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00883)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1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11:02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109.02亿元、泡泡玛特(09992)34.20亿元、中芯国际(00981)30.19亿元 [1] -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额最高为阿里巴巴-W(09988)+24.26亿元 其次为中国海洋石油(00883)+1.55亿元和中芯国际(00981)+1.19亿元 [2] - 沪港通南向净卖出额最高为泡泡玛特(09992)-12.98亿元 其次为金山云(03896)-3.31亿元和小米集团-W(01810)-3.26亿元 [2] 深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58.93亿元、腾讯控股(00700)20.42亿元、小米集团-W(01810)17.20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额最高为阿里巴巴-W(09988)+20.86亿元 其次为哔哩哔哩-W(09626)+3.62亿元和美团-W(03690)+2.08亿元 [2] - 深港通南向净卖出额最高为康方生物(09926)-7.43亿元 其次为泡泡玛特(09992)-4.12亿元和小米集团-W(01810)-1.15亿元 [2] 重点公司跨市场交易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67.95亿元 合计净买入45.12亿元 [1][2] - 腾讯控股(00700)在沪港通成交28.96亿元净买入2317.41万元 在深港通成交20.42亿元净卖出9426.61万元 [2] - 泡泡玛特(09992)在沪港通成交34.20亿元净卖出12.98亿元 在深港通成交16.74亿元净卖出4.12亿元 [2]
港股10日涨1.01% 收报26200.26点
新华网· 2025-09-10 10:53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上涨262.13点至26200.26点 涨幅1.01% [1] - 主板成交额2882.09亿港元 [1] - 国企指数上涨85.76点至9328.16点 涨幅0.93%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73.95点至5902.69点 涨幅1.27% [1] 蓝筹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上涨1.04%至633.5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上涨1.37%至444.6港元 [1] - 中国移动上涨0.35%至87.05港元 [1] - 汇丰控股上涨1.95%至104.4港元 [1] 香港本地地产股表现 - 长实集团上涨1.49%至38.1港元 [1] - 新鸿基地产上涨4.28%至97.5港元 [1] - 恒基地产上涨2.37%至27.68港元 [1] 中资金融股表现 - 中国银行上涨2.06%至4.46港元 [1] - 建设银行上涨2.84%至7.97港元 [1] - 工商银行上涨1.87%至6港元 [1] - 中国平安上涨0.69%至56.55港元 [1] - 中国人寿上涨1.85%至23.12港元 [1] 石油石化股表现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上涨0.95%至4.23港元 [1] - 中国石油股份上涨0.81%至7.45港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上涨0.2%至20.18港元 [1]
中国首个海上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超1亿立方米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8:27
项目进展 - 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 相当于植树220万棵 [1] - 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达10余万吨 未来10年将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1]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恩平15-1油田平台投用 实现装备、技术和工程全链条升级 [1] 技术发展 - 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 [1] - 通过CCUS技术手段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 [1] - 海上CCUS产业正从单点示范走向集群化发展 [1] 产业布局 - 中国海油在广东惠州启动中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 将捕集大亚湾区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并输送至珠江口盆地海域封存 [2] - 计划以渤中19-6气田为中心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 [2] - 依托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南方二氧化碳驱气中心 [2]
从“技术空白”向“自主可控” 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项目封存量破亿方
央视网· 2025-09-10 07:53
项目规模与成果 -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碳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1] - 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超4000万立方米[3] - 未来10年恩平15-1油田计划回注二氧化碳超5.5亿立方米并驱动原油增产20万吨[4]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实现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全链条升级 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3] - 自主研发增设二氧化碳压缩机及气体处理冷却系统 实现气液分离与回注温度精准控制[7] - 通过高压注入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增产 采收率提升显著[3][10] 工程应用与扩展 - 恩平15-1平台距离深圳西南200公里 作业水深90米 采用地质油藏与工程一体化技术[3][7] - 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 形成完整产业链[9] - 计划以渤中19-6气田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 依托南海大气区建设南方驱气中心[9]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标志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成熟 对推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5] - 形成完整规范标准操作流程 为海上碳封存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实践支撑[5] - 实现从CCS向CCUS升级 为海上油气田开发及沿海高排放企业开辟降碳新路径[11]
我国首个多层稠油热采油田日产突破1600吨
中国电力报· 2025-09-10 07:34
产量突破 - 锦州23-2油田日产原油突破1600吨 [1] 技术突破 -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定向井多层合采技术取得实质性飞跃 [1] - 更新海上薄互层稠油无法规模开发的行业认知 [1] 战略意义 - 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1]
中国海油9月9日获融资买入5470.79万元,融资余额17.5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0 05:32
股价与融资交易 - 9月9日股价下跌0.76% 成交额7.21亿元[1] - 当日融资净卖出3972.14万元 融资买入5470.79万元而融资偿还9442.93万元[1] - 融资余额17.53亿元 占流通市值2.26%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1] 融券交易状况 - 9月9日融券卖出0股 融券偿还7.66万股[1] - 融券余量39.54万股 融券余额1026.06万元 处于近一年50%分位较低水平[1] - 融资融券总余额17.63亿元[1]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原油天然气勘探生产销售 油气销售占比82.73% 贸易占比14.96%[2] - 业务覆盖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尼日利亚及巴西等地[2] - 经营勘探生产、贸易及公司业务三大分部[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23.28万户 较上期减少0.25%[2] - 人均流通股12936股 较上期增加5.50%[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5947.79万股[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08亿元 同比下降8.45%[2] - 同期归母净利润695.33亿元 同比下降12.79%[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43.35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763.64亿元[3]
破1亿立方米!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封存量获新突破
观察者网· 2025-09-10 00:58
项目技术突破 -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1] - 项目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全链条技术升级 [1] - 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1] 项目运营数据 - 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 [1] - 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技术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1] - 未来10年计划回注二氧化碳超5.5亿立方米 [1] 项目背景与实施 - 项目位于珠江口盆地恩平15-1油田 [1] - 于2023年6月正式投用 [1] - 采用分离、脱水干燥、压缩及高压注入技术 [1] 行业意义 - 标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与工程能力成熟 [1] - 对推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作用 [1] - 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1]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9 08:36
财务业绩: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2076.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5.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17] - 营业收入人民币207,608百万元,同比减少8.4%[81]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8.4%至2076.08亿元人民币(2024年:2267.7亿元人民币)[99] - 净利润同比下降12.7%至695.93亿元人民币(2024年:797.45亿元人民币)[99] -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9.9%至951.02亿元人民币(2024年:1055.42亿元人民币)[99]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69533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79731百万元减少12.8%[88] - 公司本期利润为人民币69,53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9,731百万元下降12.8%[105] - 2025年上半年合并收入为2076.0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267.70亿元下降8.4%[119] - 2025年上半年合并分部利润为695.9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97.45亿元下降12.7%[119] 财务业绩:现金流 - 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1.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7]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109182百万元,同比下降7.9%;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人民币73783百万元,同比减少6.4%[92]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额为人民币109,18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8,554百万元下降7.9%[107] - 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额为人民币73,78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8,802百万元减少6.4%[107] - 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额为人民币22,45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0,322百万元减少26.0%[10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人民币94,137百万元,较期初的人民币81,284百万元增加15.8%[10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年初增长15.8%至941.37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812.84亿元人民币)[102] - 支付所得税为人民币21,81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3,766百万元减少8.2%[107] - 公司处置子公司获得现金收入人民币7,592百万元[10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人民币55,394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35,013百万元增长58.2%[150] 财务业绩:成本与费用 - 勘探费用人民币5,233百万元,同比增长11.2%[83] - 折旧、折耗和摊销人民币39,318百万元,同比增长4.7%[84] - 销售及管理费用人民币5,329百万元,同比增长2.1%[85] - 桶油作业费用6.76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0.7%[82] - 桶油折旧、折耗和摊销(不含油田拆除费)13.89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0.4%[84] - 桶油拆除费0.73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15.1%[84] - 财务费用中随时间推移增加的弃置拨备贴现值为人民币191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约1614百万元增长18.4%[121] - 石油特别收益金同比下降71.6%至16.07亿元人民币(2024年:56.67亿元人民币)[99] - 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为65美元/桶,实行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征收,税率区间20%-40%[125] 运营表现:产量与销量 - 油气净产量达3.846亿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1%[19][24] - 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12.0%[19][24] - 公司油气净产量达384.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1%[26] - 天然气产量同比上升12.0%,主要因深海一号二期投产[27] - 石油液体产量占比77.0%,天然气产量占比23.0%[27] - 天然气销量489.2十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13.5%[81] - 海上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9.5%[29] - 台风模式累计挽回产量损失超60万吨当量[29] 运营表现:地区与业务分布 - 中国区域油气净产量266.5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7.6%[27] - 海外区域油气净产量118.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2.8%[27] - 渤海区域产量127.7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9.0%[28] - 南海西部产量51.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26.8%[2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地区客户贡献销售收入占比63%,较2024年同期的62%有所提升[120] - 2025年上半年勘探及生产分部收入为450.2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29.32亿元下降14.9%[119] - 2025年上半年贸易业务分部收入为1622.7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734.98亿元下降6.5%[119] 运营表现:价格与销售收入 - 油气销售收入1717.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24] - 布伦特原油均价同比跌幅15.1%[23] - 油气销售收入人民币171,745百万元,同比减少7.2%[81] - 石油液体实现价格69.15美元/桶,同比下降13.9%[81] - 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2%至1717.45亿元人民币(2024年:1851.12亿元人民币)[99] 资本支出与投资 - 公司资本支出人民币5760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其中开发投资人民币36273百万元,同比下降9.8%[93] - 资本支出为人民币52,24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4,567百万元减少4.3%[107] - 购建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人民币5824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62811百万元下降7.3%[130]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32099百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使用人民币30323.38百万元[98] 资产负债与权益 - 公司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118957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5.9%;流动资産人民币321489百万元,增长21.5%[89] - 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33.7%至450.08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336.61亿元人民币)[102]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增长4.8%至9828.11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9374.06亿元人民币)[102]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权益增长5.2%至7864.68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7475.48亿元人民币)[104]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权益总额为人民币786,468百万元,较期初的人民币747,548百万元增长5.2%[105] - 2025年6月30日合并分部资产为11189.5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562.81亿元增长5.9%[119] - 2025年6月30日合并分部负债为3305.8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68.45亿元增长7.7%[119] 负债与借款 - 短期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3.2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200.84亿元下降93.4%[135] - 长期银行及其他借款为605.6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612.43亿元下降1.1%[136] - 债券余额为550.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554.57亿元下降0.7%[136] - 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借款余额为23.1亿元人民币(短期5.33亿+长期17.77亿)[135][136] - 与中国海油集团及其联系人的借款余额为人民币1,320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5,630百万元下降76.5%[149][155] 股息分派 - 公司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7] - 董事会决定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21] - 公司宣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70]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总计约34697百万港元(约人民币31602百万元)[129] - 公司支付二零二四年末期股息人民币28,942百万元[105] 公司治理与董事变动 - 公司董事穆秀平自2025年1月22日起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并担任首席财务官[68] - 公司董事汪东进自2025年4月23日起不再担任非执行董事、董事长及委员会主席职务[68] - 公司董事张传江自2025年7月8日起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董事长及委员会主席[68] - 董事会每年两次收到管理层关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合规管理工作的报告[33] - 独立非执行董事赵崇康持有1,650,000股港股占已发行港股总数0.004%[59] - 赵崇康持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概约百分比为0.003%[59] - 关键管理人员酬金支出为人民币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7百万元增长14.3%[151] 股权结构 - 主要股东中国海油集团持有29,530,451,273股港股,占已发行港股总数66.30%[61] - 主要股东CNOOC (BVI) Limited持有28,772,727,268股港股,占已发行港股总数64.60%[61] - 公司回购并注销36,810,000股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总对价66.3亿元人民币[139] 关联方交易 - 关联方交易中勘探及配套服务费用2025年上半年为6575百万元,同比下降4.2%[146] - 开发及配套服务(含新能源)费用2025年上半年为27053百万元,同比下降9.4%[146] - 生产及配套服务(含新能源)费用2025年上半年为8757百万元,同比增长6%[146] - FPSO船租赁费用2025年上半年为247百万元,同比增长19.9%[146] - 向关联方销售石油和天然气产品(不含长期销售)2025年上半年为95224百万元,同比下降17.8%[147] - 向关联方长期销售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2025年上半年为21096百万元,同比增长41.2%[147] - 关联方销售总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56%[147] - 在财务公司的存款利息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149百万元,同比下降11.8%[148] - 在财务公司的存款余额2025年6月30日为21948百万元,较2024年底基本持平[148] - 应付中国海油集团及其联系人余额为人民币48,000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40,577百万元增长18.3%[149] - 应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余额为人民币179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156百万元增长14.7%[149] - 中国石化集团贡献公司油气销售收入9%,较2024年同期的8%上升1个百分点[150] - 对中国海油集团及其联系人的资本承诺为人民币5,688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14,027百万元下降59.5%[156] - 财务公司金融服务存款上限为人民币22,000百万元,贷款上限为人民币50,000百万元[153][154] 金融工具与投资 - 子公司CPNA回购票面利率7.875%的债券400,000美元,占该债券总票面金额314,572,000美元的0.13%[64] - 子公司CPNA回购票面利率6.400%的债券4,204,000美元,占该债券总票面金额752,452,000美元的0.56%[64] - 长期担保债券公允价值约为人民币537.2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671.56亿元下降20.0%[159]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总额为人民币337.49亿元,其中第一等级42.77亿元(12.7%),第二等级289.04亿元(85.7%),第三等级5.68亿元(1.7%)[161] - 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规模为人民币283.20亿元,较2024年末的409.50亿元减少30.8%[161][162] - 公开交易的货币市场基金公允价值为人民币42.05亿元,较2024年末的41.71亿元增长0.8%[161][162] - 衍生金融工具期货资产公允价值为人民币0.72亿元,较2024年末的0.04亿元大幅增长1700%[161][162] - 衍生金融工具期货负债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08亿元,较2024年末的0.12亿元增长800%[161][162] - 第三等级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5.68亿元,其中其他金融资产5.50亿元,非公开交易之长期权益投资0.18亿元[161] - 应付款项融资公允价值保持稳定,2025年6月末为人民币5.84亿元,较2024年末的5.83亿元基本持平[161][162] - 公司持有BC ENERGY INVESTMENTS CORP 50.0%股权,其注册资本为1.023亿美元[111] - 公司持有中海石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31.8%股权,其注册资本为40亿元人民币[111] - 公司持有Arctic LNG 2 LLC 10.0%股权,其注册资本为159.76亿卢布[111] 风险因素:运营与市场 - 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波动可能对公司业务、现金流和收益产生实质性影响[39] - 公司海上作业平台及勘探开发活动存在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排放不达标风险[38] - 公司油气运输面临倾覆、碰撞、海盗、恶劣天气导致的损毁或损失等危险[41] - 能源转型加速可能使公司面临投资和运营成本上升、主营业务收入下降风险[38] - 公司网络攻击可能导致业务中断数据丢失或成本增加[49] - 公司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主要客户销售占比较高[45] - 公司面临供应商集中度较高风险,向主要供应商进行的采购占比较高[46] 风险因素:地缘政治与监管 - 地缘政治及贸易摩擦对全球物资、人员和资本流动造成负面影响[35] - 公司在俄罗斯拥有10%权益的Arctic LNG 2 LLC项目因制裁受到不利影响[36] - 加拿大运输与出口基础设施有限可能影响公司石油和天然气完整产能的实现[50] - 加拿大原住民协商失败可能导致开发活动延期[50] - 关联交易需获得上市地监管机构及独立股东审批[51] - 数据隐私合规需要大量开支以遵守多司法管辖区法规[56] - 公司存在潜在税务负债风险,涉及2008年起为海外附属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可能产生的所得税[158] 风险因素:财务与外汇 - 公司大部分油气销售收入为人民币和美元存在汇率风险[52] - 公司境外资本支出需通过人民币兑换美元支付带来汇率波动风险[52] - 经营所在国股利分配法律限制可能对公司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53] - 公司对联合经营的运营或未来发展的影响和控制能力有限[44] 其他财务数据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0%,同比减少2.37个百分点[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人民币120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汇兑损失净额人民币538百万元增加323.8%[86] - 公司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2506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26031百万元减少3.7%[87]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13.1%至1.46元人民币(2024年:1.68元人民币)[101] - 2025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46元,较去年同期1.68元下降13.1%[128] - 公司资本负债率8.4%,较去年末减少2.5个百分点[94] - 应收账款总额为451.11亿元人民币,坏账准备为1.03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0.23%[132] -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为450.13亿元人民币,坏账准备0.51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0.11%[132] - 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为0.88亿元人民币,坏账准备0.45亿元人民币,计提比例51.14%[132] - 应付及暂估账款总额为706.4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596.85亿元增长18.4%[134] - 应付供应商及合作伙伴款项为639.6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578.74亿元增长10.5%[134] - 已签订合同但未拨备资本性承诺为人民币34,396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51,003百万元下降32.5%[156] - 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为人民币58,396百万元,较2024年末的52,683百万元增长10.8%[157] 税务状况 - 公司香港业务所得税率为16.5%,中国大陆主要附属公司适用25%税率,深海开发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122] - 海外附属公司所得税率区间为10%至82%[122] - 自营油气田增值税率9%或13%,资源税率6%,城市维护建设税率1%或7%[126] - 教育费附加按实际缴纳税额3%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按2%征收[126] - 矿业权出让收益按矿产资源类型征收,费率为销售收入的0.3%至0.8%[12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香港联交所00883(港币柜台)及80883(人民币柜台),上海证券交易所600938[1][14] - 公司是中国最大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企业之一[14] - 公司
中国海油9月8日获融资买入1.04亿元,融资余额17.9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9 04:57
股价及融资交易表现 - 9月8日股价上涨1.59% 成交额达15.22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04亿元但融资净流出3788.96万元 融资余额17.93亿元占流通市值2.29%[1] - 融券余额1234.28万元处于近一年7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量47.20万股[1]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原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销售 油气销售占比84.57% 贸易业务占比13.11%[2] - 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尼日利亚及巴西等多国市场[2] - 2022年4月21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及香港[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23.28万户较上期减少0.25% 人均流通股12,936股增加5.50%[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5947.79万股[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08亿元同比下降8.45%[2] - 归母净利润695.33亿元同比下降12.79%[2] 分红政策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43.35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总额达1763.64亿元[3]
油气开采板块9月8日涨0.87%,中国海油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7667.1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8 08:47
板块表现 - 油气开采板块9月8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87% [1] - 上证指数当日上涨0.38%至3826.84点 深证成指上涨0.61%至12666.84点 [1] 个股涨跌 - 中国海油领涨板块 收盘价26.15元 涨幅1.59% 成交量58.64万手 成交额15.22亿元 [1] - 蓝焰控股上涨1.59%至7.05元 成交量14.17万手 成交额9917.3万元 [1] - 洲际油气上涨0.88%至2.30元 成交量119.52万手 成交额2.73亿元 [1] - *ST新潮下跌1.49%至3.96元 成交量27.91万手 成交额1.11亿元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7667.11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940.8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9607.9万元 [1] - 洲际油气获主力净流入569.79万元(占比2.08%) 游资净流入372.09万元(占比1.36%) 散户净流出941.88万元(占比-3.45%) [2] - 蓝焰控股获主力净流入72.68万元(占比0.73%) 游资净流入147.29万元(占比1.49%) 散户净流出219.98万元(占比-2.22%) [2] - *ST新潮主力净流出1941.47万元(占比-17.54%) 游资净流入664.46万元(占比6.00%) 散户净流入1277.01万元(占比11.54%) [2] - 中国海油主力净流出6368.11万元(占比-4.18%) 游资净流出3124.64万元(占比-2.05%) 散户净流入9492.75万元(占比6.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