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海外发展(00688):24年报点评:权益销售投资双第一,引领行业破局
天风证券· 2025-04-02 12: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地产建筑业/地产,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销售行业领跑,土储优质,财务及融资优势明显,品牌契合行业向改善性需求过渡趋势,有望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润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约1851.54亿元,同比-8.58%;归母净利润156.36亿元,同比-38.95%,核心利润157.2亿元,同比-33.5%;基本每股盈利1.43元,同比-38.9% [1] - 2024年公司毛利率17.7%,较2023年下滑2.6pct;净利率9.6%,较2023年下降3.8pct [1] - 公司拟派末期股息每股30港仙,全年合计60港仙,分红比例提升至38.5% [1] 销售与投资情况 - 销售端,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额3106亿元,同比+0.3%;销售面积1152万平,同比-13.8%,市占率较2023年提升0.55pct达3.21%;权益金额2858亿元,同比+2.5%,权益比例较2023年提升2pct至92%,克而瑞百强销售权益金额排名升至行业第1 [2] - 2024年销售均价2.70万元/平,较2023年提升0.38万元/平;北上广深港销售额占比达61% [2] - 拿地端,2024年公司于12个城市新增22幅土地,总地价806.1亿元,同比-40%;权益地价696.3亿元,同比-43.2%,权益比例86.4%;总投资强度26%,权益投资强度24%;一线权益拿地金额占比74% [2] - 2024年公司新增土地货值及总拿地金额均排名行业第一,截至2024年末,公司(不含中海宏洋)总土储、权益土储分别为2877、2543万平,较2023年同期分别同比-18.3%、-16.3%,约覆盖2.5年销售规模 [2] 财务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手现金1247.1亿元,同比+17.6%;2024年内净偿还债务175.5亿元,截止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55.8%、净借贷比率29.2% [3] - 2024年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1%,较2023年下降0.45pct,处于行业最低区间 [3] - 2024年标普上调集团信用评级,公司成为唯一双A国际信用评级的内房上市公司 [3] 运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商业物业收入71.3亿元,同比+12.1%;其中,写字楼收入35.7亿元,同比+4.1%;购物中心收入22.6亿元,同比-15.7%;长租公寓收入2.7亿元,同比+42.1%;酒店及其他物业收入10.3亿元,同比-2.8% [4] - 2024年内公司新开业9个商业物业项目,包括2个写字楼、1个购物中心、6个长租公寓,总建面增加30万方 [4] - 截止2024年底公司于一二线城市共获取18个轻资产项目 [4] 投资建议 - 考虑房价下行对结转毛利率产生影响,预测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63.7、169.1亿元(原值:266.7、289.9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176.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2,524.07|185,154.03|175,896.33|167,101.51|170,443.54| |增长率(%)|12.31|-8.58|-5.00|-5.00|2.00| |EBITDA(百万元)|41,930.54|30,777.26|29,963.40|28,785.02|29,013.1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5,609.84|15,635.66|16,371.57|16,909.99|17,686.41| |增长率(%)|10.08|-38.95|4.71|3.29|4.59| |EPS(元/股)|2.34|1.43|1.50|1.55|1.62| |市盈率(P/E)|4.95|8.11|7.74|7.49|7.17| [5]
业绩未企稳,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如何破除利润下滑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2 11:5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2024年业绩未如预期增长,利润下滑,正寻找开发业务外增长点,二者转型路径有共性也有分野,将成典型观察样本 [1][2][8] 业绩表现 - 2024年中海地产及其联营、合营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3106.9亿元,同比微增0.3%,销售面积1149万平方米,同比降14%,净利润约177.87亿元,同比降34.24%,归母净利润约156.36亿元,同比下滑38.95% [1] - 2024年华润置地累计合同销售额约2611亿元,同比减少15%,综合营业额达2787.99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为255.77亿元,同比减少18.45% [1] 利润情况 - 中海地产曾是“利润王”,2024年营业收入由2023年的2025.2亿元下滑至1851.5亿元,毛利率为17.70%,下滑2.6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9.61%,下跌3.74个百分点 [3] - 华润置地增收不增利,2024年综合营业额2787.99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45%,综合毛利率同比降3.6个百分点至21.6%,开发销售型业务毛利率为16.8%,同比降低3.9% [3] 投资策略 - 两家公司修复财报策略是保持积极投资强度,聚焦高能级城市 [4] - 华润置地坚持量入为出,推动资源换仓和结构优化,增量投资坚持城市聚焦和深耕策略,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94%,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占比72% [4] - 中海地产2025年投资稳中有进,聚焦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关注机会型城市,项目选择更聚焦确定性 [4] 转型探索 - 华润置地是转型标杆,2024年经常性收入业务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6.6%,核心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2%,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提升6.3个百分点至40.7%,资管规模达4621亿元,同比增长346亿元,增速8.1% [6] - 到2025年,华润置地经常性收入业务对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将达45%以上,长远目标约各占50% [6] - 2024年中海商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12.1%,五年复合增长12.8%,对整体利润贡献超10% [6] - 中海地产将加快设立公募REITs,把握商业资产调整期做好收并购,靠“中海好房子”在开发业务竞争,今年将在多地落地 [7]
中国海外发展(00688):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权益销售及拿地金额排名首位,商业收入稳健增长
开源证券· 2025-04-02 11: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海外发展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营收利润有所下降,权益销售金额和拿地金额均排名行业第一,商业物业稳健扩张 受结转毛利率下行影响,下调2025 - 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98.8、215.4、22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2、1.97、2.0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8、6.3、6.0倍 公司项目聚焦高能级城市核心区域,盈利确定性较强,维持“买入”评级 [6]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当前股价13.420港元,一年最高最低为18.580/10.540港元,总市值1468.80亿港元,流通市值1468.80亿港元,总股本109.45亿股,流通港股109.45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16.3% [1] 营收利润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1851.5亿元,同比 - 8.6%;股东应占溢利156.4亿元,同比 - 38.9%;核心股东应占溢利157.2亿元 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91.4%至4.2亿元,毛利率17.7%,同比 - 2.6pct [7] - 截至2024年末,已售未结转金额2182亿元,同比 + 17.4% [7] - 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464.5亿元,在手现金1241.7亿元,在手现金占总资产比例同比 + 2.3pct至13.7%;派息每股60港仙,派息比例38.2% [7] 销售与拿地情况 - 2024年销售金额3107亿元,同比 + 0.3%,权益销售规模行业第一;销售面积1149万方,同比 - 14%;销售均价27047元/平,同比 + 16.6%,市占率提升至3.21% [8] - (不含中海宏洋)在一线城市销售1640亿元,占比61%,在京沪深等16城市占率位居第一 [8] - 2024年新增22宗土地,购地金额806亿元,权益比86%,拿地规模行业第一,其中一线城市占比77% [8] - 截至2024年末,(不含中海宏洋)总土储2877万方,权益比88%,一线 + 强二线城市占比85% [8] 商业业务与负债情况 - 2024年商业物业收入71.3亿元,同比 + 12.1%,其中写字楼新签面积91万方,收入同比 + 4.2%,经营利润率59.8%;成熟购物中心出租率达96.5%,收入同比 + 34.6%,经营利润率55.8% [9] - 截至2024年末,总借贷2415.6亿元,人民币借贷占比较2023年底 + 12.0pct至82.3%;一年内到期占比11.8%,净借贷比29.2%;平均融资成本仅3.1%,处于行业最低区间 [9]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 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202,524 | 185,154 | 200,016 | 206,478 | 210,971 | | YOY(%) | 12.3 | -8.6 | 8.0 | 3.2 | 2.2 | | 净利润(百万元) | 25,610 | 15,636 | 19,880 | 21,544 | 22,485 | | YOY(%) | 10.1 | -38.9 | 27.1 | 8.4 | 4.4 | | 毛利率(%) | 20.3 | 17.7 | 18.5 | 19.1 | 19.5 | | 净利率(%) | 13.4 | 9.6 | 11.0 | 11.5 | 11.7 | | ROE(%) | 6.9 | 4.1 | 5.1 | 5.3 | 5.4 | | EPS(摊薄/元) | 2.34 | 1.43 | 1.82 | 1.97 | 2.05 | | P/E(倍) | 5.3 | 8.7 | 6.8 | 6.3 | 6.0 | | P/B(倍) | 0.4 | 0.4 | 0.3 | 0.3 | 0.3 | [9]
2025年1-3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4-01 09:31
土地市场概况 - 3月土地市场呈现成交量跌价升态势,平均溢价率达17.1%,较2月提升6个百分点,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地价屡创新高 [9] - 京沪杭蓉等城市土拍楼板价创新高,杭州、苏州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2%和38%,带动市场热度维持高位 [11] - 行业投资延续"头尾分化"格局,销售百强房企整体拿地销售比0.3,而TOP10房企新增货值集中度高达75% [9][16] 房企投资表现 - 2025年1-3月新增土储百强房企总货值6220亿元(同比+17.8%)、总价3171亿元(同比+42.2%)、建面3356万平方米(同比+5.1%),三项指标均同比回正 [15] - 销售TOP10房企一季度拿地金额1775亿元,同比激增162%,其中8家位列拿地金额TOP10榜单 [22] - 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等央企拿地销售比超0.6,金额同比涨幅分别达92%、1768%和183% [22] 区域与城市分化 - 核心城市土拍持续回暖,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高总价高溢价地块频出,6个TOP10成交金额城市平均溢价率超10% [11] - 三四线城市量价同比回缩,市场复苏动能不足,与核心城市形成显著结构性分化 [23] - 滨江集团94%拿地金额集中于杭州,反映房企高度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22] 行业集中度趋势 - 新增土储货值百强门槛11.7亿元(同比-19%),但新增总价百强门槛5.3亿元(同比+18%)、建面百强门槛17.1万方(同比+14%) [13] - 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75%(较2024年末+13pct),TOP11-20占比13%,后50强仅占3%,资源加速向头部集中 [16] - 头部房企战略聚焦核心城市低容积率小地块,中小房企受流动性限制持续收缩投资半径 [23]
港股收盘(04.01) | 恒指收涨0.38% 医药股走势强劲 小米集团-W(01810)午后跳水跌超5%
智通财经网· 2025-04-01 08:53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对等关税”即将落地,港股三大指数早盘走高但午后涨幅收窄,交银国际认为全球不确定性升温,港股应以守待攻,4月基本面数据验证和关税等外生性影响受关注,也是政策刺激信号释放的关键 [1] 蓝筹股表现 - 小米集团-W午后跳水,跌5.49%,报46.5港元,成交额280.81亿港元,拖累恒指78.78点,公司回应SU7碰撞爆燃事件,将配合警方调查 [2] - 石药集团涨10.93%,报5.48港元,贡献恒指7.33点;九龙仓置业涨4.86%,报19.84港元,贡献恒指2.59点 [2] - 康师傅控股跌4.59%,报12.46港元,拖累恒指1.91点;中国海外发展跌4.46%,报13.28港元,拖累恒指3.92点 [2] 热门板块表现 大型科技股 - 小米午后跳水跌超5%,快手涨超3%,腾讯、阿里、美团均涨超1% [3] 生物医药股 - 国内创新药进入收获期,市场预期集采政策优化,生物医药股爆发,如宜明昂科 - B涨19.86%,康方生物涨12.86%等 [3] - 国家医保局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发会,业内流传相关通知截图和征求意见稿,民生证券看好医药创新和消费主线 [3] - 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国有企业对生物医药等薄弱领域运用多种方式加快形成产业影响力 [4] 石油股 - 供应担忧推升油价,“三桶油”普遍上扬,如中海油涨2.7%,中海油服涨2.5%等 [3][4] - 特朗普言论引发地缘冲突担忧,国际油价上涨,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布伦特原油价格有望涨至70 - 75美元/桶 [4] - 2024年“三桶油”合计归母净利润超3529亿元,中国石油盈利居首,中国海油营收、净利双增,中国石化营收、净利下滑 [5] 内房股 - 内房股走势分化,美的置业涨12.04%,富力地产涨3.85%,雅居乐集团跌7.41%,中国海外发展跌4.46% [6] - 1 - 3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9.8%,3月单月同比下降10.6%,一季度市场低位运行 [6] - 美的置业2024年营收增长33%,保留业务归母核心净利润增长25%;雅居乐集团营业额微增,股东应占亏损扩大;中国海外发展收入和溢利均减少 [7] 热门异动股 - 老铺黄金续创新高,涨19.07%,2024年销售业绩增长166%,净利润增长254%,拟首次派息,中金看好其获取市场份额 [8] - 海吉亚医疗全天强势,涨9.97%,公司创始人朱义文多次增持,对公司发展有信心 [9] - 小鹏汽车表现亮眼,涨5.58%,3月交付新车33205台,同比增长268%,一季度累计交付量创新高 [10] - 泡泡玛特再破顶,涨4.98%,交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升至176港元,管理层目标突破200亿收入规模 [11]
中国海外发展(00688):销售逆势争先,率先受益核心区域及好项目“止跌回稳”
平安证券· 2025-03-31 14: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头部房企,长期坚持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管理,在行业信用危机期仍可保持稳健经营,随着行业优胜劣汰,凭借运营、品牌及信用等优势,有望把握逆势扩张机遇;虽下调2025 - 2026年EPS预测,新增2027年EPS预测,但考虑公司拿地、销售、融资、去化情况等仍优于同业,维持“推荐”评级 [5] 相关目录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行业为房地产,公司网址为www.coli.com.hk,大股东为中国海外集团,持股56.1%,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会,总股本10944.9百万股,流通A股为0,流通B/H股10944.9百万股,总市值1521.3亿港元,每股净资产34.8元,资产负债率55.8%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收入1851.5亿元,同比下滑8.6%;归母净利润156.4亿元,同比下滑38.9%,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30港仙 [3] - 给出2023A - 2027E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ROE、EPS、P/E、P/B等数据 [4] - 给出2024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详细数据 [8][9] - 给出2024A - 2027E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估值倍数等主要财务比率数据 [10] 业务情况 - 2024年中指院全口径销售额排名升至行业第2,权益销售额排行榜升至第一,市占率进一步提高;区域布局聚焦重点城市,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销售额贡献占比达85%,北京、上海、深圳销售额市占率位居当地第一;“玖序系”高端住宅产品引领市场,四个项目合计销售逾500亿元,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创开盘及单盘年销售纪录,推动销售均价同比上升24.4%至33810元/平米;2024年购地22宗,总购地金额806亿元,投资规模行业第一,一线城市占比77%,在特大型等项目投资优势突出,截至2024年末已售未结金额2526亿元,同比增长6.5% [5] - 2024年商业收入增长12.1%,聚焦核心城市优质资产;三条红线保持绿档达标,平均融资成本仅3.1%,人民币负债占比82.3%,在手现金1241.7亿元,占总资产13.7% [5] 投资建议 - 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EPS预测为1.46元(原为2.43元)、1.49元(原为2.47元),新增2027年EPS预测1.5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8倍、8.6倍、8.5倍,维持“推荐”评级 [5]
中国海外发展去年收入超1800亿 在手现金超千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3-31 08:52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房地产市场下行,中国海外发展业绩保持行业领先,销售、商业收入增长,财务状况稳健 [1][2] 业绩表现 - 实现收入1851.5亿元,税前溢利264.1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157.2亿元 [1] - 全年合计派发股息每股港币60仙,派息率38.2% [1] - 合约销售金额3107亿元,同比增长0.3%;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21%,较2023年末提升0.55个百分点 [1] - 北上广深及香港五个城市实现销售合约额1640亿元,占总销售合约额的61% [1] - 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实现合约销售额387亿元,创全国单盘年销售纪录 [1] 商业收入 - 9个商业项目投入运营,商业物业收入同比增长12.1%至71.3亿元,2020年以来复合增长率达12.8% [2] 财务状况 - 获标普全球上调信用评级至A -/稳定,成为唯一双A国际信用评级的中国房企 [2] - 净偿还债务175.5亿元,期末资产负债率为55.8%,净借贷比率为29.2%,处于行业最低区间,保持在“绿档” [2] - 经营现金净流入创新高达到464.5亿元,在手现金1241.7亿元,现金占总资产升至13.7% [2]
中国海外发展2024 年权益销售额行业第一 土地投资规模领先
中国经济网· 2025-03-31 07:28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房地产市场下行,中国海外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为股东创造价值和稳健回报,各业务表现良好且财务状况稳健,未来将保持高质量发展 [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851.5亿元,税前溢利264.1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157.2亿元 [1] - 全年合计派发股息每股港币60仙,派息率38.2% [1] 销售情况 - 系列公司合约销售金额3107亿元,同比增长0.3%,是十强房企中唯一销售增长公司,权益销售额排名行业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3.21%,较2023年末提升0.55个百分点 [2] -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市场占有率均进入当地前三名,北上广深及香港五个城市销售合约额1640亿元,占总销售合约额61% [3] - 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合约销售额387亿元,创全国单盘年销售纪录,四个“玖序系”高端住宅项目合计销售逾500亿元 [3] 商业收入 - 九个商业项目投入运营,商业物业收入同比增长12.1%至71.3亿元,2020年以来商业运营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2.8% [4] 财务状况 - 获标普全球上调信用评级至A -/稳定,成为唯一双A国际信用评级的中国房企,净偿还债务175.5亿元,期末资产负债率55.8%,净借贷比率29.2%,处于行业最低区间,保持在“绿档” [5] - 经营现金净流入创新高达到464.5亿元,在手现金1241.7亿元,现金占总资产升至13.7%,平均融资成本3.1%,分销及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3.7%,费效比行业领先 [6] 产品优势 - 2024年9月推出贴合“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中海好房子”样板,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7]
中国海外发展(00688)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56.36亿元 同比减少38.95%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04:0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海外发展2024年业绩有收入减少、溢利下滑情况,但信用评级上调、销售增长、市场占有率提升,聚焦策略成果显著,商业物业发展良好,财务状况稳健且成本优势突出 [1][2][3] 业绩情况 - 2024年收入1851.54亿元,同比减少8.58% [1] - 股东应占溢利156.36亿元,同比减少38.95% [1] - 每股基本盈利1.43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30港仙 [1] 信用评级 - 标普全球上调集团信用评级从BBB+/稳定至A-/稳定,成唯一双A国际信用评级的中国房企 [1] 销售表现 - 2024年集团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3106.9亿元,同比增长0.3%,是中国十强房企中唯一销售增长公司 [1] - 国内市场占有率较2023年末提升0.55个百分点达3.21%,2024年权益销售额居行业第一 [1] 聚焦策略成果 - 集团强聚焦一线城市策略收获硕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场占有率均进当地前三,京沪深居第一 [2]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在香港及北上广深五城合约销售额1640.4亿元,占销售合约额60.6%,上海合约销售额704.5亿元 [2] - 聚焦改善性住房需求,多地高端产品项目逆势热销,上海建国东路项目创全国单盘年销售纪录 [2] 商业物业发展 - 九个商业项目投入运营,商业物业运营总建筑面积增加30万平方米,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12.1% [3] 投资情况 - 全年在12个内地城市获取22宗地块,总购地金额806.1亿元,权益购地金额696.3亿元,新增购地金额行业第一 [3] - 四个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约73.5%,货量结构优势突出 [3] 财务状况与成本优势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55.8%,净借贷比率29.2%,保持“绿档” [3] - 提早偿还俱乐部贷款港币121.1亿元,净偿还债务175.5亿元,优化债务结构,债务占比提升至82.3% [3] - 持有银行存款及现金1241.7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64.5亿元 [3] - 2024年平均融资成本3.1%,分销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3.7%,费效比行业领先 [3]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04:00
合约物业销售情况 - 集团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上升0.3%至3106.9亿元,销售面积1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3] - 2024年公司系列公司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额3106.9亿元,同比增长0.3%,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0.55个百分点达3.21%[28] - 2024年集团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上升0.3%至3106.9亿元,销售面积为1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合约销售均价每平方米27047元,同比上升16.6%[38] 公司收入情况 - 集团收入为1851.5亿元,商业物业收入为71.3亿元,同比上升12.1%[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851.54亿元,较2023年的2025.24亿元有所下降[4] - 2024年公司经审核收入为1851.5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为156.4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157.2亿元[29] - 集团年内收入为1851.5亿元,经营溢利为266.9亿元,毛利率为17.7%,分销与行政费用占收入比例为3.7%,股东应占溢利为156.4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157.2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43元[37] 公司溢利与盈利指标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56.4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157.2亿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43元[3][4]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266.94亿元,较2023年的405.25亿元下降[4]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溢利为177.87亿元,较2023年的270.47亿元下降[4][5] - 2024年报告分部溢利为26,327,13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169,374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26,407,91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120,334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分配于公司股东之本年度溢利为15,635,65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5,609,837千元人民币[21] 土地储备与购置情况 - 集团在中国内地12个城市新增22幅土地,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416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为389万平方米,总地价为806.1亿元,权益地价为696.3亿元[3] - 2024年公司在12个内地城市获取22宗地,总购地金额806.1亿元,权益购地金额696.3亿元,一线城市权益购地金额占比约73.5%[31] - 集团于内地12个城市新增22幅土地,新增土地储备总面积416万平方米,权益面积389万平方米,总地价806.1亿元,权益地价696.3亿元[43] - 2024年末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土地储备总面积2877万平方米,权益面积2543万平方米,中海宏洋新增土地储备面积119万平方米,年末土地储备总面积1378万平方米,权益面积1159万平方米[45] - 集团系列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为4255万平方米[46] 财务指标与资金状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为2415.6亿元,持有银行存款及现金为1241.7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64.5亿元,净借贷比率为29.2%,平均融资成本为3.1%[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3806.1亿元[3][4] -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5.8%,净借贷比率为29.2%,人民币债务占比提升至82.3%[31] - 2024年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3.1%,分销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为3.7%[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3739.5亿元,流动比率为2.4倍,净借贷比率为29.2%;银行存款及现金为1241.7亿元,占总资产13.7%[49] - 2024年集团总利息支出减少9.3亿元,平均融资成本为3.1%[4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借贷为2415.6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贷为285.9亿元,占总借贷的11.8%;人民币占总借贷的82.3%、港币占6.4%、美元占11.3%;定息借贷占总借贷46.3%[50] - 2024年集团境内外融资864.6亿元,提早或到期偿还债务1040.1亿元,净偿还债务175.5亿元[51] - 2024年集团销售回款为2219.3亿元,其他经营回款为147亿元,总经营回款为2366.3亿元,同比上升2.1%;资本支出为1476.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464.5亿元[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存款及现金为1241.7亿元,其中人民币占98.3%、港币占1.2%、美元占0.3%、英镑占0.1%及少量其他货币;可动用资金达1726.6亿元[53] - 2024年人民币借贷占比提升至82.3%,较2023年底提升12个百分点[53]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局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30仙,全年合共派发股息每股港币60仙[3][4] - 董事局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港币30仙,金额约为3,053,623,000元人民币[22] - 2024年已确认股息为7,498,12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565,651千元人民币[22] 业务线收入情况 - 2024年房地产开发业务来自客户合约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收入为174,716,382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商业物业运营业务来自客户合约在一段时间确认的收入为1,029,583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其他业务来自客户合约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收入为2,797,857千元人民币,在一段时间确认的收入为510,446千元人民币[14] - 2024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分部收入为185,154,027千元人民币,总分部收入为190,198,410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房地产开发业务来自客户合约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收入为192,877,444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商业物业运营业务来自客户合约在一段时间确认的收入为1,063,521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总分部收入为202,524,069千元人民币,总分部收入为210,315,650千元人民币[14] - 集团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1747.2亿元[40] - 集团商业物业收入同比上升12.1%至71.3亿元,其中写字楼租金收入35.7亿元,购物中心租金收入22.6亿元,长租公寓收入2.7亿元,酒店及其他商业物业收入10.3亿元[47] - 集团其他业务内外部收入为83.5亿元,物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外部收入为26.9亿元,同比上升3.9%[48] 其他财务费用与支出 - 2024年总财务费用为9,189,75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115,796千元人民币[17] - 2024年所得税费用总计8,620,68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073,689千元人民币[18]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情况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为1,590,168千元人民币,2023年末为4,008,180千元人民币[23] - 2024年末应付账款为41,847,037千元人民币,2023年末为68,817,623千元人民币[24] 股份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目为10,944,884千股[25] 市场环境情况 -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7.1%,仅相当于2021年的53.2%[28] 区域销售情况 - 公司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在香港及北上广深五城实现合约销售额1640.4亿元,占比60.6%,上海实现704.5亿元[29] 商业物业运营情况 - 公司商业物业运营总面积增加30万平方米,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12.1%[30] - 集团年内新增九个商业物业投入运营,总面积增加约30万平方米,2024年末累计获取外部轻资产项目18个[47] 联营合营项目情况 - 联营和合营项目为集团贡献净利润6.5亿元,主要联营公司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额401.1亿元,收入459亿元,股东应占溢利9.5亿元[41] 项目竣工情况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在30个城市及香港项目竣工总面积达1059万平方米[41] 认证与交付情况 - 截至2024年末,集团已累计获得各类认证项目共计673个,相应总认证面积超1.1亿平方米[56] - 2024年集团按时保质交付超7.2万套住宅,交付及时率达100%[56] 股东周年大会情况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6月25日上午11时举行[58] 证券发行与赎回情况 - 2024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发行多笔证券,如中海企业发展2024年4月23日发行本金3000000千元的公司债券,年利率2.68% [61] - 2024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赎回多笔证券,如北京中海广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赎回多笔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证券,其中2021年3月23日发行的赎回面值999200千元[62] 公司合规与审核情况 - 公司已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9] - 公司未提早采纳多项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现行准则修订,评估显示不大可能对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11] - 公司于2024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及部分建议最佳常规[64] - 公司采纳的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不低于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2024年董事均遵守该守则[65] - 公司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审阅了集团2024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及会计政策[66] -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核对了业绩公告中2024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但未发出意见或核证结论[67] 未来项目计划 - 2025年公司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落地一批“中海好房子”[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