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00883)

搜索文档
此前全球无先例!我国成功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
观察者网· 2025-08-31 01:33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 累计产量超500万吨 [1] - 公司创新提出"少井高产"热采开发理论 采用大井距高强度注采、高干度蒸汽及多元热流体协同增效开发模式 [4] - 公司自主研发耐350℃注采一体化装备 小型化高效注热装备及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 填补海上稠油热采装备空白 [4] 资源潜力与开发布局 - 中国海上需注热开发的高黏稠油探明储量超6亿吨 占全国稠油已探明储量约20% [1] - 海上稠油热采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 已建成南堡35-2、旅大21-2、锦州23-2等多个主力热采油田 [1][3] - 2024年稠油热采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 动用油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海上稠油热采面临平台作业空间小、成本高、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双重挑战 属世界级难题 [1] - 通过注入高热量蒸汽辅助气体及化学药剂 配套大液量高效举升工艺 成功破解热采产能低与热量损失大难题 [4] - 世界剩余石油资源中稠油占比约70% 热采技术通过降低稠油黏度使其成为易开采的"稀油" [1]
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
搜狐财经· 2025-08-31 01:21
技术突破 - 中国海油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规模化应用取得关键性进展[1] - 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1] - 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1] 资源特征与开发挑战 - 稠油具有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且易凝固的特性[3] - 海上平台作业空间小且成本高[3] - 稠油热采开发面临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双重挑战[3] - 此前全球范围内无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先例[3] 行业地位与开发方式 - 世界剩余石油资源中稠油占比约70%[3] - 稠油是各石油生产国实现增产的主攻方向之一[3] - 高黏稠油主要采用热采方式开发[3] - 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降低稠油黏度使其成为易开采的"稀油"[3] 产业布局 - 中国海上稠油热采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3] - 已建成南堡35-2、旅大21-2、锦州23-2等多个主力热采油田[3]
全球无先例,我国成功实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14:07
技术突破 -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规模化应用取得关键性进展 累计产量超500万吨 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 [2] - 成功研制世界领先的耐350℃注采一体化装备 自主研发小型化高效注热装备、井下安全控制系统与长效防砂装置 [2] - 设计建造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 填补海上稠油热采装备领域空白 [2] 行业挑战 - 稠油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且容易凝固 开采难度大 [2] - 海上平台作业空间小、成本高 稠油热采规模化开发面临技术装备和经济效益双重挑战 是业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 此前全球无先例 [2] 开发布局 - 海上稠油热采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 [2] - 已建成南堡35-2、旅大21-2、锦州23-2等多个主力热采油田 [2]
透过数据看我国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 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央视网· 2025-08-30 06:06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突破 -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国家 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超500万吨 [1] - 渤海旅大5-2北油田Ⅱ期项目新增动用稠油储量超2000万吨 日产热采稠油超500吨 累计产量超10万吨 [1] - 垦利10-2油田新增动用稠油储量超1400万吨 海上稠油热采年产量有望跃升至200万吨 [1][3] 稠油资源潜力与价值 - 中国稠油资源量约198.7亿吨 已探明35亿吨 渤海油田稠油产量占比不足3% 开发潜力巨大 [5] - 稠油被誉为"黑色黄金" 可提炼润滑油 润滑脂 工业沥青等产品 是医药化工基础原料 [6][8] - 稠油具有高黏度特性 需通过热采技术实现规模化开发 [6] 海上风电技术进展 - 中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 实现全国产化制造 [9][11] - 机组由超3万个零部件构成 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50层楼 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11] 熔盐储热技术应用 - 安徽宿州投运中国最大火电熔盐储热项目 储热容量1000兆瓦时 采用390℃高温和190℃低温双储罐系统 [12][14] - 项目可存储15000吨液态高温熔盐 最高温度达390℃ 供热能力提升至410吨/小时 较原水平提高260吨/小时 [12][16] - 实现满负荷连续供热4小时 深度调峰30%负荷下连续运行5小时 解决热电协同运行技术瓶颈 [16]
中国海油(600938):25H1油气产量再创新高 油价波动期盈利韧性凸显
格隆汇· 2025-08-30 03: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8.4% 归母净利润695亿元同比-12.8% [1] - 2025Q2营业总收入1008亿元同比-12.6%环比-5.7% 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17.6%环比-9.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1092亿元同比-7.9% 净现金流129亿元同比+35% 年化ROE 18.1%同比-4.9pct [1] 产量与价格表现 - 油气当量净产量385百万桶油当量同比+6.1%创历史新高 天然气产量同比+12.0% [2] - 平均实现油价69.15美元/桶同比-13.9% 天然气实现价格7.9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1.4% [2] - 10个油气田新投产包括渤中26-6/文昌9-7/巴西Buzios7等 深海一号二期投产后年产气量超45亿立方米 [2] 勘探与成本控制 - 获得5个新发现并评价18个含油气构造 包括锦州27-6/曹妃甸22-3等 海外拓展圭亚那及哈萨克斯坦区块 [3] - 桶油主要成本26.94美元/桶油当量同比-2.9% 其中作业费用6.76美元/桶同比-0.7% DD&A成本13.89美元/桶同比-0.4% [3] 资本开支与产量规划 - 2025H1资本支出576亿元同比-8.8% 勘探/开发/生产投资分别同比-1.6%/-9.8%/-7.0% [4] - 2025年资本开支预算1250-1350亿元 勘探/开发/生产占比分别为16%/61%/20% 国内外支出占比68%/32% [4] - 2025年产量目标760-780百万桶油当量同比+5.9% 2026年目标780-800百万桶同比+2.6% 2027年目标810-830百万桶同比+3.8% [4] 股东回报政策 - 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 较2024H1仅下降0.01港元 中期派息率达45.9%较2024H1明显提升 [3] - 坚持稳定高分红政策 低利率背景下投资价值凸显 [3]
我国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
新浪财经· 2025-08-30 01:58
行业里程碑 -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 [1] - 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突破500万吨 [1] - 今年以来海上稠油热采产量超130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 [1] 重点项目进展 - 旅大5-2北油田Ⅱ期项目新增动用稠油储量超2000万吨 [1] - 旅大5-2北油田日产热采稠油超500吨且累计产量超10万吨 [1] - 新投产垦利10-2油田为亿吨级开发项目新增动用稠油储量超1400万吨 [1] 产能建设 - 公司加速推进海上稠油热采产能建设 [1] - 渤海区域实现海上首个规模化特超稠油热采开发 [1]
中央决定:周心怀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
DT新材料· 2025-08-29 1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高层人事变动 - 周心怀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免去其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2] - 周心怀拥有石油地质专业背景 长期在石油系统任职 包括中国海洋石油东海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总经理等关键职位 [2][3] 石油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中国石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同比下降6.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07亿元 同比下降5.4% 中期股息每股0.22元 总派息额约402.65亿元 [3] - 中国海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08亿元 同比下降8% 归母净利润695.33亿元 同比下降13% 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 [4]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会议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聚焦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对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引领作用 涵盖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材料和技术机遇 [6]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 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校友会等 [7] 会议议程及论坛设置 - 全体大会包括产业宏观论坛 议题涉及高分子产业政策、十五五发展规划、全球化工新材料热点发展趋势等 [13] - 专题论坛覆盖工程塑料创新、具身机器人材料、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电磁复合材料、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等领域 [14][16][18][19][20][22][23][24] 参会企业及支持单位 - 支持企业包括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道默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涵盖聚酰胺材料、改性材料、热分析仪器等多个细分领域 [8][9] - 参会费用为企业代表3500元/位 高校教师2800元/位 DT会员免参会费 [27]
中银国际:升中国海洋石油(00883)目标价至24.87港元 中期净利润高于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8-29 09:53
核心观点 - 中银国际上调中国海洋石油目标价至24.87港元并重申买入评级 因公司中期净利润高于预期且未来盈利预测小幅上调[1]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3%至695亿元人民币 高于预期[1] - 净利润超预期主要源于高于预期的油价、气价以及油气产量[1] 未来展望 - 预测公司下半年盈利将较上半年下降19% 主要因油价预期下跌[1] - 将公司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上调0.3%至2.1%[1]
官宣!周心怀履新中石油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09:44
人事任命 - 周心怀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同时免去其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2] - 该人事任命由中央组织部宣布 按有关法律和章程规定办理 [2] 新任高管背景 - 周心怀出生于1970年12月 拥有石油地质专业学士学位、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和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4] - 其职业生涯自1996年起长期在中国海油集团任职 历任勘探部总经理、海南分公司总经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4] - 在A股上市公司中国海油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4] - 曾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 公司行业地位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为全球主要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5] - 公司业务涵盖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等综合性国际能源业务 [5] - 2024年在世界百强石油公司排名中位居第三 在《财富》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居第六 [5] 近期管理层变动 - 原总经理侯启军因工作变动于2024年8月5日不再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5] - 侯启军已于2024年6月调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5] 管理理念 - 周心怀在2024年5月强调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实施 关注科技和数智化体制机制改革等重点任务 [4] - 其主张通过提升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能力 助力公司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 [4]
中银国际:升中国海洋石油目标价至24.87港元 中期净利润高于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8-29 09:39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3%至695亿元人民币 [1] - 业绩高于预期 主要源于高于预期的油价 气价以及油气产量 [1] 未来盈利预测 - 预测下半年盈利将较上半年下降19% 主要由于油价预期下跌 [1] - 将2025至27年盈利预测上调0.3%至2.1%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目标价上调至24.87港元 [1] - 重申买入评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