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日报网络版
icon
搜索文档
湛江经开区西湾村紧急转移常住居民 105名村民住进了防风楼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07:52
"风再大也不怕了,这里安全。"9月23日傍晚,湛江经开区民安街道西湾村村民李阿婆坐在防风楼的临 时安置点里,手里拿着工作人员递来的矿泉水,脸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此时,超强台风"桦加沙"正持 续逼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群众转移行动,已在西湾村圆满落地——105名村民全部安全住进防风楼。 工作人员随即分组开展服务,为村民分发晚餐和生活物资,检查水电设施,陪着老人孩子聊天……临时 安置点里虽人多却井然有序,充满了暖意。 西湾村安置点的防风楼建于2020年,共三层,总面积540平方米,最多可安置300人,配有卫生间、冲凉 房等生活保障设施设备,是西湾村防范台风的坚固"堡垒"。西湾村防风楼为安置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 障,配置折叠床、电风扇、被褥、凉席及方便面、八宝粥、饮用水。 20时,随着最后一名村民被接到防风楼,西湾村一共转移人员217人。其中112人已转移出村,借住到子 女或亲戚朋友家,105人转移安置在西湾村避险安置点,年纪最大的90岁。湛江经开区三防指挥部相关 负责人介绍:"从接到指令到完成全部转移,只用了两个多小时。" 看着村民在防风楼里安稳住下,西湾村委会主任冯世泽擦了擦额头的汗,说:"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 声 ...
惠州滨海小镇提前备战防台风 干群同心 雨中筑起安全屏障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07:52
在小镇上,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撑起了这里的安稳。有人连日巡查,有人在安置房里维持秩序,有人穿梭 在街巷之中,逐户敲门,确认是否还有遗漏的群众……他们的坚守,让这座滨海小镇在风雨的冲击下依 然井然有序。 "前一天就接到了转移通知,我们一家六口都来到了这里,这里很好,有吃有喝。"在港口社区的转移安 置点内,陈阿婆一家人正坐在床边闲聊。由于房屋墙体老旧,她们一家成为此次转移安置的对象。 随着"桦加沙"的逐步逼近,转移排查还在继续。排查组的工作人员穿着雨衣,手里拿着清单,逐户确认 是否有人遗漏。天色渐暗,入夜之后,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不敢松懈,他们换上雨衣,分批值守。值班室 里灯火通明,电话声此起彼伏,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9月23日15时许,在惠州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台风"桦加沙"的风圈正悄然笼罩这片沿海区域。 天空已蒙上一层浅灰,空气里弥漫着湿润的海腥气,风声正一点点增强。 据统计,截至9月23日15时30分,惠州转移群众超14万人。奔走在风雨中的人,筑起了抵御台风的安全 屏障。 对生活在海边的港口人来说,台风并不陌生。但"桦加沙"来势汹汹,仍让不少人想起2018年的台风"山 竹"——那时,风暴席卷码头,海水倒灌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4 07:52
9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以"新时代文学的新大众表达"为主题, 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的重要活动,论坛邀请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国作协党组成 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中 国作协副主席、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等文坛名家,共同探索在数字时代与社会转型背景下,文学如 何突破传统传播边界,以更为鲜活的形式融入大众生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共同体。 邱华栋坦言,粤港澳大湾区历来是文学创作的"聚宝盆",创作资源源源不断,取之不尽。"在文学创作 中,'写什么'固然重要,'怎么写'也很重要,'写哪里'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要书写粤港澳大湾 区,这片土地理应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地标之一。" 王蒙表示,文学是心灵和思维的艺术。新大众文艺要求文学把生活"心灵化",在生活的记忆和经验当中 有所创造。毕飞宇认为,要将广东作家放在中国文学版图下去看,"重视岭南区域文化固然很好,我们 要为那些书写广东区域文化的作家喝彩。但也别忘了,有些作家在关注区域文化之外,更愿意拥有全球 性、全国性视野,这也是 ...
深圳前海发布专项政策打造全球研发集聚高地 企业最高可获600万元支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07:26
据悉,《措施》是广东发布《广东省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实施细则》后,深圳市首个区域级研发 中心专项支持政策,助力前海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创新平台。目前,已开放2025年度申报,常态 化受理申报,企业登录前海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线上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公示5个工作日即拨付资 金。 在配套服务上,鼓励研发中心依法联合境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支 持企业探索"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等新模式,在前海发展以高新技术出海业务为主的研发中心,借 助"深圳·前海出海e站通"拓展国际业务,享受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跨境便利。 《措施》支持的"企业研发中心"与"跨国企业全球研发中心",需满足在前海实质性从事研究开发和实验 发展,在深圳市累计研发总投入不低于200万美元(或1500万元人民币)、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20人等 条件,其中"跨国企业全球研发中心"另有更高投入与资质要求。 《措施》一经发布,便引起各研发中心的高度关注。"我们感到很振奋,比如对科技攻关项目配套资金 支持等,都非常契合初创型企业业务发展的诉求。"已在前海运营一年的中煤深圳研究院主要布局新材 料、生物制造、数字能源三个产业方向, ...
汕汕高铁全线无砟轨道施工完成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07:26
9月21日凌晨3点,在世界首条时速350千米的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汕汕高铁汕头湾海底隧道内, 随着最后一块无砟轨道道床板成功浇筑,汕汕高铁全线无砟轨道工程全面完工,这也为后续铺轨、验收 及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汕汕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沿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重点工程。项目全线建成 后,将与在建的漳汕高铁相衔接,共同构筑串联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南北向快速客运通道,对促进沿 线城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与华东地区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
广东培育“千百十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07:19
"今年蜜柚大丰收,我家的800多亩柚园,预计总产量在200万斤左右。"金秋九月,梅州大埔的柚农又开 始忙碌起来。 在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广东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 迎来丰收,产量再创新高,预计可突破35万吨。 当前,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土特产"文 章,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幅"千帆 竞发、百舸争流"的广东乡村产业版图加速成型。 10个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动能强劲 在阳江市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合作社内,先进的恒温设备与循环水系统取代了传统靠天吃饭的养殖模 式。"我们实现了1公斤鱼卵产出400万尾鱼苗的突破。"合作社负责人林李泉自豪地介绍。 目前,阳西县海水鱼苗年产量占全省市场份额超60%,全县种苗生产场增至202个,面积约2万亩,成为 名副其实的海水"鱼苗摇篮"。 2024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增长5.47%,增速再创10年新高;代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深水 网箱养殖产量、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在做好"海"的文章上取得切实成效,为全力打造海 ...
广东将开展2025年“护苗·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07:19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创新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护苗"工作深度融合,策划开展"护苗· 寻美广东少年行"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一线,打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探寻岭南建筑、非遗文化等岭南文脉,记录和弘扬岭南大地的奋斗之美、文化之美与生态之美,实地感 受广东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广东还计划改造提升一批"护苗·未成年人保护站点",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家庭教育 指导等综合关爱服务。 为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广东将推出多个互动征集活动。例如,面向全省青少年开展"护苗·绿书架"展示 活动,引导他们养成绿色阅读习惯,共建精神家园;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展"护苗 ·AIGC"原创动漫设计征集,以数字艺术形式传播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发起"护苗·统一标识形象"征 集,提升社会公众对"扫黄打非·护苗"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 9月至12月,广东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全省21个地市组织开展2025年"护苗·绿书签行动"系列 宣传活动。活动以"汇聚你我力量 共护健康成长"为主题,围绕"书香悦苗""安全护苗""法治育苗""文化 润苗"四个方向进行,旨在提升青少年对 ...
张国智会见匈牙利国会副主席欧拉·劳约什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03:25
欧拉·劳约什表示,希望与广东在教育、文化、旅游、贸易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继续加强各层级 人员往来,实现共同发展。 9月22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国智在广州会见匈牙利国会副主席欧拉·劳约什一行。张国智表示,作为 中匈友谊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广东在中匈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与匈牙利保持着 密切往来。今年以来,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展现出广阔潜力、强大韧性和强劲活力,正 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愿同匈方一道,持续加深双方在经贸投资、人才培养、教育 科研、文化旅游等方面务实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欢迎匈牙利先进制造等领域优势企业到粤 港澳大湾区投资兴业,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红利。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进一步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黄坤明主持会议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3 03:25
9月22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的重要回信精 神,听取我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进一步做好教 师队伍建设。会议还传达学习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 定(试行)》精神,并就相关工作作出部署。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抓好中办国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 责任制规定(试行)》的贯彻落实,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坚持 管发展必须抓环保、管生产必须抓环保、管行业必须抓环保,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增强共抓 生态文明的整体效能。要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中 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久久为功做好扩绿、兴绿、护绿文 章,严密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各类风险,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厚植高质量发 展的绿色底色。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 全国广大教师和教 ...
粤港澳土建施工员“一试多证”颁证仪式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2 07:56
粤港澳三地已明确后续推进路径:将完善"一试多证"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 能;按照三地共识扩大互认岗位范围,让更多专业人员受益于资格互认;建立三地师资共享库与案例互 通平台,深化技术交流协作,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9月19日,粤港澳土建施工员(土木工程监/管工)"一试多证"颁证仪式在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79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通过统一培训和考核,成为首批同时获得三地认证资格的从业 者,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域人才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评价规范,不断拓展"一试多证"合 作范围及培养层次。此次该机制拓展至建设领域,不仅深化了三地建筑行业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更有效 打破人才流动壁垒,为区域内建设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次培训考核创新采用了"一次培训、联合测试、三地互认"模式。9月17日至19日,首批试点培训开 展,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粤港澳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施工现场专业人员粤方培训机构,承担了学 员培训的主要任务,还邀请港澳有关专家共同授课,授课内容涵盖通用知识与岗位技能等核心模块。培 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