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01157)

搜索文档
中联重科(000157):工程机械景气度有望延续,看好公司业绩增长
东方证券· 2025-08-13 02:1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中联重科"买入"评级,目标价9.12元(基于2025年16倍PE估值)[3][5][17] - 当前股价7.49元(2025年8月12日),潜在涨幅21.8%[5] 核心观点 - **行业景气度延续**:国内基建项目(如雅下水力工程)、新能源设备电动化升级及"一带一路"出口拉动工程机械需求,2025年1-7月挖机销量同比增长17.8%(内销+22.3%,出口+13%)[9][10] - **传统产品复苏**: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等非挖设备景气度滞后于挖机,预计随施工进度逐步提升,公司在泵车、搅拌站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9][14] - **新兴产品增长**:土方机械(矿用挖机份额行业前三)、高空作业机械(中小客户市占率第一)等新兴业务收入规模扩大,2024年毛利率提升[9][15][16] 财务预测 - **盈利预测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48.9/55.8/63.9亿元(前值2025/2026年分别为50.6/59.5亿元),对应EPS 0.57/0.64/0.74元[3][4] - **收入与利润率**:2025E营收507.6亿元(+11.6%),毛利率28.9%(同比+0.7pct),净利率9.6%(同比+1.9pct)[4][16] - **成长性指标**: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38.9%,ROE提升至8.4%(2023年为6.3%)[4] 行业与公司动态 - **可比公司估值**:中联重科2025E市盈率13.3倍,低于三一重工(20.8倍)、恒立液压(36.7倍)等同行[18] - **产品竞争力**:土方机械实现1.5-400吨全型谱覆盖,高空机械收入2024年达25亿元(2022年为15亿元)[15][16]
中联重科(000157):跟踪报告:工程机械景气度有望延续,看好公司业绩增长
东方证券· 2025-08-13 01:5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9.12元(基于2025年16倍PE)[3][5] - 当前股价7.49元(2025年8月12日),潜在涨幅21.8%[5]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48.9/55.8/63.9亿元,对应同比增长38.9%/14.1%/14.6%[3][4]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0.57/0.64/0.74元[4]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3年27.1%升至2027年29.2%[4] 行业景气度分析 - 工程机械需求企稳回升:2025年1-7月挖机销量同比增长17.8%(内销+22.3%,出口+13%)[10] - 三大驱动因素:大型基建项目(如雅下水力工程)、电动化升级、"一带一路"出口拉动[9][10] - 装载机销量同比增长12.8%(内销+20.4%,出口+4.85%)[10] 公司业务亮点 传统业务 - 起重机械和混凝土机械景气度将滞后挖机3-6个月回升[9][14] - 在工程起重机、建筑起重机、混凝土机械长臂架泵车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9][14] 新兴业务 - 土方机械实现1.5-400吨产品全覆盖,100吨以上矿用挖机份额行业前三[15] - 高空作业机械国内中小客户市占率第一[15] - 农业机械多个产品线行业领先[15] - 新兴业务收入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毛利率显著提升[15][16] 财务表现 - 2025年营收预测507.59亿元(+11.6%),2026年584.69亿元(+15.2%)[4] -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从2023年6.3%提升至2027年10.2%[4] - 2025年营业利润预测57.49亿元(+32.9%)[4] 可比公司估值 - 行业平均2025年PE为13.56倍,报告给予16倍PE估值[18] - 主要可比公司包括三一重工(2025年PE 20.76倍)、徐工机械(12.90倍)等[18]
雅江、新藏铁路等项目促新增需求 7月挖掘机销量数据超预期(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8-12 23:41
行业销售数据 - 2025年7月挖掘机销售17138台同比增长25.2% 其中国内销售7306台同比增长17.2% 出口9832台同比增长31.9% [1] - 工程机械行业7月内销及出口销量均表现亮眼 [2] 政策支持与基建投资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 [1] - 地方债加力提速 下半年基建投资仍有较强支撑 实物工作量正逐步形成 基建投资有望向支撑产业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倾斜 [1] - 两会政策对工程机械行业支持力度较大 行业中期需求持续复苏有保障 [2] 行业前景与需求 - 工程机械行业是全球优势产业 有望从进口替代逐步走向供应全球 [2] - 雅江、新藏铁路等项目促新增需求 雅下水电站工程开工有望进一步拉动需求 [2][2] - 工程机械更新换代的持续增长对销量有拉动作用 行业短期具备良好催化剂 [2] - 国际化、电动化进程推进 龙头企业有望量利齐升 [2] - 长期来看行业会受益 但短期效果难以验证 仅依靠国内市场景气度要回到历史峰值很难 [1] 相关上市公司 - 港股工程机械产业链公司包括中联重科(01157)、三一国际(00631)、中国龙工(03339)、郑煤机(00564) [3]
港股概念追踪|雅江、新藏铁路等项目促新增需求 7月挖掘机销量数据超预期(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23:11
行业销售数据 - 2025年7月挖掘机总销量17138台,同比增长25.2% [1] - 国内挖掘机销量7306台,同比增长17.2% [1] - 出口挖掘机销量9832台,同比增长31.9% [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同比增加3000亿元 [1]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 [1] - 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增发有望拉动基建投资并带动下游设备需求 [1] 机构观点与行业前景 - 工程机械行业是全球优势产业,正从进口替代走向供应全球 [2] - 行业短期具备良好催化剂,中期需求复苏有保障 [2] - 国际化、电动化进程推进使龙头企业有望量利齐升 [2] - 雅下水电工程开工及雅江、新藏铁路等项目促新增需求 [2] 产业链相关公司 - 港股工程机械产业链公司包括:中联重科(01157)、三一国际(00631)、中国龙工(03339)、郑煤机(00564) [3] 行业动态与专家观点 - 地方债加力提速支撑下半年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逐步形成 [1] - 基建投资向支撑产业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倾斜 [1] - 行业头部企业认为长期受益但短期效果难验证 [1] - 仅靠国内市场难以使行业景气度回归历史峰值 [1]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触及1%整数倍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19:43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中联重科持有公司股份48,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9.07% [2] - 中联重科计划减持不超过7,552,126股,占总股本比例3%,其中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517,375股(1%),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034,751股(2%) [2] - 2025年7月3日至2025年7月9日,中联重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468,400股,占总股本比例0.19%,持股比例由19.07%降至18.88% [3] - 2025年7月10日至2025年8月11日,中联重科累计减持3,286,971股,其中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2,048,971股(0.81%),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238,000股(0.49%),持股比例由18.88%降至17.58% [3] 减持计划进展 - 减持计划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3] - 中联重科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减持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或影响持续性经营 [4] - 减持计划已按规预披露,减持情况与计划一致,无违反减持计划及相关承诺的情形 [4] - 截至公告披露日,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公司将持续关注进展并及时披露 [4]
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中联重科世界机器人大会秀成果
经济网· 2025-08-12 08:44
公司智能制造发展 - 公司作为全球装备制造领军企业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分享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落地成果[1] - 公司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应用机器人技术的企业之一 2006年率先引入可编程工业机械臂用于起重机零部件焊接[2] - 2019年起大规模使用带视觉和力触觉识别的机械臂及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自适应机器人[2] - 中联智慧产业城集成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 使用超过2000个工业机器人实现全流程二维码生命周期追溯与调度[2] - 工厂实现全球首次多品种小批量重型装备超大规模敏捷制造 支持按需生产和灵活应变的生产模式[2] 人形机器人应用 - 目前已有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 在机加 物流 装配 质检环节开展试点应用[4] - 人形机器人在物流环节执行搬运 上下料及预装配作业 在质检环节通过视觉系统和专用设备进行零部件检测[4] - 建设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开展大规模数据采集 并打造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5] - 具身智能平台包含云端超脑 端到端算法模型及完整工具链 连接所有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5] 未来战略规划 - 通过软硬件协同进化形成新模式 实现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5] - 从当前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进化到单件个性化定制 打造自感知 自适应 自决策的新型智能工厂[5] - 战略布局与国家具身智能重点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将持续融合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AI与机器人技术[5] - 推动机器人群集协同作业 构建未来产业第三增长曲线 为工程机械行业和制造业重塑发展范式[5]
中联重科分拆中联高机再进一步 路畅科技拟重组变更主营业务
新华网· 2025-08-12 05:54
交易方案 - 路畅科技拟向中联重科等29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收购中联高机100%股权 交易作价94.24亿元[1] - 路畅科技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3.5亿元 其中10亿元用于墨西哥生产基地建设 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债务[1] - 交易完成后中联高机将实现重组上市 路畅科技主营业务预计变更为高空作业机械业务[3] 财务影响 - 中联高机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33.19亿元 评估增值61.05亿元 增值率183.91%[2] - 中联高机承诺2024-2026年度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42亿元、9.01亿元和10.28亿元[2] - 路畅科技2022年归母净利润仅328.89万元 2023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预亏1100-1700万元[4] 市场表现 - 7月11日路畅科技股价创年内新高44.89元/股 收盘报41.09元/股 较年初涨幅约70%[1] 业务背景 - 路畅科技原主营汽车电子业务 受行业竞争激烈及技术更新换代影响 2019年亏损3.52亿元 2020-2022年盈利持续下滑[4] - 汽车行业正经历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对汽车电子业务造成冲击[4] - 交易有助于路畅科技拓宽业务范围 实现战略转型 提升盈利能力[5][6]
中联重科股价微涨0.13% 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人形机器人成果
金融界· 2025-08-11 16:4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1日收盘,中联重科股价报7.5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01元,涨幅0.13% [1] - 当日成交量为587332手,成交金额达4.42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中联重科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1] - 产品涵盖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等领域 [1] - 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是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 [1] 智能制造进展 -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了智能制造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 [1] - 已研制三款人形机器人,包括两款轮式和一款双足版本 [1] - 目前已有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作业,应用于机加、物流、装配、质检等环节 [1] - 建设了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 [1] - 打造了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 [1] 资金流向 - 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593.21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28.01万元 [1]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联重科展示人形机器人成果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1:44
公司动态 - 中联重科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智能制造和智能机器人研发成果,包括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落地,以及从"环境适应机器人"到"机器人适应环境"的发展[1] - 公司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应用机器人技术的用户之一,2006年起重机械工厂率先引入可编程工业机械臂用于焊接作业[1] - 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具备感知与移动能力的自适应机器人,包括带视觉和力触觉识别的机械臂、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2] - 2024年开始探索使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研制三款人形机器人(两款轮式和一款双足版本),数十台已进入工厂作业[2] - 公司建设了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进行数据采集,并打造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包含云端超脑、算法模型和整套工具链[2] 智能制造布局 - 中联智慧产业城集成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使用超过2000个工业机器人,通过二维码实现全流程追溯与调度[2] - 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应用于机加、物流、装配、质检等环节,能进行搬运、上下料、组装及零部件检测[2] - 公司构想未来工厂通过软硬件协同进化形成新生产模式,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从多品种小批量制造进化到单件个性化定制[3] - 公司战略布局与国家具身智能产业重点方向高度契合,将持续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3] 行业地位 -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中,中联重科是唯一一家已在A股上市的整机企业,也是创新应用篇唯一一家中国企业[1] - 公司推动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拓展智能制造新边界,构建工程机械行业"第三增长曲线"[3]
中联重科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最新成果
中证网· 2025-08-11 07:48
公司动态 - 中联重科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落地,呈现从"环境适应机器人"到"机器人适应环境"的发展[1] - 中联重科是工程机械行业最早应用机器人技术的用户之一,2006年起重机械工厂率先引入可编程工业机械臂用于焊接作业[1] - 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具备感知与移动能力的自适应机器人,包括带视觉和力触觉识别的机械臂、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等[2] - 湖南长沙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集成300多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使用超过2000台工业机器人,通过二维码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与调度[2] - 2024年开始探索使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已研制三款人形机器人(两款轮式和一款双足版本)[2] - 目前已有数十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作业,在机加、物流、装配、质检等环节开展试点[3] - 建设近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开展大规模数据采集,打造中科云谷具身智能平台[3] 技术发展 - 工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重型装备超大规模敏捷制造,自适应多环节生产流程,加工对象多元化,可执行多路径工艺路线[2] - 通过软硬件协同进化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3] - 未来将从多品种、小批量的超大规模敏捷制造进化到单件个性化定制,打造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的新型智能工厂[3] - 持续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推动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的集群协同作业[3] 行业地位 - 中联重科是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创新应用篇唯一一家中国企业[1] - 中联重科是唯一一家已经在A股上市的整机企业[1] - 为工程机械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重塑发展范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