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搜索文档
德勤预计港股市场今年将有逾80只新股上市,募集2500亿至2800亿港元,港交所将稳居全球IPO融资额榜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8:45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募资额达1823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556亿港元增长228% [2] - 前三季度共66只新股上市 较去年同期45只增长47% [2] - 6只超大型新股(单笔融资超10亿美元)贡献约六成融资额 且逾六成融资额来自H股上市项目 [2] 全球市场地位 - 港交所以1823亿港元融资额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分列第二第三 [2] - 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略降3% 其中港交所独占4席 [3] - 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融资额登顶全球新股融资榜首 紫金黄金国际、恒瑞医药和三花智控分别进入前十 [3] 行业与板块分布 - 科技板块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1] - 上市申请公司主要集中在医疗与医药板块和消费板块 多为冲刺"A+H"上市的企业 [4] - 前三季度有11家18A公司(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较去年同期3家大幅增加 [5] 市场流动性改善 - 香港主板市场市盈率达15倍 重回2021年第四季度水平 较2024年第一季度11倍上升逾30% [5] - 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 受益于内地政策推动、上市审批流程优化及国际资金回流 [2] - 国际资金东移亚洲高增长企业 美国降息预期助推资金流动 [1] 上市申请情况 - 港交所前三季度收到283宗上市申请 较去年同期127宗增加123% [4] - 正在处理中的申请上市个案为244例 较去年同期82例增加198% [4] - 目前约有230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 预计至少有5宗募资额超10亿美元的超大型IPO [1] 国际参与度提升 - 前三季度有4家海外公司来港上市 分别来自新加坡、泰国、印尼和美国 融资额共计54亿港元 [5] - 去年同期仅有2家国际企业来港上市 融资额共计16亿港元 [5] - 来自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占比88% 中国香港和澳门占比6% [5] 预测与展望 - 德勤将港交所全年IPO募资预测从2000亿港元上调至2500-2800亿港元 [1] - 预计2025年港股新股数量将超过80只 [1] - 即使不考虑房利美与房地美上市 港交所与第二名纽交所仍保持600多亿港元差距 [5]
黄金带头上涨,贵金属今年全面跑赢比特币
凤凰网· 2025-09-23 22:26
此外,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多元化策略,为黄金及其贵金属伙伴带来了强劲的顺风。欧洲央行的一项研 究显示,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总量约达3.6万吨。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国央行的购金热潮就已启动,并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进一步加速,这两件 大事件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通胀压力。 过去三年,全球央行每年增持黄金超过1000吨,创下纪录,这一速度是前十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相比之下,比特币至今仍未进入央行资产负债表,限制了其作为储备资产的角色。 此外,有消息称,随着比特币价格超过11万美元,一些早期钱包持续抛售或分发比特币,也抑制了其涨 幅,这些抛售据称抵消了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资金流入。 黄金今年表现十分亮眼,在包括比特币在内的一众主要资产中脱颖而出。然而,风光的不止是黄金,其 他贵金属——白银、铂金和钯金——也同样大幅上涨,表现都超过了比特币。 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银行周一发布报告称,虽然黄金和加密货币在短期内走势迥异,但两者未来几年 有望并肩发展。 根据TradingView数据,黄金价格今年已飙升44%,创下每盎司3784美元的历史纪录;白银则上涨了 53%,至每盎司44.32美元;铂金上涨了60%,至每盎司 ...
日本央行:不变!
金融时报· 2025-09-19 08:14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日本国内政治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以及通胀压力持续的多重博弈。尽管日 本与美国的贸易协议缓解了部分外部压力,但首相石破茂的突然辞职、自民党总裁选举悬而未决以及近 日美联储降息决定下的日元波动,均让日本央行的政策路径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目前,日本央行官员仍 在评估美国关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根据最新的美日贸易谈判,日本出口美国的汽车关税已降至15%。 利率维持0.5%的共识 9月19日,日本央行在最新的政策会议上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并决定开始出售其ETF持仓。 这已是日本央行连续第五次会议"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日本央行选 择"按兵不动"的观察策略,避免因政策急转可能引发的市场动荡。 市场反应 日本央行利率决议公布后,美元兑日元短线继续下跌0.3%报147.53。此前,由于美联储25个基点的降息 力度不及市场预期的"鸽派",美元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不过,预期的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和日本央 行进一步加息重新提振日元,在决议前日内已对美元上涨0.14%报147.80。 日经225指数19日早盘连续第二天创历史新高,续涨1.19%,东证指数也上涨0.84%。 ...
日央行行长:要卖掉所持ETF将需要100多年时间,并未考虑将回购ETF作为货币政策工具
搜狐财经· 2025-09-19 07:18
9月19日周四上午,,意外启动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和J-REIT(房地产投资信托)减持。 午后,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如果ETF和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出售按照既 定速度进行,将需要超过100年时间。 日本央行从2010年开始购买ETF,特别是在2013年宽松潮后急剧膨胀。虽然去年退出大规模刺激后已停 止新增ETF,但相关持仓现已达35万亿日元级别。 他表示,必要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开始出售ETF;ETF出售计划具有必要时停止的灵活性;目前并未考 虑将回购ETF作为货币政策工具。 在关税对经济的影响方面,植田和男表示,虽然关税正在拖累制造商的利润,但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关税 对日本资本支出、工资和就业趋势的影响;贸易政策对汇市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通胀方面,植田和男表示,目前日本核心通胀率仍低于2%水平,但正在接近目标;需要警惕关税带来 的价格下行风险。 整体而言,植田和男表示,日本经济温和复苏,物价趋势未脱离下半年目标,实际利率仍然非常低,如 果该行的经济和价格展望成真,将继续加息。 ...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启动ETF减持,每年抛售规模达3300亿日元
搜狐财经· 2025-09-19 04:27
日央行连续第五次"按兵不动",决定开始出售其ETF持仓。 9月19日周五,日本央行以7比2的投票通过最新利率决议,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该行表示,日本经济正处于温和复苏的状态,出口和产出总体趋势保持平稳,且通胀预期温和上升。 关于除生鲜食品的核心CPI,该行表示,近期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如大米价格)预计将逐步消退,但受经济放缓 拖累,核心CPI通胀可能持续低迷。 决议公布后,美元/日元短线走低,日内跌幅扩大至0.3%。 意外出现两票"加息异议",称通胀风险上行 不同于此前全票通过的决议,本次决议意外出现两票加息票。 审议委员高田创、田村直树对持异议。两人均认为,应该加息25个基点至0.75%,因为随着价格上涨风险更加偏向 于上行,央行应将政策利率略微向中性利率靠近。 开始抛售ETF和J-REIT资产 日央行同时宣布启动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和J-REIT(房地产投资信托)减持,计划每年在市场上出售约3300亿 日元ETF,以每年约50亿日元的速度向市场出售J-REIT。 该行补充称,抛售计划正式实施后,出售速度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日本央行从2010年开始购买ETF,特别是在2 ...
需求萎缩规模停滞 LOF基金如何重获生机
上海证券报· 2025-06-16 18:28
LOF与ETF发展现状对比 - LOF当前规模回落至6000余亿元,而ETF规模已达4.1万亿元,是LOF的90余倍 [2][4] - LOF数量增长近乎"断流",2022年以来新成立LOF寥寥无几,清盘数量超过30只,ETF数量则逼近1200只 [2][4] - LOF平均日成交额不到1300万元,部分产品日成交额不足1000元,ETF平均日成交额为1.26亿元 [4] LOF发展困境原因 - 申赎机制低效,现金申赎按未知价成交,跨市场转托管需两个交易日,套利机会易流失 [4] - 做市商体系落后,主交易商被动报价且库存管理难度大,易出现折溢价问题 [5] - 信息披露滞后,仅逐季披露前十大持仓,完整持仓需等待中报年报 [4] - 流动性匮乏,少量资金即可导致价格暴涨暴跌,如2.28万元成交额使价格大涨7% [3] - 主动管理业绩不振,规模从9600亿元高点跌至6500亿元以下 [6] LOF与ETF机制差异 - ETF采用实物申赎机制,实时用一篮子股票兑换份额,价格透明且即时成交 [4] - ETF每日公布申购赎回清单,持仓动态快速可查 [4] - ETF做市商持续提供买卖报价,可通过实物申赎快速调整库存 [5] LOF改革方向 - 探索做市商分层激励机制,优化申赎机制与交易效率 [7] - 开发"透明化主动管理"模式,定期披露持仓并接受第三方审计 [6] - 推动行业资源向"真正创造阿尔法"的产品倾斜 [7] - 借鉴ETF交易机制,缩小效率差距,契合投资者交易需求 [7]
2025年大中华区ETF投资者调查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4 12:02
大中华区ETF市场全景图 - 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是亚太地区(除日本外)ETF市场增长的绝对主力,贡献该地区71%的增长份额 2024年该地区ETF资产规模激增31%达到1.7万亿美元,创纪录资金流入3,470亿美元 [2] - 71%的大中华区投资者在过去五年增加ETF配置,其中20%增幅超25% 99%受访者计划未来12个月进一步增配,香港(54%)和台湾(47%)近半数投资者计划增幅超10% [2] - 台湾市场自2022年底以来资产增长超170%,成为全球增长最快ETF市场之一 超过1,400万散户投资者持有ETF,平均每两人中有一个ETF账户 [2] 区域市场特色 - 台湾散户主导市场,60%投资者视人工智能为2025年主导趋势,40%计划购买加密货币ETF 37%投资者计划增配股票类主动ETF [3] - 香港作为创新前沿,34%投资者计划购买固定收益ETF 26%将税务效率视为选择ETF最重要因素(高于大中华区平均16%) [3] - 中国内地74%投资者计划未来12个月ETF增幅不超10% 跨境需求旺盛,34%青睐缓冲型ETF,20%关注ESG产品 [3] 产品趋势与投资者偏好 - 29%大中华区投资者计划投资缓冲型ETF(中国内地达34%) 26%计划布局加密货币ETF,台湾(40%)和香港(23%)意愿领先 [4] - 100%受访者计划增配主动型ETF,香港和台湾各有40%投资者计划增幅超25% 主要动机为获取机构级策略(33%)和税务优势(21%) [4] - 固定收益ETF是第二大受欢迎策略(27%),香港需求达34% 偏好美国投资级公司债(14%)和结构性产品(14%) [5] 市场推动力与竞争格局 -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ETF互联互通机制促进跨境投资 与其他市场(新加坡、英国、沙特阿拉伯)探讨类似安排 [6] - 27%公司使用AI辅助投资决策,35%用于市场研究(香港达49%) 32%依赖AI策略的外部管理 [6] - 76%配置机构计划增加合作ETF发行人数量 85%要求最低AUM 5,000万美元 发行人需通过市场教育(41%)、有竞争力定价(26%)和深度研究(16%)脱颖而出 [6] 投资者行为与资金配置 - 69%投资者将ETF列为未来12个月新增配置前三大选择,高于共同基金(56%)和独立管理账户(51%) [27] - 35%投资者增配ETF以实现长期组合增长(香港34%、台湾43%) 32%用于战术性优异表现(中国内地34%更青睐行业产品) [29] - 29%投资者从其他ETF重新配置资金(中国内地40%、香港26%) 台湾23%从主动型共同基金转向ETF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