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00001)

搜索文档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第三次会议在南非开幕
快讯· 2025-07-17 20:46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开幕,南非财长戈东瓜纳呼吁各方团结协作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 [1] - 全球经济面临复苏乏力、贸易壁垒增加和结构性失衡等多重挑战 [1] - 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需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改革与完善 [1]
伦铜下跌,因库存增长和美元走强
文华财经· 2025-07-17 11:13
铜市场动态 - LME三个月期铜下跌0 32%至每吨9 604美元 较7月初的三个月高点10 020美元持续回落 [1] - 美元走强压制铜价 因以美元计价的金属对其他货币买家成本上升 [1] - LME亚洲仓库铜库存持续攀升 部分原计划运往美国的铜回流 因美国8月1日起实施50%铜进口关税 [1] - 现货铜对三个月远期合约折扣扩大至每吨64 5美元 三周前为溢价320美元 显示供应短缺担忧缓解 [1] 中国铜生产数据 - 中国6月精炼铜产量130 2万吨 同比增长14 2% 1-6月累计产量736 3万吨 同比增长9 5% [1] 其他LME金属价格 - 期锡持稳于每吨32 785美元 期锌跌0 26%至2 704美元 期铅跌0 28%至1 971美元 [2] - 期镍跌0 31%至14 980美元 期铝跌0 43%至2 566 5美元 [2]
李嘉诚卖港口的事儿终于有了后续:长子被踢出港府特首顾问团
搜狐财经· 2025-07-16 10:31
长和集团背景 - 长和集团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财团之一,在香港房地产行业稳坐头把交椅 [3] - 李嘉诚家族财富在香港乃至全球数一数二,无缩水迹象 [3] - 公司依靠香港影响力在全球广泛投资并攫取高额利润 [3] 巴拿马港口出售事件 - 2025年3月4日长和集团公告拟以228亿美元向美国贝莱德til财团出售43个港口资产,含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 [6] - 该交易被路透社解读为配合美国供应链脱钩战略的政治投机行为 [6] - 国务院港澳办转载《大公报》文章《莫天真、勿糊涂》直接劝诫此行为 [8]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8日宣布对交易启动审查程序 [8] 特首顾问团调整 - 香港特首顾问团为高层次政策咨询组织,分组方向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创业、区域协作 [12] - 2025年6月27日顾问团调整中,李泽钜成为唯一未获续任的前成员 [1][4] - 新增三名成员包括两家科技公司创始人和一名经济专家,体现香港发展战略转向科技创新 [12] 事件影响分析 - 李泽钜落选直接关联长和集团出售港口时"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 [8][10] - 李嘉诚家族长期依赖房地产和港口等传统行业,缺乏科技领域贡献 [10] - 顾问团成员结构调整反映香港未来将重点发展高质量经济与创新产业 [12]
爱国是企业家标杆?霍英东等爱国港商受敬,李嘉诚家族因何惹争议?
搜狐财经· 2025-07-15 03:40
李嘉诚家族商业动态 - 李泽楷旗下保险公司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谈判因港口出售风波陷入停滞 [1] - 长和集团计划将全球23国的43个港口以228亿美元售予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 [7] - 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关键港口 贝莱德资产管理规模达11.6万亿美元 [7] 商业策略对比 - 李嘉诚家族在大陆房地产采用"囤地"策略 北京姚家园地块楼面价1750元/平方米闲置二十年后以九万多元出售 [5] - 东莞海逸豪庭项目1999年拿地 开发二十五年仍未完成 [5] - 霍英东改革开放初期即携资赴粤兴建宾馆 成为首批投资内地的港商 [3] 交易影响分析 - 长和系多家公司市值蒸发781亿港元 富卫股价下跌6.6% [7] - 巴拿马担忧港口被美国控制后危及国家安全 准备重新审查经营权 [7] - 中国95%贸易依赖海运 巴拿马运河地位关键 若交易完成贝莱德运营港口将达100个 远超中国招商港口与远洋海运合计84个 [7] 企业家案例对比 - 霍英东抗美援朝期间组建船队运输物资 后投资广州南沙开发 [3] - 何鸿燊斥资回购流失文物捐赠国家 包括圆明园猪首马首铜像 [3] - 曹光彪77岁接手宁波光学仪器厂 现产品应用于"嫦娥"探月工程 [5] 市场准入原则 - 银保监会明确涉及国家安全的投资必须接受审查 [9] - 大陆市场欢迎真诚合作者 但需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 [9]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必须在促进增长和实现财政纪律的措施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快讯· 2025-07-15 03:21
日本经济政策 -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强调需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财政纪律之间寻求平衡 [1]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在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的信中表示,自四月以来,市场状况有所改善,资产价格已回升。
快讯· 2025-07-14 17:59
市场状况 - 自四月以来市场状况有所改善 [1] - 资产价格已回升 [1]
李嘉诚北京豪宅7.6折遭疯抢,资本撤离信号已现?
搜狐财经· 2025-07-12 03:10
李嘉诚商业策略分析 - 北京御翠园项目以7 6万元 平方米的"骨折价"出售 较备案价直降近2万元 50套特价房源在4小时内售罄 [1] - 公司商业逻辑强调风险与利益平衡 通过抛售美洲和欧洲港口分别规避中美贸易战风险和疫情冲击 累计套现228亿美元 [2] - 家族财富管理采用分层结构 实业继承与现金流业务分离 核心股权置于信托基金 现金储备达190亿美元 [2] 全球资产重组动态 - 巴拿马运河港口出售因国家安全审查受阻 启动分拆出售方案 北京豪宅抛售用于补充现金流 [5] - 2021年起陆续抛售英国配电公司(150亿英镑)和电信发射塔资产(100亿欧元) [5] - 科技领域投资占比提升至15% 重点布局以色列AI医药和新加坡生物芯片企业 [5] 房地产项目盈利模式 - 御翠园项目楼面价仅1750元 平方米 即使7 6万元 平方米出售仍实现超40倍利润 [6] - 类似策略应用于东莞(2014年五折清仓)和上海(2024年降价30%)项目 23年累计套现3500亿元 [6] 市场连锁反应 - 朝阳区华纺易城同类房源一周内总价暴跌87万元 东四环多个豪宅项目暂停开盘 [8] - 2025年Q1亚太商业地产交易量暴跌43% 黑石等国际资本撤离中国市场 [8] - SOHO中国自2021年挂牌至今因性价比不足未能成交 [8] 行业趋势警示 - 国际资本转向东南亚基建市场 越南经济增速达4 6% [10] - 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出现30%跌幅 反映"房住不炒"政策持续影响 [10] - 御翠园7 6折销售事件引发对高杠杆资产和流动性风险的重新评估 [10]
中证港股通TMT主题指数报4356.2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小米集团-W等
金融界· 2025-07-11 12:40
中证港股通TMT主题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TMT主题指数报4356.27点[1] - 近一个月上涨3.32%,近三个月上涨17.53%,年至今上涨27.89%[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1月14日,基点为3000.0点[1] 指数构成与权重 - 指数样本为港股通范围内50只TMT主题上市公司证券[1] - 十大权重股:小米集团-W(15.3%)、中国移动(14.32%)、腾讯控股(13.96%)、中芯国际(7.91%)、快手-W(7.1%)、长和(4.71%)、联想集团(2.98%)、中国电信(2.81%)、舜宇光学科技(2.12%)、中国联通(2.04%)[1] - 全部样本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1] - 行业分布:通信服务55.48%,信息技术44.52%[1]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分别在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2] - 特殊情况可进行临时调整,包括样本退市、新上市TMT企业市值排名前十等情况[2] - 港股通范围变动导致样本不符合资格时将相应调整[2]
美联储戴利:经济状况良好,增长和就业稳健,通胀压力正在缓解。
快讯· 2025-07-10 18:37
美联储戴利经济评论 - 经济状况良好 当前宏观经济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1] - 增长和就业稳健 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持续扩张趋势 [1] - 通胀压力正在缓解 物价上涨速度出现放缓迹象 [1]
改革主推手退休后,屈臣氏何去何从?
新浪财经· 2025-07-07 12:01
管理层变动 - 中国联席董事总经理陈志豪于2025年初荣休 其挂帅仅一年 [1] - 陈志豪与聂薇均为推动O+O战略升级的关键人物 陈志豪曾打通小程序与门店关联 [1] - 聂薇仍在任 两人上任后主要聚焦中国市场快速反应以推动业绩增长 [1][2]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3年中国区门店数量跌破4000家 为所有地区中唯一营收下滑区域 [2] - 2024年末门店数量进一步缩减至3875家 营收同比下滑18%至135亿港元 [2] - 同店销售额下滑15.3% 反映传统门店模式受美妆零售竞争及消费者偏好变化冲击 [2] 战略调整与渠道转型 - O+O战略持续 重点改革配送效率与坪效 计划2025年拓展15分钟可达社区店 [4] - 一、二线城市探索社区店融合即时零售 三线及以下城市加速扩张 [4] - 购物中心渠道门店占比70%但同比下滑5.2% 街边店及住宅区门店同比增107.9%和84.6% [5] - 新渠道基数小合计占比不足5% 短期内难弥补购物中心渠道损失 [5] 门店优化与成本控制 - 通过小型门店及低线城市扩张降低成本 缓解一二线城市租金压力与竞争 [5] - 商场合作采用扣点模式 销售额不足可能导致位置流失 [6] - 人员结构优化倾向聘用年轻导购 主推会员卡开通为业绩目标 [6] 线上线下协同挑战 - 线上专属优惠券导致实际成交价低于线下 削弱门店优势 [6] - 需平衡体验、成本与效率 尤其低线城市扩张中 [6] - 线下门店提供一站式体验优势 但线上缺乏空间区隔难显品牌价值 [8] 竞争优势与结构性短板 - 近4000家门店规模及大众化价格定位为核心优势 覆盖能力远超新兴美妆集合店 [9] - 国际与本土品牌资源整合广度领先 但服务参差及选品减少影响体验 [8][9] - 导购服务改为保持距离 消费者反馈选品变少且门店人流稀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