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运营服务

搜索文档
盐田港2025中期分红预案:每10股派0.88元,拟派现超4.5亿元
财富在线· 2025-09-23 05:57
分红方案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8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达4.58亿元 [1] - 分红比例占上半年净利润70.1%,显著高于行业28%-35%的典型区间 [3] - 分红以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39.35亿元为财务支撑 [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4.07% [1] - 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达39.35亿元 [1] - 分红方案与经营业绩、发展战略相适配,平衡投资回报与可持续发展 [3] 行业对比 - 港口行业中期分红比例多处于28%-35%区间(青岛港33%、日照港28.34%、厦门港务28.9%) [3] - 公司70.1%的分红比例位居行业高位,形成"回报+发展"双布局典型案例 [3] 经营动态 - 公司新增12条国际航线,开通20个内陆港、33条海铁联运线路、15个大湾区组合港及17条驳船支线 [5][6] - 1至8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05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6%,创历史新高 [6] - 服务覆盖大湾区、西南及中部地区,支撑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6] 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枢纽港,全球最大单一集装箱港区 [5][6] - 持续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布局,强化"一带一路"物流枢纽核心地位 [3][6] - 通过航线扩容与运营优化提升全球联通能力 [6]
厦门港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申请获受理
新浪财经· 2025-09-22 11:21
交易方案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70%股权 [1] - 交易对手方为厦门国际港务有限公司 [1] - 配套融资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 [1] 监管进展 - 深交所已正式受理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申请文件 [1] - 深交所确认申请文件齐备并决定予以受理 [1] - 交易仍需通过深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程序方可实施 [1]
上港集团:推进罗泾港区改造及小洋山北侧开发,持续提升上海港产能与效率
全景网· 2025-09-19 13:11
公司项目进展 - 公司正在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和小洋山北侧开发等上海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1] - 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已投产 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1] - 小洋山北侧开发工程将在"十五五"期间分区域逐步投产 [1]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集装箱吞吐量 [1]
李嘉诚又有新动作,美意将联手瓜分长和全球港口,中企或将出局
搜狐财经· 2025-09-04 12:59
交易概况 - 李嘉诚旗下长和系计划出售其全球港口资产组合 包括横跨亚洲 欧洲和美洲的超过50个码头 年吞吐量占全球总量11%以上[4] - 美国贝莱德与意大利阿蓬特家族组成财团成为潜在买家 贝莱德基础设施基金规模超过300亿美元[6][8] - 交易结构为阿蓬特家族收购除巴拿马两个港口外的43个港口 贝莱德单独收购巴拿马港口[8] 战略动机 - 长和集团战略重心转向抗通胀资产 近年持续加码英国电网和澳洲能源等提供稳定现金流的领域[4][19][21] - 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使港口类基础设施资产面临政策不确定性[4] - 供应链重构推高港口估值 此时出售可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6] 竞购格局 - 中资企业在此次竞购中彻底出局 欧美监管机构对关键基础设施收购审查日益严格[10][12] - 美资机构在融资成本和政策支持上占据明显优势 贝莱德能以极低利率获取资金[14] - 阿蓬特家族作为全球第二大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控股方 拥有成熟全球航运网络和港口运营经验[8][14] 行业影响 - 交易若达成将重塑全球港口权力版图 贝莱德与阿蓬特联盟将控制多个关键物流节点[16] - 可能形成航运与港口资源整合的供应链闭环 挤压中企在国际贸易航线上的话语权[16] - 中资企业过去通过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节点构建的物流网络面临挑战[16] 市场反应 - 交易可能引发二级市场连锁反应 长和系股价或因资产出售获得短期提振[19] - 国际物流股估值体系可能随之调整 投资者关注其是否成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新风向标[19] - 交易资金可能流向增持欧美基建资产或应对潜在债务压力[21] 交易风险 - 欧盟反垄断机构可能对航运巨头收购港口行为施加限制[21] - 港口运营权与资产所有权分离可能引发管理冲突[21] - 巴拿马政府先前曾对长和提出指控 地缘政治因素成为商业决策核心变量[23]
盐田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3亿元,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8-30 00:4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9亿元,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4.07% [1] - 参股企业盐田国际(一、二期)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长7.64% [2] - 参股企业西港码头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17.95% [2] - 控股经营的惠盐高速深圳段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21.81% [2] 业务网络布局 - 已开通20个内陆港、15个组合港、17条驳船支线及33条海铁联运线路 [1] - 服务覆盖大湾区、西南及中部地区 [1] - 盐田港是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及全球最繁忙集装箱码头之一 [1] - 黄石新港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 [1] 运营战略举措 - 2023年完成收购盐港运营公司100%股权,2024年完成配套募资 [2] - 黄石新港推动铁矿石"公转铁"业务模式,深化"江海直达""长江班列"业务 [2] - 惠州荃湾煤炭港夯实存量客户,小漠港开拓汽车滚装及集装箱航线 [2] - 惠盐高速深圳段作为国家高速G15/G15重要组成部分,受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89.03亿吨,同比增长4.0% [1] - 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3亿标准箱,同比增长6.9% [1] - 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 [1] 未来发展重点 - 跟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港口行业动态 [3] - 提升自营港口运营管理能力并扩展腹地范围 [3] - 加快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及新业态开拓 [3]
盐田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3亿元,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5:1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9亿元 归母净利润6.53亿元 同比增长4.07% [1] - 参股企业盐田国际(一、二期)实现净利润5.25亿元 同比增长7.64% [2] - 参股企业西港码头实现净利润3.29亿元 同比增长17.95% [2] - 控股经营的惠盐高速深圳段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 同比增长21.81% [2] 业务网络 - 已开通20个内陆港 15个组合港 17条驳船支线 33条海铁联运线路 覆盖大湾区 西南及中部地区 [1] - 盐田港是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 全球最繁忙集装箱码头之一 [1] - 黄石新港是长江中游少有的深水良港 [1]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89.03亿吨 同比增长4.0% [1] - 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3亿标准箱 同比增长6.9% [1] - 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较快增长 [1] 战略举措 - 2023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盐港运营公司100%股权 2024年完成配套募资 [2] - 黄石新港推动铁矿石"公转铁"业务模式 深化"江海直达""长江班列"业务 [2] - 惠州荃湾煤炭港夯实存量客户基本盘 小漠港开拓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航线 [2] - 持续跟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动态 调整经营策略 提升港口运营能力 [3] - 扩展腹地范围 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挖掘投资机会 开拓新业态 [3]
中远海运港口公布中期业绩 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 30.6%至约1.82亿美元 每股派15.1港仙
智通财经· 2025-08-28 08:49
财务表现 - 收入同比上升13.6%至8.06亿美元 [1] - 毛利同比上升10.3%至2.19亿美元 [1]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30.6%至1.82亿美元 [1] - 每股基本盈利4.82美仙,中期股息每股15.1港仙 [1] 码头业务收入 - 比雷埃夫斯码头收入同比上升27.9%至1.78亿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堆存收入增加及费率提升 [1] - CSP西班牙相关公司收入同比上升13.1%至1.78亿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增加 [1] - 广州南沙海港码头收入同比上升10.6%至1亿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及堆存收入上升 [1] - CSP泽布吕赫码头收入同比上升32.0%至2671.9万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增加 [1] - CSP钱凯码头2025年上半年收入2221.1万美元(2024年同期无收入),于2024年11月开始试营运 [1] 吞吐量数据 - 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74,295,971标准箱 [2] - 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3.6%至16,482,018标准箱 [2] - 非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2%至57,813,953标准箱 [2] - 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3.8%至22,879,575标准箱 [2] - 控股码头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0.4%至9,691,543标准箱 [2] - 非控股码头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13,188,032标准箱 [2]
中远海运港口(01199)公布中期业绩 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 30.6%至约1.82亿美元 每股派15.1港仙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8:4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收入同比上升13.6%至8.06亿美元 [1] - 毛利同比上升10.3%至2.19亿美元 [1]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上升30.6%至1.82亿美元 [1] - 每股基本盈利4.82美仙,中期股息每股15.1港仙 [1] 码头业务表现 - 比雷埃夫斯码头收入同比上升27.9%至1.78亿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堆存收入增加及费率提升 [1] - CSP西班牙相关公司收入同比上升13.1%至1.78亿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增加 [1] - 广州南沙海港码头收入同比上升10.6%至1亿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及堆存收入上升 [1] - CSP泽布吕赫码头收入同比上升32.0%至2671.9万美元,主要因吞吐量增加 [1] - CSP钱凯码头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221.1万美元(2024年同期无收入),于2024年11月开始试营运 [1] 吞吐量数据 - 总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74,295,971标准箱 [2] - 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3.6%至16,482,018标准箱 [2] - 非控股码头总吞吐量同比上升7.2%至57,813,953标准箱 [2] - 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3.8%至22,879,575标准箱 [2] - 控股码头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0.4%至9,691,543标准箱 [2] - 非控股码头权益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13,188,032标准箱 [2]
招商港口20250826
2025-08-26 15:02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招商港口,是招商局集团旗下核心港口资产整合平台,网络覆盖全球六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0个港口[1][2][7] * 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全球化布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1][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达161.3亿元,同比增长2.4%;归母净利润45.16亿元,同比增长26.4%[6] * 2024年海外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33.8%至925.4万吨[2][9] * 2024年海外集装箱业务同比增长8.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83.5万吨[6] * 2023年公司整体港口业务毛利率为41.5%,其中海外部分毛利率高达55.83%,远高于国内及港澳台部分的34.28%[9] * 从2019年至2023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超过30%,在主要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6] 海外布局与项目详情 * 海外收入占比约30%,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是公司重要增长动力[2][10] * 重要海外项目包括: * 斯里兰卡科伦坡南国际集装箱码头(CICT):持股85%,拥有3个泊位和1,200米岸线,经营期限35年,2022年吞吐量321.5万标箱,年产能约400万标箱[3] *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SIPG):持股65%,拥有10个泊位和3,487米岸线,租用港口及周边约60.7平方公里土地99年,2022年散杂货吞吐量129万吨[3] * 吉布提港:2012年投资,出资1.65亿美元持股23.5%,经营期限无限期,是主要运营者[3] * 印尼MPH集团:2023年6月收购其51%股权,实现东南亚主控集装箱码头零突破[5] * 巴西VAST原油码头:2025年3月签订协议收购70%股权,对价约5.04亿美元,是巴西最大私有深水原油码头之一,每日处理56万桶原油(可扩展至120万桶)[5] 业务模式与行业特性 * 港口业务与外贸经济周期相关,但龙头企业具备较强抗周期波动能力[2][11] * 近十年集装箱吞吐量复合增速为5%,无一年下滑(仅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期间出现阶段性下滑,但2020年全年仍增长1.2%)[2][11] * 即使在2018年贸易摩擦背景下,当年吞吐量仍实现5.3%的增速[11] * 2025年前7个月,公司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849.6万标箱,同比增长4.7%;散杂货吞吐量同比增长0.7%[11] * 海外港口高毛利率主要得益于定价机制的灵活性和高景气度,可根据供需动态调整价格[2][9] 资产优势与分红回报 * 港口资产具备长久期和永续资产优势,无特许经营权限制,经营期限无到期问题,仅有海域和岸线使用权的行政审批,准入壁垒高[2][12] * 具备长期收入上升和成本下降优势[2][12] * 资本开支减少,自由现金流复合增速超过20%,目前排名行业前二[4][13] * 分红意愿提升,分红比例从30%提升至41%,每股股利股息率显著提高[4][13] 估值与评级 * 随着公司增加优质海外资产比重、业绩稳健增长、资本开支下降、现金流改善,其市净率有向上修复空间,预计至少修复到一倍左右[4][15] * 维持对公司的强推评级[4][15]
港口收购再生变,巴拿马政府突然起诉李嘉诚,特朗普直接掀桌子了
搜狐财经· 2025-08-06 06:48
巴拿马港口合同诉讼事件 - 巴拿马审计局对长和集团提起诉讼 指控1997年签订的港口运营合同存在"不公平"行为和规则"滥用" 要求重新审视合同 [1] - 诉讼时机敏感 恰逢长和与美国贝莱德财团关于全球43个港口独家谈判到期未果 传闻中远集团可能参与竞标 [3] - 43个港口中最重要的两个位于巴拿马 临近巴拿马运河 扼守全球航运要道 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5] 地缘政治博弈背景 - 特朗普政府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应放弃巴拿马运河控制权 今年4月施压巴拿马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5] - 美国疑似通过政治手段干预商业行为 在中远可能接手港口时突然提出合同违法指控 [3][5] - 法律层面推翻1997年旧合同难度较大 需实质性贪腐或欺诈证据支持 [5] 商业竞争格局 - 全球43个港口资产成为中美企业争夺焦点 原美国贝莱德财团谈判失败后 中远集团可能介入 [3] - 长和集团已运营巴拿马港口二十余年 此前未出现重大运营问题 [5] - 港口控制权涉及全球航运网络关键节点 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并重 [5][6] 后续发展预判 - 事件反映中美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加剧 可能引发中国政府相应反制措施 [8] - 商业规则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冲突凸显 市场原则面临挑战 [8] - 巴拿马港口最终归属将影响美洲-亚洲-欧洲航运大动脉控制权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