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利好持续叠加,上海新房成交放量:光大地产板块及重点公司跟踪报告
光大证券· 2025-09-22 10:28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地产开发)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 房地产(物业服务)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政策利好持续叠加推动上海新房成交显著放量 政策节点后上海商品房成交强度提升62.5%[4][70] - 区域分化和城市分化加深 高能级核心城市有望通过城市更新实现结构优化转型[5][79] - 投资聚焦三条主线:具备综合开发能力的龙头房企、存量资源丰富的运营型房企、物业服务赛道[5][79] 地产开发板块估值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9日 房地产(申万)市净率PB(LF)为0.85倍 处于2018年以来31.46%历史分位数[1][11] - 恒生地产建筑业市净率PB(LF)为0.45倍 处于2018年以来30.12%历史分位数[1][11] - 2025年9月1日至19日 房地产(申万)上涨5.2% 跑赢沪深300指数5.05个百分点[1][29] - 年初至今A股涨幅前三:滨江集团(+34.68%)、新城控股(+31.77%)、华发股份(+0.99%)[1][31] - H股涨幅前三:中国金茂(+63.25%)、建发国际集团(+49.68%)、中国海外宏洋集团(+48.88%)[1][31] 物业服务板块估值表现 - 房地产服务(申万)市盈率PE(TTM)为47.78倍 处于2018年以来75.95%历史分位数[2][38] - 2025年9月1日至19日板块上涨4.1% 跑赢沪深300指数3.97个百分点[2][49] - 年初至今A股涨幅前三:南都物业(+67.33%)、新大正(+46.07%)、招商积余(+14.70%)[2][55] - H股涨幅前三:华润万象生活(+52.36%)、建发物业(+42.22%)、绿城服务(+35.34%)[2][55] 政策效果跟踪 - 北京政策后商品住宅成交强度提升11.3% 二手房提升13.3%[4][69] - 上海政策后商品房成交强度大幅提升62.5% 二手房提升7.8%[4][70] - 深圳政策后新房成交强度提升28.4% 二手房提升11.4%[4][70] - 2025年1-8月上海新房销售金额TOP3:保利发展(311亿元)、招商蛇口(299亿元)、华润置地(262亿元)[4][70] 行业基本面数据 - 2025年1-8月房地产投资6.03万亿元 同比下降12.9%[64]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亿平方米 同比下降4.7%[64] - 商品房销售额5.50万亿元 同比下降7.3%[64] - 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2.23万亿元 同比下降13.8%[66] 重点公司推荐 - 地产开发推荐:保利发展(PE 18倍)、招商蛇口(PE 19倍)、中国金茂(PE 16倍)、滨江集团(PE 14倍)[35][36] - 物业服务推荐:招商积余(PE 13倍)、华润万象生活(PE 22倍)、绿城服务(PE 15倍)[60][61] - 运营型房企推荐:华润置地(PE 8倍)、上海临港(PE 21倍)、新城控股(PE 44倍)[35][36]
港股内房股集体下跌,碧桂园、世茂集团跌超8%
格隆汇APP· 2025-09-18 06:23
港股内房股集体下跌 - 金辉控股跌8.97%至2.840港元 总市值114.88亿港元 [1][2] - 碧桂园跌8.70%至0.630港元 总市值176.33亿港元 [1][2] - 世茂集团跌8.24%至0.390港元 总市值31.32亿港元 [1][2] - 雅居乐集团跌7.41%至0.500港元 总市值25.23亿港元 [1][2] - 旭辉控股集团跌7.17%至0.246港元 总市值25.85亿港元 [1][2] 其他内房股显著下跌 - 中梁控股跌6.90%至0.081港元 总市值3.54亿港元 [1][2] - 富力地产跌6.76%至0.690港元 总市值25.89亿港元 [1][2] - 远洋集团跌6.32%至0.163港元 总市值18.97亿港元 [1][2] - 融创中国跌6.21%至1.660港元 总市值190.4亿港元 [1][2] - 万科企业跌6.13%至5.510港元 总市值657.38亿港元 [1][2] 跌幅相对较小内房股 - 融信中国跌5.41%至0.210港元 总市值3.54亿港元 [1][2] - 龙光集团跌5.26%至1.080港元 总市值61.4亿港元 [1][2]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跌4.28%至2.460港元 总市值87.56亿港元 [2]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9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23:34
南向资金净流入 - 阿里巴巴-W净流入金额最高达52.78亿港元 净流入比23.35% 收盘价154.6港元上涨2.32% [1][2] - 盈富基金净流入27.82亿港元 净流入比13.48% 收盘价27.08港元上涨0.3% [1][2] - 恒生中国企业净流入15.66亿港元 净流入比14.38% 收盘价96.34港元上涨0.27% [1][2] - 美团-W净流入6.7亿港元 百济神州净流入5.17亿港元且净流入比达38.88% [2] - 映恩生物-B净流入3.59亿港元且股价大涨13.18% 脑动极光-B净流入3.41亿港元且股价暴涨34.93%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小米集团-W净流出7.21亿港元 净流出比10.12% 收盘价56.2港元上涨1.9% [1][2] - 信达生物净流出4.66亿港元 净流出比24.07% 收盘价95.6港元下跌2.3% [1][2] - 泡泡玛特净流出4.58亿港元 净流出比5.14% 收盘价259港元下跌6.43% [1][2] - 理想汽车-W净流出2.98亿港元 建设银行净流出2.54亿港元且股价下跌1.65% [2] - 中金公司净流出2.02亿港元且净流出比高达31.21% 腾讯控股净流出1.97亿港元 [2] 净流入比排名 - 越秀交通基建以63.76%净流入比位居榜首 净流入700.11万港元 [1][2] - 晶苑国际净流入比56.34% 华润燃气净流入比53.63%且净流入金额达4108.69万港元 [1][2] - 再鼎医药净流入比42.79%且净流入金额达2.11亿港元 为高比例流入中金额最大标的 [2][3] 净流出比排名 - 泉峰控股净流出比-59.36% 净流出3936.39万港元且股价下跌2.82% [1][3] - 雅迪控股净流出比-54.53% 净流出6582.97万港元 TCL电子净流出比-54.28% [1][3] - 九方智投控股净流出1.67亿港元 为高比例流出中金额最大标的 [3]
统计局2025年1-8月房地产数据点评:8月地产基本面延续下行,9月博弈更大力度政策
国信证券· 2025-09-17 05:2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2] 核心观点 - 8月地产基本面延续下行趋势 新房销售规模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加速下跌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相比二三线明显补跌[1][4] - 9月仍是地产股政策博弈窗口期 因北京 上海 深圳陆续出台放松限购限贷的地产新政[4][70]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推荐中国金茂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 贝壳-W 我爱我家[4][70] 行业数据表现 - 2025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 同比下降12.9% 降幅较1-7月扩大0.9个百分点[3][39] - 2025年1-8月房屋新开工面积39801万平方米 下降19.5% 降幅较1-7月扩大0.1个百分点[3][55] - 2025年1-8月房屋竣工面积27694万平方米 下降17.0% 降幅较1-7月扩大0.5个百分点[3][55] - 2025年1-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4.7% 降幅较1-7月扩大0.7个百分点[3][5] - 2025年1-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5015亿元 下降7.3% 降幅较1-7月扩大0.8个百分点[3][5] - 2025年1-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4318亿元 同比下降8.0% 降幅较1-7月扩大0.5个百分点[3][39] 销售市场分析 - 8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4.0% 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6% 降幅较7月扩大2.7个百分点[5] - 2025年8月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分别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45%和44% 处于历史较低水平[5] - 2025年1-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9600元/平方米 同比下降2.7% 降幅较1-7月扩大0.1个百分点[19] - 8月单月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9487元/平方米 同比下降3.8% 降幅较7月收窄2.9个百分点[19] 价格走势特征 - 2025年8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 降幅较7月收窄0.4个百分点 已连续10个月收窄[19] - 2025年8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 降幅与7月持平[19] - 2025年8月70城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5% 降幅较7月收窄0.4个百分点 已连续11个月收窄[19] -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同比跌幅连续3个月扩大 环比跌幅保持-1.0% 已连续4个月超过二三线城市环比跌幅[19] 企业资金状况 - 8月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9.5% 降幅较7月扩大2.4个百分点[39] - 8月单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1.9% 降幅较7月收窄3.9个百分点[39] - 2025年1-8月定金及预收款同比下降10.5% 降幅较1-7月扩大0.6个百分点[39] - 2025年1-8月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10.5% 降幅较1-7月扩大1.2个百分点[39] - 2025年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企到位资金分别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57%和51%[39] 建设活动表现 - 8月单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3% 降幅较7月扩大4.8个百分点[55] - 8月单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1.4% 降幅较7月收窄8.0个百分点[55] - 2025年8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24%和62%[55] - 新开工规模保持极低水平 竣工作为滞后指标下行趋势确定[55]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致非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09-15 09:09
报告发布 - 公司2025中期报告英文及中文版本已上载于公司网站和港交所网站[1] 通讯获取 - 建议股东阅览公司通讯网站版本,无法接收或阅览可索取免费印刷本[1][2] - 非登记股东联络中介提供电邮可电子收取通讯,未提供则发印刷本通知[3] - 可选择收取英文、中文或双语印刷本的中期报告及未来通讯[8]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工作日9:00 - 18:00致电过户处热线(852) 2980 1333[4]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2025-09-15 09:04
报告获取 - 公司2025中期报告中英文版本已上载于公司网站和港交所网站[1][4] - 无法收取电邮通知或访问网站版本可索取免费印刷本[2][5] 股东登记 - 登记股东需提供有效电邮地址,可通过回条更新[3][5] - 无有效电邮地址只能收到印刷本通知和通讯[3][5] 股东选择 - 股东可选择报告及通讯印刷本语言版本[8] - 可填电邮地址收取通讯及行动通讯电子版[8] 回条要求 - 回条需填妥、签署,可邮寄或电邮回公司[8] - 未作选择、无签名或填写不正确则无效[8] 其他说明 - 对通知有查询可致电过户处热线[4][6] - 公司可将个人资料披露给相关方[8]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5 09: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45.43亿元,同比下降33.4%[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达人民币2.84亿元,同比下降67.9%[17]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45.43亿元,同比下降33.4%[34]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3.48亿元,同比下降36.1%[34]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22亿元,同比下降52.9%[3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84亿元,同比下降67.9%[37] - 公司入账收入人民币143.08亿元,同比下降33.9%[46] - 公司分部溢利人民币4.49亿元,较去年同期12.38亿元下降63.7%[48] - 收入同比下降33.5%至145.4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218.52亿元)[68] - 经营溢利同比下降52.8%至6.2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13.19亿元)[6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同比下降67.9%至2.8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8.85亿元)[6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45.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5%[85] - 物业发展收入为143.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9%[8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9%(2024年同期为8.85亿元)[9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整体毛利率为9.3%,同比收窄0.3个百分点[34] - 公司毛利率8.6%,较去年同期9.2%收窄0.6个百分点[46] - 利息总开支为人民币7.10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12亿元[35]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0.19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0.05亿元[35] - 有效税率为30.4%,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36] - 公司财务费用大幅下降至1858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3.7%(2024年同期为2434万元)[92] - 公司利息收入为1.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1%(2024年同期为1.41亿元)[91]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2%(2024年同期为4.95亿元)[9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支付其他利息支出为6.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9.482亿元人民币减少30.6%[73] - 公司销售成本中的存货金额为128.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8%(2024年同期为196.42亿元)[93] 物业发展业务表现 - 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166.10亿元,同比下降12.7%[20] - 合约销售面积为1,472,400平方米,同比下降11.1%[20] - 公司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166.10亿元,同比下降12.7%[34] - 公司合约销售额为人民币166.10亿元,同比下降12.7%[40] - 公司合约销售面积1,472,400平方米,同比下降11.1%[40] - 联营及合营公司合约销售额人民币9.73亿元,同比下降42.5%[40] - 物业发展收入确认:合肥璟园/观山岭湖项目合约面积82,460平方米,金额16.32亿元人民币[49] - 物业存货状况:在建物业7,487,100平方米,已完工物业3,052,600平方米,合计10,539,700平方米[50] - 公司物业发展分部收入为216.41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99.1%(物业发展+商业物业运营合并收入217.15亿元)[90] - 物业发展分部利润为4.49亿元人民币[89] 商业物业运营表现 - 商业物业营收为2.35亿元,同比增长11.3%[21] - 已出租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21] - 商业物业运营收入:2025年上半年收入2.35亿元人民币,其中租金收入1.51亿元,酒店及其他商业运营收入0.84亿元[51] - 商业物业规模:持有商业物业已出租面积480,000平方米,账面价值69.45亿元人民币[51] - 商业物业运营收入为2.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85] - 公司商业物业运营分部收入为2.11亿元人民币,其中租金收入1.37亿元[90] - 商业物业运营分部利润为1.11亿元人民币[89] 土地储备和项目发展 - 新增总土地价格为人民币61.87亿元,新增总楼面面积为1,328,300平方米[22] - 公司新增11个项目,总代价人民币61.87亿元,新增楼面面积1,328,300平方米[38] - 公司应占新增楼面面积1,195,700平方米[38] - 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13,541,900平方米,较2024年末13,778,100平方米下降1.7%[39] - 公司应占土地储备11,459,500平方米,较2024年末11,590,700平方米下降1.1%[39] - 2025年上半年向中国内地政府购买土地使用权支出6,187,040千元人民币[119] 融资和债务 - 现金储备达人民币285.26亿元,净负债比率为33.5%[24] - 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5%,较去年同期4.3%下降[24] - 可持续表现挂钩人民币贷款达人民币52.28亿元[25] - 新增融资活动:成功增发境内公司债券总额15亿元人民币,票面年利率2.4%至2.7%[54] - 经营性物业贷款:新增提取9.7亿元人民币,贷款期限10至15年[54] - 银行借款结构:人民币贷款占比93.0%达294.91亿元,港币贷款占比7.0%折合22.11亿元人民币[56] - 贷款利率分布:定息借款年利率2.5%-4.0%占比41.7%,浮息借款年利率2.2%-3.9%占比58.3%[57] - 债务到期压力:22.4%的银行及其他贷款将在一年内到期偿还[57] - 担保票据及债券:总额96.82亿元人民币,其中担保票据36.82亿元,公司债券60.00亿元[57] - 公司总贷款为人民币413.8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6.82亿元,人民币贷款占比升至85.8%[58] - 加权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5%,在岸融资成本由3.7%降至3.2%,离岸由4.5%降至3.8%[5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增银行及其他借款80.998亿元人民币,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72.494亿元人民币[7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发行公司债券所得款项为15亿元人民币,赎回公司债券5亿元人民币[73]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为317.02亿元人民币[89] - 公司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为96.82亿元人民币[89] - 以人民币计值的借款从2024年底的271.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294.9亿元人民币,增幅8.6%[108] - 公司发行了总面值15亿元人民币的新公司债券,年利率分别为2.40%和2.70%[111] - 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总额从2024年底的87.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96.8亿元人民币,增幅10.3%[110] - 子公司发行2025年公司债券(第一期)总本金人民币15亿元[148] - 其中4亿元于2028年5月到期利率2.4%[148] - 11亿元于2030年5月到期利率2.7%[148] - 债券发行净所得约人民币14.988亿元[148] - 子公司提前全额赎回2023年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本金5亿元[148] - 获得最高金额港币10亿元信贷期限3年[146] - 若中国海外发展失去最大股东或管理控制权需立即偿还贷款[143] 现金流和流动性 - 销售回款达人民币169.4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正[24] - 销售回款达人民币169.47亿元,回款率超102%,经营现金流净流入11.73亿元[60]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至人民币285.26亿元,占总资产22.3%,其中人民币占比97.8%[60] - 净负债比率33.5%,资产负债率69.9%,现金短债比1.5倍,维持"绿档"企业[61] - 可动用银行信贷额度89.77亿元,可运用资金总额达375.03亿元[6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11.726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28.043亿元人民币下降58.2%[73]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3.0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7.2%[7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217.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233.0亿元人民币,增幅7.2%[10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物业存货减少至809.51亿元人民币(去年底843.70亿元)[70] - 现金及银行结余增加4.5%至285.26亿元人民币(去年底272.91亿元)[70] - 一年内到期借款减少27.2%至70.86亿元人民币(去年底97.29亿元)[70] - 非流动负债中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减少至15.00亿元人民币(去年底59.82亿元)[71] - 总权益增长2.2%至383.96亿元人民币(去年底375.51亿元)[71] - 本公司拥有人权益增长1.2%至317.78亿元人民币(去年底313.96亿元)[7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权益总额为317.7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1.2%[72]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保留盈余为238.50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0.2%[72] - 公司总综合资产为1277.43亿元人民币[89] - 公司总综合负债为893.47亿元人民币[89] - 公司总资产达1291.83亿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发展分部资产占比91.7%(1184.47亿元)[90]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210.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164.8亿元人民币,降幅21.8%[100] - 账龄超过360天的应收账款大幅减少,从2024年底的10.7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中的2.57亿元人民币,降幅76.1%[100] - 预付土地收购按金及代价从2024年底的3.8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6.44亿元人民币,增幅65.4%[103]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20.9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98.0亿元人民币,降幅18.9%[105]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309.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中的317.0亿元人民币,增幅2.5%[106]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从2024年底的89.3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70.9亿元人民币,降幅20.6%[107] - 2025年6月30日抵押资产总额为7,387,586千元人民币,其中投资物业抵押3,896,846千元,物业存货抵押3,406,827千元[115] - 2025年6月30日已签约未拨备承擔总额11,096,486千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发展承擔9,383,566千元[116] - 2025年6月30日财务担保总额15,197,709千元人民币,其中物业买方按揭贷款担保14,959,600千元[117] - 2025年6月30日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公平价值为9,609,95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11.2%[122] 股息和股东回报 - 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1仙[17]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8.0分[17]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8.0分,同比下降人民币16.9分[37]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67.9%至8.0分(去年同期24.9分)[68]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1港元,总额3559万港元,同比减少66.7%(2024年同期为每股0.03港元)[96] - 公司宣布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币1仙,较2024年同期每股3仙减少66.7%[125] - 2025年中期股息除息日为9月18日,派息日为10月17日[126] 运营指标和行业环境 - 交付满意度为96%,超行业95分位[23] - 全国典型百城商品住宅销售金额人民币2.04万亿元,同比下降2.1%[18] - 全国典型百城商品住宅销售面积95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18] - 政府拟收储住宅用地工作预计推动行业去库存超过3.5亿平方米[18] - 资本性支出仅0.0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6] - 员工数量降至2,307人,较2024年末减少122人[6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为6.535亿元人民币,净投资对冲亏损为3.28亿元人民币[7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来自非控股股东之投入为3.642亿元人民币[72] - 公司所得税前利润为5.50亿元人民币[89] - 公司税前利润为13.59亿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发展分部贡献12.38亿元,商业物业运营分部贡献1.10亿元[90] - 2025年上半年支付中国海外发展商标使用费145,435千元人民币[119] - 2025年上半年材料采购支出381,393千元人民币,主要面向中国海外发展[119] - 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按第三级公平价值计量,计量方法与上年末一致[123]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559,374,732股普通股[127] - 董事翁国基先生通过个人、信托、受控公司及配偶权益合计持有464,390,730股,占已发行股份13.05%[130][132][133][134]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410,758,152股,占已发行股份39.63%[138][141] - UBS TC (Jersey) Ltd作为信托受托人持有372,617,689股,占已发行股份10.47%[138][141] - FIL Limited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有250,441,513股,占已发行股份7.04%[138][141] - Diamond Key Enterprises Inc.持有190,910,903股,占已发行股份5.36%[138][141] - On Fat Profits Corporation持有181,706,786股,占已发行股份5.11%[138][141] - Fidelity Funds持有180,562,469股,占已发行股份5.07%[138][141] - 徐芝洁女士通过个人及配偶权益合计持有464,390,730股,占已发行股份13.05%[138][141] - 中国海外发展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约39.63%[144] - 刘萍女士自2025年6月起任提名委员会成员[145]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3,559,374,732股,账面值为6,047,372千元人民币[114]
内房股集体走低 世茂集团跌近5% 中梁控股跌超3%
智通财经· 2025-09-15 03:18
市场表现 - 内房股集体下跌 世茂集团跌4.71%至0.405港元 中梁控股跌3.41%至0.085港元 融创中国跌3.21%至1.81港元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跌3.07%至2.53港元 [1] 行业数据 - 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 同比下降12.9% [1] - 1-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4.7%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7% [1] - 1-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5015亿元 下降7.3% 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0% [1] -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169万平方米 较7月末减少317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07万平方米 [1] 市场动态 - 受持续炎热天气影响 楼市整体供求延续偏软态势 [1] - 城市间与项目间分化持续加剧 [1] - 8月以公积金政策和松绑政策为主 通过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放开限购 减轻租购负担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1] 前景预期 - 9月迎来传统营销旺季 房企预计加快推盘节奏并加大折扣力度 [1] - 核心一线城市放宽限购利好政策出台 市场活跃度有望迎来阶段性回升 [1]
港股异动 | 内房股集体走低 世茂集团(00813)跌近5% 中梁控股(02772)跌超3%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3:13
行业数据表现 -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 同比下降12.9% [1]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4.7%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步下降4.7% [1] - 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5015亿元 同比下降7.3% 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0% [1] -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169万平方米 较7月末减少317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07万平方米 [1] 房企股价表现 - 世茂集团股价下跌4.71%至0.405港元 [1] - 中梁控股股价下跌3.41%至0.085港元 [1] - 融创中国股价下跌3.21%至1.81港元 [1]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股价下跌3.07%至2.53港元 [1] 市场环境特征 - 楼市整体供求延续偏软态势 城市间及项目间分化持续加剧 [2] - 炎热天气对市场表现产生持续负面影响 [2] - 8月以公积金政策和松绑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 [2] 政策动向与市场预期 - 政策通过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 放开限购 减轻租购负担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2] - 核心一线城市有望出台放宽限购的利好政策 [2] - 9月传统营销旺季房企将加快推盘节奏并加大折扣力度 [2] - 市场活跃度预计迎来阶段性回升 [2]
中海宏洋(00081.HK)签订最高等值30 亿元人民币贷款协议
新浪财经· 2025-09-12 01:17
融资活动 - 公司与7家银行签订总额最高30亿元人民币贷款协议 为历年来最高金额境外银行贷款[3] - 参与银行包括中国银行(香港) 星展银行香港分行 交通银行香港分行 东亚银行 南洋商业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香港分行 平安银行香港分行[3] - 贷款获得中资友好银行大力支持及外资银行和三家新境外银行积极参与 属全新资金[3] 市场地位 - 2025上半年在19个进驻城市进入当地市场前三 其中8个城市位居市场第一[4] - 权益销售额排名持续提升 2024年以来保持境内房企二十强[4] - 公司坚持中而美发展定位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4] 财务表现 - 资产负债率首次降至70%以内 净负债率保持33.5%稳健水平[4] - 2025年累计地价投资71亿元 新增总货值196亿元[4] - 新开项目运营高效 地价回正符合预期 投资兑现能力不断增强[4] 业务发展 - 积极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持续推进以新带旧策略[4] - 在合肥 兰州等城市推进建设的"好房子"实现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 - 本次贷款反映资本市场对公司财务安全稳健的高度认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