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五周年 成都都市圈: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四川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川日报· 2025-07-23 06:45
成都都市圈发展概况 - 成都都市圈作为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国家级都市圈,2023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3.1亿元,同比增长6.2%,占四川省48.5% [2] - 成都都市圈九大重点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2万亿元,近7000家企业跨区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 - 四川省自2020年1月起将成德眉资同城化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同年7月成立省同城化办推动实体化运作 [2] 交通互联建设 - 轨道交通资阳线日均客流量达3.04万人次,成德S11线、成眉S5线预计2027年全部开通,将形成全国首个中心城市至全部副中心城市通市域铁路的都市圈 [5] - 成都都市圈构建"两环三射"轨道交通骨架,打造"1小时通勤圈",目前跨市公交达17条,日均跨市流动人口68万人次 [5][6] - 天府大道仁寿段通车实现成都至眉山"一路敞跑",成乐高速扩容、天眉乐高速等项目加速推进 [6] 产业协同发展 - 2024年1-5月成都都市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德眉资三市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7] -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聚集企业近3000家、产值3000亿元,新型显示、锂电、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年度投资额分别达103.9亿元、100.21亿元、76.54亿元 [8] - "总部+基地"模式推动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氢能市域列车等创新成果落地,成德眉资联合发布首个都市圈投资指南 [8][9] 科技创新布局 - 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成德眉资协同创新中心已落地,成立成德眉资科创母基金及成眉科创基金 [11][12] - 东方水利等企业通过都市圈平台实现产品跨区域应用,累计举办160场科技成果对接活动 [11][12] - 规划到2025年建成功能互补、产业协作的现代化都市圈,目前正在编制"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 [12]
成都印发特色产业园培育三年行动计划 目标:到2027年底特色产业园营收达1万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7-23 06:32
目标 特色产业园发展体系更加健全、品牌效应更加突出、综合竞争力更加强劲,特色产业园特色产业营 收达到1万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度达到70%以上,营收2000亿级特色产业园取得突破,1000亿级、500亿 级特色产业园数量分别达到1个、4个,累计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 近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印发《成都市制造业特色产业园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 202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市 制造业特色产业园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到2025年底 特色产业园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入库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园,遴选认定30个市级特色产业园,特色产 业园特色产业营收达到7000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度达到65%以上,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 个 到2026年底 特色产业园集约化、品牌化效应显现,市级特色产业园提质扩容,特色产业园特色产业营收达到 8500亿元,特色产业集聚度达到68%以上,营收1000亿级、500亿级特色产业园数量分别达到1个、3 个,累计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 到2027年底 《行动计划》给出了具体目标,同时围绕"6+9+10"现代 ...
四川纵深推进找矿行动 储备工业“粮食”
四川日报· 2025-07-23 00:21
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突破 - "十四五"以来四川新增伟晶岩型锂矿资源量257万吨,累计探明资源量超500万吨,占全国80%,总量居亚洲第一 [5] - 新增晶质石墨资源量16亿吨,增量居全国第二 [5] - 探获稀土矿资源量超2300万吨,预期新增资源量496万吨,国家稀土资源基地地位更加巩固 [5] - 累计探明天然气和页岩气地质储量分别为4.41万亿立方米和1.89万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 [5] 矿业权改革与投资 - 2024年四川矿业权出让111宗,成交价超133亿元,首次实现出让数量和收益"双百"突破 [8] - "十四五"以来累计出让矿业权318宗,实现出让收益374亿元 [8] - 四川建立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调动市县出资2.79亿元参与53个找矿项目 [9] - 四川省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完成首笔3.5亿元投资注入大村煤矿项目,预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超百亿元 [7] 科技创新与智能找矿 - 四川出台《科技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确定5个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11] - 建设AI找矿平台,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成矿要素智能预测模型,实现靶区快速智能化圈定 [11] - 推动AI找矿、矿山大模型迭代升级,培育全国智能找矿和数字矿山建设新范式 [12] 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化 - 红格南钒钛磁铁矿项目实现"当年获取矿业权、当年开工建设"的四川速度,未来将形成2000万吨原矿年产能 [13] - 雷波阿居洛呷磷矿探获磷资源储量1.39亿吨,年产能290万吨,可供开采40年,潜在经济价值数百亿元 [13] - 重点矿业项目配备"用地保姆",保障天齐锂业、攀钢集团等重点企业发展需求 [14]
第三十五届香港书展落幕,约四万港人打卡四川主题馆 在香江畔读懂安逸四川的烟火
四川日报· 2025-07-23 00:21
文化展示与参与度 - 四川在香港书展展示600余种精品图书、240余种特色文创与20余场非遗展演,主题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1] - 约4万香港市民参观四川主题馆,观赏长嘴壶茶艺等非遗表演 [1][5] - 川剧变脸、蜀绣教学等互动活动引发香港市民强烈兴趣,形成文化共鸣 [3][5] 图书与文创合作 - 新华文轩与联合出版集团合作推出《你不知道的大熊猫》《一本书读懂大熊猫!竹林盟主趣味百科》繁体版图书 [1][4] - "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如《川菜卷》《川酒卷》《川剧卷》)与书展主题"饮食文化"高度契合 [2] - 川港每年有60余项图书版权合作,天府书展连续两年在港设分展场 [5] 影视与IP开发潜力 - 香港贸易发展局提及川港影视合作潜力,特别关注《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四川IP [4] - 第二届金熊猫奖(9月成都举办)被视作川港影视合作桥梁,香港业界期待参与 [4][5] - 联合出版集团看好金熊猫奖与出版的联动效应,认为IP可双向开发 [4] 文化品牌与未来方向 - 大熊猫成为川港文化纽带,相关文创产品在香港广受欢迎 [4] - 未来可能推出川港合创熊猫绘本、川剧与粤剧同台演绎等项目 [5] - 香港贸易发展局强调文化交流的持续性,认为"川港故事刚翻开新篇章" [5]
“北向班列”和“大湾区精品班列”开行,给四川带来什么?一年降本4亿元 “公转铁”运行更稳定
四川日报· 2025-07-23 00:21
铁路运输网络完善 - 四川新增"北向班列"和"大湾区精品班列"两趟新班列 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通道网络 [1] - 新班列开行后 四川到山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运输距离均为约2000公里 [2] - 铁路运输受气候 路况的影响更小 运行更加稳定 [3] 提质降本效果显著 - "北向班列"每周开行2-3列 预计初期可促使"公转铁"运量转移40-80万吨/年 远期可达80-100万吨/年 [2] - "大湾区精品班列"预计未来可促使"公转铁"运量转移达到80-100万吨/年 [2] - 两通道可实现每年由公路转移到铁路运量160万吨以上 提升两通道铁路运量2.5倍以上 提高通道铁路运量占比超6个百分点 [3] - "北向班列"预计初期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1.35亿元/年 远期可降低1.71亿元/年 [2] - "大湾区精品班列"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36亿元/年 [2] - 综合预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4亿元/年 [3] - "大湾区精品班列"将运输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最快32小时 比传统公路运输还节约10小时左右 [2] - 运费叠加补贴后 与公路运输不相上下 受到广大货主青睐 [2] 助力产业发展 - "大湾区精品班列"满载四川特色食品 载重超1300吨 货值750万元 [4] - "北向班列"载满元明粉 钛精矿等货物开往青岛 50个集装箱载重约1500吨 [4] - 四川与京津冀 环渤海地区之间的货物交流品种超100种 [4] - 四川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货物交流超过200种 [4] - 未来将拓展到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4] - 打造"班列+产业集群"模式 带动川粤两地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新能源产业协同 [4] - 白酒 农副产品通过冷链专列直供粤港澳消费市场 [4] - 构建"四川-黄河流域-环渤海-东北亚"的立体物流体系 [5] - 打通四川经山东到日韩的出海物流通道和经粤港澳大湾区到欧美 非洲的海铁联运外贸货运通道 [5] - 推动形成"内陆生产 沿海输出""沿海研发 内陆转化"的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 [5]
上半年,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5000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7-23 00:21
四川省重点项目投资进展 - 上半年81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19.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63.4% [1] - 基础设施领域280个项目完成投资2106.7亿元,完成率60.5% [1] - 产业领域445个项目完成投资2648.7亿元,完成率65.7% [1] - 民生及社会事业61个项目完成投资187.8亿元,完成率65.7% [1] - 生态环保领域24个项目完成投资76.6亿元,完成率65.1% [1] 项目批次执行情况 - 续建项目532个完成投资4136.7亿元,完成率68.1% [1] - 新开工项目278个中207个已开工,完成投资883.1亿元,完成率48% [1] - 欠发达县域74个项目完成投资378.4亿元,完成率56% [2] 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 建立全省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开展谋划储备、要素保障等六方面攻坚行动 [2] - 上线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智慧调度平台,实现动态监管 [2] - 制定"四张清单",针对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实施专题会议推进 [2][3] - 采用清单化问题销号模式,覆盖项目前期至竣工投产全周期 [3]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五点六 多元场景勾勒活力消费图景
四川日报· 2025-07-23 00:21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上半年汽车、家电和数码3C等以旧换新类商品对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一季度加快8.9个百分点 [1][2]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3.1%,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新车消费突破440亿元,拉动比达1∶12.9 [1][3] - 智能电视、智能手表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倍、1倍 [1][4] - 推动经营主体个转企4537家,升规入统394家,带动新开店1324家,增加就业10267人 [1][4] 汽车消费市场表现 -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井喷,理想汽车在川销售额同比增长22.9%,特斯拉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近10% [3] - 限上二手车零售额同比增长59.6%,盘活了汽车存量市场 [3] - 四川出台12条创新措施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重点在"汽车+产业"全链提升、"汽车+消费"场景建设等领域突破 [3] 家电和数码3C行业 - 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0.8%,其中智能手机类同比增长51.6% [2] - 通过"贸易+产业"联动方式有效带动产业链升级 [4] - 一大批更具含'科'量含'绿'量的新品受到欢迎 [4] 消费促进活动 - 上半年全省组织11.5万家企业开展1.5万余场活动,实现销售额近1185亿元 [4] - 围绕季节特点开展"春启万象"天府消费季和"清凉消夏购在巴蜀"等主题活动 [5] - 以"赛事+消费"为引擎启动"乐享天府"服务消费季活动,线上线下发放总额超1亿元惠民礼包 [5] 新消费场景发展 - "低空+文旅"场景开通3条航线,"五一"假期人气商气俱佳 [5] - 成都骑行友好公园式商场"此地CyPARK"开业半年客流达320万人次 [5] - 成都东郊记忆园区上半年客流量超800万人次,推出集展览、社交、快闪等多功能新消费场景 [6] 服务消费升级 - "熊猫专列·成都号"5.59万元一张的火车票已售罄至10月底,其中70%为入境游客 [6] - 四川出台银发旅游列车专项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 [6] - 全省退税商店达493家,销售额、退税额增速均突破200%,"即买即退"商店达115家 [6]
“实习生”进化中,“转正”可期
四川日报· 2025-07-22 21:40
人形机器人应用进展 -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A2-W轮式机器人已在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投入试用,身高约170厘米,3小时自主搬运800多个重15公斤的周转箱且零失误 [2] - A2-W工作效率达熟练工人一半,若实行两班倒或三班倒可替代甚至超越一名工人,具备自主识别、路径规划及避障能力 [2] - 人形机器人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优势在于更强的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处理非标准化场景如物料位置不固定的搬运任务 [2] 产业链合作模式 - 智元新创提供机器人本体架构和基座模型,富临精工开放应用场景,安努智能负责垂直场景数据收集,三方共同推进技术产业化 [2] - 安努智能由智元新创和富临精工等企业联合创建,通过互补合作加速人形机器人技能提升 [2] 商业化推进现状 - A2-W首场直播后已获企业几十台订单,展示商业化潜力 [2] - 当前人形机器人价格区间为30万-50万元/台,使用2-3年可收回成本,批量生产后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3] 技术发展路径 - 需提升机器人自主决策和随机应变能力,解决复杂光照条件对视觉识别的干扰 [3] - 正在开发人形智能网联中枢实现群体协同作业,云端超级大脑分配任务并支持实时环境调整 [3] - 行业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产业级量产进程预计将加快 [3]
让LED照明更加接近自然光
四川日报· 2025-07-22 21:31
合作签约 -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与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签署协议,推进叶志镇院士工作站在绵阳的建设 [1] - 叶志镇院士团队2023年已入驻绵阳科技城,与长虹集团、九洲集团、西南科技大学等达成合作 [1] - 团队技术已在产品上得到应用 [1] 技术合作方向 - 合作聚焦提升LED半导体照明技术的护眼能力,目标是接近自然光效果 [2] - 目前LED照明技术拟合度仅0.6-0.7,团队钙钛矿量子点技术可将拟合度提升至0.8-0.9 [2] - 技术应用主要是在光学膜中添加钙钛矿,研发和工艺改造难度可控 [2] - 团队将派遣科研人员参与九洲集团产品研发,新产品预计2026年量产 [2] 钙钛矿技术优势 - 钙钛矿是一类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发光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 [3] - 具有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发光色纯度高等独特优势 [3] - 近年来在新型显示领域应用不断扩大 [3] 成果转化进展 - 团队技术已在绵阳多家企业应用,"绵阳造"应用终端产品超百万台 [4] - 九洲集团已与27家外部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共建18个联合实验室 [5] - 成功引进多项关键技术,弥补产业短板,提升研发效能 [5] 未来规划 - 团队有望将制造基地落户绵阳,涵盖转化、应用和制造等环节 [6] - 健康照明领域被视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6]
更多蓝领雄鹰振翅起飞
四川日报· 2025-07-22 21:24
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蓝鹰工程" - "蓝鹰工程"是浙江省绍兴诸暨市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对口协作项目,旨在通过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改变当地教育薄弱现状 [6] - 项目从诸暨-沐川试点扩展到绍兴-乐山,再到浙川两省全面推广,成效显著 [6] - 绍兴乐山两地25所职业院校、28家企业(产业协会)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组建冠名班24个,累计培养学生1999名,最高年薪达20万元 [6] 校校联盟促进专业建设 - 通过校校联盟,诸暨技师学院和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协助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建立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包括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等热门专业 [6][7] - 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已覆盖学生500余人,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室和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等完善的教学设施 [6][7] - 两地累计打造30个"蓝鹰之师"创新团队,校校结对教师百余名 [6][7] - 2023年4月,"智能制造蓝鹰产业学院"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梅山校区揭牌,将探索跨区域协同育人新模式 [7] 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 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与6家世界500强企业、25家知名企业共建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2个企业课堂 [6][7] - 在东部企业建成5个学生教学实训基地和一批学生企业实习就业基地 [6][7] - 比亚迪冠名班的首批毕业生吴芳容实习半年后即将转正,到手工资达8000元 [7] - 项目形成"东部技术西进、西部人才东输"的良性循环,解决西部学生就业难和东部企业技工短缺问题 [7] 名企合作与校区扩建 - 小米集团与学校合作开办"蓝鹰之星"班,建设1500平方米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7] - 小米集团敲定"AIoT产业学院"项目,培育面向云贵川和海外的就业人才,实训楼预计2024年启用 [7] - 京东总部与学校沟通,计划落地大小凉山、乌蒙山区电商孵化中心 [7] - 新校区占地114亩(老校区的4倍),教学建筑主体进度达50%,将单独建立4层实训大楼 [7] 项目资金与成效 - "蓝鹰工程"建设已落实资金1500万元 [7] - 打造省级示范专业1个,培育东西部协作教师创新团队1个 [7] - 新增"蓝鹰之星"产教融合实训室1500平方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