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PU(中央处理器)
icon
搜索文档
强大的傲慢之后,英特尔不想成为又一个诺基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1 13:28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 付克友 9月18日,英伟达宣布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后者股价应声暴涨30%。这历史性的一幕,让人想起 2013年诺基亚被微软收购的情景。昔日王者接受新贵的"输血",看似获得重生,却仍然前途未卜。 但是,英特尔显然不想成为又一个诺基亚。在错失多次历史机遇之后,它终于放下了曾经强大的傲慢。 在与英伟达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一同出席的线上发布会上,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兴奋地 说:"这是两家公司之间的历史性合作,我称之为'一个我们可以共同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我们为英 伟达成为英特尔的投资者而感到自豪。" 从前的英特尔可不是这样的谦逊,也不需要这样的谦虚。时间回到25年前,英特尔市值超过5000亿美 元,是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而英伟达刚刚上市,市值不足百亿美元。 第二次是2009年,英特尔彻底放弃早期GPU(图形处理器)研发,错失显示芯片机遇。它选择继续押注 集成显卡,将显卡与CPU(中央处理器)捆绑。随后将近10年时间,英特尔一直未涉足GPU领域。等到 2018年,英特尔宣布重返GPU市场时,GPU巨头英伟达已经一骑绝尘。 第三个教训是,英特尔不愿采用价格昂贵的EUV(极紫外光刻) ...
中美就TikTok达成基本框架共识,美联储终于降息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5-09-20 03:29
8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政策加码的预期上升。 8月经济数据短期波动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比7月小幅回落0.5个百分 点,为2024年9月以来最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比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 低。今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比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工业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消费、进出口规 模仍然在扩大,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三季度经济运行有望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 势。 【点评】受出口下行压力显现等因素影响,8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短期波动。经济数据落地之后,政策加 码的预期上升。专家认为,四季度可能推出重大增量措施,核心是财政加力、央行降息,以及更大力度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冲外需放缓影响,遏制经济下行势头,确保顺利实现全 年经济增长目标。 9部门19条举措扩大服务消费 商务部等9部门9月16日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 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等五方面提出19条具体 ...
英伟达欲通过救助英特尔“捡便宜”
日经中文网· 2025-09-19 02:49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图 - 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出资50亿美元并在半导体开发领域展开合作[2] - 合作被双方首席执行官称为"历史性的合作"[4] - 英伟达专注于半导体设计而无自建生产设备 通过合作可吸收英特尔具有竞争力的CPU技术[6] - 英伟达在AI处理用GPU领域占据全球80%份额 但CPU一直依赖英国Arm的设计技术 引入英特尔可扩大选择范围并推动自家半导体销售[6] - 两家企业预计通过共同开发创造每年250亿至500亿美元的市场效应[6] 政治因素与政府关系 - 出资行为被视为顺应特朗普政府强化美国半导体供应链的政治压力[7] - 英伟达已向美国商务部长报告合作并获得强烈赞同[7] - 美国在AI和智能手机用最尖端半导体生产上依赖台积电 国内供应体系需依赖英特尔[7] - 此次出资可为未来获得优惠政策埋下伏笔[7] 合作范围与限制 - 面向数据中心和个人电脑的半导体将与英特尔共同开发[5] - 现阶段未考虑将自家产品委托英特尔半导体工厂代工[5] - 半导体生产合作方面仅表示"将继续评估"[5] - 英特尔代工部门因技术不足和亏损而苦恼 是其经营低迷的根源部门[6] 市场反应与经营风险 - 宣布合作后英特尔股价一度比前日上涨约30% 英伟达股价上涨约4%[6] - 过度接近政府可能增加经营风险 特别是中国风险[8] - 中国已要求本国科技大型企业禁止采购英伟达AI半导体[8] - 英伟达在8月同意将中国出口收入的15%支付给美国政府作为出口许可条件[9] - 英特尔连续六个季度出现最终亏损 缺乏先进工厂建设资金实力[9] - 若英特尔重建不顺 英伟达可能被要求追加支援而削弱经营余力[9]
孙正义逆向投资“过气”企业英特尔的真意
36氪· 2025-08-20 03:25
孙正义投资英特尔的核心观点 - 软银集团以每股23美元价格投资英特尔 金额达20亿美元 认为当前是英特尔股价低位买入时机[1] - 投资被视为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战略的重要一环 旨在推动英特尔与ARM协同合作 布局AI时代基础设施[1][6][12] - 孙正义长期投资理念聚焦于识别10-20年后具备增长潜力的领域 而非短期收益[1][6] 投资背景与战略意图 - 英特尔股价从2023年底超50美元跌至23美元 跌幅超50% 美国政府计划出资10%成为最大股东[1] - 软银持股比例仅为2% 不同于以往20-40%的最佳击球点策略[4] - 投资金额达20亿美元 远超单纯资产运作规模 体现战略意图[2] 行业格局与英特尔现状 - 英特尔在个人电脑CPU领域地位稳固 但移动时代被高通超越 AI半导体领域被英伟达拉开差距[5] - 英伟达GPU在AI数据处理中占优势 但存在高耗电弱点 可能加剧全球能源紧张[10] - ARM凭借低耗电技术从英特尔手中夺取CPU盟主地位 并推进自主半导体生产计划[10] 协同效应与战略价值 - ARM专注芯片设计而无生产设备 英特尔拥有代工产能但面临产能过剩[12] - 合作可弥补英特尔高耗电弱点 同时为ARM优先分配先进生产线[12] - 孙正义主导50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星际之门"计划 半导体成为AI时代核心武器[6][8] 历史背景与产业演变 - 孙正义1996年曾以超1600亿日元收购金士顿科技 但三年后出售并承认失败 此后长期回避制造业投资[2] - ARM早期避开与英特尔正面竞争 专注移动设备市场实现增长[14][15] - AI时代推动新旧半导体巨头合作 英特尔可能通过代工业务实现东山再起[15]
国产CPU龙头兆芯集成IPO受理 多领域市场拓展获突破性进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6-18 10:16
公司概况 -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正式受理 [1] - 公司全面掌握通用处理器及配套芯片设计研发的核心技术 [1] - 是国内领先的可同时面向桌面PC、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嵌入式等多领域并持续兼容x86指令集的CPU设计企业 [1] 技术研发 - 公司专注于通用处理器芯片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 [1] - 研发团队全建制、全覆盖、专业能力突出 [1] - 已实现自主指令集的定义、扩展和创新 [1] - 完全掌握CPU内核设计方法,可自主研发CPU内核微架构 [1] - 完成五代内核微架构的演进升级 [1] 市场表现 - 在政务、金融、教育、能源、通信、交通、工业、医疗等领域市场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2024年在联想开天、软通计算机、紫光、升腾、视源等头部桌面PC厂商的国产终端出货中,搭载公司CPU的产品占比位列第一 [2] 生态建设 - 处理器产品支持统信、麒麟、中科方德、欧拉、龙蜥等操作系统 [2] - 与超过3000家合作伙伴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安全软件及云平台等环节实现适配认证和内核级产品优化 [2] - 形成超过20万个软硬件适配和优化项目 [2] 募投项目 - 募集资金投向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项目、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先进工艺处理器研发项目、研发中心项目 [2] - 募投项目达成后将巩固公司在桌面PC重点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 [2]
海光信息“吞并”中科曙光预案出炉 现金选择权太“鸡肋”?业内人士:企业不想大量现金流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06:10
合并事项市场反应 - 海光信息复牌首日竞价阶段一度触及涨停 开盘涨幅8.72% 午盘收涨4.22% 中科曙光则一字涨停至午盘 [2][5][10] - 中科曙光股东对换股比例 换股价格及现金选择权价格存在争议 认为定价未达心理预期 [1][7] - 公司回应合并流程需数月完成 期间股票可自由交易 股权登记日持有股票且不反对即可参与换股 [5] 换股方案核心条款 - 海光信息换股价定为定价基准日前120日均价143.46元/股 中科曙光换股价在基准均价72.05元/股基础上上浮10%至79.26元/股 [6] - 最终换股比例确定为1:0.5525(每1股中科曙光换0.5525股海光信息) 除权息等特殊情况外比例不调整 [6] - 现金选择权定价61.90元/股(基准日前一日收盘价) 低于换股价 业内解读为企业引导股东选择换股以减少现金流出 [9] 财务与战略价值分析 - 中科曙光资产总额366.17亿元 营收131.48亿元 均高于海光信息(资产285.59亿元 营收91.62亿元) 合并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 [8] - 海光信息掌握AI基础核心技术 其技术溢价能力被认为高于中科曙光的服务器终端产品 [2][8] - 合并后将实现芯片设计到整机系统的闭环布局 强化x86架构生态优势 降低应用迁移成本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算力芯片市场主要玩家包括华为 寒武纪 海光信息等 海光以CPU起家并兼容算力需求 [10] - 行业痛点从人才短缺转向科技投资缺口 本次合并或为补足资本短板 [11]
千亿算力重组,回应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26 13:18
换股吸收合并事项 - 海光信息拟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进行换股吸收合并,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本次交易有助于两家企业的资源叠加整合,是我国算力产业"补短板、锻长板"的有益尝试 [1] - 交易完成后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2]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当前我国以AI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交易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3] - 交易有利于实现协同发展、降本增效,巩固国产算力产业积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3] - 将提升规模效应,为长远发展奠定资本基础 [3] 财务数据表现 - 2025年Q1海光信息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50.76%),中科曙光25.86亿元(同比+4.34%) [3] - 海光信息Q1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75.33%),中科曙光1.86亿元(同比+30.79%) [4][7] - 截至Q1末海光信息总资产310.06亿元(同比+8.57%),中科曙光359.30亿元(同比-1.88%) [3][6][9] AI算力发展规划 - 交易有利于实现AI领域优势企业资源深度融合,共同研发AI全栈解决方案 [10] - 中科曙光系统集成能力将增强海光信息在高端芯片与计算系统的技术协同 [10] - 近期中科曙光已升级ParaStor F9000和S6000系列产品,加速AI技能迭代 [10] 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3日收盘,海光信息总市值3164亿元,中科曙光905.70亿元 [10] - 5月26日起两家公司均停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