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柬埔寨每2.5度电中就有将近1度来自中国华电
中国电力报· 2025-04-18 03:27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华电深耕柬埔寨能源建设15载,以投资拉动促进电力设施“硬联通”,以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清洁能源“新联通”,以跨文化传播为桥梁促进两国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为柬埔寨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作出贡献 [2] 以投资拉动为纽带,促进电力设施“硬联通” - 2022年11月中国华电柬埔寨西港项目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为当地增添新动力 [3] - 西港项目建设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及配套泊位,26个月首台机组投产,比约定工期缩短两个月,创造“华电速度” [4] - 柬埔寨每2.5千瓦时电中约1千瓦时来自中国华电,公司累计在柬投资18.5亿美元,形成“水火并进”格局 [4] -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源互联互通,带动周边及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复苏和增进民生福祉 [4] - 华电西港项目全部投产,采用中国标准、技术和设备,对改善电源结构等有重要意义 [6]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清洁能源“新联通” - 中国华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布国别社会责任报告,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7] - 华电额勒赛下游水电站装机33.8万千瓦,年均发电约10亿千瓦时,缓解电力供应紧张 [9] - 该水电站投产前柬埔寨缺口电量超全国用电量20%,投产架设输电线路,使当地电价降低约80% [9] - 11年来该水电站连续安全生产超3900天,累计输出绿色电能110亿千瓦时,投产次年发电量占全国40% [9] 以跨文化传播为桥梁 - 中国华电开展“未来能源”儿童绘画比赛,启动“点亮未来”计划,开通线上流动图书馆 [12] - 公司为柬援建道路、桥梁、输电线路,疫情捐赠物资,获当地政府奖项,开展开放日等活动并捐款助学 [12] - 依托华电“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培养当地人才,举办柬籍员工培训班,额勒赛项目柬籍员工占比60% [13]
政策解读丨推进新一代煤电转型升级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
中国电力报· 2025-04-18 03:25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系统部署煤电转型升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 - 方案前瞻性谋划煤电战略布局,在"三改联动"基础上深化拓展,提升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水平[3] - 方案构建了覆盖现役、新建和示范机组的煤电技术指标体系,标准严于现行要求,彰显前瞻性战略导向[4] - 新一代煤电升级将成为我国煤电转型发展核心战略,推进时序需统筹考量系统需求、技术成熟度等多维度因素[9] 煤电发展方向 - 煤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发挥基础性电源作用,装机容量与发电总量占主体地位[3] - 2024年新能源装机占比首度超过煤电与气电总和,"十五五"末预期突破火电规模的1.5倍[3] - 新型电源架构下,负荷需求与新能源发电的双随机波动特性对系统调节容量、响应速度与调节精度提出更严格要求[3] - 煤电行业亟需破解碳排放约束与碳中和目标适配的结构性难题[3] 煤电技术指标体系 - 方案聚焦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4] - 高效调节方面确立6项指标要求,其中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等4项指标属行业政策首次明确提出[4] - 现役、新建和示范机组在纯凝工况下30%负荷时的煤耗相比额定负荷煤耗的增幅分别不高于25%、20%、15%[5] - 当前现役煤电机组30%负荷相比额定负荷的供电煤耗增幅一般处于25%~35%区间[5] - 负荷变化速率对高/低负荷区实施分区要求,并针对煤质特性等提出差异化要求[5] 清洁降碳要求 - 方案系统性明确碳减排差异化实施标准,未强制要求所有机组实施低碳化改造或建设[7] - 示范项目采用碳减排措施后,度电碳排放强度需较2024年同类型机组降低10%~20%[7] - 鼓励示范项目实现更显著碳减排效果[7] 安全可靠指标 - 设置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保供期非计划停运次数2项安全可靠评价指标[8] - 非计划停运次数指标采用机组在1个大修周期内的统计平均值[8] - 非计划停运次数指标不适用于CFB、W火焰炉、风扇磨机组[8] 智能运行指标 - 提出智能控制、智能运维、智能决策3项专项指标[8] - 智能控制指标要求强化负荷调节自动化性能,提升运行精准性和安全性[8] - 智能运维指标强调提升机组运行智能化水平,强化运行安全监测等能力[8] - 智能决策指标强调采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机组在市场化运行中的科学决策能力[8] 煤电升级进程把控 - 各省因地制宜制定煤电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自主把握本地区升级节奏[9] - 对现役机组采取鼓励性政策导向,不作强制性要求[10] - 新建机组鼓励达到新指标要求[10] - 示范机组明确要求应达到更加领先的示范性技术指标[10] 产业协同创新 - 发电企业需积极推进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性能提升与新一代煤电工程示范[11] - 装备制造企业需强化重大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定向突破技术瓶颈[11] - 高校及科研机构需加强新一代煤电技术基础性研究,深化深度调峰能力提升等技术研究[11] 政策保障体系 - 通过"两新"、REITs等方式对煤电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12] - 在国家煤电总量控制框架内对新一代煤电示范工程所需建设规模予以优先安排[12] - 支持煤电与新能源实施联营,鼓励联营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12] - 鼓励完善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12]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规模达4599万千瓦
中国电力报· 2025-04-18 03:11
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99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083亿千瓦时生物质供热约5亿吉焦生物天然气产量约5亿立方米 [1] - 生物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1] - 生物质能具有零碳特征资源丰富来源广泛可呈现固态液态气态等多种终端能源形式 [1] 生物质能应用与重要性 - 生物质能可广泛替代化石能源消费作为绿色二氧化碳重要来源受到绿氢制绿色甲醇燃料产业高度重视 [1] - 生物质能是实现交通运输燃料低碳化的重要途径 [1] - 生物质能具备零碳生态循环属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要素之一 [1] 生物质能发展潜力 - 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较大可实现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并保障能源安全 [1] - 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构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1] 未来发展趋势 - 未来5年生物质产业将呈现技术突破驱动效率提升应用场景多元化政策市场双轮联动特征 [2] - 通过绿色金融与标准体系完善实现更多环境价值 [2] 论坛背景 - 2025生物质能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会绿色低碳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2] - 论坛主题为绿色征程创新驱动赋能未来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2]
国网蒙东电力:今年力争再增新能源并网装机4000万千瓦
中国电力报· 2025-04-17 05:38
内蒙古新能源发展现状 -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 总装机达1.35亿千瓦 发电量2000亿千瓦时 实现多个全国第一 [1] - 新能源倍增行动持续推进 第二、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及防沙治沙等项目需加快接网 [1] - 特高压外送电量连续7年增长 2024年外送电量达1706亿千瓦时 累计突破6052.7亿千瓦时 其中新能源电量787.5亿千瓦时 [4] 电网建设与项目进展 - 巴彦杭盖—胜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将提升锡盟特高压通道输电效益 满足100万千瓦风电送出需求 [2] - 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3个项目已投运 包括鲁固直流400万千瓦风电 锡盟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风光 伊穆直流100万千瓦风光项目 [2] - 赛音召500千伏开关站工程从纳规到核准仅4天 开工至投运仅4个半月 创蒙东超高压建设速度纪录 [2] - 第二批基地项目涉及638万千瓦 京能238万千瓦风电送出工程2024年5月投运 库布齐400万千瓦项目处于可研阶段 [3] - 第三批基地含17个子项共920万千瓦 另有4项预备项目460万千瓦 公司推行"两个前期"一体化与机械化施工 [3] 特高压通道规划与外送能力 - 内蒙古已建成"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通道 形成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网络 [4] - "十四五"规划新增蒙西至京津冀等4回直流工程 华北交流网延伸至蒙西 储备2回直流工程 [4] - "六交六直"12项新建特高压工程提上日程 目标新增新能源并网4000万千瓦 [4] - 库布齐—上海等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加速 依托盟市专班推动尽快核准 [5][6] 企业行动与政策协同 - 蒙东电力2024年实施10项服务新能源举措 完成849万千瓦新能源接网 通辽238万千瓦送出工程应投尽投 [3] - 公司协同开展沙戈荒基地送出规划 支持"五大六小"发电企业接网需求 [3] - 国家电网与内蒙古签署合作备忘录 加速沙戈荒基地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 [5]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创新引领 科学有序 协同推进新一代煤电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04-17 03:30
文章核心观点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出台意义重大,将推动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12] 全面系统认识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的重要意义 - 新一代煤电升级是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的重要支撑,可提升煤电各方面水平,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 [3] - 新一代煤电升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需控制煤电供电煤耗增长幅度,推进低碳化改造建设 [4] 科学统筹推进新一代煤电升级实施工作 - 明晰新一代煤电技术指标目标,《实施方案》提出深度调峰等多方面技术目标要求,对试点示范机组提高要求 [6][7] - 科学有序开展新一代煤电升级改造,分省制定方案,因地制宜确定实施路径,推进先进创新技术应用 [8] - 创新促进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联动,需集中全链条行业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主体协同合作 [9] 推动新一代煤电升级走深走实 - 资金支持方面,支持符合条件项目,畅通“投融管退”渠道,加大改造升级支持力度 [11] - 项目规划建设方面,优先安排试点示范项目煤电规模,支持与新能源联营及优先并网 [11] - 运行调度方面,与相关方案衔接,实现调节资源优化配置 [11] - 市场机组方面,鼓励完善市场和电价机制,体现煤电机组价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1]
新型经营主体助力电力转型 ——广东虚拟电厂样板和江苏绿电直供样板分析
中国电力报· 2025-04-17 02:59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广东和江苏因经济体量大、用电量高且面临能源转型压力,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方面有先行必要性和探索空间,广东可打造虚拟电厂市场化建设“广东样板”,江苏能提供绿电直供“江苏样板” [1] 政策背景 -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落实能源法要求,强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安全供应,还提出鼓励虚拟电厂和微电网模式等 [1] 广东情况 政策推动 - 2024年11月广东省能源局等联合印发方案,允许虚拟电厂参与多市场交易,有望成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样板 [2] 资源禀赋 -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本地资源禀赋弱,核电、抽蓄和气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水能基本开发完,风电、光伏未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利用不充分 [2] 经济发展 - 广东GDP总量常年全国第一,服务业发达,营商环境好,终端用户电价承受力高,经济韧性强,市场体系成熟,需求侧新兴主体多样,电力交易需求增长 [3] 电力系统建设 - 2019 - 2024年广东新能源装机占比从6%增至26%,最大电力负荷从1.12亿千瓦增至1.57亿千瓦,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分布式光伏等改变负荷分布,电网新能源消纳压力加大 [3] 电力市场建设 - 广东电力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现货市场突出,但需求响应交易发展不理想,2023年和2024年均未开展 [3] 发展建议 - 广东应继续探索,率先实现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行,参与需求响应要关注补贴资金可持续性和利益分配合理性,参与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要挖掘局部和配网价格信号 [4] 江苏情况 政策推动 - 2025年2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启动绿电直连供电试点,新模式可降低企业绿电成本等,支撑全省电力转型 [5] 资源禀赋 - 江苏地形平坦但可利用土地少,人口密度大,光伏发电发展受限,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但深远海风电面临技术和投资挑战 [5] 经济社会发展 - 江苏省GDP总量常年全国第二,经济发展均衡,园区是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和外向型企业集聚地,绿电需求大,园区零碳化发展势在必行 [5] 电力系统运行 - 江苏新能源发电与负荷消纳逆向分布,电源侧调峰资源有限,辅助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新能源消纳压力大 [6] 发展成果 - 2024年底江苏实施“三进工程”,2025年初启动绿电直连供电试点,2024年累计成交绿电1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 [6] 发展建议 - 江苏应推广绿电直供试点,推动园区零碳化,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试点规划建设,统筹海上风电开发和输电通道建设,加强与电网沟通,理顺利益分配 [7]
浙江2024年电力市场:完成年度外购电目标的107%
中国电力报· 2025-04-17 02:59
文章核心观点 浙江电力市场自2015年电改以来稳步推进,形成特色服务型市场,2024年“绿保稳”成效显著,未来将持续发力健全服务型电力市场体系并力争现货市场正式运行 [1][6] 浙江电力市场发展历程 - 2017年9月争取到全国第一批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并印发配套专项方案 [2] - 2019年9月浙江电力现货市场第一次(周)结算试运行完成,同年放开售电市场交易 [2] - 2021年配合完成全国首场绿电交易,正式放开除居民农业及保障性发电外的发用两侧电量入市并开展首次代理购电工作 [2] - 2024年重启现货市场交易,5月进入长周期结算试运行,11月印发“1 + 7”浙江电力市场规则体系,2025年1月转入双边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 [3] 2024年浙江电力市场现状 - 注册用户超13.7万家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位,发电侧市场化电量5259.56亿千瓦时,覆盖率达87.56%,用电侧市场化电量3388.44亿千瓦时,覆盖全体工商业用电量的74.13% [3] - 全社会用电量6779.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9%,最大日外来受电量达4594万千瓦时,占最高日用电量的37.2% [4] - 新能源装机累计超5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35%,累计上网电量310.74亿千瓦时 [4] 2024年浙江电力市场“绿保稳”成效 绿色发展 - 发布绿电绿证市场化交易工作细则,全年组织绿电交易32场,成交电量112.99亿千瓦时 [4] - 首创分布式绿电聚合交易,全省分布式新能源成交绿电电量23亿千瓦时,占国网经营区分布式绿电交易总成交量90%以上 [4] - 试点提供绿电消费核算服务,出具企业核算清单271份 [4] 电力保供 - 跨区跨省电力市场和省内电力市场协调运作确保电力供应和资源优化配置 [5] - 零售市场逐步成熟,基于“e - 交易”移动终端建设电商式零售平台,推动政府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 [5] 市场稳价 - 中长期市场年度电量占比高,电价区间可控,2024年年度零售交易用户平均价格下降约1.5分/千瓦时 [5] 未来发展方向 市场体系建设 - 依托数字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建设、业态模式创新、服务质效提升”三维发力,健全服务型电力市场体系 [6] 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 构建全场景交易仿真系统,通过百万级数据模拟推演,为市场规则优化和市场风险防控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6]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开展“三自一协同”创新实践,打造市场运行新范式,推进海宁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试验示范工作 [6] 经营主体服务能级提升 - 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推进“无感交易”理念,打造“阳光服务”品牌,深化交易平台功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6] 现货市场运行 - 现货市场已连续结算试运行近一年,力争今年6月顺利转入正式运行 [6]
山东2024年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421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5.8%
中国电力报· 2025-04-17 02:50
在国家"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建设要求下,山东电力市场率先在国内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 务+零售"协同运行的全要素市场架构。 在中长期市场中,中长期市场按自然日连续运营,在国内率先实现"休假不休市"。打造5类中长期交易 品种,充分发挥市场"压舱石"作用。山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周鹏说:"各类经营主体可以通过签 订中长期合同,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市场风险。2024年山东电力市场全年达成中长期交易电量3787亿千 瓦时,占市场化电量的90%。" 积极推进电力现货市场体系建设,初步建成"经营主体全、交易规模大、开放程度高"的省级双边电力现 货市场。山东电力现货市场采用集中式市场模式,峰谷价差最高达1.58元/千瓦时,能够充分引导发 电、用电行为合理调整。 面对新能源接入挑战,山东创新建立国内首个爬坡辅助服务市场,最大化展现调节资源价值,推动辅助 服务市场与电能市场的协调运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驾护航。 "2024年,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市场化电量4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服务经营主体数量超过4 万家。绿电交易电量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3月26日,在山东电力交易中心有 ...
甘肃电力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2024年发电侧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82.96%
中国电力报· 2025-04-17 02:40
截至3月底,甘肃电力交易平台注册市场经营主体6569家,独立储能、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快速涌现, 多元主体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锚定"双碳"目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立足 新能源高占比的独特省情,全面推进电力市场体系优化升级。随着甘肃电力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创新突 破、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多品种交易协同发展,甘肃电力市场化规模、新能源参与范围及市场电量占比 位居全国前列,书写了能源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市场体系全面升级 2024年9月5日,甘肃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成为国内第4家、国家电网系统第3家转入正式运行的省级 现货市场。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甘肃电力市场迈向成熟运营阶段,为全国新能源高占比地区电力市场 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甘肃电力市场已形成"省间+省内"全覆盖、"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全体系协同的完整架构。 中长期市场实现年、月、日(D+3日滚动)连续运营,2024年省内中长期交易电量达1027.19亿千瓦 时,同比增长4.29%,其中D+3日滚动交易成交185.17万笔、电量216.58亿千瓦时,高频次交易支撑市场 主体灵活调整供需曲线。 现货市 ...
山西电力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显著提升
中国电力报· 2025-04-16 05:50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 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 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 主任弓建华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成交电量达9.22亿千瓦时,291家市场参与主体申报31833笔,市 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显著提升。" 改革一子落,激活满池水。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中,先行 先试,成为全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也是连续运营时间最长、市场品种最全、交易活跃 度最高的省级电力市场。 破局从"政策分蛋糕"到"市场拼本事" "电力交易市场让我们学会从每分每秒抠效益。"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建伟感慨。中铝山 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第一家拥有"矿山—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并配套自备发电机组的完整铝 产业链大型企业。这家年用电量60亿千瓦时的电解铝巨头在2024年通过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4.81 亿千瓦时。通过组建专业市场队伍,从每分每秒、一分一厘开始为企业节约购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