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PBC 2.0组件
icon
搜索文档
隆基X10发电效果到底怎么样?三大权威机构全场景多发电获共识!
经济观察网· 2025-09-28 11:24
产品发布与认证 - 隆基绿能在西安召开Hi-MO X10三防组件实证发布会 成为全球首款官方认可的"三防组件" [2] - 发布会集结权威专家 组件厂家和终端业主三大阵营 通过CPVT TÜV莱茵和鉴衡的联合实证 隆基全球实证平台首次公开 [2] 三防性能测试数据 - 在1000W/m²辐照下 三防组件热斑稳定温度比TOPCon组件低约72°C [6] - 部分遮挡情况下 三防组件平均功率损失为10.15% 而TOPCon组件为36.48% [7] - 在模拟女儿墙遮挡场景中 三防组件单瓦发电量比TOPCon组件高2.53% 在模拟树叶遮挡场景下高47.12% [8] - 在5°小倾角安装条件下 三防组件单瓦发电量比TOPCon组件高2.28% [10] - 三防组件平均工作温度比TOPCon组件低约1.5°C [10] BC技术优势 - BC技术组件热点温度为54.6°C 远低于PERC的155.8°C和TOPCon的166.2°C [15][16] - 在静态遮挡情况下 HPBC 2.0组件比TOPCon组件单瓦发电量高50.92% [20] - 无遮挡工况下 HPBC 2.0组件在900-1000W/m²辐照度时对比TOPCon单瓦发电增益最高达2.36% [24] - 静态遮挡工况下 在700-800W/m²辐照度时增益最大达52.12% [24] 全场景发电性能 - 阴天无遮挡时 HPBC 2.0组件单瓦发电量增益1.96% 16-17时增益最大为4.42% [27] - 阴天静态遮挡时 11-12时增益最大为58.27% [27] - 晴天无遮挡时 单瓦发电量增益3.08% 16-17时增益最大为7.86% [27] - 晴天静态遮挡时 17-18时增益最大为66.54% [27] 户外实证数据 - 银川实证显示 HPBC 2.0组件单瓦发电量相对增益保持在1.42% 最高达1.53% [30] - 高辐照度(>1100W/m²)区间发电增益达2.22% 上午11-12点增益达2.23% [30] - 烟台实证显示单瓦发电量相对增益保持在1.94% 最高达2.67% [33] - 高辐照条件下发电增益达2.50% 上午10-11点增益达2.20% [33] 全球实证平台 - 隆基构建厂家自有 第三方合作及客户端三维一体的实证电站网络 [39] - 客户端实证电站在内蒙古 山东 湖南 广东等省份布局20例 第三方合作3例 自有4例 [41] - 鉴衡三亚实证基地4-8月累计单瓦发电增益1.82% 单月最大增益2.52% [43] - CPVT烟台实证基地1-6月累计单瓦发电增益1.94% 单月最大增益2.67% [43] - 隆基实证电站HPBC2.0对比TOPCon累计单瓦平均增益1.86% [43] 客户案例与收益 - 山东聊城实证电站测得Hi-MO X10单瓦发电增益达2.05% 暴雨天单瓦增益高出1.87% [44] - 山东德州实证电站测得X10较常规组件单瓦发电增益2.49% 单位面积发电增益7.22% [46] - 上海森马服饰光伏项目8个月平均发电增益11.67% 年均额外收益27.9万元 [48] - 上海春晖制冷项目9.5个月平均发电增益4.9% 年均多赚4.5万元 [48] - 浙江"周庆药包"1.049MW电站实际日均发电量4654.64度 超出理论值59% [50] - 杭州"中泰深冷"4.2MW项目月均发电48万度 比一期电站高出23% [52] 行业影响 - 隆基开创"专家实证 厂家实证 业主实证"三位一体的全新价值验证范式 [55] - 推动行业评价体系从比拼功率和价格转向聚焦真实收益和长期价值 [55]
大美无度:全球5A级第一强国,中国光能耀世界
搜狐财经· 2025-09-10 06:42
行业地位与规模 - 中国光伏产业构建全球最具竞争力产业链体系 产量和装机量连续10余年稳居世界第一 [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212.21吉瓦 同比增长107% 占全球预计总装机量570-630吉瓦的45%以上 [3] - 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0亿千瓦 相当于48个三峡电站总装机量 [3] - 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占全球85%以上市场份额 [3] 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 - 2025年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 行业直面市场交易 电价波动成为常态 光伏出力高峰时段上网电价一度跌至每度电0.03元 [3] - 2024年8月六部门联合提出四项措施:加强产业调控、遏制低价竞争、规范产品质量、支持行业自律 [5]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6] - 地方政策差异化探索:东部省份推行新能源电价市场化 中西部省份分档设定机制电量比例 部分城市明确7类禁止安装场景或要求自发自用比例超50% [6] 供需结构与行业挑战 - 截至2024年底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均突破1200吉瓦 而2025年全球需求仅580吉瓦左右 供给超出需求一倍有余 [4] - 供需失衡导致组件价格一度跌破0.6元/瓦 全产业链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4] - 美国和欧盟政策调整带来新挑战: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肯定性终裁 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案》要求2026年起固定比例新能源设备来自本土制造 [6] - 行业面临碳足迹标识、ESG要求趋严等国际标准接轨挑战 需构建绿色供应链增强出口竞争力 [8] 技术创新突破 - N型电池成为市场主流 TOPCon技术产能占比超75% HJT、BC等前沿技术加速商业化 [4] - 隆基绿能HIBC技术实验室转换效率突破27.81% HPBC 2.0组件转换效率达24.8% 良率超97% HIBC组件效率达25.9% 功率突破700W [4]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重大突破:小面积器件效率26.3% 10cm²组件效率23.6% 硅基叠层电池效率突破34.2% [5] - 激光诱导局部电沉积技术实现以铜代银 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5] 企业表现与市场布局 - 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等BC技术企业展现抗风险能力 爱旭股份ABC组件上半年出货量8.57GW 同比增长超400% 第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4] - 中国企业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应对贸易壁垒:在中东参与沙特10吉瓦光伏制氢项目 在东南亚建设电池组件一体化基地 在拉美投资建设组件生产厂 在非洲建设光伏电站及配套设施 [7] - 平台化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方向 通过AI预测和智能体调度提升自发自用比例 [7] 发展前景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折期 [3] - 技术创新正成为破局关键 [4] - 为全球能源转型书写新篇章 [9]
破局:隆基绿能BC技术重塑光伏竞争,BC二代畅销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07:41
行业整体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 同比增长107% [2] - 制造端全面承压 电池和组件产量增速降至15%以下 多晶硅和硅片出现负增长 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 行业整体处于全面亏损局面 [2] - 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双重挤压 同质化技术快速普及导致技术创新羸弱 产品差异缩小 企业陷入扩产-降价-亏损恶性循环 [2] - 低价中标 虚假功率标注 以次充好等现象频发 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阻碍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 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26.61亿元 [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7%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3% [6] - 资产负债率60.72% 有息负债率21.45% 财务健康水平行业领先 [7] - 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减少26天 [6] 技术创新成果 - BC二代组件出货约4GW 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 在欧洲和亚太等高价值市场表现抢眼 [2] - 获得各类授权专利3500多项 其中BC相关专利480项 覆盖新型钝化接触技术和金属化等关键环节 [2] - HPBC 2.0技术实现全面量产 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4.8% 良率稳定在97%以上 [4] - HIBC组件量产效率达25.9% 功率突破700W 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工业化光伏产品 [4] - BC电池研发效率达27.81%(ISFH认证) BC组件研发效率突破26%(NREL认证) [4] 产能建设进展 - HPBC2.0自有电池产能达24GW [4] - 陕西西咸新区和铜川HPBC2.0电池产能已开始逐步投产 渭北项目稳步推进 [4] - 与英发德睿和平煤隆基协作产能已经开始逐步投产 [4] 运营效率提升 - 运营提效促进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大幅下降 [1] - 基于行业首创TRCz技术的泰睿硅片单产快速提升并保持成本领先 电阻率集中度持续优化 [5] - 先进激光图形化 复合钝化 0BB等技术得到量产应用 带动产品降本提效 [5] - 已开发无银金属化和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 有望进一步拓展降本提效空间 [5] 市场地位与认可 - 第22次蝉联PV Tech组件制造商可融资最高评级 [7] - 通过产业协作+专利布局+商密保护构建完整的BC技术生态圈 [3] -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确保技术领先性与供应链安全性 [3] 政策环境 - 国家相关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明确提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7] - 政策导向清晰 光伏产业必须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突破 [7]
行业调整入“深水区”,隆基绿能逆势减亏约27亿元,BC组件成 “破卷”利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3 05:08
行业整体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 同比增长107% [2] - 制造端全面承压 电池和组件产量增速降至15%以下 多晶硅和硅片出现负增长 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 行业整体处于全面亏损局面 [2] - 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问题 出现低价中标 虚假功率标注 以次充好等现象 扰乱市场秩序 [2] 公司经营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 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26.61亿元 [1] - 硅片出货量52.08GW 其中对外销售24.72GW 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 [6]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7%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3% 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减少26天 [6] - 资产负债率60.72% 有息负债率21.45% 财务健康水平行业领先 [6] 技术创新突破 - BC二代组件出货约4GW 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 [2] - HPBC 2.0技术实现全面量产 组件转换效率达24.8% 良率稳定在97%以上 [4] - HIBC组件量产效率达25.9% 功率突破700W 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工业化光伏产品 [4] - BC电池研发效率达27.81%(ISFH认证) BC组件研发效率突破26%(NREL认证) [4] - 获得各类授权专利3500多项 其中BC相关专利480项 [2] 产能建设进展 - HPBC2.0自有电池产能达24GW [4] - 陕西西咸新区 铜川HPBC2.0电池产能已开始逐步投产 渭北项目稳步推进 [4] - 与英发德睿 平煤隆基的协作产能已经开始逐步投产 [4] 技术生态构建 - 通过产业协作+专利布局+商密保护构建完整的BC技术生态圈 [3] - 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涵盖装备 辅材到原材料 [3] - 先进激光图形化 复合钝化 0BB等技术得到量产应用 [5] - 开发无银金属化 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 进一步拓展降本提效空间 [5] 政策环境变化 - 国家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6] - 政策导向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突破 [6]
布局两年后,隆基绿能扩容“BC生态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1:59
公司战略转型 - 隆基绿能确定大力发展BC电池技术并将其确立为未来核心产品路线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与产业化推进在BC技术领域构筑深厚壁垒 [1][3] - 面对光伏行业价格战和产能过剩危机 公司选择All in BC技术作为转型方向 推出产品、成本、产能投资的深层转型 [3] - 2024年研发投入50亿元(占营收6.0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资金重点投向BC电池和钙钛矿叠层等前沿领域 [6] BC技术优势 - BC技术在光线吸收、高功率、低衰减、弱光发电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HPBC二代组件最高量产功率达670W较行业TOPCon主流组件高30W以上 [3] - 量产组件效率达24.8% 突破全球组件量产效率最高纪录 [3] - HIBC技术融合HJT和BC技术特点 组件产品已在欧洲上市 [6] 生态圈建设 - 成立全球BC生态协同创新中心 拉普拉斯等3家企业签约加入"众行者计划"成为BC生态重要成员 [1][8] - BC生态圈采用"自主创新+协同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业务保护"模式 类似三星/LG的供应链协同机制 [10] - 通过STAR创新生态协作平台和"伙伴+隆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预计超过300名高学历研发人才落地 [7] 产业化进展 - HPBC 2.0组件全球签约量超30GW(截至2025年4月) [6] - 国内BC技术量产规模从几乎零增长至去年25GW 今年预计达45-50GW 每年保持约2-3倍增长 [13] - 与合作伙伴在石墨舟联合开发实现降本提效 热场协同创新推动耗材模块化和生产标准化 [13] 行业专家观点 - BC技术被认定为晶硅"皇冠上的明珠"和单结晶硅时代终极技术路线 [5]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指出BC技术是光伏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 - 专家认为TBC或HBC技术有10倍以上发展空间 抓住这些技术的企业有望成为行业洗牌龙头 [13]
装备制造行业周报(8月第1周):高效率光伏电池景气度上升-20250804
世纪证券· 2025-08-04 01:2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但建议关注工程机械板块龙头企业及高效率光伏电池技术方向 [3] 核心观点 工程机械 - 2025年7月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CMI)为100 73,同比增长5 54%,环比下降4 20%,同比增速较6月提高0 46pct,环比降幅收窄7 79pct,显示市场同比改善趋势 [3] - 上半年挖掘机销售增长较快但波动,预计下半年趋于平稳增长,基建支撑及更新周期推动行业上行,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高的龙头企业 [3] 光伏 - 华电集团2025-2026年光伏组件集采规模达20GW,其中N型高效组件标段要求转换效率≥23 8%(规模2GW),爱旭股份ABC组件效率达24 6%,隆基绿能HPBC 2 0组件效率达24 8% [3] - BC电池技术因高效率、美观性及政策支持成为行业降本增效核心方向,长期增长潜力显著 [3] 汽车 - 2025年7月第4周乘用车日均零售6 7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30%,以旧换新政策及出口增长支撑车市快速发展,建议关注品牌与规模效应突出的整车厂商 [3] 市场行情回顾 行业表现 - 上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及汽车行业指数涨跌幅分别为-0 76%、-2 62%、-2 36%,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24、21位,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 75% [8][10] - 细分领域中风电设备(+1 86%)、专用设备(+0 66%)表现较好,电池(-4 69%)、汽车服务(-4 19%)表现较差 [10] 个股表现 - 机械设备涨幅前五:南方路机(+53 38%)、东杰智能(+49 05%)、英维克(+29 64%) [14] - 电力设备涨幅前五:德福科技(+29 15%)、禾望电气(+28 15%) [14] - 汽车跌幅前五:厦门信达(-17 30%)、雷迪克(-11 33%) [14] 行业动态 技术突破 - 逐际动力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售价15 8万元起,具备31个机身自由度,计划8月8日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 [15][16] - 宇树科技推出人形机器人R1,重量仅25kg,可完成倒立等高难度动作 [18] 资本动向 - 优必选完成3 15亿美元配售融资,超10亿港元用于供应链支付,创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18] - 通宝能源投资14 2亿元建设右玉(10万千瓦)和繁峙(17 05万千瓦)风电项目 [18] 企业合作 - 领益智造与客户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及整机组装,规划建设专用产线 [17] - 杭氧股份合资设立氢能公司,投资焦炉煤气制氢装置(产能2825Nm³/h) [19] 财务数据 - 捷佳伟创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7-19 6亿元,同比增长38 65%-59 85% [19] - 浙江鼎力上半年营收43 36亿元(+12 35%),净利润10 51亿元(+27 49%) [20]
“反内卷”激活行业信心,光伏供需格局有哪些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7-23 12:47
光伏行业供需与政策动态 - 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07%,5月单月装机超90GW创历史新高,6月回落至14.36GW [1] - 多晶硅主力合约价格周内两度涨停,涨幅12%至53165元/吨,反映上游供需矛盾突出 [1] - 工信部等部委强调以市场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光伏列为重点治理领域 [1] 企业业绩分化与经营策略 - 通威股份上半年预亏49亿至52亿元,晶澳科技预亏25亿至30亿元,协鑫集成转亏2.5亿至3.5亿元,主因产业链价格低迷及毛利率下滑 [2] - 隆基绿能同比减亏24.43亿至28.43亿元,HPBC 2.0组件市场认可度提升 [3] - 爱旭股份Q2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0.2亿至1.3亿元,ABC组件海外高价值市场占比提升 [4] 产能出清与技术迭代 - 跨界企业加速退出,如聆达集团终止5GW电池片项目,主因价格下行致盈利能力承压 [4][5] - N型硅片渗透率超90%,P型退出主流,2025年硅片产能预计同比减少5.6%至1088GW [7] - 德勤指出新旧技术交替导致产能过剩,预计2-3年内行业调整完成 [7] 原材料价格与成本传导 - 多晶硅n型复投料周均价涨12.23%至4.68万元/吨,颗粒硅涨7.32%至4.4万元/吨 [6] - 价格上涨或加速低效产能出清,政策信号强化行业治理 [6] 国际市场与未来机遇 - 德勤预测中东、拉美、东南亚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光伏出口重心 [8] - 企业需加强本地化创新、售后运维及品牌建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8]
壹快评丨光伏亏损潮中价格异动,产能出清才是真考验
第一财经· 2025-07-22 07:06
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工信部强调以市场化思维和法治化理念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光伏行业成为"新三样"中产能出清最迫切的领域 [2] - 政策频繁提及"反内卷"导致市场博弈减产逻辑升级 光伏产业链现货价格周内跳涨超10% 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涨幅达22%报1 5元/片 [2] 资本市场表现 - 多晶硅主力合约2508自6月25日累计上涨42% 区间最大涨幅50% [3] - 当前市场交易逻辑基于政策预期增强 但光伏终端需求恢复偏弱 价格持续上行动能待验证 [3] - 硅业分会指出多晶硅价格基本面支撑薄弱 短期内将维持观望中小幅震荡上行态势 [3] 企业业绩与经营调整 - 光伏主产业链制造商上半年集体亏损 仅少数企业预增 [4] - 隆基绿能二季度环比减亏约1亿元至13 7亿元 钧达股份 爱旭股份 晶澳科技等企业通过策略调整实现大幅减亏或扭亏 [4][5] - 企业通过降低单位成本 销售费用及推出HPBC 2 0组件新产品实现业绩改善 [5] 产能出清关键指标 - 硅料库存去化是核心矛盾 当前涨价或倒逼硅片企业停产 改善供需关系 [5] - 行业开工率需长期低于60%才能证明减产自律性 [6] - 低效产能永久关闭拆除是产能出清最有力信号 需政策与企业共同推动 [7] 行业周期与未来展望 - 光伏主产业链已连续亏损21个月 企业现金储备难以支撑持续亏损 [8] - 最快三季度最慢四季度需看到减产升级效果 否则落后产能可能死灰复燃 [9] - 行业洗牌将促使资源向具备技术 成本 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9]
壹快评丨光伏亏损潮中价格异动,产能出清才是真考验
第一财经· 2025-07-22 05:16
光伏行业产能出清与市场动态 政策与市场博弈 - 光伏行业成为"新三样"中产能出清最迫切的领域 工信部强调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1] - 政策推动"反内卷"背景下 光伏产业链现货价格跳涨 硅料硅片周涨幅超10% N型G10L单晶硅片单周涨22%至1 5元/片 [1] - 资本市场反应强烈 多晶硅主力合约2508自6月25日累计上涨42% 区间最大涨幅达50% [1] 价格与基本面背离 - 光伏主产业链制造商上半年集体亏损 仅少数企业预增 隆基绿能预计上半年亏损24亿-28亿元 但二季度通过成本控制实现环比减亏1亿元 [2] - 部分企业如钧达股份 爱旭股份 晶澳科技通过经营策略调整实现二季度大幅减亏或扭亏 HPBC 2 0组件产品推动隆基签单量快速增长 [2] - 当前价格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 硅业分会指出多晶硅供需未实质性改善 预计短期维持小幅震荡上行 [1] 产能出清关键指标 - 硅料库存去化是核心矛盾点 当前库存高企 价格涨势或倒逼硅片企业停产 从而改善供需关系 [2] - 企业开工率需长期低于60%方能证明减产自律性 观测龙头开工率为重要窗口 [3] - 低效产能永久退出是决定性信号 需通过物理关闭落后产线实现 需政策与企业共同推动 [3] 行业周期与挑战 - 光伏主产业链已连续亏损7个季度(21个月) 企业现金储备难以持续支撑 [3] - 产能出清时间窗口紧迫 最慢四季度需见效 若三季度价格调整让落后产能复苏将延缓行业复苏 [4] - 行业洗牌后资源将向技术 成本 规模优势的头部集中 摆脱价格战恶性循环 [4]
“反内卷”暂未将光伏企业拖出亏损泥潭,但部分企业二季度已减亏或盈利
第一财经· 2025-07-16 03:30
行业整体表现 - 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仍陷亏损泥潭 部分企业在二季度出现减亏或盈利 [1]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内卷竞争 主管部门多次会议研究引导提升产品品质和淘汰落后产能 [3] - 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 主要产品价格跌破成本线 导致企业增量不增收 [3] 企业亏损情况 - 通威股份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9-52亿元 同比扩大 [3] - TCL中环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0-45亿元 同比扩大 [3] - 晶澳科技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5-30亿元 同比扩大 [3] - 隆基绿能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4-28亿元 [5] 二季度业绩分化 - TCL中环二季度亏损20.94-25.94亿元 较一季度扩大 [5] - 通威股份二季度亏损23.07-26.07亿元 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5] - 晶澳科技二季度净亏损8.62-13.62亿元 较一季度16.38亿元减亏 [5] - 隆基绿能二季度净亏损9.64-13.64亿元 较一季度14.36亿元减亏 [5] - 爱旭股份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归母净利润0.2-1.3亿元 [5] 业绩变动原因 - 通威股份表示行业供需失衡未改善 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4] - TCL中环指出5-6月需求降温 叠加产能供需失衡和库存压力 [4] - 晶澳科技认为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 叠加国际贸易保护政策影响 [4] - 隆基绿能通过加强内部运营管理 降低成本和费用 实现减亏 [5] - 爱旭股份因海外市场占比提升 ABC组件产销两旺 毛利率向好 [6] 行业展望 - 晶澳科技预计行业将在第三或第四季度出现好转 [7] - 通威股份表示产业各方正共同推动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