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网络版

搜索文档
广东一季度新增就业近35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08:25
就业形势 - 广东全省就业人员总量约7057万,约占全国1/10 [1] - 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4.86万人,同比上升9.3%,完成年度任务(110万人)的31.7% [1] 高层次人才引留 - 比亚迪近3年吸纳应届毕业生超5万人,其中硕博士占比约70%,研发岗位占比约80% [2] - 比亚迪培养博士后近1800人,出站留存率达100%,关键技术如刀片电池、超级混动由博士后担纲攻关 [2] - 广东建设170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华为、腾讯、比亚迪、希音等链主企业,建立技能人才供应链 [2] 职业技能培训 - 一季度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1万人次,补贴金额800—3600元不等 [3] - 河源市鲲鹏职业培训学校近2年培训超4000人,就业率80%以上,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培训并促成就业超1000人 [3] 就业服务创新 - 全省建成各类就业驿站1080个,包括标准化驿站153个、零工服务站点400个 [4][5] - 深圳罗湖区就业驿站开设AI技能课程,累计培训3156人次 [4] - 美团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享受暖蜂驿站的就业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 [4] 招聘活动与青年就业 - 3月大型招聘会吸引1273家企业提供5.12万个岗位,近12万人参加 [5] - "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活动吸引超14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收到简历近43万份 [5] - 广东计划全年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在粤就业创业 [5]
广东获评全国林长制督查考核优秀等次 综合排名位于Ⅱ类地区第1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6 08:25
林长制考核结果 - 广东在2024年全国林长制督查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综合排名位列Ⅱ类地区第1名 [1] - 广州市及广州市增城区入选全国林长制激励表扬名单 共13个市级和18个县级单位受表彰 [1] 广东省林长制实施成效 - 省级林长2024年签发3道省总林长令 开展巡林15次 批示指示超30次 主持五级林长义务植树动员会等会议 [1] - 全省各级发布林长令280多道 市级林长涉林批示2700多次 开展巡林调研140多万人次 解决重难点问题500多个 [1] - 林长制成效展馆入选全国100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获教育部等3部门联合认定 [1] 配套政策与活动 - 出台《广东省林长制条例》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激励政策 深化"林长+"协作机制 [1] - 开展"绿美广东竞风华""林长话绿美"访谈及"最美基层林长"评选活动 推进智慧林长系统升级 [1] 组织体系与近期行动 - 全省设立各级林长约9万名 配备护林员3.5万名 监管员3.2万名 [2] - 2024年签发1号总林长令 以"我为全运种棵树"为主题 在21个地市同步开展五级林长义务植树活动 [2]
粤商代表与省长面对面 为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献策建议组建机器人创新联合体 共同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5 07:45
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广东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1] -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 [2]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2] - 产业链条齐全、制造能力强、应用场景多、研发实力强、市场前景广等优势突出 [2]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发展战略与布局不够明晰 [6] - 前沿技术积累与人才优势不够突出 [6] - 应用场景牵引作用未充分发挥 [6] - 产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6] - 企业面临巨大研发成本和算力投入费用,特别是云端算力、本地算力和物理大模型投入 [3]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建议 - 建议引进行业顶尖大模型团队,推动科研机构开源体系发展机器人实验室 [3] - 建议组建全栈国产化的智能工业机器人作业系统创新联合体,攻克AI机器人芯片、智能自主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 [3] - 建议建设智能机器人综合检测平台,制定动力组件及整机相关标准 [4] - 建议整合广深莞佛制造业集群资源,打造"研发—中试—孵化"一体化平台 [9] 应用场景拓展建议 - 建议政府牵头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国产机器人技术在大型国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场景应用 [8] - 建议发布分级分类场景清单,聚焦20个高价值领域如半导体封装、灾害救援、手术机器人等 [8] - 广东正开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行动,首批50个"人工智能+"名单已发布,"机器人+"名单计划6月发布 [8] 人才培养与资本支持 - 建议出台具身智能专业培养方案,全方位培养不同维度各类技能水平人才 [9] - 智能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需强化产业基金投入,推动政府与市场化基金联动 [9] - 建议培育壮大专项资本、战略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投入 [5][9]
出台指导意见构建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广州首次划设“工业集聚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5 07:41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指导意见》(下 称《指导意见》),重点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规划支撑、支持多元供地、优化筹建服务四个方面,提 出系列针对性和前瞻性举措。 广州将构建"工业集聚区—工业产业区块—工业用地"的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全方位保障企业所需的 产业空间。 根据《指导意见》,广州将首次划设"工业集聚区",前瞻谋划18个"科创集聚区"。其中,每个集聚区聚 焦3—5个主导产业,全面覆盖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促进产业差异化布局和集群化发 展。 提升工业产业区块"纯度" 《指导意见》系统构建广州"工业集聚区—工业产业区块—工业用地"的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同时明 确用地指标、新增工业用地、新建重大产业项目等优先在集聚区和产业区块投放布局,全方位保障企业 所需的产业空间。 工业集聚区方面,首次提出划设"工业集聚区",单个集聚区用地规模约15—20平方公里。《指导意见》 要求集聚区内工业产业区块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辖区工业产业区块总规模的70%,引导工业集中"优布 局"。对应"工业集聚区"聚实体,前瞻谋划18个自然环境品质、产业发展条件兼备的"科创 ...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终端展将于5月22日在深圳启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4 07:51
展会概况 -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终端展会将于5月22日在深圳启幕 为期3天 [1] - 展会主题为"智联万物·端启未来" 汇聚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 [1] - 展览规模达2.5万平方米 设置5大核心展区 覆盖10大应用场景 [2] 展示内容 - 重点展示9大品类智能终端 包括AI手机 AI PC AI平板 大模型一体机 AI可穿戴设备 AI影像设备 全屋智能产品 工业级AI终端及其他新型AI终端 [1] - 构建"核心技术—终端产品—大模型应用"全链条展示矩阵 超1000件AI终端产品及前沿技术将亮相 [1] - 全面覆盖智能终端九大品类及芯片 算力 算法 应用上下游的AI全生态链 [2] 参与企业 - 展商包括华为 TCL 中兴 商汤 荣耀 创维 云天励飞 阿里巴巴等国内AI领军企业 [2] - 来自美国 日本 比利时 马来西亚 阿根廷等国的国际展商踊跃参与 [2] - 深圳已汇聚超26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形成以华为 腾讯等龙头企业引领的"雁阵式"梯队 [2] 产业基础 - 深圳拥有鹏城实验室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多个国家级与省级人工智能科研机构 [2] - 深圳被定位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是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的天然沃土 [2]
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落户中山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4 07:46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 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设立中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28家单位为第五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 标志着中山市"1+1+N"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1] - 中心将依托省市联动协作机制 建立贴合中山实际的资源共享 信息报送 协调联动和培训指导机制以及分中心业务运行模式 [2] - 中心将做好海外知识产权信息的收集与报送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的咨询与指导等工作 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 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服务 [2] 中山市外贸表现 - 2024年中山市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840.6亿元 同比增长10.3% 排名全省第5位 [1] - 有进出口记录的经营主体数量达到6855家 同比增长23.9% 再创新高 [1] - 中山制造出海之路走向更高层次 全球化属性日渐突出 [1]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 - 中心依托健全的维权援助机制和丰富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工作经验 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力度 积极探索新路径 [1] -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山)分中心揭牌后两个月内成功办理6宗涉及中山市经营主体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援助事项 [2] - 经营主体面临维权成本高 专业能力弱等难题 对高效 专业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需求迫切 [1]
香港全国人大代表来粤开展专题调研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4 02:26
5月13日上午,调研组在广州召开情况交流会。会上,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介绍了广东推动 高质量发展、深化粤港交流合作有关情况。调研组成员交流调研体会,并向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 反馈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傅文杰表示,希望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全面准确贯 彻"一国两制"方针,围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依法履职尽责,围绕"十五五"规划纲 要编制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力争形成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和代表议案建议。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调研 组提出的书面报告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转交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处理。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硕辅参加调研,秘书长许红参加有关活动。 5月9日至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以马逢国为组长,吴秋北、陈勇为副组长的香港特 别行政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指 示精神,围绕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来粤开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广东推动高 质量发展、深化粤港交流合作有关情况。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 会主任郭振华参加有关活动。 调研组先后赴汕 ...
“南沙金融30条”打造金融改革开放高地 广东迎金融强省建设新机遇鼓励港澳金融界深度参与南沙金融改革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4 02:26
"南沙金融30条"让南沙金融改革再获战略性定位,明确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 口、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和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节点,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部署涵盖六大领域 共27项具体任务。 此次"30条"既是国家赋予南沙的新一轮政策红利,也是广东加快推进金融强省建设的重要契机,南沙将 成为链接国际资本、服务科技产业、助力港澳深度融合的战略平台。发布会上,来自中央金融管理部 门、省市区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多位代表就政策背景、落地机制与发展前景作出深度解读与部署。 含金量高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新发布的"南沙金融30条"有何亮点?将给广东金融业发展带来哪些新发展机遇?5月13日,《关于金融 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下称"南沙金融30条")发布会在南沙举行。 据会上消息,"南沙金融30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 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重大政策文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加强金融支持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对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扩大金融业改革开 ...
河源启动“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 打造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3 08:26
其中,"十带"指的是在全市选取基础好、特色足、人口多的12条示范带重点打造,总长度252公里、覆 盖收益人口60.9万人,共谋划228个项目、总投资额29.15亿元;"百坊"即在示范带中策划布局超过一百 个"创客工坊",包括但不限于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村电商等领域;"千创客"则是 指围绕示范带"百坊"产业项目,开展千名创客培育,并举办创客大赛,选出一批创客落户运营示范带产 业项目。 《方案》提出,结合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同步开展"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培育行动 以"训、赛、进"作为三大抓手,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的专项培育方式,培养一批具有新业态管 理、数字化营销、内容运营等综合经营能力的乡村振兴人才群体。培育行动将基于示范带创客培育平台 挖掘的人才和项目资源,推出一批具有河源特色且与示范带相契合的创业项目。本次培育行动精心设计 了"理论课堂+实地考察+项目孵化"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为创客打造成长"加速器"。 今年是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为深入推进"百千万 工程",让成果更广泛惠及群众,5月12日下午,河源举行"十带百坊千创客 ...
汕头出台28项政策措施稳经济 工业企业首次升规将奖补20万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3 08:26
扩大有效投资 - 汕头市统筹安排2000万元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达预期且完成情况综合排名前3位的区县及排名首位的功能区给予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定向激励 [1] - 对首次升规工业企业每家奖补20万元 对首次升规后次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10%以上或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每家再奖补20万元 [1] - 对首次上限批发及零售企业每家给予不超过5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首次上限住宿及餐饮企业每家奖补不超过2万元 [1] 激发消费活力 - 实施促消费行动包括推进锦汕添花市级促消费品牌建设 开展重要节假日全市汽车展销活动 持续推出10场以上主题家电促消费活动 [2] - 推动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包括策划系列文旅活动 举办特色美食活动 探索探厂直购加工业旅游新模式 [2] - 支持食品 玩具 纺织 家用电器等行业开拓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