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01157)

搜索文档
中联重科(000157) - 监事会关于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审核意见


2025-04-29 09:1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关于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审核意见 监事会对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进行了核实,现发表审核意 见如下: 经审核,监事会认为董事会编制和审议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 告的程序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报告内容真实、 准确、完整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监事: 颜 梦 玉 熊 焰 明 刘 小 平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监 事 会 二○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
中联重科(000157) - 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4-29 09:16
2、本次会议于 2025 年 4 月 29 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3、公司董事詹纯新先生、贺柳先生、王贤平先生、张成虎先生、 黄国滨先生、吴宝海先生、黄珺女士对本次会议全部议案进行了表决。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1、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董事会 2025 年度第一次临时 会议(以下简称"本次会议")通知已于 2025 年 4 月 18 日以电子 邮件方式向全体董事发出。 证券代码:000157 证券简称:中联重科 公告编号:2025-027 号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届董事会 2025 年度第一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4、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的议案》 公司董事会同意对公司第七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整, 选举黄珺女士为公司第七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 4、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1、审议通过了《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审议结果:表决票 7 票,赞成票 7 票,反对票 0 票,弃权票 0 票 《公司 2025 年第一季 ...
中联重科:一季度净利润增长53.98%
快讯· 2025-04-29 08:59
公司业绩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17亿元 同比增长2.9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0亿元 同比增长53.98% [1]
中联重科: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53.98%
快讯· 2025-04-29 08:5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1 17亿元 同比增长2 92%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4 1亿元 同比增长53 98% [1] 业绩增长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显示盈利能力改善 [1]
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落地湖南,两家企业率先“尝鲜”
搜狐财经· 2025-04-28 11:26
政策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范围,新增湖南等16个省市地区 [1] - 试点政策允许跨国公司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集中比例,保留成员企业财务安排自由度 [1] - 支持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便利全球资金管理 [1] - 鼓励企业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1] - 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变更的业务可由银行直接办理 [1] 试点实施情况 - 湖南已有中联重科和湖南中伟新能源两家企业成为试点企业 [1] - 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南省分局对试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快速完成业务备案 [2] - 两家跨国集团搭建了覆盖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包含72家境内外成员企业的资金池 [2] 政策效果 - 试点政策在备案流程、额度归集、集中收付模式等方面实现突破 [1] - 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1] - 试点企业反馈政策为湘企出海和全球化运营带来更多便利 [2]
中联重科(0115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08: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454.78亿元,较2023年减少3.39%[17]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20亿元,较2023年增长0.41%[17] - 2024年归属上市股东扣非净利润25.54亿元,较2023年减少5.70%[1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42亿元,较2023年减少21.03%[17]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股,较2023年减少4.65%[17] - 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0.41元/股,较2023年减少2.38%[17]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24%,较2023年减少0.17%[17] - 2024年末总资产1237.46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5.44%[17] - 2024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71.3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9%[17] - 2024年公司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税前利润43.83亿元;本年度利润40.09亿元;每股基本净利润0.41元;杠杆比率51.66%[18][24]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20亿元,净资产571.37亿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35.21亿元,净资产571.01亿元[21] - 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21亿元,同比减少0.82%[24] - 2024年末期股息建议为每股0.30元,共计26.03亿元,预计2025年8月8日或前后分派[64] - 公司2024年收入454.78亿元,较2023年的470.75亿元下降3.39%[127][130] - 公司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326.68亿元,较2023年的341.09亿元下降4.22%[127][131] - 公司2024年毛利128.10亿元,较2023年的129.66亿元下降1.20%,毛利率从27.54%升至28.17%[127][132] - 公司2024年其他收益11.62亿元,较2023年的9.35亿元上升[127][133] - 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37.21亿元,较2023年的35.57亿元上升4.61%[127][134] - 公司2024年管理费用25.85亿元,较2023年的22.74亿元上升[127][135] - 公司2023年财务净收益2.84亿元,2024年财务净损失0.28亿元[127][136] - 公司2024年利润40.09亿元,较2023年的38.15亿元增加5.09%[127][137] - 公司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4.7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额 -22.54亿元,融资活动现金净额 -6.79亿元[139]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54亿元,包括处置金融资产等所得款项及投资、购置资产所用款项[141] - 2024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79亿元,包括偿还借款、分派股利等支出及增加借款所得款项[142]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744.78亿元,2023年为780.06亿元;流动负债总额429.87亿元,2023年为499.96亿元[144]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自2023年12月31日的280.10亿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4.91亿元[144] - 2024年12月31日金融负债未折现合同现金流量总额619.83亿元,2023年为698.17亿元[145][147] - 2024年12月31日已作出财务担保和付款承诺最大敞口59.04亿元,2023年为69.18亿元[145][1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混凝土、工程起重、建筑起重三大传统优势产品线国内市场地位稳固,海外业务规模与地位提升[26] - 土方机械实现1.5 - 400吨产品型谱全覆盖,国内100吨以上矿用挖机市场份额跃居行业前三[27] - 高空作业机械国内中小客户市场占有率第一,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82米直臂式平台刷新全球最高记录[28] - 农业机械烘干机居国内行业首位,小麦机居行业第二,拖拉机规模与利润大幅增长[30] - 矿山机械、应急装备、中联新材料等新兴业务实现产品技术与品类突破性发展[31] - 报告期内成功开发548款新产品,攻克355项关键技术,打造9款全球之最、15款行业首创产品,完成1,094款产品出口认证[41] - 研制出全球最大额定起重力矩23,800吨米塔机,最大起重量730吨、最大起升高度400米[42] - 研制出全球最大吨位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42] - TF220谷物联合收获机喂入量高达22kg/s,每小时可收获60到110亩,综合损失率低至0.6%以下[44] - 报告期内新发布40款新能源产品,截至2024年末在售新能源产品达210款[46] - 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作业高度82.3米,相对于矩形臂架刚度提升20%以上,重量降低10%以上[42] - 全球最大载重300吨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综合节能15%[42] - 高空作业机械要确保实现百亿规模大跨越[57] - 农业机械围绕“万台计划”,实现总量跨越、全面崛起[57]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实现收入占比过半的历史性突破[33] - 公司依托全球已建设30余个一级业务航空港,390多个二三级网点,构建全球服务网络[36] - 公司全球海外本土化员工总人数4400多人,服务备件仓库210多个,产品广泛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6] - 公司在8个国家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形成涵盖8大类、32个系列的生产体系[3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是公司全面深化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13] - 2025年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推动工程机械国内市场需求释放[53] - 2025年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大型基建项目,工程机械行业出口有望持续增长[53]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54] - 公司强化风险管理,构建“准入管控+抵押强化+专项清理”三位一体模式防控业务风险[49] - 公司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打造端到端数字化平台[49] - 公司推进人力资源变革,优化配置、重塑架构、引进海外人才、加速数字化转型[49] - 公司围绕四大核心原则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与动态薪酬分配机制[51] - 公司贯彻“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战略,构建海外业务体系[58]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排名第一[32] - 公司形成覆盖全球的17个智能工厂、360余条智能产线网络[38] - 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38] - 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制造工厂[38] - 公司累计斩获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8] - 公司持续推进230余项行业领先的全工艺流程成套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已完成200余项关键技术在智能产线搭载[38]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2054件,蝉联中国企业专利实力评分行业第一[48] - 截至2024年末累计申请PCT国际专利574件,技术网络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48] - 2024年牵头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团体标准10项[48] - 公司向前五名主要供应商采购金额37.17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5.16%,最大供应商占比5.06%[69]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4.7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44%,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1.78%[69] - 2024年报告期慈善及其他捐款约599万元[7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聘请约31783位员工[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264.42亿元[74] - 2020年1月6日公司为核心管理层采纳持股计划(第一期),可供分配A股3.90亿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50%[76][81][82] - 持股计划(第一期)有效期从2020年4月28日至2027年4月27日,可延期[83] - 持股计划(第一期)每位参与者可获分配股数不超2019年11月15日已发行股本总额1%[84] - 持股计划(第一期)A股分三期解锁,视公司是否达成相应业绩考核指标而定[85] - 计划(第一期)可供分配A股分三期归属,比例分别为40%、30%、30%,归属日期分别为自第一期生效日起满12、24、36个月[86] - 计划(第一期)业绩考核指标涉及不同财政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不低于80%等[87] - 计划(第一期)份额总数合共1,073,737,300份,参与者按每份1元价格全数以权益比例缴纳认购出资,需在计划采纳之日一个月内全额支付[90] - 计划(第一期)A股购买价为每股2.75元,不低于公司实际回购每股A股价格的50%[91] - 计划(第一期)所涉A股于2024年1月1日全部归属,报告期内无申报变动[92] - 计划(第二期)于2023年9月27日为核心管理层采纳,有效期自2023年10月17日至2033年10月16日,可延期[93][100] - 计划(第二期)参与者范围包括核心经营管理及骨干员工等,设立时总人数不超1,500人[96] - 计划(第二期)可供分配A股为423,956,766股,占公司截至年报刊发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89%[98][99] - 计划(第二期)每位参与者可获分配股数不超公司2023年8月30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101] - 计划(第二期)A股分三期解锁,比例分别为40%、30%、30%,归属日期分别为自第二期生效日起满12、24、36个月,业绩考核涉及不同财政年度净利润增长率及与对标企业对比[103][106] - 公司选取18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对标企业[108] - 计划(第二期)份额总数合共13.44亿份,参与者需按权益比例以每份1元价格全数以认购出资,且在计划采纳之日一个月内全额支付[110] - 计划(第二期)向公司购买A股的价格为每股3.17元,不低于A股票面金额,且不低于相关交易日A股交易均价的50% [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詹纯新未归属A股数量为1665.7844万股,刘小平为270万股,熊焰明为300万股,五名酬金最高的人士为3165.7844万股,其他员工为2.20016216亿股[114] - 计划(第二期)支付的每A股购买价格为每股3.17元,归属日之前的A股加权平均收市价格为每股6.81元[116] - 公司是高值工程机械与农业机械制造商,仅向购买集团机械产品的顾客提供融资租赁服务[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为77.74亿元,来自10310名客户[119] - 年内,集团融资租赁服务客户应付的年利率介于1.68%至6.20% [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境内及境外客户分别占集团融资租赁应收款总额约87.16%及12.84% [1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来自工程机械及设备租赁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农业公司/农民的到期融资租赁应收款分别占86.28%、4.38%、9.34%,前五大客户的应收款约占总额的15.79% [119] - 公司2024年以5072.64万元收购湖南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0.52%权益[123] - 公司信贷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对不同客户有不同信贷管理措施[148] - 公司利率风险主要源自银行存款、融资租赁应收款及借款,面临现金流和公允价值利率风险[150] - 公司货币风险主要因外币存款、销售等产生,风险敞口货币主要为美元、港元等[152] - 更多信贷、利率、汇率风险量化信息参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附注[149][151][153]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是公司连续第九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56] - 下一报告期(2025年)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预计2026年4月发布[157] - 报告着重汇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在中国境内主要工程机械经营分部及农业机械经营分部的环境、社会和管治政策,范围与上年度无变动[158] - 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矿山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160]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内部人员、供应商、客户等[163] - 本年度进行重要性评估,识别对业务和持份者有重大影响的ESG议题,董事会参与评估等工作[164] - ESG专项小组挑选23个重要ESG议题纳入本年度重要性分析[164] - ESG专项小组确定各ESG议题重要性评级并排序,以重要性矩阵图表达结果,董事会最终确定评估结果,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167] - 2024年新增环保绩效A级园区2个,B级园区3个[170] - 2024年新发布40款新能源产品,在售新能源产品
一季度工程机械出口继续增长 对等关税政策或影响有限
快讯· 2025-04-23 02:04
行业出口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工程机械出口额同比增长7.61%至129.20亿美元 [1] - 2023年工程机械出口额485.52亿美元同比增长9.57% [1] - 2024年工程机械出口额528.59亿美元同比增长8.87% [1] 企业海外业务拓展 - 三一重工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63.98% [1] - 中联重科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51.41% [1] - 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海外营收占比普遍过半 [1]
中联重科(000157)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股份解除质押及质押的公告


2025-04-16 09:15
股权质押情况 - 佳卓集团解除质押29,816,201股,占所持股份100%,占总股本0.34%[2] - 佳卓集团质押29,816,201股,占所持股份100%,占总股本0.34%[4] - 和盛投资持股682,201,864股,比例7.86%,质押317,500,000股,占比46.54%,占总股本3.66%[4] - 香港方盛持股5,250,000股,比例0.06%,质押5,250,000股,占比100%,占总股本0.06%[4] - 上海鸿盛持股28,000,000股,比例0.32%,质押0股[4] - 香港诚一盛持股193,757,462股,比例2.23%,质押193,757,462股,占比100%,占总股本2.23%[5] - 海南融一盛持股33,536,000股,比例0.39%,质押0股[5] - 詹纯持股10,929,076股,比例0.13%,质押0股[5] - 新合计持股983,490,603股,比例11.33%,质押546,323,663股,占比55.55%,占总股本6.30%[5] 其他情况 - 佳卓集团质押股份无平仓风险,不影响公司经营治理[6]
中联重科20250409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明确提及公司名称,但从会议内容可知公司业务涉及汽车安全件(如云母隔热件)、机器人等领域,与特斯拉等客户有合作 [12][2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 **核心观点**:关税政策对公司主营业务目前无实质性影响,公司业务推进按部就班 [3][4][7] - **论据**: - 北美业务收入占比约 25%,主要商务和交付方式为 FCA 或 DEP,大部分是 FCA,货物运输、仓储及税费(包括关税)与公司无关,未对毛利和累计成本构成实质性影响 [3] - 未收到主要客户因关税调整传递成本影响的反馈 [4] - 项目交付地和量产地布局与客户深入沟通,客户不建议从东南亚搬到墨西哥,因墨西哥经营性风险和成本高 [5][6] - 中端客户端项目推进无实质性影响,非常平静 [7] 产能规划情况 - **核心观点**:公司按计划推进东南亚和墨西哥产能建设,泰国产能将有提升 [8][9] - **论据**: - 越南按现有项目推进,泰国项目抓紧施工,计划明年秋一秋二按原计划推进,2027 年及未来一段时间产能爬坡和交付很大一部分从泰国进行,产能规划至少有 1.5 到两倍提升 [8][9] - 墨西哥根据与客户协议,预计今年秋二或秋三陆续投入升级,开展新业务 [9] 新业务(机器人业务)情况 - **核心观点**:关税政策对机器人业务基本无影响,甚至加快项目进展,公司产品竞争力强,对市场地位有信心 [10][16][22] - **论据**: - 新业务项目进度比以前更快更顺利,客户让公司按中国排场和交付计划进行,交付数量和进度可能加快 [10][11] - 部分产品已交付客户,制造响应度超出客户预期,公司还在规划更大数量规模交付,并配合客户进行产品优化升级 [16] - 从技术开发角度,有可比开发能力的主流工业在海外;公司开发流程、进度、响应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远超其他供应商 [22] - 短期一两个季度会有更大数量产品交付,对明年量产定点供应商定点状况有信心,新供应商成为定点供应商概率小 [23] 公司与客户合作及市场竞争力 - **核心观点**:公司在供应链有高替代门槛,与主要客户合作良好,产品受认可 [13][18] - **论据**: - 从研发生产到下游项目推进,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中替代门槛高,客户和行业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 [13] - 与主要客户沟通时间长,接近一年甚至一年多,在公开披露信息前就已接触沟通产品端内容 [18] 公司业绩增长情况 - **核心观点**:公司业绩保持增长预期,新项目推进带来额外增量 [27][28] - **论据**:在丰田、Lantis、欧洲 EB 系列、2027 年项目、明年沃尔巴仲塔项目等推进中,能带来额外收入和利润增长,并非依赖单一项目满足收入增长预期 [28][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小米车爆燃事件引起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的重视,公司作为材料供应商,希望借此推动行业提升热失控防护水平 [30][31] - 公司产品交付计划是一段时间(几个月或最多季度)的交付,配合客户 SOP 时间,年底或明年年初有相关安排;明年量产定点沟通意向明确,短时间可能有过渡交付情况 [32][33][34] - 产品设计以最优产品为宗旨,给客户提供多种方案,满足其需求,同时考虑成本和毛利率 [35][36] - 进入部分客户供应链无必须在美国建厂的硬性规定,但某些项目需在中国以外有厂;在中国以外战略布局可考虑美国和美国以外地区结合 [37][38]
中联重科20250325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联中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优势与发展成果** - 产能与市场地位:具备200亿级别产能的智能制造条件,农业机械国内市场排名升至行业第五,烘干机市占率第一,小麦机稳居行业前二,200马力段中高端拖拉机进入行业前三,海外一带一路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在国产农机品牌中领先[1]。 - 全球化战略:全球销售网络持续扩展,覆盖四十多个重点国家超四百个网点,产品覆盖一百七十多个国家;海外本土员工四千四百人,占海外总员工数超70%,拥有超两百一十个服务备件仓库,海外制造产能合计超百亿[1]。 - 风险控制与降本:全年销售回款率80.3%,同比提升13.3个百分点,应收敞口较一季度末减少102.63亿,存货余额较一季度末下降17.6亿;全年降本率6.12%,管理费用在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同比下降7.68%[2]。 - 研发创新:近三年研发投入111亿,研发投入强度8.32%,引领工程机械高档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巨神智能机器人业务发展[2][3]。 - 股东回报:2024年完成2023年度现金分红28亿,截至目前已回购H股超1.6亿,2024年度分红每十股三块[3]。 2. **国际化转型战略意义** - 市场空间广阔:中国GDP不到全球20%,且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世界上更多国家有巨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海外市场空间比国内大[5]。 - 提升国际竞争力:与欧美企业竞争,海外市场对产品、品牌、服务要求更高,有利于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方面全面提升[6]。 - 降低周期性影响:海外市场单体国家有周期性,但所有国家叠加起来周期性不明显,可降低对企业的影响[7]。 - 促进多元化战略:多元化和海外战略相辅相成,矿产设备、农业机械主战场在海外,公司在混合动力方面有比较优势[7]。 - 推动企业文化:国际化战略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8]。 - 提升品牌影响力:企业品牌局限在国内,影响力和价值有限,国际化可提升品牌影响力[8]。 3. **2024 - 2025年海外业务情况与规划** - 2024年表现:市场区域拓展,南美和非洲增量贡献大;各事业部产品多样化拓展,海外能力不断提升,打造三十多个空港、四百多个网点、五千多个员工[9][10]。 - 2025年目标与策略:提高海外收入占比,市场方面深耕东南亚、中东等成熟市场,聚焦核心客户,在欧美高端市场做好产品认证和研发准备;产品方面重点发展农业机器和矿产机器,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队伍方面推行基于数字化底座的品质性管理架构,新增100多个销售网点和50多个服务点[11][12][13]。 4. **海外竞争格局与业务持续性** - 竞争格局:国内市场国产化率高,基本解决卡脖子问题;欧美市场是主场,中国企业面临市场门槛高、客户习惯差异大、贸易限制等挑战,但在矿场设备等领域有替代外资品牌的机会;全球化成功的企业可能局限于头部企业,产品单一的企业国际化难度大[15][16][17]。 - 业务持续性:根据不同国家施工环境、用户习惯和偏好进行针对性研发;深化和增强海外市场能力,构建独特竞争力;发挥产品智能化、绿色化和新能源方面的优势;重视与大客户战略合作,建立大客户俱乐部[18][19][20]。 5. **各业务板块情况** - 土方机械:拓展产品线,如威华装载机、推土机、轮式装载机等;针对挖掘机市场细分领域开发定制化产品;智能制造赋能,满足一国一机定制化生产;市场开拓方面,在沙特、土耳其市场占有率领先,加强服务和配件保障,参加德国宝马展展示高端产品[23][24][25][26]。 - 矿山机械:矿山机械单台价值高、使用量大、使用周期长,后市场规模和收益大;中国工程机械积累了丰富经验,有能力挑战全球大型高端矿山领域;推出多款大型高端装备,如混合动力电传动自卸车、液氧挖掘机等;采取新能源动力链创新、一矿一策、提供全流程设备、构建智慧矿山运营平台等举措,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27][28][29][30]。 - 高空作业机械:国内市场虽处于调整期,但发展前景好,区域渗透将拓展,人均保有量与欧美差距大,施工安全法规将推动需求增长,客户出租率基本恢复,电动化替代和新场景拓展逐渐展开;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客户,与零部件厂商定制化开发;欧美市场空间广阔,虽受双反阻碍,但公司具备产品和技术优势,如超高米段产品、电动化产品等,通过本土化布局产业生态、实现研发中外协同等增强竞争力[45][46][47][48][50][51][53][54]。 - 农机:国内农机市场集中度低,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依赖进口,未来三到五年将加速洗牌;公司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融合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农业场景,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突破智能化高端产品,打造智慧农业生态体系;国内农机换新政策落地和海外高端市场拓展将推动公司持续增长[56][57][58][59][60]。 6. **财务情况分析** - 盈利能力:2024年利润率、毛利率、净利率稳重有升,主要原因是海外销售占比提升(达到51%,较2023年提升13个百分点,海外销售毛利率比国内高6 - 10个点),国内坚持价值销售和持续降本,数字技术应用降低运行费用;预计2025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将下降[32][33][34]。 - 应收和存货:2024年应收敞口持续下降,原因是海外销售占比提升、国内坚持控风险提盈利、薪酬政策引导加快回款;2024年末存货225亿,用于生产经营的约200亿,较一季度降低18亿未达预期,主要是年初对国内市场预期乐观但市场未改善,海外直销增加存货;2025年将通过数字化管理加强存货管控[35][36][37]。 - 汇率风险:坚持汇率中性原则,在汇率波动大的区域全款销售,引导使用币值稳定的合同币种,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套保,加快人民币结算和内部清算,2025年汇率波动对业绩不会构成重大影响[38][39]。 -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金额同比下降是因为2023年调整采购付款政策,票据集中在2024年兑付,为一次性影响;2025年将加强销售收款、优化库存管理、恢复原付款周期、推进降本增效,以改善现金流[40][41][42][4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公司与房地产关联度大幅降低,如塔基、混凝土等产品在地产领域应用占比下降,若国内房地产行情好转,公司向上弹性较大[65]。 2.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下滑三年多,2024年可能是行业底部,2025年市场有望逐步恢复并进入上行通道,传统优势板块(公企建系、混凝土、塔基)将从国内领先迈向全球领先,机遇包括周期复苏、拓展海外市场、新能源产品布局和前沿创新技术研发[6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