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五点六 多元场景勾勒活力消费图景
四川日报· 2025-07-23 00:21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上半年汽车、家电和数码3C等以旧换新类商品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8.9个百分点 [1][2]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3.1%,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新车消费突破440亿元,拉动比达1∶12.9 [1][3] - 智能电视、智能手表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倍、1倍 [1][4] - 推动经营主体个转企4537家,升规入统394家,带动新开店1324家,增加就业10267人 [1][4] 汽车消费市场表现 -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井喷,理想汽车在川销售额同比增长22.9%,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近10% [3] - 限上二手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9.6%,盘活了汽车存量市场 [3] - 四川出台12条创新措施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重点在"汽车+产业"全链提升、"汽车+消费"场景建设等领域突破 [3] 家电和数码3C行业 - 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0.8%,其中智能手机类同比增长51.6% [2] - 通过"贸易+产业"联动方式有效带动产业链升级 [4] - 一大批更具含'科'量含'绿'量的新品受到欢迎 [4] 消费促进活动 - 上半年全省组织11.5万家企业开展1.5万余场活动,实现销售额近1185亿元 [4] - 围绕季节特点开展"春启万象"天府消费季和"清凉消夏购在巴蜀"等主题活动 [5] - 以"赛事+消费"为引擎启动"乐享天府"服务消费季活动,线上线下发放总额超1亿元惠民礼包 [5] 新消费场景发展 - "低空+文旅"场景开通3条航线,"五一"假期人气商气俱佳 [5] - 成都骑行友好公园式商场"此地CyPARK"开业半年客流达320万人次 [5] - 成都东郊记忆园区上半年客流量超800万人次,推出集展览、社交、快闪等多功能新消费场景 [6] 服务消费升级 - "熊猫专列·成都号"5.59万元一张的火车票已售罄至10月底,其中70%为入境游客 [6] - 四川出台银发旅游列车专项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 [6] - 全省退税商店达493家,销售额、退税额增速均突破200%,"即买即退"商店达115家 [6]
“实习生”进化中,“转正”可期
四川日报· 2025-07-22 21:40
人形机器人应用进展 -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A2-W轮式机器人已在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投入试用,身高约170厘米,3小时自主搬运800多个重15公斤的周转箱且零失误 [2] - A2-W工作效率达熟练工人一半,若实行两班倒或三班倒可替代甚至超越一名工人,具备自主识别、路径规划及避障能力 [2] - 人形机器人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优势在于更强的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处理非标准化场景如物料位置不固定的搬运任务 [2] 产业链合作模式 - 智元新创提供机器人本体架构和基座模型,富临精工开放应用场景,安努智能负责垂直场景数据收集,三方共同推进技术产业化 [2] - 安努智能由智元新创和富临精工等企业联合创建,通过互补合作加速人形机器人技能提升 [2] 商业化推进现状 - A2-W首场直播后已获企业几十台订单,展示商业化潜力 [2] - 当前人形机器人价格区间为30万-50万元/台,使用2-3年可收回成本,批量生产后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3] 技术发展路径 - 需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和随机应变能力,解决复杂光照条件对视觉识别的干扰 [3] - 正在开发人形智能网联中枢实现群体协同作业,云端超级大脑分配任务并支持实时环境调整 [3] - 行业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产业级量产进程预计将加快 [3]
让LED照明更加接近自然光
四川日报· 2025-07-22 21:31
合作签约 -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与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签署协议,推进叶志镇院士工作站在绵阳的建设 [1] - 叶志镇院士团队2023年已入驻绵阳科技城,与长虹集团、九洲集团、西南科技大学等达成合作 [1] - 团队技术已在产品上得到应用 [1] 技术合作方向 - 合作聚焦提升LED半导体照明技术的护眼能力,目标是接近自然光效果 [2] - 目前LED照明技术拟合度仅0.6-0.7,团队钙钛矿量子点技术可将拟合度提升至0.8-0.9 [2] - 技术应用主要是在光学膜中添加钙钛矿,研发和工艺改造难度可控 [2] - 团队将派遣科研人员参与九洲集团产品研发,新产品预计2026年量产 [2] 钙钛矿技术优势 - 钙钛矿是一类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发光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 [3] - 具有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发光色纯度高等独特优势 [3] - 近年来在新型显示领域应用不断扩大 [3] 成果转化进展 - 团队技术已在绵阳多家企业应用,"绵阳造"应用终端产品超百万台 [4] - 九洲集团已与27家外部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共建18个联合实验室 [5] - 成功引进多项关键技术,弥补产业短板,提升研发效能 [5] 未来规划 - 团队有望将制造基地落户绵阳,涵盖转化、应用和制造等环节 [6] - 健康照明领域被视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6]
更多蓝领雄鹰振翅起飞
四川日报· 2025-07-22 21:24
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蓝鹰工程" - "蓝鹰工程"是浙江省绍兴诸暨市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对口协作项目,旨在通过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改变当地教育薄弱现状 [6] - 项目从诸暨-沐川试点扩展到绍兴-乐山,再到浙川两省全面推广,成效显著 [6] - 绍兴乐山两地25所职业院校、28家企业(产业协会)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组建冠名班24个,累计培养学生1999名,最高年薪达20万元 [6] 校校联盟促进专业建设 - 通过校校联盟,诸暨技师学院和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协助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建立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包括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等热门专业 [6][7] - 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已覆盖学生500余人,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室和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等完善的教学设施 [6][7] - 两地累计打造30个"蓝鹰之师"创新团队,校校结对教师百余名 [6][7] - 2023年4月,"智能制造蓝鹰产业学院"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梅山校区揭牌,将探索跨区域协同育人新模式 [7] 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 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与6家世界500强企业、25家知名企业共建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2个企业课堂 [6][7] - 在东部企业建成5个学生教学实训基地和一批学生企业实习就业基地 [6][7] - 比亚迪冠名班的首批毕业生吴芳容实习半年后即将转正,到手工资达8000元 [7] - 项目形成"东部技术西进、西部人才东输"的良性循环,解决西部学生就业难和东部企业技工短缺问题 [7] 名企合作与校区扩建 - 小米集团与学校合作开办"蓝鹰之星"班,建设1500平方米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7] - 小米集团敲定"AIoT产业学院"项目,培育面向云贵川和海外的就业人才,实训楼预计2024年启用 [7] - 京东总部与学校沟通,计划落地大小凉山、乌蒙山区电商孵化中心 [7] - 新校区占地114亩(老校区的4倍),教学建筑主体进度达50%,将单独建立4层实训大楼 [7] 项目资金与成效 - "蓝鹰工程"建设已落实资金1500万元 [7] - 打造省级示范专业1个,培育东西部协作教师创新团队1个 [7] - 新增"蓝鹰之星"产教融合实训室1500平方米 [7]
阿坝州着力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全国夏繁基地 高原梯田里,油菜“芯片”生长旺
四川日报· 2025-07-22 06:24
行业核心发展 - 种业被视为农业芯片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通过夏繁实现一年两季生长以缩短育种周期[7] - 阿坝州将打造冬繁三亚 夏繁阿坝农作物育种品牌 建设一平台两中心三基地 形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国夏繁基地[11] - 夏繁基地已吸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等20余个科研团队入驻[8] 基地建设进展 - 天府夏繁现代种业园于2024年4月正式启用 在孔龙村流转集中连片土地200余亩作为育种核心区[5][7] - 夏繁基地二期项目投资超2亿元 包含马尔康市天府夏繁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及1.4万平方米嘉绒农耕文化博览馆[9] - 新集镇选址孔龙村 学校卫生院派出所政府办公楼等项目处于收尾阶段 预计2024年底完成施工[10] 经济效益与就业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获得收入 每日务工收入达150元[11] - 当地餐馆因科研人员和建筑工人需求每日毛收入上千元[11] - 双江口水电站蓄水后将形成高峡出平湖景观 推动农耕研学避暑旅游等农文旅融合发展[12] 科研与活动 - 基地试种近2000份油菜材料 科研人员指导村民按标准进行田间管理和人工授粉[4][7][11] - 7月25日至27日举办夏繁高地建设暨首届中国阿坝·夏繁科学家大会[11] - 7月30日举办四川省第四届和美乡村健康跑马尔康站活动[11] 基础设施提升 - 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 完成民居屋顶院落改造风貌整治美化亮化道路提升[9][10] - 连接孔龙村与国道的省道近期打通 改善交通条件[10] - 孔龙村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粟黍等农业遗存 为文化振兴提供支撑[7][9]
成都出台房产新政,将分批取消住房限售政策 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降至20%
四川日报· 2025-07-22 06:24
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 ●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个人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降至20% ●优化贷款额度计算公式,实施贷款额度与缴存余额挂钩机制,提高可贷额度 成都出台房产新政,将分批取消住房限售政策 7月21日,成都市住建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推出17条具体措施,涉及提升供应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推进存量盘活、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功效等 方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自2025年7月2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购买成都市范围内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 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 新政明确分批取消住房限售政策。自2025年7月2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购买成都市范围 内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自2026年1月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 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仍处于限售期的二手住房取消转让限制,更好支持居民换房需求。登记报名 人数在当期房源数3倍以上的热点楼盘、定向销售项目(含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住房)、以人才名义获取 购房资格购得住房等有特殊限售要求的继续按原政策执行。 ●自2026年1月1日起,2024 ...
环保发电厂因为垃圾少“吃不饱”?四川每天4万多吨垃圾变成宝
四川日报· 2025-07-22 03:19
垃圾焚烧行业现状 - 成都9家垃圾焚烧厂满负荷运行 每日处理垃圾总量约1.58万吨 接近全市每日产生2万吨生活垃圾的79% [5][6] - 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二期)每日处理生活垃圾超3000吨 发电约150万度 已稳定运行1600余天 [5] - 邓双海诺尔环保发电厂设计日处理能力1500吨 实际达2000吨 全年运行超340天 临时处理量可达2300吨 [6] - 四川全省4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2024年日均处理垃圾4.35万吨 占设计总能力4.8万吨/日的90.6% [7][8] 区域运营差异 - 遂宁市垃圾焚烧厂日处理800吨 垃圾来源稳定未出现缺口 [7] - 眉山市仁寿县垃圾焚烧厂设计1200吨/日 曾存在垃圾不足 后通过扩大收集范围实现平稳运行 [7] - 达州市垃圾焚烧厂设计1400吨/日 实际处理950吨/日 存在32%缺口但仍维持运营 [7] 产能规划与人口支撑 - 四川省2023年生活垃圾产生量2083.87万吨 与8368万常住人口规模匹配 [9] - 对比江苏省8526万人口 2023年焚烧处理垃圾2828万吨 显示四川垃圾焚烧产能利用率更高 [9] - 2022-2024年仅新增8座焚烧厂 低于原规划14座 2030年前计划新增0.98万吨/日处理能力 [10] 技术升级与资源化 - 垃圾焚烧发电效率显著提升 从10年前200度/吨提高到当前500度/吨 [11] - 炉渣5%用于建材制作 飞灰3%经固化安全填埋 烟气排放指标优于国标 [11] - AI算法优化使每吨垃圾发电量提升10% 余热用于市政污泥干化等协同处置 [12] 基础设施扩建 - 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投运后将新增5100吨/日处理能力 全市总能力达2.09万吨/日 日发电超1000万度 [6]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之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活动探访悬崖村 村民吃上“旅游饭” 鼓起增收“钱袋子”
四川日报· 2025-07-22 03:19
乡村振兴政策成效 - 悬崖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8年不到5000元增长至2024年19600元,村集体经济从2万元增至23万元 [1] - 昭觉县累计投入36.5亿元实施506个产业项目,带动脱贫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2] - 宁波余姚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建立7个帮扶车间,留守妇女月均增收2500元以上 [3] 文旅产业发展 - 凉山文旅集团开展"天空之谷"项目,采用"国企+村集体+村民"模式,每年向悬崖村分红不低于38万元 [2] - 项目优先选用本地村民务工,试运营后已吸纳12名村民进入酒店工作 [2] - 2024年悬崖村及周边区域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00万元 [2] 居民生活改善 - 38户197名悬崖村村民搬迁至昭美社区,居住条件实现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新居的飞跃 [1] - 沐恩邸社区提供100平方米三居室,生活物资可通过电话配送上门 [2] - 社区配套幼儿园解决子女教育问题,配套绣娘工坊等灵活就业渠道 [1][2] 人才回流与建设 - 返乡大学生莫色格服成为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家乡建设 [4] - 凉山州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可持续发展 [1][2]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一个加速成型的“新的增长极”
四川日报· 2025-07-22 03:19
天府新区发展概况 -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定位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和新的增长极 [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直管区GDP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6.5% [2] - 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常住人口达94.33万人,2023年新增3.07万人,增量居成都市首位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成都科创生态岛25栋建筑全面封顶,最高建筑达249米,总用地约1006亩 [4] -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近5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50%,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超30% [6] - 环兴隆湖区域形成"实验室+大装置+国家队+高校圈"战略科技矩阵,聚集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 [5] - 企业案例:中科米格已服务60家本土企业,盛德高获得400万条轮胎意向订单并建设中试生产线 [4][5] 城市生态与公共服务 - 兴隆湖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II类(局部II类),建成8.848公里环湖慢跑绿道 [7] - 新建成391处公服设施、6所医院、28个社区综合体、100余所学校,新增学位10.6万个 [8] - 华西天府医院投运4年累计服务患者近300万人次,满意度达99% [8] - 即将发布《高品质生活行动方案》,涵盖住有优居、医疗教育等十大任务 [8] 重大活动与国际化形象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将在秦皇湖举办,展示公园城市活力 [9]
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公布 4家园区入选,3年左右完成打造
四川日报· 2025-07-22 03:11
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 - 四川省公布2025年度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首批包括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4家园区,建设期为3年左右 [1] - 试点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模式,重点在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统计核算、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 [1] - 试点覆盖资源加工型、绿色高载能型、外向出口型、优势产业主导型四大园区领域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立零碳园区,2024年3月四川省印发《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目标到2027年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 [1] - 省级工业发展资金将零碳工业园区纳入支持范围,对通过验收的园区内项目给予后补助支持 [2] - 支持试点园区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产业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园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规模 [2] 试点园区特色与规划 - 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优势产业主导型)主导产业为晶硅光伏、智能制造,未来将依托智慧微电网改造项目打造纯绿电供应源 [2] -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向出口型)重点建设智慧能碳系统,构建碳流追踪监测体系以提升企业和产品绿色竞争力 [2] - 四川攀枝花西区经济开发区(资源加工型)重点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应用颠覆性技术 [2] - 四川金堂经济开发区(绿色高载能型)强化园区与周边清洁能源匹配对接,打造大规模转化利用基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