向小微客户纾困60亿元 通过落实减费让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 - 通过金融债募集资金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为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1][2]
浙商银行“智造融通工程”助力浙江制造业“加速跑”
新华网· 2025-08-12 06:15
核心观点 - 浙商银行与浙江省经信厅合作实施的"浙江智造融通工程(2020-2022年)"超额完成目标 三年间向浙江省制造业提供1335.83亿元授信额度 融资余额超606.50亿元 显著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产业链发展 [1][2][8] 制造业金融支持成效 - 截至2022年末 服务浙江省内超1.36万户制造业企业 贷款余额超1050亿元 占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43%以上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超340亿元 较年初增幅近60% [2] - 服务智能制造企业超700家 提供融资余额超385亿元 [3] 产业链金融服务 - 服务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核心企业215家 延伸支持上下游客户近3100户 提供融资余额194亿元 [5] - 2022年相关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3351.78亿元 占浙江省工业企业60.97% [5] - 通过"分销通"方案服务海康威视下游客户210家 累计融资26亿元 [5] 专精特新企业支持 - 服务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68家 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40家 [7] - 提供融资余额超115亿元 [6] - 创新"专精特新"服务模式 围绕专、精、特、新四个维度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7] 未来规划 - 新阶段目标为"三年金融助力2000亿元" 聚焦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链提升、制造业数智化改造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领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