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筹划近半年,这起“蛇吞象”收购告吹!
IPO日报· 2025-05-27 09:04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5月25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132.SH,下称"邦彦技术")公告称,终止筹划半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原计划以发行 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深圳星网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网信通")100%股权的交易宣告失败。 终止公告发布的次日,公司股价暴跌14.68%,市值蒸发超4亿元。 AI制图 "蛇吞象"式收购 对于宣告终止重大资产重组,邦彦技术称,由于交易相关方未能达成一致,为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决定终止此次交易。 此外,邦彦技术进一步表示,公司承诺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且目前公司各项业务正常,终止交易对生产经营和战略发展无重大不利影 响。 将时间拉回半年前,2024年11月25日,邦彦技术首次披露收购意向并停牌,并于12月2日公布收购预案,拟以13.94元/股(较市价折价30%)发行 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星网信通全部股权。交易涉及16名交易对方,包括持股18.25%的第一大股东金证股份。 从交易体量来看,这属于一起"蛇吞象"式收购。 其中,上市公司2023年营收仅1.8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0.52亿元,同期,标的公司星网信通 ...
A股科技航母欲横空出世,传递了什么信号?
IPO日报· 2025-05-26 11:17
合并事件概述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同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合并后公司市值将超4000亿元(海光信息当前市值3164亿元,中科曙光905.7亿元),可能成为A股科技龙头 [1] - 该交易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例跨板(科创板与主板)吸收合并案例,符合新"国九条"政策导向 [2] 合并战略意义 -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领域积累深厚,海光信息专注国产CPU/DCU芯片设计,合并将实现从芯片到系统的全产业链整合 [2] - 合并有助于应对美国技术封锁:中科曙光面临实体清单供应链风险,海光信息需对抗英特尔/AMD竞争,协同效应可加速国产替代 [2] - 反映中国科技产业链整合决心,符合市场对科技自强概念的期待,类似华为/海思概念股受追捧的逻辑 [3] 市场反应 - 消息公布后信创概念股普涨:中科信息20CM涨停,中邮科技盘中触及20CM涨停,武汉凡谷封板,中国软件冲高 [1] 潜在挑战 - 需通过反垄断审查,双方在服务器和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可能引发监管关注 [4] - 合并后业务整合难度大,需解决内耗问题以应对国际竞争 [4]
顺为、腾讯、中金、高瓴都看中!这家企业开启上市!
IPO日报· 2025-05-26 10:30
新增IPO辅导备案企业 - 5月19日至5月25日新增扬腾创新和科润新材两家公司进行上市辅导备案 [1] - 扬腾创新定位汽配跨境贸易 获得顺为资本、腾讯投资、彬复资本、恒旭资本、中金浦成、高瓴创投等投资方青睐 [1][2] - 科润新材获得联想控股、红杉中国、北汽产投、宇通集团、中国石化资本投资 公司估值近30亿元 [1][6] 扬腾创新公司概况 - 由福州高新区兴腾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控股 持股比例38.85% [4] - 总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注册资本3.6亿元 在深圳、德国马格德堡、美国加州、香港等地设有全资子公司 [4] - 产品线覆盖汽车主要系统 管理近10万个零部件 国内拥有6000多平米运营中心和超10万平米仓储中心 全球8个国家布局仓储群 海外近20万平米配送中心 全球员工超1000人 2024年集团规模近2000人 [4] - 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配件跨境贸易 旗下拥有"A-Premium"、"FRANKBERG"、"Yhtauto"三大品牌 涵盖500多个产品类别 [4] 扬腾创新业务模式 - 最初以大宗外贸形式出口汽配产品 后转型为依托亚马逊和eBay平台的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的短链模式 [4] - 5月12日与中金公司签订IPO辅导协议 并向福建证监局备案 [3] 扬腾创新融资情况 - 2021年、2022年、2024年进行三轮融资 引入顺为资本、腾讯投资、彬复资本、恒旭资本、中金浦成、高瓴创投等投资方 [5] - 最近一次融资为2024年高瓴资本领投的2.7亿元B2轮融资 [5] 科润新材公司概况 - 注册资本4.06亿元 是国内最早实现全氟质子交换膜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7] - 成立于2019年 总部位于苏州市吴江开发区 由国家万人计划专家杨大伟创办 拥有近10年全氟离子膜与质子交换膜研发制造经验 [7] - 全资子公司江苏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 获得多项荣誉并承担多项省级以上政府重大课题与项目 [7] - 实际控制人杨大伟持股27.4748% 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9] 科润新材业务与技术 - 开发的全氟离子膜在燃料电池、钒电池、电解水制氢等领域广泛应用 产品出口多个发达国家 [8] - 为我国钒电池行业提供90%以上的国产全氟离子膜产品 是氢能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产业化的中坚力量 [8] 科润新材融资情况 - 2019年淮上英才、熔拓资本、吴江创投、东运创投参股 [10] - 2021年融资上亿元 联想控股、四海新材基金、鑫睿创投参股 [10] - 2022年C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 北汽产投、未势能源、宇通集团等联合投资 [10] - 2024年8月完成C+轮第二批融资 融资金额超4亿元 由中国石化资本战略领投 公司估值近30亿元 [10]
603611分拆子公司上市!谁是最大赢家?
IPO日报· 2025-05-26 10:30
公司背景与股权演变 - 中鼎智能成立于2009年 由张耀明和张技以90%、10%股权比例出资500万元创办 [2] - 2010年创始股东按原比例增资580万元 2012年张耀明独自增资500万元 同年张科以1500万元认购增资 [3][5] - 2015年张科以4320万元增资 同年张耀明以1400万元向张元超转让18.92%股权 张技以108万元向张科转让1.46%股权 [5] - 2016年诺力股份以5.4亿元收购中鼎智能90%股权 其中张科获1.6477亿元现金及诺力股份1174万股(价值2.5589亿元) 张元超获4541万元现金及312.58万股(价值6811万元) 张耀明获582万元现金 [7][8] - 2017年张元超以740万元收购剩余10%股权 2019年以1.02亿元转售给诺力股份 两年获利超9459万元 [9][10][11] 业务发展与行业地位 - 中鼎智能为智能场内物流和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43亿元、16.95亿元、17.9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7057.7万元、7818.2万元、8862.6万元 [12] - 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超94% 其中新能源领域客户收入占比达75%-77.1% [22]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排名第四 工业领域排名第二 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领域排名第一 [17] 资本运作与战略布局 - 诺力股份累计投入6.42亿元完成对中鼎智能全资收购 2024年公司估值已达8.55亿元 [11][18] - 中鼎智能拟港股IPO募资 重点投向高级机器人及设备系统研发 包括四向穿梭车、料箱攀爬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23] - 分拆后诺力股份将聚焦智能智造装备业务 中鼎智能专注智慧物流系统市场 形成战略协同 [17] 管理层结构 - 中鼎智能现由诺力股份董事长丁毅之子丁晟掌舵 丁晟2016年促成收购并主导公司发展 现任董事长兼执行董事 [19][20] - 诺力股份35.54%股权由丁毅家族控制 构成中鼎智能实际控制人 [19]
大佬青睐,知名股东云集,负债高达36亿,这家公司第四次冲刺上市!
IPO日报· 2025-05-26 07:40
公司概况 - 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供货商,市场份额达23.2%[3] - 公司成立于2014年,在全国设立超过100个线下服务网点,覆盖500多个城镇[3] - 核心产品"聚水潭ERP"提供订单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及分销管理等功能[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3亿、6.97亿和9.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1.9%[4][5]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5.07亿、-4.9亿和1058.3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4][5] - 2024年毛利率达68.5%,较2022年提升16.2个百分点[5] - 截至2024年底负债净额36.5亿元,现金及等价物10.85亿元[5] 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电商SaaS ERP市场规模31亿元[3] - 在电商运营SaaS市场总收入排名第一,市场份额8.7%[4] - 2024年服务8.84万名SaaS客户,远超行业平均不足2万名的水平[4] - 2024年净客户收入留存率115%[4] 融资历程 - 2015-2020年完成七轮融资,募集资金总额6.14亿元[7][8] - 投后估值从8300万元增长至60亿元,五年增长71倍[7][8] - 主要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高盛、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等[1][10] 股权结构 - 创始人骆海东直接持股22.81%,合计控制46.87%投票权[10]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阿米巴资本(9.44%)、红杉智盛(8%)、GGV VIII(4.26%)等[10]
李嘉诚“幼子”李泽楷,又欲“敲上市钟”!
IPO日报· 2025-05-26 07:40
富卫集团上市申请 - 富卫集团第四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高盛 [1] - 公司此前曾三次递表失败 2021年原计划赴美筹资30亿美元后改道香港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由李泽楷于2013年创立 是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 业务覆盖10个市场 [3] - 通过收购和获取新牌照方式扩张 包括菲律宾 印尼 新加坡等新兴市场 [3] - 2023年成为东南亚市场按年化新保费计的前五大保险公司 [4] 中国市场表现 - 香港及澳门业务受益于内地访客 2022-2024年内地产客年化新保费分别为4200万 2.04亿 2.64亿美元 [5] - 内地访客新业务价值从1800万美元增长至1.09亿美元 增长6.3倍 [5] - 截至2024年末有6万名内地保单持有人 占总数的1% [5] 创始人背景 - 李泽楷为李嘉诚幼子 商业成就显著 被称为"小超人" [7] - 曾创立STAR TV并以9.5亿美元出售 主导130亿美元香港电讯收购案 [7][8] - 目前掌控三家港股上市公司 总市值超1000亿港元 [9]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2亿 -7.17亿 1000万美元 实现扭亏为盈 [11] - 2024年保险收益27.24亿美元 较2023年下降1.2% [12] - 截至2024年商誉达15.07亿美元 存在减值风险 [14][15] 募资用途 - 增强偿付能力 构建资本缓冲 支持业务扩张特别是印尼市场 [13] - 截至2025年4月有27.86亿美元借贷 其中银行借款9.89亿美元 [14]
联合光电并购长益光电,布局消费级光电市场
IPO日报· 2025-05-23 10:23
公司收购计划 - 联合光电拟以发行股份等方式收购长益光电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公司股票自5月20日起停牌,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2] 主营业务与布局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光学镜头及光电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安防视频监控、新型显示、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 [4] - 安防视频监控是公司创收核心,新型显示领域主要布局VR/AR、激光投影 [4] - 2024年智能驾驶产线落地,汽车电子产品产能同比提升100%,出货量同比提升超50%,进入一汽红旗等主流车企供应链 [4] - 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子公司武汉联一合立技术有限公司布局,产品包括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已应用于医院、机场等场景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8.80亿元,同比增长14%,但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39% [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05亿元、16.47亿元、18.80亿元,但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从3.90亿元增至6.63亿元,可能通过放宽信用政策换取营收增长 [8] - 2024年研发投入2.14亿元,同比增长25%,2018-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可能拖累盈利规模 [10][11] 收购标的与战略意义 - 长益光电全球光学镜头产能排名前五、国内前三,核心产品包括手机摄像头、安防监控镜头、车载镜头等,客户覆盖华为、舜宇、格科微等头部企业 [13] - 收购有助于联合光电切入消费级光电元器件领域,与高端光学镜头业务形成互补,共享研发平台,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13] - 具体收购方案尚未披露,包括价格、方式及业绩承诺等细节 [14]
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不可“忽悠”股民
IPO日报· 2025-05-23 10:23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据《券商中国》报道,近日,广东证监局对广州海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具了警示函,而深圳证监 局也对阜阳泉赋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警示函。 两个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的理由大同小异:相关方的忽悠式增持。 AI制图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据报道,海印集团此前曾公告拟增持上市公司海印股份股票5000万元到 8000万元,但实际仅增持了1346.42万元,没有履行完增持承诺。而阜阳泉赋则承诺增持上市公司 珈伟新能6000万元,实际未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 海印股份2024年6月25日至8月5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而退市,但监管机 构显然没有因为它退市而放弃对相关责任方追责。 据了解,海印集团在增持计划期间多次因股票停牌、退市等原因顺延期限但最终仍因"资金筹措困 难"未能完成增持,然而"退市不能成为食言理由"。 笔者以为,海印集团此前之所以公告称要增持海印股份的股票,目的很清楚: 就是希望借此提振股 民信心,从而止住股价下跌之势,避免海印股份退市。 海印集团虽然做了一些增持动作,却未能挽救海印股份的退市命运,而那些因为它的增持动作而冲 进去的股民,则成为了牺牲者。 笔者以 ...
“传闻”四个月后,这家公司要冲IPO了
IPO日报· 2025-05-23 10:23
公司概况 - 乐自天成(52TOYS品牌)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花旗和华泰国际 [1] - 公司2024年收入达6.3亿元,64.5%收入来自授权IP产品 [1][6] - 旗下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按2024年中国GMV计为第三大中国IP玩具公司 [3] - 主要产品线包括盲盒、变形机甲&拼装、可动人偶等六大类,蜡笔小新及猫和老鼠系列GMV位列中国同类IP产品第一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16.7%(4.63亿元→6.3亿元),经调整利润从-5675.4万元增至3201.3万元 [6] - 海外市场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超100%(3540万元→1.47亿元) [6] - 授权IP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50.2%→64.5%),自有IP产品收入占比24.5% [6] - 整体毛利率从28.9%提升至39.9%,自有IP产品毛利率最高达47% [7] IP运营 - 自有IP包括胖哒幼Panda Roll、猛兽匣变形机甲系列(160款SKU,累计GMV超1.9亿元) [4] - 授权IP合作方涵盖迪士尼、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但64%授权协议将在2025-2026年到期 [7][8] - 蜡笔小新IP创造超6亿元GMV,猫和老鼠系列GMV位列中国市场第一 [3][6] 行业地位 - 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2024年达1742亿元,预计2029年达3357亿元(CAGR 14%) [10] - IP玩具细分市场2024年GMV为756亿元,预计2029年达1675亿元(CAGR 17.2%) [10] - 行业集中度较低,前十大公司占46.1%市场份额,龙头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 [11][12] 融资与股权 - IPO前完成五轮融资,投后估值从2亿元增至42.73亿元 [15][16] - 创始人团队持股36.81%,机构股东包括启明资本(10.67%)、中金文化消费基金(10.65%)、万达电影关联方(7%) [17] - 易建联家族持股0.51% [17] 募资用途 - 20%用于IP矩阵多元化,20%用于产品开发,25%用于扩展自营渠道,15%用于营销投入 [18] - 剩余资金用于潜在并购及营运资金 [18]
又一起重大资产重组!股价“提前”开涨
IPO日报· 2025-05-23 10:21
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股票自5月22日起停牌 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交易方案 [1]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不构成重组上市 [1] - 已与部分交易对方签署意向性协议 拟通过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标的公司股权 [8][9] - 标的公司主要从事特种工艺半导体晶圆代工及定制化芯片代工业务 [10]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9.78亿元 较2023年的42.31亿元大幅下滑53.25%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97亿元 同比增长1.13% [3]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从7.31亿元增长至42.31亿元 增长近6倍 [5] - 毛利率从2020年的45.56%降至2023年的12.44% 2024年回升至26.29% [3][6] - 2024年毛利率提升13.85个百分点 主要因调整经营策略 缩减低毛利产品 [3] 客户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56.56%升至2023年的93.87% [6] - 2023年第一大客户占比54.28% 直销模式占比85.25% [6] - 2020-2023年通过绑定头部客户实现快速放量 [6] 股价异动 - 公告发布前股价已开始上涨 5月20日涨幅达12.54% [10] - 公告发布当日股价涨1.45% [10] - 5月20日和21日超大单买入金额分别约2亿元和0.9亿元 较此前明显放大 [12] 业务模式 - 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 无自有工厂 [10] - 此次并购晶圆代工企业可能是向下游开拓的重要举措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