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设备

搜索文档
21专访|三七互娱刘雨:文投会是“文娱+科技”的超级连接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1:33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成果 - 签约意向金额从2023年20亿元跃升至2024年56亿元 [2] - 实际融资金额达63.87亿元 [2] - 路演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65% 市场估值平均增长率23.6% [2] 三七互娱投资战略演进 - 1.0阶段围绕游戏和泛娱乐内容投资 涵盖影视、动漫、音乐、艺人经纪、社交和教育 [3] - 2.0阶段聚焦文娱与科技融合 关注下一代硬件入口和前瞻科技 [3] - 2020年开始规模投资XR/AR硬件入口端 包括AR设备、Micro LED、光波导及芯片 [3] 科技领域投资布局 - 投资影目科技、雷鸟创新等XR硬件企业布局人机交互入口 [3] - 投资立景创新科技 该公司为华为和苹果最大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之一 [3] - 持续加码AI大模型及应用层 投资深言科技、智谱AI、硅心科技 [3] 前瞻性投资方向 - 采取"引领式投资 前瞻式布局"策略 包含十年以上长期投资 [4] - 重点关注第一梯队算力企业、AI Infra及应用层企业 [4] - 布局XR、智能座舱、具身智能、传感交互等方向 [4] 文投会平台价值 - 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连接平台 提供资本、资源、业务和政策多元赋能 [6] - 2024年文投会多家被投企业获新一轮融资 影目科技获B轮近亿元融资 [6] - 2025年计划邀请十余家被投企业参展 聚焦文娱与科技融合前沿领域 [6] 2025年参展规划 - 优先邀请XR硬件企业如雷鸟、影目及上游核心产业链企业 [7] - 邀请传感技术、空间计算领域企业展示文娱场景创新应用 [7] - 邀请智谱、Kimi、百川、深言等AI企业展示内容生产进展 [7] 大湾区产业优势 - 大湾区具备全球化供应链逻辑和出海逻辑 传感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 [8] - 广州游戏产业集群、深圳腾讯华为等龙头企业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8] - 开放港口优势助力被投企业连接全球生态和资本场景 [8]
切换Or新高及空天算力行业前瞻
2025-09-09 02:37
**行业与公司** * 光模块行业、商业航天与空天算力行业、AI与半导体行业、液冷产业链、出版与游戏行业 [1] * 涉及公司包括光模块领域的易中天、旭创、新易盛 [1][3] * 商业航天与空天算力领域的普天科技、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 [1][6] * 液冷产业链的曙光数创、英维克、高澜深灵、中石科技、银轮股份、东阳光、斯全新材、川环、飞龙、三花智控等 [21] * 半导体与消费电子领域的水晶光电、捷邦科技、歌尔股份、蓝思科技、领益智造、东微半导、中芯国际、兆易创新、北京君正、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等 [10] * 出版板块的中原传媒、南方传媒、中信出版 [11] * 游戏行业的三七互娱、华通 [12] * B端AI应用的科大讯飞、海康威视、鼎捷软件、能科科技、国能日新、宏润建设、财富趋势、佳华科技、金蝶国际、用友网络 [2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海外光模块需求暴增,互联网大厂如Meta采购800G及1.6T光模块,预计2026年市场乐观 [1][2] * 光模块估值取决于2027年需求是否持续增长,若持续则2026年估值或达20-30倍 [1][2] * 国内光模块市场集中度提高,易中天、旭创和新易盛市占率提升(超过70%),议价权增强,能更好应对关税影响 [1][3] * AI发展是中长期全球共识,国内外共振下,2027年光模块需求或持续增长,A股估值有望维持在30倍左右 [1][4][5] * 商业航天领域,中国联通等已获卫星牌照,卫星产业链是全球竞争高点 [1][6] * 普天科技承担太空算力运营商角色,潜力巨大,其星缆计划(三体星座计划)将发射约1000颗算力卫星,提供算力租赁等服务 [1][6][23] * 太空算力预计带来10-20亿人民币净利润和200-300亿人民币营收,保守估计公司市值空间300-500亿人民币 [8] * AI板块回调约30%因市场预期过高资金过度流入,但长期逻辑不变,海外AI投资2030年前将保持大规模投入,四季度或现布局机会 [8] * 液冷产业链受益于B端AI应用,处于爆发初期,渗透率2024年不到10%,2025年预计达20%,2026年将持续加速渗透 [13][17] * 液冷设备价值量:英伟达GB200 NVL72约57万人民币,GB300提升至70万人民币;其中液冷板占35%,CDU占30%,UKD占15% [18] * 快速接头UKD量价齐升,使用量从GB200的126对增至GB300的252对,价格从45美元/对提升至55美元/对 [19] * 星缆计划通过卫星接力传输和激光通讯(带宽400G以上),解决低时延(上海到新疆理论时延28毫秒 vs 地面68毫秒)和高带宽问题,加速6G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解决跨境交易问题 [23][24][25][27] * 阿里发布千问3.Max preview大模型,在基准测试中得分碾压Claude 4、Kimi K Two和Deepseek 3.1,代码能力突出 [22] **其他重要内容** * 出版板块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653.5亿元同比减少8.1%,但净利润82.82亿元同比增长14.5%,平均分红比例50%-60% [11] * 游戏行业龙头估值约20倍,过去表现好的个股曾达30-35倍 [12] * 阿里巴巴国际数据中心连接面临地面光网络和海底光缆的安全、费用及政治因素问题 [28] * 星闪计划(星缆计划)旨在建立太空专网瞄准B端用户,计划分两个批次发射,最终发射约1000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 [29][30][31] * 普天科技在星闪计划中提供激光通信载荷及相关板卡,并与海兴光联合作提供微波激光一体化信关站,后期参与运营分成 [32] * 地方政府支持空天算力项目,将在每个省建设地面站(空间信息港)租给普天科技运营 [34] * 普天科技背后是中国电科,拥有国家空天地一体化专项经验及相关资质 [35][36] * 空天算力项目催化剂:2025年5月14日已成功发射12颗卫星完成激光通讯验证;2025年下半年计划再发射50颗卫星(其中24颗待发射) [37][38]
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消费级XR整体销量同比增长6.5% 主要受AR设备带动
凤凰网· 2025-08-19 09:47
2025年上半年国内XR消费级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XR消费级市场整体销量达26.1万台 环比增长9%但同比下滑21% 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态势 VR设备销量陷入低谷而AR设备保持高速增长 [1] VR市场销量与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级VR设备销量仅为7.5万台 创近三年同期销量新低 主要受国内VR内容生态投入不足和上半年无重量级新品发布影响 [2] - VR品牌格局相对稳定 小鸟看看(PICO)以46%市占率稳居榜首 Meta以28%份额紧随其后 Goovis则以7%份额位列第三 头部厂商通过成本控制与生态整合维持核心份额 [2] - VR设备中Fast LCD屏幕销量份额回升至87% Micro OLED屏幕仍主要应用于高端产品 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2] AR市场增长与竞争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级AR设备(不包含无显示的AI眼镜)销量达18.6万台 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28% 增长得益于AR眼镜新品持续密集发布以及国家补贴与618电商大促双重优惠刺激 [3] - AR品牌竞争加剧 雷鸟创新以35%市场份额持续领跑 XREAL以22%市占率位居第二 星纪魅族凭借政策红利精准转化及全渠道营销优势销量跃居第三 [3] - AR设备中Micro OLED屏幕占据主导地位 销量份额达87% 其中国产屏幕厂商视涯科技通过与雷鸟等品牌深度合作 销量份额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 [3] - 光波导技术销量份额稳定在13% 鲲游光电和至格科技通过纳米压印工艺优化将单片光波导模组成本降低40% 同时推出视场角突破50°的产品 加速光波导方案向消费级市场渗透 [3] 全年XR市场预测 - 基于上半年表现 预测2025年国内消费级XR整体销量将达60.6万台 同比增长6.5% 增长主要由AR设备的持续发力带动 [4]
1H’25国内消费级XR市场销量26.1万台,全年预期同比增长6.5%
CINNO Research· 2025-08-19 06:37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XR市场整体销量26 1万台 环比增长9% 同比下滑21% [2][5] - VR设备销量7 5万台 创近三年新低 主要因内容生态投入不足且无重量级新品发布 [5] - AR设备销量18 6万台 同比增长35% 环比增长28% 受益于新品发布 国家补贴及618促销 [5] - 2025年全年XR销量预测60 6万台 同比增长6 5% AR设备为主要驱动力 [5] 品牌趋势 - VR市场PICO以46%市占率居首 Meta(28%)和Goovis(7%)分列二三位 头部厂商通过成本控制维持份额 [6] - AR市场雷鸟创新以35%份额领跑 XREAL(22%)和星纪魅族分列二三位 雷鸟凭借多维度战略布局保持优势 [6][7] - AI眼镜赛道崛起 Meta带头转型并推动PICO 大朋 HTC等厂商加速技术迭代 [6] 技术趋势 - VR设备中Fast LCD屏幕份额回升至87% 搭配菲涅尔光学方案 Micro OLED仍以高端产品为主 [8] - AR设备Micro OLED屏幕占比87% 索尼主导但视涯科技份额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 [8] - 光波导技术份额稳定在13% 鲲游光电 至格科技通过工艺优化将模组成本降低40% 并推出视场角超50°产品 [8] 投融资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XR融资37笔 金额445亿元 同比笔数减少34笔但金额增加335亿元 显示资本向头部集中 [9] - 投融资呈现资本集中化 技术核心化 场景生态化 地域集群化四大特征 聚焦Micro LED 硅基OLED等核心器件国产化突破 [9]
深圳2024年新增13家独角兽企业 全国第一
人民网· 2025-07-19 02:16
全球及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1212家,较上年增加11家,新晋135家 [1] - 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1] - 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1] - 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1][3] 中国独角兽企业特征 - 硬科技特征显著,集成电路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 [2] - 商业航天领域增速达150%,前沿科技企业占比70.2% [2] - 地域呈"3+X"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85%企业,北京75家、上海59家、深圳42家形成第一梯队 [2] - 288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科技人员背景创始人占比15.3% [2]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投资重点向"卡脖子"技术倾斜 [2] 深圳独角兽企业亮点 - 新晋13家企业涵盖智能网联、VR/AR、手术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占2023年深圳独角兽总数的44% [3] - 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215家瞪羚企业中30家超级瞪羚营收增速超100% [3] - 软件与信息服务(9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6家)构成主力军,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瞪羚企业平均研发人员超150人 [3] - 企业创新能力突出:企均授权发明专利141件(北京74件、上海81件),发明申请151件(北京77件、上海83件) [4] - 2024年新获融资企业10家,分布在机器人、VR/AR等赛道 [5] 深圳独角兽企业全球化与区域分布 - 42家企业中八成以上为全球化企业,如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厂、XREAL海外营收占比超2/3 [6] - 南山区拥有20家(48%)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700亿美元(贡献比45%) [6] - 福田区因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总估值达490亿美元(贡献比31%) [6] - 半导体瞪羚企业拥有1676件发明专利,乐聚机器人实现人形机器人90%国产化率 [6]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深圳政府引导基金支持200家上榜企业,深创投等本土机构投资超百家企业 [7] - 推动"20+8"产业集群发展,印证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效 [7]
报告显示:深圳新增独角兽企业全国第一!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11:59
中国独角兽企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全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11家超级独角兽贡献近四成估值 [3] - 行业分布以集成电路(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为主,商业航天增速达150%,前沿科技企业占比70.2% [3] - 地域分布呈现"3+X"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85%企业,北京(75家)、上海(59家)、深圳(42家)为第一梯队 [3] - 企业创新实力强劲:288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申请PCT专利1627件,创始人博士占比创新高 [3]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60%,投资重点向"卡脖子"技术倾斜 [3] 深圳独角兽企业表现 - 深圳新晋独角兽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25%,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4][5] - 新晋企业包括引望智能、荣耀等13家,覆盖智能网联、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赛道,其中拉普拉斯同年新晋并上市 [4] - 企业分布22个赛道,前沿科技占比66.7%,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为北京上海的近2倍) [5] - 全球化特征显著:超80%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如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厂,XREAL海外营收占比超2/3 [5] - 南山区独角兽20家(占比48%),总估值超700亿美元;福田区因荣耀、货拉拉总估值达490亿美元 [7] 深圳创新生态与支持体系 - 深圳215家瞪羚企业中30家超级瞪羚营收增速超100%,半导体瞪羚企业拥有1676件发明专利 [8] - 政府引导基金支持200家上榜企业,深创投等本土机构投资超百家企业,推动"20+8"产业集群 [8] - "独角兽企业服务联盟"成立,计划三年内提供超千亿银行授信、万亿创投资本,培育300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 [9]
全国独角兽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1:40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 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1] - 11家超级独角兽企业贡献5385亿美元估值 占比超四成 [1] - 53家企业新晋成为独角兽 其中荣耀、长江存储、引望智能同时跻身超级独角兽 [1] 行业赛道分布 - 独角兽企业分布于41个赛道 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7个赛道各超15家企业 [2] - 集成电路赛道以56家独角兽居首 总估值1618亿美元 连续4年保持数量第一 [2] - 2024年集成电路赛道新增12家独角兽 成为新晋企业主阵地 [2] 地域与创新特征 - 北上深为独角兽主要集聚地 分别拥有75家、59家和42家企业 [3] - 288家独角兽合计持有27200件有效发明专利 95家企业申请1627件PCT专利 [3]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 国资参与度达60% 重点投向卡脖子技术领域 [3] 深圳独角兽企业表现 - 深圳42家独角兽总估值1599亿美元 其中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 [4] - 深圳新晋13家独角兽 数量全国第一 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6] - 深圳独角兽中80%为全球化企业 通过海外设厂等方式拓展市场 [6] - 南山区集中48%深圳独角兽(20家) 宝安、福田、龙岗分别有7家、6家、6家 [7] 重点企业案例 - 欣旺达在匈牙利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布局欧盟电动车市场 [6] - XREAL的AR设备获Google Play认证 海外营收占比超2/3 [6] - 拉普拉斯于2024年10月登陆科创板 [6]
报告显示:深圳新增独角兽企业全国第一!
证券时报· 2025-07-18 11:39
中国独角兽企业大会核心内容 - 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以"新质驱动·未来领航"为主题在深圳开幕 [1] - 大会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指导,长城战略咨询等机构联合主办 [2] - 发布《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和《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 [4] - 百余家独角兽企业代表和5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代表参会 [4] 中国独角兽企业整体发展情况 - 2024年全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6] - 11家超级独角兽贡献近四成估值 [6] - 集成电路行业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 [7] - 商业航天领域以150%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领域 [7] - 前沿科技企业占比高达70.2% [7] 独角兽企业地域分布特征 - 呈现"3+X"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85%企业 [7] - 北京75家、上海59家和深圳42家形成第一梯队 [7] - 深圳新晋13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居首 [7] - 288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 [7] - 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 [7] 深圳独角兽企业发展亮点 - 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9] - 新晋13家独角兽企业,占全国新晋总量的四分之一 [9] - 深圳是"北上深广杭"中唯一独角兽数量增加的城市 [9] - 新晋企业包括引望智能、荣耀、元象XVERSE等13家 [9] - 2024年上市毕业独角兽企业3家,超龄毕业企业5家 [9] 深圳独角兽企业行业特征 - 分布于集成电路(6家)、机器人(4家)等22个赛道 [10] - 前沿科技赛道企业比例为66.7% [10] - 新晋2家超级独角兽企业—荣耀与引望智能,均为华为生态孵化 [10] - 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151件发明申请 [10] - 八成以上为全球化企业 [10] 深圳独角兽企业区域分布 - 南山区拥有20家,占比48% [11] - 宝安区7家,福田区、龙岗区各6家 [11] - 南山区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700亿美元,估值贡献比45% [11] - 福田区总估值超490亿美元,估值贡献比31% [11] 深圳创新企业发展态势 - 42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1599亿美元 [13] - 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 [13] - 215家瞪羚企业中30家超级瞪羚营收增速超100% [13] - 半导体瞪羚企业拥有1676件发明专利 [13] - 乐聚机器人实现人形机器人90%国产化率 [13] 独角兽企业服务联盟成立 - "独角兽企业服务联盟"正式成立 [15] - 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指导 [15] - 计划三年内提供银行授信资金超千亿,创投资本超万亿元 [15] - 培育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300家 [15] - 纳入独角兽梯度培育库企业1000家 [15]
全国独角兽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0:57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4] - 超级独角兽企业11家,合计估值5385亿美元,占总估值超四成 [4] - 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其中荣耀、长江存储、引望智能3家直接跻身超级独角兽行列 [4] 行业赛道分布 - 集成电路赛道连续4年居首,拥有56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618亿美元,2024年新增12家 [5] - 清洁能源、创新药、动力电池等7个赛道各拥有超15家独角兽企业 [4] - 机器人、企业数字运营、新零售、人工智能等10个赛道各拥有超10家独角兽企业 [5] 地域分布与创新实力 - 北京、上海、深圳为独角兽主要集聚地,分别拥有75家、59家和42家企业 [5] - 288家独角兽合计持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 [5]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重点投向"卡脖子"技术领域 [5] 深圳独角兽企业表现 - 深圳42家独角兽总估值1599亿美元,其中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 [7] - 2024年深圳新增13家独角兽,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7] - 南山区集中48%深圳独角兽(20家),宝安区7家,福田区与龙岗区各6家 [8] 深圳企业全球化案例 - 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布局欧盟市场 [7] - XREAL的AR设备获Google Play认证,海外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二 [7] - 深圳80%以上独角兽为全球化企业,通过海外工厂或营销网络扩张 [7] 深圳新晋独角兽名单 - 13家新晋企业覆盖智能网联(引望智能)、VR/AR(元象XVERSE)、手术机器人(康诺思腾)等前沿领域 [8] - 集成电路领域新增礼鼎半导体、宏芯宇,清洁能源领域新增拉普拉斯(已科创板上市)和英飞源 [8]
长城战略咨询武文生:深圳独角兽企业领跑全国!新增第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7-18 03:40
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1212家,较上年增加11家,新晋135家,较上年减少10家 [2] - 中国独角兽企业372家,深圳占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2] - 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2] - 深圳是"北上深广杭"中唯一独角兽数量大幅增加的城市 [2] 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及特点 - 深圳13家新晋独角兽包括引望智能(智能网联)、荣耀(智能硬件)、元象XVERSE(VR/AR)等,覆盖智能硬件、机器人、集成电路等赛道 [2] - 新晋企业占上年深圳独角兽总数的44%,其中拉普拉斯为同年新晋并上市企业 [2] - 2024年深圳上市毕业独角兽3家(晶泰科技、速腾聚创、拉普拉斯),超龄毕业5家 [2] 行业赛道分布 - 全球独角兽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180家)、企业数字运营(124家)、数字医疗(84家)等五大赛道 [3] - 深圳独角兽分布在集成电路(6家)、机器人(4家)等22个赛道,前沿科技赛道占比66.7% [4] - 新晋2家超级独角兽荣耀与引望智能均为华为生态孵化 [4] 技术创新与融资 - 深圳独角兽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北京74件、上海81件),发明申请151件,是京沪的近2倍 [4] - 2024年深圳10家独角兽新获融资,集中在机器人、VR/AR、智能网联等赛道 [4] 全球化发展 - 深圳42家独角兽中80%以上为全球化企业,通过海外工厂、营销网络拓展市场 [4] - 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XREAL的AR设备海外营收占比超2/3 [4] 区域分布与估值 - 南山区独角兽20家(占比48%),总估值超700亿美元(贡献比45%) [5] - 福田区因拥有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总估值超490亿美元(贡献比31%) [5] - 宝安区7家,龙岗区6家,光明区2家,龙华区1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