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合动力
icon
搜索文档
海通国际:25H1通用航空需求显韧性 交付机型呈现分化格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8:2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通用航空飞机交付总量达1432架 同比增长4.3% [1][2] - 行业市场规模突破12.25亿美元 同比增长9.9% 增速显著高于交付量增长 [1][2] - 第二季度交付量达800架 环比大幅增长26.6% 市场规模达7.21亿美元 环比激增43.1% [2] 产品结构分化 - 活塞式飞机交付810架 同比增长5.1% 涡轮式飞机交付622架 同比下降3.3% [3] - 第二季度活塞式飞机交付452架 环比增长26.3% 涡轮式飞机交付348架 环比增长27.0% [3] - 产品结构向高端化演进 单机价值量提升成为推动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2][5] 竞争格局 - 西锐以350架交付量位居第一 同比增长31.0% 市场份额达24.4% [4] - 德事隆以300架交付量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19.0% [4] - 两家龙头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45% 行业呈现集中化趋势 [4] 区域市场与需求驱动 - 北美和亚太市场保持强劲需求 中国低空经济政策为市场注入新增长动力 [5] - 应急救援 公务出行等专业应用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推动高端机型市场扩容 [5] - 涡桨类和喷气式飞机交付占比提升 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平均单价上涨 [5] 未来展望与投资方向 - 供应链持续改善 传统旺季到来 行业预计保持稳健增长 [1][2][6] - 建议关注龙头企业份额提升机会 西锐和德事隆凭借产品优势和渠道能力持续获益 [6] - 高端机型占比提升带来价值机会 涡轮类飞机和特殊使命飞机需求旺盛 [6] - 新技术应用带来创新机会 包括电动垂直起降和混合动力等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6]
科力远公布股权激励计划 目标首年扣非净利扭亏
长江商报· 2025-07-28 03:04
公司激励计划 - 公司推出超1亿元股权激励计划,授予3862.50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34%,行权价格折价23.5%至3.06元/股 [1][2] - 激励目标为2021-2023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2亿元、1.4亿元、2.6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42%、70% [1][2] - 主要管理人员获授占比21.23%,其中总经理潘立贤获授150万份,占授予总量的3.88% [3]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十年亏损,累计超13.03亿元,2020年预亏1.35亿元-1.5亿元 [1][2] - 2019年子公司科力美实现HEV车用动力电池销售收入约15.06亿元,净利润约1.4亿元 [5] - 控股子公司金科公司锂电池业务营收突破4亿元,较上年同期翻番 [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镍系列电池及镍产品,重点布局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及示范运营 [5] - 子公司常德力元、科霸公司和科力美均已进入丰田全球供应链体系,为丰田国内HEV上游产业链独家供应商 [5] - 公司预计2021年6月产能将扩产至48万台套/年,钢带和合金粉等电池材料正在进入丰田供应链体系 [5] 管理层变动与人才激励 - 2020年12月新任管理层上任,包括总经理潘立贤等,两个月后即推出激励计划 [1][3] - 激励计划旨在稳定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应对激烈人才竞争 [3] - 潘立贤从董秘晋升至总经理,分管市场、证券、运营等板块,坚定看好混动技术方向 [4][5] 行业与股东背景 - 吉利科技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1.10%,可能带来更多资源 [6] - 公司押注丰田混动产业链,但纯电动车市场火热,混动需求持续性存疑 [5][6]
李开国:内燃机和电动化结合是必然结果,混合动力要加大发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01:32
论坛背景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松江召开,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指导,浩思动力承办 [1] - 论坛汇聚政界、产业界、学术界等各方力量,共探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之路 [1]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监事长李开国围绕"汽车低碳技术发展路径"作主旨报告,透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或将于今年9~10月正式发布 [1]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超3100万辆,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 [3] - 2024年天然气重卡增长迅速达17.8万辆,拯救发展低迷的商用车产业 [3] - 2023年燃油新车平均装备质量1.63吨,单位整备质量油耗3.68L/100km/t,较2019年下降约17% [3] - 发动机热效率超43%,混合专用汽油机装车,功率分流、P1+P3等混动技术规模量产 [3] - 与2019年相比,2023年乘用车单车平均排放下降13%~18%,商用车单车排放下降15%~30% [3] 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2023年发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1.0》,对2040年乘用车、商用车提出明确降碳目标 [4] - 2040年乘用车平均碳排放要减少60%,商用车要降低41% [4] - 2040年混合动力新车型平均油耗下降22%,典型A级EV电耗下降16% [4] - 2040年牵引车(49t)柴油车平均油耗下降14%,EV电耗下降10% [4] - 能耗下降需依靠内燃机和电动化结合,混合动力占比和渗透率将越来越高 [4] 技术发展路径 - 《技术路线图3.0》提出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实现节能减碳目标,包括混动化、低碳化、智能化 [5] - 混合动力是节能低碳重要技术路径,2023~2024年混合动力车型销量成倍增加 [5] -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宽域高效区是混合动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5] - 低碳零碳内燃机发展需关注燃料问题,2030年氢能将迎来发展拐点 [6] - 2040年低碳零碳发动机目标:最高热效率达52%,升功率35Kw/L,关键部件成熟度达9级 [6] 整车节能要求 - 《技术路线图3.0》首次对A0级、A级、B级、C级、D级五种等级车型分别提出节能和技术要求 [7] - 整车节能要求包括轻量化与可回收材料、低阻低摩擦、智能化能量管理等方面 [7] - 乘用车发展重点在混动技术,商用车将出现多种动力并存 [7] - 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需进一步提升,混合动力和氢/氨等零碳燃料在特定场景加快示范应用 [7]
本田削减30%电动化投资 战略重心转至混动车型
财经网· 2025-05-21 08:28
战略调整 - 公司将2030年电气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减至7万亿日元,降幅30% [1] - 战略重心转向混合动力车型,目标到2030年使汽车总销量增加360万辆以上,其中混动车销量增加220万辆 [1] - 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低于此前30%的目标,2027-2030年推出13款新混动车型 [1] 产品与技术 - 将对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及e:HEV混合动力平台进行全面升级,下一代e:HEV车型燃油经济性提升10%以上 [2] - 下一代混合动力系统成本较2018年车型降低50%以上,较2023年车型降低30%以上 [2] - 为大型车单独开发高性能混合动力系统,计划未来几年搭载于新车型 [2]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营业收入21.6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835.8亿日元同比下滑24.5%,营业利润1.21万亿日元同比下滑12.2% [5] - 预计2025财年收入20.3万亿日元同比下降6.4%,营业利润5000亿日元同比下降58.8% [5] - 摩托车业务表现良好,汽车业务销量下滑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5] 中国市场 - 2024年中国终端汽车销量85.23万辆同比下滑30.94%,2025年4月销量43,689辆同比下降40.8% [5] - 推出"一口价"促销活动,如CRV车型北京地区终端售价12.59万元起优惠幅度达6万元 [5] - 与中国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包括Momenta、宁德时代、DeepSeek等 [6] 投资计划 - 推迟加拿大电动车投资项目约两年,原计划投资150亿加元建立电动汽车价值链 [2]
渤海汽车分析师会议-20250520
洞见研报· 2025-05-20 14: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报告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渤海汽车,所属行业为汽车零部件 [16] - 接待时间是2025 - 05 - 20,接待人员有副董事长、总经理赵继成,独立董事范小华,财务总监佘长城,董事会秘书袁春晖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为参与渤海汽车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主要内容资料 - 子公司渤海活塞为北汽蓝谷享界增程版配套活塞,子公司滨州轻量化为北汽蓝谷极狐部分车型配套车身减震塔等产品,为北汽蓝谷享界配套减震塔和车身纵梁 [23] - 子公司渤海活塞乘用车混合动力用活塞涵盖比亚迪、吉利、奇瑞、赛力斯等车企的混合动力产品,子公司滨州轻量化为奇瑞、比亚迪、北汽动力总成等企业配套混动缸体产品 [24] - 子公司渤海活塞聚焦高端商用车活塞、船电活塞设计研发,锻钢活塞设计爆压达29MPa,多位置重熔技术首次工程化应用,申报项目获中国内燃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子公司滨州轻量化成功开发享界纵梁和减震塔并量产供货,开发混动缸体等产品 [25][26]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股东总数为38,119户 [26] - 2025年公司聚焦主业和优势领域,围绕活塞产品和轻量化业务,投入核心业务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以成本管控为核心,优化资产结构,加速轻量化业务新能源转型发展,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7] - 公司于2025年3月20日公告2025年估值提升计划,拟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寻求并购重组机会、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做好信息披露、鼓励控股股东增持等措施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28] - 子公司渤海活塞为斯堪尼亚配套活塞 [30] - 高端大功率活塞项目已完成立项、设备招标采购等工作,6条生产线已到项目现场,5条调试完成,1条正在调试;德国子公司BTAH于2025年4月19日收到法院裁定书并指定临时破产管理人,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30]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8万元 [32]
全柴动力:4月21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4-22 09:5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主营收入39.72亿元 同比下降17.58% 归母净利润8335.09万元 同比下降14.27% 扣非净利润4598.35万元 同比下降8.91% [5] - 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9.28亿元 同比下降5.15%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110.12万元 同比下降9.02% 单季度扣非净利润826.08万元 同比下降47.07% [5] - 2024年毛利率为9.6% 负债率46.71% 投资收益3921.56万元 财务费用-1213.39万元 [5]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叉车电驱系统处于详细设计及样件试制阶段 系统电机和减速器部件为外部采购 [2] -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运行里程近七万公里 公司持续开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和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升级 [2] - S65发动机适配发电机组功率达180kW(1500r/min) 可用于农业装备、叉车及发电机组领域 [2][3] 业务布局与产能建设 - 威蓝动力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 其中全柴动力认缴出资2.45亿元(占比49%) 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 [2] - 全资子公司锦天机械的主减速器产品可用于4吨以上大马力燃油或新能源叉车 [2] - 柴油发动机功率覆盖20-300马力(10-220kW) 可应用于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及发电机组等领域 [2][3] 资本运作与市场表现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606.92万元 融券净流入110.39万元 融资融券余额均增加 [5] - 董事会获授权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是否启动发行程序存在不确定性 [2] 战略发展方向 - 在保持传统动力产品优势的同时 持续推进混合动力、清洁能源发动机及新能源技术储备与开发 [4] - 一季度经营业绩拟于2025年4月30日披露 当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