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婴电商
icon
搜索文档
AI+新消费:行业研判 - AI应用落地元年,探索商业模式的演进方向
2025-09-28 14:57
AI+新消费:行业研判 - AI 应用落地元年,探索商业模式 的演进方向 20250927 摘要 AI 技术通过优化人员结构和库存管理,显著提升代运营商的利润率和资 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强抗风险能力。例如,一网一创通过引入 AI Agent,员工数量下降 20%,运营决策效率显著提升。 跨境电商利用 AI 技术解决翻译、时差回复等特有问题,增强客户粘性。 小商品城的 China goods 平台已有 2 万用户深度体验 AI 产品, ChatGPT 线上化平台也快速增长,为跨境电商创造新的增长机会。 在渠道增量和营销驱动弱化的经济环境下,IP 加商业成为品牌获取情绪 价值、提升产品溢价的关键途径。一个好的 IP 赋能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的 情绪价值,从而增加销售额。 AI 加商业对零售业的影响包括提高运营效率、人效和开辟新的收入增长 点。智能生图等新工具可用于产品营销,优化库存管理,与大平台合作 引入 AI 工具将推动行业发展。 交控科技通过 AI 技术提升平台交易紧急度,向卖家收取更多付费服务, 并推出 AI 外贸助手迈克等产品,会员数量显著增长。Sourcing AI 有望 进一步提升品牌紧密度,推动订单交易。 ...
舒城蓓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30 01:16
公司基本信息 - 新成立公司名称为舒城蓓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 - 法定代表人为胡伟 [1] - 注册资本为5万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一般项目包括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 [1] - 母婴用品销售及制造业务 [1] - 母婴生活护理服务(不含医疗服务) [1] - 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业务 [1] - 个人互联网直播服务 [1] - 纸制品制造及销售业务 [1] - 化妆品批发及零售业务 [1] - 个人卫生用品销售业务 [1] - 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销售业务 [1] - 日用品销售业务(除许可业务外) [1] - 许可项目为化妆品生产(需经相关部门批准) [1]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港美股看台之IPO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8-21 00:28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售假质疑 经记者实测及专业机构鉴定确认平台销售假冒商品[1][2][5] - 平台供应商审核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允许非授权商品上架且缺乏有效监管[4][5][6] - 关键运营数据真实性存疑 线下门店数量可通过非正规渠道快速注册[7][8][9][10] - 业务模式转向自营为主但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费用仅360万元占收入0.3%[12][13] - 营收增长乏力 2024年收入10.32亿元较2023年10.67亿元出现下滑 累计亏损达18.54亿元[15] - 面临上市对赌协议压力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发行新承兑票据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担保[16] 业务模式与运营数据 - 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86亿元 市场份额10.1%[2] - 业务从母婴扩展至美妆、保健品及数码家电领域[2] - 平台声称连接4200家注册制造商 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3000个村/县及29万家线下注册零售店[9] - 但门店注册审核存在漏洞 通过非正规渠道仅需10分钟即可完成注册 无需提供法定资质文件[10] 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管理 - 平台销售假冒商品被证实 记者送检雅诗兰黛小棕瓶鉴定结果为"不符合品牌方外观特征"[2] - 销售非授权商品 如标价29.90元的泡泡玛特LABUBU玩偶直接标注"非授权"[5] - 商品发货地址异常 从深圳菜鸟驿站发出而非保税仓 与跨境电商常规模式不符[3] - 供应商应对失当 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但无法指明认可检测机构[5]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收入结构转向自营主导 自营收入从2022年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8.02亿元 佣金收入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12]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22-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费用分别为420万元、460万元和360万元 占收入比例从0.5%降至0.3%[13] - 同期推出678个、302个及643个自有SKU 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13]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2580万元 但累计亏损高达18.54亿元[15]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完成6轮融资 顺为资本参与5轮为最大外部投资者 其他包括复星国际、高瓴资本等[16] - 2020年、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16]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需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16] -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担保协议履行[16]
海拍客“带病”闯关港交所: 假货争议频现 关键运营指标成疑
证券时报· 2025-08-20 22:23
核心观点 - 公司面临售假质疑 产品真伪问题突出 平台供应商审核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1][2][4][6] - 关键运营指标真实性存疑 线下门店数量或存在虚高情况 [7][8]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自营业务创新与品质保障能力受质疑 [9][10] - 营收增长乏力 累计亏损严重 对赌协议压力下上市进程紧迫 [11][12]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专注下沉市场母婴B2B服务 连接供应商与县域母婴店抽取佣金 并拓展自营及OEM产品 [1] - 2024年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交易额达86亿元 市场份额10.1% [1] - 业务从母婴扩展至美妆 保健品及数码家电领域 [1] - 收入由第三方抽佣与自营业务构成 自营收入从2022年5.40亿元增长至2024年8.02亿元 成为绝对支柱 [9] 产品质量与供应商管理 - 平台售假问题经实测验证 雅诗兰黛小棕瓶送检结果显示"不符合品牌方外观细节特征" [2][4] - 供应商审核缺位 第三方卖家不认可检测结果且未能提供有效反驳证据 [4] - 平台存在明确标注"非授权"的侵权商品 如29.90元泡泡玛特LABUBU玩偶 [4][5] - 商品发货地址不明 非保税仓发货 与跨境电商常规模式不符 [3] - 平台部分产品标注不退不换 消费者维权困难 [6] 运营数据真实性 - 招股书宣称覆盖约29万家线下注册零售店 但注册审核存在严重漏洞 [7][8] - 实际测试显示 普通消费者仅需提供快团团截图等非正式资质 10分钟内即可成功注册为门店 [8] - 门店名称和地址可随意填写 法人证件 营业执照等审核环节形同虚设 [8]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2-2024年自有品牌研发支出分别为420万元 460万元及360万元 占收入比例仅0.5% 0.4%及0.3% [10] - 同期推出678个 302个及643个自有SKU 平均每个SKU研发开支仅数千元 [10] - 对比行业龙头豪悦护理2024年研发投入1.07亿元 在研项目28个 平均每个项目费用382万元 [9] 财务表现与资本压力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95亿元 10.67亿元和10.32亿元 营收出现下滑迹象 [11] - 累计亏损高达18.54亿元 经调整后2023-2024年小幅盈利1930万元和2580万元 [11] - 曾完成6轮融资 顺为资本参与5轮 但2020年 2024年和2025年经历多次股东撤资 [11] - 与D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若2026年底前未上市 需于2027年发行新承兑票据 [12] - 创始人质押1537万股普通股以确保履约 [12]
海拍客赴港上市,手握29万家母婴店,仍未盈利;买家流失,VC撤资,母婴中间商模式承压
搜狐财经· 2025-08-01 03:30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母婴电商B2B平台海拍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3] - 公司连接4200家供应商与29万家母婴店 覆盖超3000个县域市场[2][4] - 创始团队拥有阿里系背景 曾参与孵化天猫国际和淘金币运营[14] - 公司获得6轮融资 雷军的顺为资本连续投资5轮[14] 商业模式与收入结构 - 数字平台业务通过抽取供应商佣金和推广服务费盈利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54亿、2.96亿和2.29亿元人民币[4][5] - 自营业务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4亿、7.68亿和8.02亿元人民币[5][9] - 基础自营业务收入从2022年2.66亿增长至2024年5.8亿 占比从29.7%升至56.2%[5][9] - 自有品牌业务收入2022-2024年分别为2.74亿、3.25亿和2.22亿元人民币 2024年同比下降31.7%[5][12]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2022年实现利润101.2万元 2023年亏损5654万元 2024年亏损7882.5万元[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2022-2024年现金流出分别为1.22亿、601.3万和1.12亿元人民币[13] - 平台佣金率持续走低 2024年降至2.3% 低于2022年的2.5%和2023年的2.6%[8] - 核心买家数量从2022年10.35万家减少至2024年9.38万家[11] - 平台成交额从2022年149.35亿缩水至2024年109.66亿元人民币[11] 自有品牌发展 - 公司推出92个自有品牌 与153家制造商建立OEM合作[12] - 自有品牌"喵小侠"曾进入天猫和抖音平台儿童食品前十名[12] - 自有品牌交易金额从2022年2.75亿降至2024年1.99亿元人民币[12] - 自有品牌付款买家数量从2022年4.68万家降至2024年3.8万家[12] 行业竞争环境 - 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巨头加码母婴赛道形成直接竞争[6] - 电商平台缩短供应链 消费者可直接从供应商处购买 绕过母婴店环节[6]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9年1465万减少至2024年954万 下降34.9%[7] - 线下母婴店面临出生率下滑和电商冲击的双重压力[7] 财务状况与资本压力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净负债高达20亿元人民币[16] - 2024年因未完成协议约定 斥资1100万美元赎回优先股并发行1.58亿美元承兑票据[15] - 2025年再度发生撤资危机 斥资2400万美元从顺为资本等机构赎回优先股[15] - 多家投资机构要求公司回购D轮融资优先股[15]
“县城母婴之王”海拍客带病闯关
搜狐财经· 2025-07-30 15:12
公司概况 - 海拍客为垂类母婴电商平台 创始团队出身于阿里 曾用十分钟PPT打动雷军旗下顺为资本 获得五轮累计2693万美元投资 顺为资本持股16.43% [1][5] - 公司宣称占据下沉市场10.1%份额 覆盖全国三线及以下城市29万家母婴小店 年交易额达86亿元 [1]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10.67亿、10.32亿 2024年同比下滑3.3% 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5654万 2024年-7883万) [6] - 2024年底净负债达20.01亿元 主要源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对赌协议 [7] 商业模式 - 采用B2B模式 整合品牌商、经销商、物流商资源 为中小母婴门店提供线上供货平台 取代传统分销链条的"地头蛇"加价环节 [18] - 瞄准三线及以下城市母婴店 该群体占母婴市场50%以上份额 避开与阿里、京东等巨头的直接竞争 [18][19] - 与蜜芽等C端母婴电商形成对比 后者因价格战被头部电商分流而衰落 海拍客通过锁定线下终端降低获客成本 [18][19] 运营问题 - APP注册存在灰产漏洞 可通过P图伪造母婴门店资质 实际用户包含微商及自用宝妈 影响GMV数据真实性 [10][11][14] - 平台宣称仅服务实体门店 但内部承认存在网店注册渠道 不同渠道供货品类存在差异(网店限购热销品 实体店可获区域控货商品) [14]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94条投诉 涉及假奶粉等问题 2018年可么多么品牌曾公开否认与其存在官方授权合作 [15] 资本动态 - 2020年后无新增融资 部分B轮股东要求3800万美元回购股份 2024年D轮股东要求3500万美元回购 [6] - 顺为资本在D轮出现撤资迹象 公司面临对赌协议压力 上市失败或导致资本链断裂 [7] - 港股IPO被视作"续命式"操作 成功上市可转换20亿优先股负债 失败则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4][7] 行业定位 - 母婴电商赛道中 公司避开C端红海竞争 通过供应链重塑成为"平台化供货员" 但下沉市场不等于低标准 [16][20] - 行业观察指出 需构建稳定透明的高品质供应链才能维持上市故事 当前信任危机可能动摇商业模式根基 [16][22]
202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网经社
搜狐财经· 2025-07-22 14:07
核心观点 - 报告基于2025年上半年196家互联网消费平台纠纷案例,揭示电商领域用户投诉主要集中在退款问题、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投诉地区以广东省和浙江省为主,男性用户投诉占比显著高于女性,投诉金额集中在0-5万元区间[1][9][10] - 平台评级显示16家平台获"建议下单"评级,5家"谨慎下单",11家"不建议下单",26家"不予评级",反映平台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差异显著[23][24] - 数字零售、数字生活和跨境电商三大领域投诉案例暴露出发货延迟、售假、售后推诿、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等系统性问题,需平台和监管层面重点关注[1][2][37][53] 整体数据 - 投诉问题类型分布中退款问题占比17.59%居首,其次为商品质量(7.08%)和售后服务(5.32%),网络欺诈(3.63%)、霸王条款(3.17%)及网络售假(2.85%)也是主要问题类型[10][12] - 投诉地区集中在广东省(21.84%)、浙江省(9.11%)、山东省(7.68%)和江苏省(6.38%),前十大地区投诉占比超60%,反映区域消费活跃度与纠纷发生率正相关[13][15] - 男性用户投诉占比77.05%,女性仅22.95%,性别差异显著,可能源于消费品类或投诉意愿差异[16][17] - 投诉金额分布以0-5万元区间为主(42.58%),其次为0-100元(14.96%)和100-500元(12.97%),高金额投诉(1万元以上)合计占比6.81%[20][21] 评级数据 - 获"建议下单"评级的平台包括途虎养车、唯品会、苏宁易购、BOSS直聘、美团等16家,综合指数均高于0.75,平台反馈率和用户满意度较高[23][25] - "谨慎下单"平台如帮考网、微拍堂、智行等5家,综合指数介于0.4-0.76,存在回复时效性或服务漏洞[23][25] - "不建议下单"平台包括小红书、万表网、分期乐等11家,综合指数为0,平台反馈率和处理机制缺失[23][27] - "不予评级"平台如饿了么、天猫国际、支付宝等26家,因未入驻或未提供售后联系方式未被纳入评级体系[23][24] 数字零售领域 - 投诉量TOP10平台为拼多多、抖音电商、淘宝、京东、快手、闲鱼、天猫、小红书、转转、唯品会,头部平台用户基数大与投诉量正相关[31][33] - 典型案例包括淘宝商家逾期不发货、抖音电商售假且商家跑路、闲鱼购物诈骗等,问题集中在发货延迟、假货、平台处理不力[37][39][42] - 数字零售评级中7家平台获"建议下单",3家"谨慎下单",3家"不建议下单",12家"不予评级",其中淘宝、天猫、闲鱼均未获正面评级[28][29] 数字生活领域 - 投诉量TOP10平台包括美团、去哪儿、万师傅、BOSS直聘、飞猪等,涉及维修、招聘、旅行等服务[53][55] - 典型案例如万师傅空调维修后再次故障、BOSS直聘会员服务虚假宣传、智行联程机票纠纷,反映售后保障不足和虚假宣传问题[2][55] - 数字生活评级中7家平台获"建议下单",1家"谨慎下单",3家"不建议下单",4家"不予评级",飞猪、走着瞧旅行等被列为不建议下单[53][54] 跨境电商领域 - 投诉量TOP10平台有全球速卖通、识季等,涉及商品质量、售后推诿和违规操作[2] - 典型案例包括识季平台技术陷阱、天猫国际售卖违规保健品、洋码头关闭退款通道,凸显跨境购物监管漏洞[2] - 该领域未单独发布评级榜,但天猫国际、全球速卖通在总榜中获"不予评级"[23][24]
IPO攻坚 海拍客“流血”上市多急迫
搜狐财经· 2025-07-21 02:18
资本并非万能药 作者:时完 编辑:陈晨 风品:李莉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都说10年磨一剑,海拍客迎来资本大动作。 2025年6月30日,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拟登陆港股主板,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在母婴电商深度盘整、竞争加剧背景下,作为下沉市场"领头羊",海拍客此次IPO是资本化的关键一步,也是关乎生存发展的"背水之 战",更对整个行业走向意义重大。能否达成夙愿呢? 1 营收滞涨、亏损加剧 负债净额2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海拍客成立于2015年,为国内母婴业B2B2C平台,中小母婴实体店可以通过海拍客直接与全世界品牌方和供应商对接, 将品牌、知识、消费理念带给三线以下城市的消费者。 据招股书披露,海拍客核心团队成员大多拥有阿里巴巴的工作背景。创始人赵晨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在阿里担任高级业务拓展专 家,主要负责天猫国际的创立、维护及运营工作。首席运营官徐虹、对外合作部总监吴涛也曾任阿里资深经理、运营专员。 高瓴资本张磊曾言"投资就是投人",这一点顺为资本创始人李锐有同感,据企业家杂志,其曾通过内部关系了解到赵晨是个"超级靠 谱"的人:早期天猫国际是他带着团队做出来的,从最初寻找业务方向,到 ...
海拍客两年亏1.35亿存货激增101% 20亿负债高悬假货争议引信任拷问
长江商报· 2025-07-13 23:40
公司概况 - 母婴产业互联网平台海拍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登陆港股主板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1] - 公司通过整合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供应链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组合覆盖低线市场消费升级[1] - 按2024年交易额计公司成为中国低线市场家庭护理及营养产品行业最大交易及服务平台市场份额达101%[2] 商业模式 - 经营模式从早期平台抽佣转为"平台抽佣+自营"双轮驱动自营业务营收占比从604%提升至777%[1][3] - 截至2024年底平台连接约4200名注册卖家及29万名注册买家覆盖中国31个省份超3000个村县[2] - 2024年平台总交易额达110亿元但数字平台业务收入持续下滑从354亿元降至229亿元占比从395%降至222%[2][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增速陷入停滞[4] - 同期净利润从1012万元转为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135亿元[1][4] - 整体毛利率从439%下滑至325%两年下降114个百分点主因自营业务毛利率仅15%[3] - 存货压力激增截至2025年4月底存货达15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01%[3] 资本运作 - 2015-2019年完成6轮融资顺为资本复星高瓴等机构参与顺为持股1637%为第一大机构股东[6] - 2024-2025年多家机构撤资公司斥资3500万美元回购股份并发158亿美元承兑票据[6] - 负债净额从1733亿元增至200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350%[6] 运营风险 - 频发假货争议贝亲可么多么等品牌否认授权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03条投诉涉及奶粉纸尿裤质量问题[1][7][8] - 董监高薪酬逆势增长2024年支付董事薪酬4817万元预计2025年将达760万元同比增长5777%[7]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2-2024年分别为-133亿元-600万元-112亿元[6]
连续两年亏损、负债净额超20亿元 海拍客赴港IPO:母婴垂直电商的“悬崖一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14:25
公司概况 - 母婴垂直电商平台海拍客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创始人兼CEO赵晨曾参与孵化阿里巴巴天猫国际,高管团队有阿里系背景 [4] - 2015年至2019年完成5轮融资,获远瞻资本、顺为资本、九州通、高瓴等投资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8.95亿元、10.67亿元、10.32亿元,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3.3% [1] - 净利润从2022年微盈利101.2万元转为2023年亏损5654万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7882.5万元 [1]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逐年下降,分别为43.9%、37.6%、32.5% [8] - 截至2024年末负债净额达20.01亿元,主要因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及承兑票据 [10] 业务模式 - 平台连接4200名注册卖家及29万名注册买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3000个村县,2024年总交易额110亿元 [5] - 收入来源:数字平台业务占比22.2%,自营业务占比77.7% [7] - 2019年切入自营业务,2021年拓展自有品牌业务,截至2024年孵化92个自有品牌,合作153家制造商,SKU超1000个 [5] 运营数据 - 存货周转天数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6天、36天、39天 [7] - 2024年自有品牌业务拥有超3.8万名付费买家 [5] 行业现状 - 母婴垂直电商行业面临困境,蜜芽2022年停止服务,宝贝格子2023年总部人去楼空,可优比2024年传出"爆雷"消息 [12][13] - 行业挑战包括人口红利锐减、用户周期短(3-4年)、缺乏独家优势、综合电商竞争激烈 [13] - 垂直电商需建立品类"护城河"或自有产品口碑,否则难与综合电商对抗 [13] 未来计划 - 公司计划加强自有品牌开发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增强科技能力及IT基础设施 [14] - 下沉市场用户基础是公司核心优势,赴港IPO成败将影响前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