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新耀(01952)

搜索文档
港股生物科技股集体下挫,博安生物跌超12%
格隆汇APP· 2025-08-28 05:50
港股生物科技股整体表现 - 行业出现集体下跌 多只股票跌幅超过6% [1] - 跌幅最大股票为药明巨诺-B下跌12.95%和博安生物下跌12.53% [2] 个股表现详情 - 药明巨诺-B(02126)跌幅12.95%至4.840港元 [2] - 博安生物(06952)跌幅12.53%至13.750港元 [2] - 维立志博-B(09887)跌幅9.93%至58.950港元 [2] - 北海康成-B(01228)跌幅9.75%至2.130港元 [2] - 圣诺医药-B(02257)跌幅9.64%至8.810港元 [2] - MIRXES-B(02629)跌幅8.43%至42.800港元 [2] - 昭衍新药(06127)跌幅7.56%至20.060港元 [2] - 科济药业-B(02171)跌幅6.98%至20.000港元 [2] - 银诺医药-B(02591)跌幅6.87%至44.180港元 [2] - 中国抗体-B(03681)跌幅6.69%至2.370港元 [2] - 三叶草生物-B(02197)跌幅6.58%至0.710港元 [2] - 乐普生物-B(02157)跌幅6.49%至8.500港元 [2] - 云顶新耀(01952)跌幅6.08%至65.650港元 [2] - 华领医药-B(02552)跌幅5.87%至3.210港元 [2] - 官明昂科-B(01541)跌幅5.78%至11.080港元 [2]
港股收评:午后跳水恒指跌1.27%,科技股、金融股普遍弱势!蓝思科技涨8%,快手美团跌超3%,百度网易腾讯跌近2%
格隆汇· 2025-08-27 08:4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午后均由涨转跌 恒生指数下跌1.27%超300点 国企指数下跌1.4%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47% [2] - 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曾冲高1.2%刷新阶段新高 国指险守9000点关口 [2] - A股市场同步走弱 [2] 行业板块表现 - 生物医药股集体下跌 创新药方向跌幅较大 康希诺生物下跌8.59% 金斯瑞生物科技下跌7.42% 康方生物下跌7.1% [3] - 大型科技股持续转跌 快手与美团跌超3% 京东跌2.5% 百度/网易/腾讯跌近2% 小米跌0.56% 阿里巴巴勉强翻红 [3] - 银行股/保险股/中资券商股等大金融集体表现低迷 [3] - 物管股与内房股大幅走低 [3] - 稀土概念股维持强势 [4] - 苹果概念股逆势拉升 蓝思科技绩后大涨近8%盘中创上市新高 [4] 个股表现 - 生物医药板块多只个股显著下跌 先声药业跌6.79% 石药集团跌6.36% 三生制药跌6.18% 翰森制药跌5.68% [3] - 其他医药股跟跌 欧康维视生物跌6.1% 歌礼制药跌5.56% 绿叶制药跌5.45% 巨子生物跌5.27% 信达生物跌4.96% 中国生物制药跌4.7% [3] 市场催化因素 - 特朗普称将迅速对药品征收关税 [3] - 苹果将于9月9日举行iPhone 17系列发布会 [4] - 供改正式落地叠加多点催化推动稀土板块走强 [4]
创新药股市狂欢 谁在“囤粮”谁在套现
经济观察报· 2025-08-22 10:59
港股创新药企再融资活跃 - 开年以来已有超20家港股创新药企再融资,远超去年同期,部分企业甚至进行两次再融资,目前再融资额已超340亿港元 [1][2] - 翰森制药通过配股融资39亿港元,为上市以来第三次再融资,目前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80% [2] - 药明康德通过配售新股融得近77亿港元,为本轮再融资中募资额最高的企业 [7] - 信达生物通过配售5500万新股筹得近43亿港元,90%资金用于创新药的全球研发和全球设施布局,10%用于日常运营 [7] - 除直接发行新股外,多家企业采用"以旧换新"方式融资,如云顶新耀、亚盛医药、开拓药业等,亚盛医药通过此方式募得15亿港元 [9][10] A股创新药企再融资较少 - 今年仅两家A股创新药企再融资获批:迪哲医药定增约18亿元,百利天恒39亿元定增方案在8月初获批 [5] 大股东及创始人减持套现 - 百济神州创始人欧雷强减持超7000万美元,王晓东减持超6000万美元,重要股东高瓴资本在美股减持6亿美元,在港股套现20亿港元,减持后不再持股5%以上 [13] - 信达生物第一大股东淡马锡在4-5月减持三次套现超24亿港元,礼来亚洲基金减持套现近24亿港元,减持后均不再持股5%以上 [14] - 云顶新耀控股股东康桥资本1月两次减持超7.8亿港元,6月减持超13亿港元,持股从39.5%下降至25.9% [14] - 三生制药创始人娄竞减持44万股套现1436万港元,来凯医药、再鼎医药创始人均有不同程度减持 [15] - 新天域资本彭其前减持和铂医药套现1.9亿港元,减持诺诚健华套现1.2亿港元,博裕资本童小幪减持德琪医药、腾盛博药、康诺亚套现近3500万港元 [15] 股价表现与融资背景 - 自2025开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迎来估值修复,股价翻倍上涨,多家药企在资本市场回暖之际再融资为未来发展囤粮 [2] - 信达生物新股配售价78港元/股,当前股价已涨超99港元/股,接近四年前历史最高点107港元/股,开年至今股价涨超2.5倍 [7][14] - 百济神州股价年初至今上涨超70% [13] - 亚盛医药第二款药物刚刚获批上市,需要资金用于临床推广,目标2027年实现整体盈利和收支平衡 [10]
港股异动 云顶新耀(01952)尾盘涨超5% 艾曲莫德再获国际指南推荐 公司近期战略投资天境生物
金融界· 2025-08-19 08: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收涨4.86%至73.35港元 成交额达4.99亿港元 [1] 核心产品临床认可进展 - 核心产品艾曲莫德被纳入《2025 ACG临床指南:成人溃疡性结肠炎》 获强烈推荐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诱导及维持缓解治疗 [1] - 该产品此前已纳入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临床实践指南 并获推荐作为溃疡性结肠炎一线治疗方案 [1] - 连续获得两大国际权威指南背书 印证临床价值并凸显填补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空白的潜力 [1] 战略投资与协同效应 - 公司向天境生物注资3090万美元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达16.1% 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1] - 通过战略投资可整合天境生物差异化的4-1BB平台、双抗管线及海外临床转化能力 与公司现有mRNA肿瘤疫苗布局形成协同效应 [1]
云顶新耀尾盘涨超5% 艾曲莫德再获国际指南推荐 公司近期战略投资天境生物
智通财经· 2025-08-19 07:4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尾盘上涨4.86%至73.35港元 成交额达4.99亿港元 [1] 核心产品临床指南纳入 - 核心产品艾曲莫德被纳入《2025ACG临床指南》并获强烈推荐 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诱导及维持缓解治疗 [1] - 该产品此前已纳入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临床实践指南 被推荐作为溃疡性结肠炎一线治疗 [1] - 连续获得两大国际权威指南背书 印证临床价值并凸显填补治疗空白潜力 [1] 战略投资与协同效应 - 公司向天境生物注资3090万美元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达16.1% 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1] - 通过战略投资可整合天境生物差异化的4-1BB平台及双抗管线 与现有mRNA肿瘤疫苗布局形成协同 [1]
艾曲莫德入选《2025 ACG临床指南:成人溃疡性结肠炎》,获强烈推荐用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治疗
格隆汇· 2025-08-18 11:05
核心观点 - 公司旗下创新药艾曲莫德被纳入《2025 ACG 临床指南》并获得强烈推荐 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及维持缓解治疗 彰显其临床价值与治疗潜力 [1] - 艾曲莫德在ELEVATE UC III期研究中达到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 显著改善临床缓解率并实现持久黏膜愈合 且在溃疡性直肠炎亚组中表现突出 [2] - 亚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群持续增长 中国患者数量预计从2024年80万人增至2030年100万人 存在巨大未满足治疗需求 [4] - 公司正加速推进艾曲莫德在亚洲多地的商业化进程 包括中国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获批 并启动本地化生产支持供应 [4] 指南认可与临床价值 - 艾曲莫德获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强烈推荐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及维持缓解治疗 基于中等质量证据 [1] - 指南建议通过S1P受体调节剂实现诱导缓解的患者继续使用艾曲莫德维持缓解 [1] - 指南明确将实现内镜黏膜愈合作为核心治疗目标 以达成持续无激素缓解和避免住院手术 [3] 临床试验数据 - ELEVATE UC 52和ELEVATE UC 12两项III期研究均达到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 [2] - 研究在第12周和第52周显著改善临床缓解率 实现持久内镜下深度黏膜愈合 且100%临床缓解为无激素缓解 [2] - 在溃疡性直肠炎亚组中 治疗12周时临床缓解率达43.2% 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13.6% [2] 市场前景与商业化 - 亚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数量持续上升 中国患者从2024年80万人增长至2030年100万人 现有治疗选择有限 [4] - 艾曲莫德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12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 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获批 [4] - 药物已在新加坡、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获批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上市申请获受理 [4] - 药物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目录 公司于2025年3月启动嘉善工厂本地化生产建设项目 [4] 作用机制与专家评价 - 艾曲莫德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S1P受体调节剂 通过滞留淋巴细胞于淋巴结减少肠道浸润 从而降低局部炎症反应 [1] - 权威专家指出指南推荐标志药物临床价值获国际认可 为临床实践提供全新治疗选择 [3]
云顶新耀:艾曲莫德获ACG新版指南强烈推荐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6 04:18
核心产品进展 - 艾曲莫德被纳入《2025 ACG临床指南》并获强烈推荐 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治疗 [1] - 该药物作用机制为通过高选择性S1P受体调节 将活化的淋巴细胞滞留于淋巴结 减少肠道浸润并降低炎症反应 [1] - 此前已纳入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临床实践指南 并获推荐作为溃疡性结肠炎一线治疗 [1] 商业化进程 - 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目录 已在大湾区先行使用 [2] - 中国大陆新药上市申请于2024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获批 [2] - 浙江嘉善工厂于2025年3月启动生产项目 总投资7000万元 投产后年产能达5000万片 将满足中国及亚洲市场需求 [2] 临床价值认可 - 亚太临床试验牵头专家指出 新版指南明确将"实现内镜黏膜愈合以达成持续无激素缓解"作为核心治疗目标 [2] - 公司首席执行官强调 该推荐体现药物卓越临床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确立其作为一线治疗新选择的重要地位 [2]
云顶新耀艾曲莫德获国际权威指南推荐
中证网· 2025-08-15 14:00
核心观点 - 艾曲莫德被纳入2025年ACG临床指南和2024年AGA临床实践指南 标志着其临床价值获国际权威认可 [1] - 艾曲莫德在中国的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获批 [1] - 公司启动浙江嘉善工厂生产项目 总投资7000万元 投产后年产能达5000万片 满足中国及亚洲市场需求 [2] 产品进展与认可 - 艾曲莫德被纳入《2025ACG临床指南:成人溃疡性结肠炎》和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临床实践指南 [1] - 艾曲莫德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目录 在"港澳药械通"政策支持下于大湾区先行使用 [1] - 亚太临床试验牵头专家吴开春教授称指南推荐标志临床价值获国际权威学术机构高度认可 [1] 产能与供应保障 - 公司于2025年3月启动浙江嘉善工厂生产项目 总投资7000万元 [2] - 工厂投产后预计年产能达5000万片 将满足中国及亚洲市场需求 [2]
云顶新耀(1952.HK)艾曲莫德获中国台湾地区NDA受理 亚洲商业化布局再提速
新浪财经· 2025-08-15 07:35
公司进展 - 云顶新耀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品艾曲莫德在中国台湾地区获TFDA正式受理新药上市许可申请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1] - 该药物中国大陆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12月获NMPA正式受理 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获批[1] - 药物在新加坡 中国澳门 中国香港已获批上市 韩国上市申请于2024年6月获受理[4] - 云顶新耀2025年3月启动艾曲莫德嘉善工厂生产建设项目 为内地上市供应提供保障[5] - 艾曲莫德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 成为公司第三款商业化新药[4] 产品优势 - 艾曲莫德是每日一次口服一线治疗药物 能强效实现肠道黏膜愈合且使用便捷[2] - 全球4年长期安全性随访数据显示药物在长期治疗中展现良好耐受性与安全性[2] - 52周黏膜愈合率达52% 黏膜完全正常化率达46%[4] - 100%临床缓解为无激素缓解[3] - 已被纳入2024年美国胃肠病学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和202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成人UC临床指南 均获一线治疗推荐[3] 市场潜力 - 业内预测艾曲莫德销售峰值有望达50亿元人民币[1] - 亚洲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数持续增长 中国2024年患者数量约80万人 预计2030年达100万人[2] - 临床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现有治疗药物多存在严重感染 死亡 恶性肿瘤等风险[2] 临床数据 - 申请基于ELEVATE UC III期注册研究和ENLIGHT研究结果[3] - 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均达到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3] - 在第12周和第52周均显示卓越且持久的临床缓解和内镜下深度黏膜愈合[3] - ENLIGHT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亚洲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III期注册临床研究[4]
云顶新耀艾曲莫德再获国际指南推荐 50亿级单品商业化进程提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2:47
核心产品指南纳入与临床价值 - 艾曲莫德被纳入2025 ACG临床指南并获强烈推荐用于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和维持缓解治疗[1] - 该指南基于近五年循证医学证据由美国胃肠病学会制定 此前已获2024 AGA指南一线治疗推荐[1] - 连续获得两大国际权威指南背书印证临床价值并凸显填补治疗空白潜力[1] 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数据 - 作为新一代高选择性S1P受体调节剂 通过滞留淋巴细胞于淋巴结减少肠道浸润降低炎症反应[2] - ELEVATE UC III期研究达到所有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 第12周和第52周显著改善临床缓解率并实现持久内镜下深度黏膜愈合[2] - 治疗12周时临床缓解率达43.2% 显著高于对照组13.6%(p<0.001)且100%为无激素缓解[2] - 亚洲III期研究显示340名患者每日2mg治疗后52周黏膜愈合率52% 黏膜完全正常化达46%[3] 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验证 - 黏膜愈合被国内外指南认定为核心治疗目标 对降低复发率、住院率、切除率及癌变风险至关重要[4] - 全球4年长期安全性随访数据涵盖1196例患者累计1619.5人年 不良反应暴露矫正发生率仅1.63每人年[4] - 安全性数据整合多项全球临床试验包括OASIS II期、OASIS开放标签拓展及ELEVATE UC III期研究[4]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潜力 - 2024年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约80万人 预计2030年增至100万人 韩国2024年6.2万人2030年超8万人[5] - 2024年在中国澳门、新加坡、中国香港获批 中国内地新药上市申请于2024年12月获受理 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获批[6] -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新药申请2025年获受理 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使用[6] - 浙江嘉善工厂2025年3月启动生产 总投资7000万元 年产能达5000万片满足中国及亚洲需求[6] - 业内预测销售峰值达50亿元 基于UC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药物临床优势[6] 公司战略与发展目标 - 在肾科、感染性疾病、mRNA技术平台等领域布局 构建多款"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药物组合[7] - 目标2030年实现100亿元销售额 朝"亚洲领先综合性生物制药企业"目标迈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