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NO Research

搜索文档
Q1'25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复材后盖搭载量同比增长49%,增速放缓
CINNO Research· 2025-05-27 04:32
中国智能手机盖板市场发展趋势 核心观点 - Q1'25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复材后盖搭载量同比增长49%,但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 [1] - 报告涵盖各类材质前后盖在智能手机中的搭载量及渗透率变化趋势 [1] - 分析中国市场主要品牌智能手机前后盖规格别销量和占比情况 [1] 市场渗透率变化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后盖渗透率呈现动态变化趋势 [2] 玻璃后盖品牌占比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玻璃后盖搭载量在各品牌中的占比情况 [2] 复合材料后盖品牌占比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复合材料后盖搭载量在各品牌中的占比情况 [2] 后盖规格均价走势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后盖规格别均价呈现特定走势 [2] 主要品牌后盖规格销量占比 苹果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苹果智能手机后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2] 华为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华为智能手机后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2] vivo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vivo智能手机后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2] 小米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小米智能手机后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2] OPPO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OPPO智能手机后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2] 荣耀 - Q1'23至Q1'25中国市场荣耀智能手机后盖规格别销量及占比情况 [2]
中美日内瓦达成关税协议,全球汽车产业迎来深度重构
CINNO Research· 2025-05-22 06:16
关税政策与供应链转型 - 关税政策作为持久性结构变量推动产业向"多中心化供应链范式"转型 [2] - 美国暂停对中国商品加征24%关税(保留10%)并取消14259和14266法案加征关税 汽车零部件出口税率仍为72 5%但通过墨西哥转口影响较小 [2] - 协定暂时缓解短期成本压力 催化中国新能源零部件出口增长 刺激智能驾驶 轻量化材料 高压快充模块等技术密集型产品需求 [2] 美国汽车市场格局 - 2024年美国汽车销量同比增3%至1 603万辆 进口车占比50%(802万辆) 墨西哥占比最大(18%) 中国仅占1% [5] - 美国从中国进口汽车数量同比增55%至11 6万辆 金额同比增60%至25 5亿美元 占中国汽车总出口量1 8% [8] - 美国从中国进口乘用车占比91% 燃油车占比降至74% 混合动力车占比提升15Pct至19% [9] 美国汽车进出口结构 - 美国进口车主要来源:墨西哥(785亿美元 +13%) 日本 韩国 加拿大 德国 中国排名第十 [6] - 美国出口车前三市场:加拿大(63万辆 -11%) 墨西哥(+7%) 德国(-13%) 对中国出口量同比降22%至10万辆 [13] - 美国零部件进出口集中于墨西哥(388亿美元 +5%)和加拿大(295亿美元 -7%) 对中国零部件进口金额稳定在180亿美元 [15][16][17] 车企应对策略与产业重构 - 短期应对路径:价格传导型 贸易规避型 产能重构型(供应链本地化) [19] - 中长期核心能力建设:技术壁垒(高密度电池 自动驾驶) 生态闭环(全价值链布局) 政企协同(政策预警系统) [20] - 行业重塑方向:供应链拓扑结构(区域制造中心替代全球串联) 竞争要素权重(政策适应能力成为核心) 价值分配机制(内化关税成本至定价参数) [20]
显示产业持续升级,驱动上游设备企业实现国产化突围
CINNO Research· 2025-05-21 03:22
国内显示产业升级与上游设备市场增长 - 国内显示产业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下向高端领域升级,产能扩张催生庞大上游设备市场 [2] - 国产厂商从非核心领域逐步突破,如中导光电在Array AOI等细分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2] - 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下,显示装备自主化生态已站稳脚跟并向半导体检测延伸 [2] 面板巨头财报表现与市场动态 - 京东方2025年Q1营收506亿元(同比+10 3%),归母净利润16 1亿元(同比+64 1%),扣非净利润13 5亿元(同比+126 6%) [3] - TCL科技同期营收401亿元,归母净利润10 1亿元(同比+322%) [3] - 面板市场供应端实现按需调控,需求侧受国补政策刺激呈现结构性增长 [3]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全球产能布局 - 2024年中国大陆LCD产能占全球近七成,OLED产能占全球近三成 [4] - 京东方成都G8 6 AMOLED产线(总投资630亿元)和维信诺合肥G8 6 AMOLED产线(总投资550亿元)为代表的高端产线加速建设 [4][5][6] - 中尺寸IT专用OLED产线成为投资新周期主题,华星、和辉、天马等厂商积极评估扩产 [4] 面板制造设备国产化进展 - Module段设备国产化率超85%,技术门槛低且已实现国产全替代 [8] - Cell段设备国产化率不足50%,OLED蒸镀设备等核心领域仍由Canon Tokki垄断 [9] - Array段设备国产化率低于20%,但湿刻设备国产化率从2020年<10%提升至2024年40%,检测设备从10%提升至50% [11][12] 中导光电在Array AOI领域的突破 - 中导光电2024年在中国大陆Array AOI市场份额超70%,取代Orbotech(份额萎缩至6%)成为行业第一 [16][17] - 公司检测灵敏度达亚微米级,算法与数据库积累助力面板厂良率提升 [16] - 计划向半导体晶圆检测领域扩展,最高检测灵敏度达30nm并获复购订单 [17] 全球面板产业格局与国产设备挑战 - 2024年全球TFT-LCD/AMOLED面板产值12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占比48%(575亿美元) [19] - 设备行业与国际巨头差距仍存,需长期投入,半导体领域成为国产设备商下一拓展方向 [19]
Q1’25 国内消费级AI/AR市场销量同比涨45%,结构性变革加速
CINNO Research· 2025-05-19 16:51
国内消费级AI/AR眼镜市场增长 - 2025年一季度国内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达9.6万台,同比增长45%,其中带屏AR眼镜占80%市场份额,无屏AI眼镜占20% [2] - 市场增长三大驱动力:海外标杆产品(如Ray-Ban Stories)的硬件+生态模式示范效应、技术迭代催生轻量化AI眼镜替代需求、国家政策补贴支持差异化竞争 [2] - 价格段分化明显:无屏AI眼镜中音频款<1,000元,音频+拍照款1,000~2,000元;带屏AR眼镜中分体式(Birdbath方案)1,000~3,000元,一体式(光波导方案)2,000~4,000元 [2] 技术路径与市场格局 - 技术路径从显示依赖转向AI赋能,无屏AI眼镜销量达1.9万台,同比增长显著,成为渗透先锋 [4] - 雷鸟创新以45%市场份额断崖式领先,XREAL占18%第二,星纪魅族14%第三 [4][8][9] - 分体式Birdbath方案仍占AR眼镜主流但份额将下滑,无屏AI眼镜通过音频交互和拍照功能培养用户习惯,一体式AI+AR眼镜被视为终极形态 [6] 头部企业竞争策略 - 雷鸟创新垂直布局硬件+算法+生态,旗舰产品X3 Pro采用彩色Micro LED光波导方案,一季度AI拍摄眼镜品类中V3型号占94%份额 [7] - XREAL聚焦分体式AR眼镜,搭载自研X1空间计算芯片提供3DoF能力,并与海信视像合作开发高端观影产品 [8] - 星纪魅族依托手机基因实现跨端协同,通过Flyme AIOS打通手机、汽车与AR眼镜生态 [9] - VITURE定位游戏发烧友市场,若琪转向AI+AR眼镜技术突破并探索B端工业场景 [10][11] 跨界竞争与生态重构 - 消费电子巨头(小米、华为、vivo等)和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字节)加速入场,通过生态协同布局而非短期销量突破 [13] - 海尔旗下雷神科技推出三款智能眼镜新品,覆盖AR、AI及AI+AR三大品类 [13] - 行业正从"尝鲜玩具"向"生产力工具"进化,未来三年或成为元宇宙时代全民级入口终端 [15]
4月手机面板行情:手机面板市场持续分化
CINNO Research· 2025-05-13 14:58
手机面板价格趋势分析 - 5月手机面板价格延续分化趋势,a-Si面板因智能终端市场回暖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2] - LTPS产线由于车载显示需求持续增长维持高稼动率运转 [2] - 国内部分柔性AMOLED产线稼动率从此前的满产状态出现小幅回落,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2] a-Si面板市场动态 - a-Si品牌需求持续增长,叠加平板、笔记本电脑类产品需求良好,主力产线均保持满产状态 [3] - 华南市场为抢占产能小幅上调手机产品价格,但提供给品牌的模组价格未随之上涨 [3] - 2025年5月和6月a-Si面板品牌端模组价格预计以持平为主 [4] LTPS面板市场动态 - 车载显示需求持续放量推动京东方、天马等主力厂商的LTPS产线保持满载状态 [4] - 天马LTPS产线预计将持续满产至年底 [4] - LTPS面板价格短期内保持稳定 [4] AMOLED面板市场动态 - 刚性AMOLED需求持续收缩,国内手机厂商加速转向柔性AMOLED [4] - 部分柔性AMOLED产品(如LTPO类)平均价格出现小幅下调,但最低价产品价格未作进一步让步 [4] - 柔性AMOLED面板部分产品价格可能下调,整体价格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4] 面板价格数据 - 6.5英寸Notch HD+ a-Si LCD TDDI面板价格维持在6.7美元 [2] - 6.5英寸Notch FHD+ LTPS LCD TDDI面板价格维持在9.4美元 [2] - 6.4英寸Notch FHD+ 刚性AMOLED On Cell面板价格维持在16.0美元 [2] - 6.7英寸Hole FHD+ 柔性AMOLED On Cell面板价格维持在23.5美元 [2]
5月电视面板行情: 供需进入弱平衡态,面板价格或企稳运行
CINNO Research· 2025-05-09 07:55
面板市场供需动态 - 美国关税政策过渡期及部分中国产品关税豁免声明导致海外TV市场备货节奏放缓 采购策略从激进转为稳健 [4][5] - 一季度品牌商库存水位居高叠加"国补"政策效应减弱 面板需求开始转弱 价格周期由扩张期转入平台期 [2][5] - 5月品牌商库存压力延续 需求持续转冷 面板厂加强控产(稼动率降至75%)以稳价 预计二季度价格平稳运行 [5][7] 价格数据表现 - 4月至5月主流LCD TV面板价格全线持平:32"($35)、43"($67)、50"($97)、55"($121)、65"($173)、75"($231)、85"($312) [2][8] - 面板厂动态优化产能 供需弱平衡下价格波动收窄 预计二季度整体呈现平缓运行态势 [7][8] 需求端分析 - 国内一季度限额以上家电零售额增长19.3%(3月单月+35.1%) TV市场量价齐升 但二季度618备货动能减弱 [6] - 美国关税缓冲期(4月10日生效)及液晶面板豁免政策(4月5日生效)导致港口吞吐量下滑18% 海外需求受抑制 [6] 供给端调整 - 二季度面板厂启动控产保价策略 高世代线平均稼动率从80%进一步下探至75% 5月LCD TV面板出货量预计同比收缩8% [7] - 头部厂商通过假期岁修、转产IT面板(下调TV投片占比)强化产能调控 巩固供需动态平衡 [7][8]
2025年Q1国补政策换机需求释放,国内智能机销量同比增长4%
CINNO Research· 2025-05-07 07:59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概况 - 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主要受国补政策换机需求释放驱动[3] - 报告涵盖销量、品牌、价格段及折叠屏等细分市场走势分析[3] 整体市场趋势 - Q1'22-Q1'25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呈现周期性波动,2025年Q1同比转正[3] - 价格段分布显示中高端机型占比持续提升[3] 折叠屏手机市场 - 中国折叠屏手机销量环比增长显著,反映细分赛道高成长性[3] 品牌竞争格局 - 华为、小米、vivo、OPPO、苹果、荣耀六大品牌销量及价格段趋势被重点追踪[3] - 华为在Q1'23-Q1'25期间销量及价格策略变化被单独分析[3] 智能手机面板价格趋势 - a-Si LCD、LTPS LCD、刚性OLED、柔性OLED四类面板价格在01'23-05'25(E)期间走势被监测[3] - 柔性OLED面板价格波动反映供应链技术升级动态[3]
2025年一季度国内TV市场量价齐升,Mini LED TV渗透率达25.0%
CINNO Research· 2025-05-06 04:54
全球LCD TV面板出货量趋势 - 2025年一季度全球LCD TV面板出货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预计从2022年Q1至2025年Q2(E)保持上升态势 [2] LCD TV面板价格月度变化趋势 - 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E)期间LCD TV面板价格呈现月度波动,具体变化趋势需结合供需关系分析 [2] 国内TV市场分季度销售量走势 - 2023年Q1至2025年Q1国内TV市场销售量持续增长,反映终端需求回暖 [2] 国内TV市场分季度销售额走势 - 2023年Q1至2025年Q1国内TV市场销售额同步提升,与销售量增长形成量价齐升格局 [2] 国内TV市场分月均价走势 - 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国内TV市场均价呈现波动上行趋势,显示产品结构升级 [2] 国内TV市场品牌竞争格局 - 2025年Q1品牌销售量排名显示头部品牌集中度提升,前五名合计份额超60% [2] - 同期品牌销售额排名中高端品牌表现突出,部分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 [2] 尺寸结构变化趋势 - 2023年Q1至2025年Q1大尺寸TV(≥65英寸)销售量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75英寸成为增长主力 [2] - 各尺寸段均价走势显示大尺寸产品溢价能力显著,65英寸及以上产品均价年增幅达15% [2] 显示技术渗透情况 - Mini LED TV渗透率在2025年Q1达到25%,较2023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 [1][2] - OLED TV同期销售量同比增长40%,但基数仍显著低于Mini LED产品 [2]
Q1’25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7.5%中国厂商出货份额再次超越五成
CINNO Research· 2025-04-30 05:54
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2.1亿片,同比增长7.5%,环比下降14.2% [1][2] - 市场增长受"国补"政策和品牌促销活动推动,克服春节假期和传统淡季影响 [2] 地区市场份额分析 - 韩国厂商市场份额49.2%,国内厂商份额50.8%,首次突破五成后再次达成 [5] - 国内厂商份额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但环比上升2.6个百分点 [5] 主要厂商表现 - 三星显示(SDC)出货量同比增长7.9%,市场份额41.1%,自2023年Q2跌破五成后持续走低 [5] - 京东方(BOE)出货量同比增长3.8%,市场份额16.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5] - 天马(Tianma)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20.2%,市场份额10.5%,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全球排名第三 [5] - 华星(CSOT)出货量同比增长6.6%,市场份额10.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5] 厂商竞争力分析 - 京东方技术实力和产线布局保持其在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5] - 天马凭借客户结构和厦门G6产线产能释放实现稳健增长 [5] - 华星受益于主力客户订单增长,维持高稼动率水平 [5] 数据来源 - 数据来自CINNO Quarterly Mobile Phone Panel Value Chain Report [4]
2025年Q1国内消费级XR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淡季,环比下滑12%
CINNO Research· 2025-04-30 05:44
2025年Q1国内消费级XR市场趋势 市场销量趋势 - 2025年Q1中国消费级AR/VR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淡季,销量环比下滑12% [2] - 报告涵盖2013年Q1至2025年Q1的销量历史趋势分析 [3] 市场形态趋势 - 分析过去两年间AR/VR产品形态(一体机、分体式等)的演变路径 [3] 市场价格段趋势 - 统计不同价格段(如<2000元、2000-4000元、>4000元)产品的市场份额变化 [3] 品牌竞争格局 - 追踪主流品牌(如PICO、Nreal、OPPO等)在过去两年的市占率波动 [3] 显示技术发展 - 对比LCD、OLED、Micro-OLED等屏幕技术在消费级产品中的渗透率 [3] 光学技术演进 - 分析Pancake、菲涅尔透镜等光学方案的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进展 [3] 2025年Q1产品排名 AR设备Top榜 - 列出当季销量前五的消费级AR设备型号及核心参数 [3] VR设备Top榜 - 披露当季销量前五的消费级VR设备型号及技术特征 [3] 产业链动态 上游产业资讯 - 汇总2025年4月XR芯片、光学模组等供应链新品发布信息 [3] 投融资情况 - 记录当月AR/VR领域重点融资事件及金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