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势银能链
icon
搜索文档
约10.88万吨/年,国家氢能中长期规划年制氢目标基本达成
势银能链· 2025-05-12 03:24
绿氢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建成102个绿氢项目 年产能达10 88万吨 基本完成国家2025年10-20万吨目标 [2] - 内蒙古 甘肃 新疆等省份规划绿氢制备目标合计110万吨/年 远超国家目标 但当前建成规模仍低于规划量 [2] - 内蒙古 新疆 宁夏 吉林在建项目规模已超过省级规划量 预计2025年取得实质性进展 [2] 三北地区绿氢产业优势 - 西北 东北 华北地区凭借风光资源 政策支持及消纳场景丰富等条件快速发展绿氢产业 [6] - 内蒙古2024年发布10余项政策 允许化工园区外建设制氢项目 推动绿氢+工业模式 并网型项目年上网电量限20% [6] - 三北地区未来仍将保持全国先发优势 但需解决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区域错配问题 [6] 绿氢产业挑战 - 氢氨醇一体化产品存在制备与应用区域错配 如甲醇加注港口集中于东南沿海 运输成本削弱绿色甲醇经济性 [6] - 破解三北地区与沿海经济带绿氢供需结构性矛盾是产业长期发展重要课题 [6] 势银公司背景 - 势银(TrendBank)是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 提供数据 研究 咨询 会议等服务 [11]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一撬双压,海德利森最“大”液驱氢气压缩机交付澳大利亚
势银能链· 2025-05-09 04:11
海德利森液驱压缩机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液驱压缩机首次进入大洋洲市场,为澳大利亚提供高效、低碳的综合加氢解决方案 [3][4] - 该设备为迄今规模最大的同类项目,首次在单一橇体内集成50MPa和90MPa液驱压缩机及顺序控制阀,实现"一撬双压"高效集成 [5] - 设备可接收2MPa进气压力,灵活输出50MPa或90MPa排气压力,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5] 国际安全与防爆认证 - 设备所有仪表及电气元器件严格遵循IEC Ex防爆认证标准选型与安装 [8] - 项目通过第三方认证BV公司和澳洲客户公司双重HAZOP分析,工艺流程和自控系统安全性获国际权威认可 [8] - 首次推动国产防爆电机通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官方GEMS能效等级认证,为国产设备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8] 设计优化与材料创新 - 采用欧标型材集装箱设计,满足IP54防护等级 [11] -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地震、风载荷、吊装载荷进行强度校核,确保符合澳大利亚当地标准 [11] 全球化业务布局 - 高压流体设备及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 [13] - 从2023年迪拜加氢站落地到2025年澳大利亚项目,持续强化全球业务布局与服务能力 [13]
海外SAF政策:9国/地区以强制掺混、补贴促减排
势银能链· 2025-05-09 04:11
航空减排与SAF市场 - 航空排放量占比持续上升,航空减排对全球减排意义重大,国际民航组织(ICAO)通过CORSIA计划推进减排工作,包括设定排放基线、碳抵消机制、推广SAF等措施 [3] - CORSIA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试点阶段(2021-2023年,自愿参加)、第一阶段(2024-2026年,自愿参与)、第二阶段(2027-2035年,强制性参与) [3] - 据IATA预估,未来65%的航空业净零排放贡献将来自SAF,为SAF打开庞大潜在市场空间 [3] 全球SAF政策体系 -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明确SAF产业政策工具,以强制掺混要求和政策倡导示范落地为主 [6] - 欧盟和英国的强制掺混政策将于2025年正式实施,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主要推行补贴和倡导性政策 [6] - 欧盟的强制法规在SAF政策体系中发挥核心驱动作用,借助技术标准制定、原料补贴发放及市场准入政策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9] - 欧盟航空燃油需求基数庞大,强制掺混政策实行将推动全球SAF需求确定性增长 [9] 各国SAF政策具体内容 - 挪威:2020年起国内航空燃料中0.5%必须是SAF,2030年提高到30% [8] - 美国:目标2030年SAF年产量30亿加仑,2050年350亿加仑;对SAF企业和生产商提供税收减免 [8][9] - 英国:2025年起商用航班必须使用SAF,2030年市场份额不低于10%,2050年满足75%以上液体燃料使用量 [8][9] - 欧盟:2025年SAF掺混比例至少2%,2030年6%,2050年70% [9] - 印度:2027年国际航班SAF混合比例1%,2028年2%,2030年5% [9] - 新加坡:2026年起离境航班使用SAF,目标2026年占比1%,2030年3-5% [9] - 日本:2030年SAF强制掺混率10% [9] - 马来西亚:设定1%掺混授权比例,2050年SAF达到47% [9] - 韩国:2027年起国际航班强制使用1%SAF [9] SAF市场需求预测 - 据IATA预测,2025年全球SAF需求量预计达630万吨,2030年将攀升至1835万吨 [9]
势银研究 | Q1制氢设备中标倍增,绿氢产业迎关键转折
势银能链· 2025-05-08 01:30
国家氢能政策与产业重点 - 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强调氢能能源属性,明确2025年发展重点包括政策接续发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价格机制研究、低成本宽负荷电解水制氢技术攻关、行业标准强化及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甲醇/炼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 [2] - 2025年一季度多维度信号表明中国绿氢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关键转折点 [2] 电解槽招标与中标规模 - 2025年1-3月国内发布电解槽招标22项,总规模超578MW,其中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制氢设备需求规模达216MW,由阳光氢能、中车株洲所和三一氢能提供 [3] - 一季度国内制氢设备中标规模达577.825MW,占2024年全年中标规模的41%,同比增长7005%,中标规模超10MW的企业达7家,包括阳光氢能(176MW)、派瑞氢能、中车株洲所等 [6] - 头部制氢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大规模绿氢项目经验、业务布局广度和资源整合能力 [6] 绿氢项目进展与动态 - 1-3月全国新增绿氢项目78个,更新项目动态125条,动态多为设备/EPC招标、开工等实质性建设内容,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已进入调试阶段 [7] - 国内绿氢项目总数达788个,潜在产能997.15万吨/年,集中在内蒙、新疆等地,一季度新增潜在产能也集中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风光资源富集且政策倾斜地区 [9][12] 电解槽技术发展阶段 - 电解槽在绿电制氢场景应用经历三阶段:起步期(2022-2023年上半年)验证碱性电解槽(ALK)在可再生能源场景适用性,反复验证期(2023年下半年-2024年)关注电解槽稳定运行及ALK+PEM组合/SOEC/AEM等新技术,2025年进入新阶段,订单激增和项目推进提速得益于经验积累和项目规划标准化 [10] - 二季度有望形成订单集中签约、项目批量落地、顶层政策出台等多重积极信号共振,推动产业进入新发展周期 [10] 区域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 - 三北地区(内蒙古、新疆等)成为绿氢供应中心,依托风光资源富集和政策优势完善产业链,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至燕山石化输氢管道项目将于2025年开工 [12]
保时来签约氢器时代:供应关键零部件制氢电极
势银能链· 2025-05-08 01:30
战略合作 - 保时来新材料科技与上海氢器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保时来将为上海氢器时代提供电解水制氢电极 保障其制氢设备生产中的关键零部件供应 [4] - 保时来是国内绿色制氢电极产品的头部供应商 集先进材料工程研发中心 氢能装备关键部件制造供应链集群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4] - 上海氢器时代是上海电气旗下企业 依托在PEM与碱性电解水制氢领域的技术积累 致力于提供先进 可靠 可定制化的制氢产品及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4] 企业技术实力 - 上海氢器时代发布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单体产氢量达到1500Nm³/h 采用高性能新型电极 设备具有电解效率高 使用寿命长 投运成本低等特点 [4] - 上海氢器时代的成立标志着上海电气在氢能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 其技术和产品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4] 合作意义 - 此次合作是电解水制氢领域的强强联合 保时来的高性能电极产品将为上海氢器时代的制氢设备提供关键支持 助力其提升设备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5] - 双方合作将推动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 为我国氢能产业的规模化 商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5] 企业发展规划 - 保时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产品性能 秉承"保护环境 保证质量 保持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5] - 上海氢器时代将依托上海电气的技术实力和产业资源 进一步拓展氢能市场 推动氢能技术广泛应用 [5]
固态储氢中小型应用优势明显,材料/成本仍是拦路虎
势银能链· 2025-05-07 05:32
固态储氢技术概述 - 固态储氢技术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实现储氢,物理吸附利用高比表面积材料如碳纳米管、MOFs、COFs等,化学储氢则通过金属键或共价键生成金属氢化物或非金属氢化物 [3] - 金属氢化物是目前最具商业化前景的路线,包括镁系、稀土系、钛系、锆系等,其中镁系合金(MgH₂)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 [3] 固态储氢应用优势 - 常温常压运行特性使其在氢能两轮车、观光车、叉车等中小型应用中具有优势,已初步实现商业化 [7] - 无需高压容器或复杂温控设备,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更换,降低基础设施投入和运营能耗成本 [7] - 国内布局企业包括氢枫、厚普股份、雄韬股份等30余家,覆盖材料研发至系统集成全产业链 [7] 2025年固态储氢领域动态 - 艾氢技术完成A轮融资,启动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研发中心,配备材料、能源等多系统测试平台 [8] - 上汽集团与捷氢科技推出首款低压常温固态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储氢模组释放30%有效空间,成本大幅下降 [8][9] - 中电工研与国家电投联合交付全球首个48000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储氢密度提升40%,获47项专利 [9] - 富德金煜千吨级镁基储氢材料项目进入设计阶段,采用"一锅法"连续化生产工艺 [9] - 中联重科公开储氢合金性能预测专利,加速车辆领域应用 [10] - 广州备案200MW/800MWh氢储能电站,采用96套8000Nm³固态储氢装置 [10] - 富德金煜百吨级氢化镁生产线投产,年产能150吨,释氢量>7wt% [10] - 安庆轩达建成3000吨柔性生产线,可生产稀土基、钛锰基等4类储氢合金 [11] 固态储氢面临的挑战 - 材料层面:吸放氢动力学慢需高温(如镁基需300℃以上),实际密度低于理论值,部分材料易氧化且循环寿命短 [13] - 系统层面:需配套加热/冷却装置,集成复杂度高导致成本上升 [13] - 标准层面:国内缺乏容器设计及安全标准,产品认证困难 [13] - 经济性层面:材料制备依赖进口稀土元素,单位储氢成本高于高压气态储氢 [13] 未来展望 - 钛铁合金等低成本材料量产及模块标准化有望推动固态储氢在乘用车、重卡等领域的渗透,成为氢能运输"最后一公里"关键技术 [13]
2025外企巨头28项氢能动态汇总
势银能链· 2025-05-06 03:25
氢能产业动态概览 核心观点 全球氢能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跨国巨头在技术研发 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密集布局 涵盖制氢 储运 燃料电池及终端应用全产业链 [2] 制氢技术突破 - 博世推出Hybrion PEM电解槽 单套系统功率2.5兆瓦 每小时产氢23公斤 可驱动40吨卡车行驶250-300公里 预计2030年氢气业务收入达数十亿欧元 [3][4][5] - 米其林联合法国CNRS开发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槽技术 计划用四年摆脱贵金属依赖 [6] - 巴斯夫54MW PEM制氢项目投产 每小时产绿氢10800标方 年减排72000吨 采用72个电堆 单个电堆每小时产氢150标方 [7] - 三星E&A以9.1%持股成为Nel第一大股东 合作开发碱性电解制氢系统 [8] - 液化空气与道达尔能源合资建设250MW电解槽 2029年投运 年产绿氢30000吨 90%直供炼油厂 总投资6亿欧元 [10] - 康明斯获英国石油100MW PEM电解槽订单 提供20台HyLYZER-1000 每公斤氢耗电51kWh [12] - Nel ASA获700万美元订单 供应两台2.5MW集装箱式PEM电解槽 客户为美国大型钢企 [17][18] 储运与加氢基础设施 - 液空与申能在沪建成全国首个30兆帕II型瓶充装中心 日充装能力12吨 满足12座加氢站需求 单车运输量提升60% [20] - 壳牌在阿曼建首座太阳能供电加氢站 日产量130公斤 将配套15辆氢能公交 [21] - 丰田在欧洲测试快速加氢站 40吨卡车8分钟加满(续航600公里) 采用双流量技术 [23] 燃料电池与终端应用 - 现代发布第二代NEXO氢燃料电池车 电堆功率提升16%至110kW 储氢量6.69kg 优化低温性能 [24][25] - 空客公布100座级ZeroE氢动力客机设计 计划2030年代末商业运营 [26] - 丰田与蜀道装备合资2.36亿元成立燃料电池公司 丰田持股50% [27] - 现代在韩建燃料电池系统工厂 2028年投产 供应Nexo等车型 [29] - 宝马引入依维柯氢能卡车 续航800公里(70公斤氢) 加氢20分钟 [30] - 丰田发布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 耐久性翻倍 续航增加20% 适用多场景 [31] - 现代再签2000辆氢能巴士订单 供应Wonder Mobility至2030年 [35] 国际合作与政策驱动 - 沙特ACWA Power与德国SEFE签署协议 2030年起年供德20万吨绿氢 [15] - 丰田与上海市政府合作 将在氢能 智能驾驶等领域开展合作 [33]
国家电投/华电/东德氢能等5企天然气掺氢布局取得进展
势银能链· 2025-04-30 03:23
势银研究: 势银产业研究服务 势银数据: 势银数据产品服务 势银咨询: 势银咨询顾问服务 重要会议: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7月16-17日,江苏·无锡) 点此报名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添加文末微信,加 燃料电池 群 在燃气领域,天然气因具有高安全性、高热值、成本优势等特点,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天然气燃 烧会排放大量CO₂,难以契合低碳发展趋势,因此亟需在燃气领域找到降低碳排放的替代方案。 掺氢 天然气融合了天然气与氢气的优势,能够优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和排放性能,成为燃气领域实现 "双碳" 目标的有效途径。 目前,掺氢天然气已在民用燃气、工业燃气轮机、车用发动机等领域开展试验示范 应用。 据了解,我国天然气掺氢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转向规模化示范阶段。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 技术 瓶颈突破、政策体系完善、经济性竞争力提升以及全产业链协同生态构建 等挑战。短期内,可推进低 比例掺氢(如5%-30%)试点验证;长期则需依托绿氢规模化制备与终端设备适应性改造,逐步向更高 比例掺氢或纯氢管网过渡。 进入 2025 年以来, 东德氢能、华电集团、武汉市燃 ...
势银数据 | 燃电Q1装机同比增长超81%,老三家跌出前五
势银能链· 2025-04-30 03:23
燃料电池Q1数据 - 2025年Q1燃料电池装机量为156.28MW,同比增长81.4% [6] - 2025年Q1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为1145辆,同比增长37.3% [6] - 非示范城市Q1上牌数量达689辆,占比60.2%,已超越示范城市群占比 [18] 企业装机与配套 - Q1上牌的FCEV由21家企业配套,东方氢能配套数量位列第一,占比31.4% [7] - 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高达69.6% [7] - 东方氢能Q1落地燃料电池商用车360辆,其中牵引车达到140辆,占比38.9% [7] - 国内氢车历史装机总量超2.9万辆,亿华通、重塑、国鸿分别占比18.4%、18.4%、8.5% [7] - Q1燃料电池装机量为156.28MW,东方氢能装机量第一,占比30.5%,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高达74.0% [10] 车企FCEV上牌销量 - Q1上牌的FCEV来自22家车企,中国重汽销量排名第一,达482辆 [13][14] - 现代汽车排名第二,华菱星马排名第三 [14] - 中国重汽销量集中在四川地区,主要涵盖成都、青岛等城市 [14] 使用城市 - Q1上牌的1145辆燃料电池汽车在20个城市投运,成都市使用数量最多,达到480辆 [14] - 广州市排名第二,天津市排名第三 [14] - 北京、广东、上海示范城市群投放车辆较为积极,占据17.1%、16.4%和6.3% [18] 功能用途 - Q1上牌的燃料电池汽车中,燃料电池牵引车为主,占比46.1% [19] - 燃料电池冷链车排名第二,燃料电池专用车排名第三 [19] - 与2024年相比,今年Q1牵引车、专用车的占比都急剧增长 [20]
预期寿命破2万小时,擎动科技高性能长耐久膜电极新品上市
势银能链· 2025-04-29 02:26
重磅发布:性能突破与行业瞩目 - 擎动科技发布新一代H211高性能长耐久燃料电池膜电极(MEA)新品,实现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领域重大技术跨越 [3] - H211膜电极保持1.8W/cm²行业标杆功率密度,同时预期寿命突破20000小时 [3] - 通过高石墨化介孔碳载体、高耐久催化剂、催化层结构设计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构建"性能-耐久"双重优势技术矩阵 [3] 技术亮点:破解行业难题,实现多维升级 - 载体材料突破:采用平均5nm孔径的通孔结构介孔碳载体,载体耐久性提升至原来两倍以上 [5] - 自研高耐久催化剂:精准调控铂颗粒尺寸在3.0-3.4nm,催化剂耐久性提升至原来4倍以上 [9] - 更优膜电极设计:通过催化层独特设计构筑高效三相界面,预计使用寿命可达20000小时 [14] 性能数据对比 - H211膜电极DOE载体加速耐久测试后ECSA面积减小4.26%,电压降低11mV,优于德国产品的4.42%和48mV [8] - H211膜电极在2.0A/cm²下性能达0.707V,2.5A/cm²下0.683V,优于德国产品的0.671V和0.638V [17] - DOE重卡工况测试2.4万圈后,H211膜电极2.5A/cm²电压仅降低27mV,德国产品降低91mV [18] 公司背景与行业意义 - 擎动科技由朱威博士领衔,拥有54项发明专利和34项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自主研发国内首套"卷对卷直接涂布法"膜电极产线 [21] - 燃料电池行业竞争维度从单一性能指标比拼转向综合性能与耐久性的双重较量 [22] - 行业正经历从技术竞赛向市场化应用的深刻蜕变,耐久性成为决定商业化成败的核心壁垒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