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电力“软联通”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03:13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建设 - 核心规则体系"1+6"初步建成 实现电力市场从"说方言"到"讲普通话"的转变 为新能源消纳和省间壁垒破除提供制度基础 [1][4] - 跨省输电能力超3.4亿千瓦 相当于2个德国新能源装机规模 电力基础设施"硬连接"已就绪 [1][4] 时间维度市场延伸 - "一长"方向推动交易合约向多年/年度延伸 鼓励签订多年期绿电协议稳定供需和价格预期 [2] - "一短"方向缩短交易间隔 中长期市场连续开市提升交易频次 现货市场规则出台助力形成短期电力时空价值信号 [2] 空间维度市场扩展 - "一大"方向依托大电网构建全国统一市场 推动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 - "一小"方向服务微电网/分布式发展 明确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主体注册资质 奠定局部微市场参与交易基础 [3] 规则体系解决的核心问题 - 衔接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断点 实现从多年交易到分钟级交易的全链条贯通与多周期协同 [5] - 疏通省间规则差异堵点 建立统一市场架构明确省间与省内市场职能 促进资源公平竞争优化配置 [6] - 突破注册/结算等参与难点 实行"一地注册多地共享"机制 使经营主体一次注册即可全国通行 [6] 市场品种功能定位 - 中长期市场通过长周期合同锁定发电预期和用电成本 反映长周期价格水平稳定市场预期 [8] - 现货市场通过发用双方自主报价形成15分钟至1小时时段电价 动态反映实时供需和能源价格变化 [8] - 辅助服务市场按照"谁提供谁获利"原则调动灵活性资源 容量市场机制保障系统长期容量充裕度 [9]
国家电网:以新型电力系统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03:03
核心观点 - 国家电网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 [1][2] 新能源发展成就 - 截至2025年6月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3.4亿千瓦 是"十三五"末4.5亿千瓦的3倍 新能源成为公司经营区第一大电源 [2] - 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成为新增装机及新增发电量的主体 [2] 电网基础设施规模 - 累计建成投运39项特高压工程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3.5亿千瓦 [3] - 运营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安全运行纪录最长、清洁能源发展最快的电网 [3]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和输电网络 组成全球最大电力供应系统 [3] 环保管理创新 - 创新提出"四全两控"环保管理总体要求 实现程序合法、监测达标、环境友好、公众满意的管理目标 [5] - 在特高压工程中实施环保水保分级管控 采取高低腿设计、索道运输、无人机放线等措施降低生态影响 [5] 资源循环利用 - 重庆电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实现1.7万吨资源循环利用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58.06万吨 [6] - 建成26个省级六氟化硫净化处理中心 2021-2024年累计回收六氟化硫1798.7吨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369.4万吨 [6]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湖北电力构建全国首个电力行业级碳普惠平台 覆盖6类21项电力普惠场景 [7] - 吸引超9万用户参与电力减碳行为 开发减排量近2万吨 [8] 科技创新突破 - 建成"超大规模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 解决超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世界级难题 [9] - 系统覆盖6万余座变电站和数十万座新能源场站 实现单日3.6亿千瓦新能源出力波动下源网荷储快速调配 [10] -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可开展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风机叶片检测试验 [9] 大数据应用拓展 - "电力看环保"应用在线监测101万余家污染源企业 降低现场核查超410万人次/年 [12] - "电力+水资源"大数据应用实现北方10省7.9万个村、170余万眼农灌机井数据监测 [13] - 优化推广"电—碳计算模型"和"电—能分析模型" 支撑国家碳排放监测分析 [13]
沪上人家有了“新能量据点”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10:13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上海成为国家首批9个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之一 共获批4个试点项目 数量居首 [9] - 居民社区私人充电桩规模化参与车网互动项目是全国首个聚焦社区车网互动场景的试点项目 [9] - 截至4月底 上海市已累计推广7千瓦V2G充放电桩100台 计划2025年全年落地1500台 [9] 技术发展与基础设施 - 2022年建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并部署车网互动公共服务平台 [8] - 2025年3月联合多家机构开展V2G全链路集中测试 涉及多款主流车桩型号 [8] - 当前V2G技术存在车桩通信协议不统一问题 仍采用2015年充电旧国标 [11] 市场参与与经济效益 - 用户通过谷时充电(0.331元/度)和高峰放电(0.641元/度)的价差可获得收益 [3] - 每年参与20次需求响应活动 每次放电30度 可获得约1800元奖励 [4] - 通过共享充电桩按公共充电站标准收取服务费 全年可额外获得约1200元 [4] - V2G设备市场价值超万元 试点阶段免费送桩 用户年收益约900元 [4] 电网负荷与资源调配 - 2024年上海电网夏峰负荷达4030万千瓦 同比增长9.6% [7] - 2025年8月11日电网负荷达4055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7] - 60万根私人充电桩同时运行将产生420万千瓦负荷 占峰值负荷10.4% [7] - 2023年参与需求响应充电桩5.8万台 可调节能力30万千瓦 累计响应44次 [7] - 实际最大削峰负荷17.63万千瓦 累计削峰电量266万千瓦时 [7] 用户参与与社区推广 - 需求响应分快速 日前 日内三种类型 日内响应最适合上班族 [4] - 5-6月期间安装师傅已安装二三十台V2G桩 单日最高安装3台 [6] - 用户通过小程序预约即可完成反向放电操作 过程简便 [3] 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高频充放电可能引发电池衰减 寿命保障机制有待明确 [11] - 现有补贴和激励机制难以持续 需探索复合型商业机制 [11] - 上海正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完善标准体系和收益模式 [11] - 当前仅在用电尖峰时段调用放电 待技术成熟后再研究常态化电价机制 [11]
“璇玑”系统实现新突破!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10:03
技术突破 - "璇玑"系统累计传输曲线超过50万条 总数据量突破500G 相当于1000口井的总数据量或一口100万米井的全部数据[1] - 系统实现井地传输速率由1bps提升到40bps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5] - 采用流体压力波传输技术 实现地层信息在多介质中高效稳定传输 首次搭建超9000公里的全链路高速通讯通道[2] 应用成效 - 海外累计作业151井次 累计进尺12万米[7] - 在乌干达复杂井况作业深度超5000米 成功超远程命中深地靶点[2][5] - 系统具备全球体系化协同作业能力 为高难度复杂井况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保障[5] 产业化布局 - 系统已在我国全海域及陆地重要油田实现规模化应用[7] - 推广至印尼 伊拉克 乌干达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7] - 完成全链条产业化布局和全球化规模应用[7]
哈电集团同日与三家能源央企高层会谈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01:51
央企与哈电集团高层会谈 - 中国华能、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家央企于8月13日分别与哈电集团举行高层会谈 [1][2][7][13] 中国华能合作方向 - 中国华能希望与哈电集团在清洁能源发电、煤电低碳化改造方面深化合作 [4] - 哈电集团提议围绕水电、核电、火电等领域加强合作 [6] 国家电投合作领域 - 双方计划在供应链协同、新能源发展、核电项目建设、重燃项目推进、新一代煤电机组建设及国际化业务方面加强合作 [9] - 国家电投提及哈电集团参与其贵州金元织金项目,供应2×660兆瓦发电机和汽轮机,其中1号机组于今年8月5日投入商业运行 [12] 国家能源集团合作重点 - 双方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及人才交流培养深化合作 [15] - 国家能源集团强调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能源转型 [15] 哈电集团战略定位 - 哈电集团致力于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6][9][15] - 公司以建设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目标 [15]
能源绿 中国策——写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01:17
煤炭产业绿色转型 -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基地将400万吨煤炭中仅100万吨用作燃料煤,其余转为化工原料生产聚乙烯颗粒,实现"点煤成金"向高端新材料产业迈进 [2] - 煤炭消费占比从2012年下降15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53.2%,反映煤炭利用方式和消费模式根本性转变 [2] - 霍林河矿区实现生态修复治理率100%、植被覆盖度超90%,展示全生命周期生态治理成果 [3][4] 油气行业低碳创新 - 吉林油田利用废弃井站场建设15万千瓦风光项目,满足22%用电需求,实现闲置资源再利用 [5] - 胜利油田CCUS项目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12%以上,同时实现碳封存与石油增产双赢 [6][7] - 传统油气产区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氢能管道输送等协同发展模式 [8][9] 新能源装机跨越式发展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突破60%,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翻倍 [12] -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年送电量超600亿千瓦时,滇西北—广东工程年送电超200亿千瓦时 [14] - 福建平潭海上风电场总装机111兆瓦,年替代10.38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28.38万吨 [15] 分布式能源应用场景 - 成都工业园屋顶光伏满足园区1/3用能,降低白天近50%尖峰负荷 [16] - 上海社区光伏健身器与充电长椅实现绿电共享,济南小区车网互动让电动汽车参与电力调节 [16] - 风光大基地建设同步开展生态评估,光伏园预留生态廊道,输电线路优先采用地下电缆 [17] 技术装备突破 - 特高压交直流设备实现自主研制和大规模应用,代表国际电力装备最高水平 [13] -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投产,为深远海开发积累经验 [15]
“两山”理念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01:04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2.2亿千瓦,占我国总装机的比重历史性突破60%。 清洁能源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十四五"以来,我国单位 GDP能耗累计降低11.6%,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有力支撑了5.5%左右的经济增速。这组里程碑式的数 据,标注着我国走出了一条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康庄大道。能源结构的深度优 化,不仅夯实了国家能源安全基石,更以"绿能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巨轮破浪前行。 绿色,是民生温度的成色,能源消费升级的方向。绿色理念正以蓬勃之势浸润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多 元化的绿色电力应用场景如画卷般渐次铺展。 韶光流转,天地同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植神州大地二十年。能源发展的绿色脉动正以前 所未有的力量,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强音。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能源低碳转型的基因。二十年来,"两山"理念已化为推动能源发展方式深刻 变革的行动纲领,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迈上新台阶。 行至半山路更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但能源绿色转型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生态文 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 ...
中广核在西藏成立新能源公司,注册资本1亿
中国电力报· 2025-08-14 10:01
公司动态 - 中广核风电在西藏成立新公司中广核(西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易金印 [1] - 注册资本为1亿人民币 [1] 业务范围 - 经营范围包括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1] - 提供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1] - 提供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1] - 提供储能技术服务 [1] 行业动向 - 中广核集团在新能源领域进一步拓展业务 [1] - 西藏地区新能源投资布局加强 [1]
又一超千亿方深层页岩气田诞生!
中国电力报· 2025-08-14 09:53
核心观点 - 中国石化在川渝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 88亿立方米 整体探明地质储量达1480 41亿立方米 标志着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1][2] 储量与勘探突破 - 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 88亿立方米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 整体探明地质储量达1480 41亿立方米 [1][2] - 2019年该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234 53亿立方米通过审定 本次实现整体探明 [2] - 气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 处于四川盆地川南复杂构造区 主体埋深大于3500米 属于深层页岩气 [2] - 2016年首口预探井永页1HF井取得勘探重大突破 发现该气田 [2] 技术突破 - 攻关团队采集大量深层页岩气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 组织多轮次地质—物探—工程一体化联合攻关 [2] - 形成新的构造显示成图技术和高精度成像技术 解决深层页岩气"看不清"和"刻画不准"问题 [2] - 创新深层页岩气差异化改造思路 形成强支撑体积压裂工艺 提升开发效率 [2] - 平均单井经济可采储量显著上升 [2] 战略意义与规划 - 气田将有效支撑川渝千亿方产能建设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1] - 四川盆地川南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分布广 资源大 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5] - 永川页岩气田位于川南页岩气增储上产核心区 实现整体探明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5] - 公司将按照"建设一块 评价一块 攻关一块"思路稳步推进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 [5] - 持续提升储量动用率和气田采收率 [5]
中国石化永川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超千亿方
中国电力报· 2025-08-14 09:01
行业突破 - 中国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获重大突破 [1] - 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88亿立方米通过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 [1] - 标志着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1] 产能建设 - 新增储量将有效支撑川渝千亿方产能基地建设 [1] -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