钕铁硼永磁材料

搜索文档
美国宣称氮化铁“摆脱中国稀土”!网友:这玩意在中国是做冰箱贴的
搜狐财经· 2025-09-27 01:47
稀土在现代工业中的关键作用 - 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空调和新能源汽车等日常和高科技产品中[2] - 稀土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 能在高温和强磁场等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 是钕铁硼永磁材料、荧光粉和催化剂等高科技产品的核心[4] - 没有稀土元素 现代工业将无法有效运转 稀土被比喻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调料[4] 氮化铁作为稀土替代品的局限性 - 氮化铁是铁和氮的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磁性 但磁性能与稀土永磁材料存在显著差距[6] - 氮化铁主要用于日常磁铁、玩具和广告牌等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 无法满足高性能芯片和军用设备对极致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6] - 将氮化铁宣传为可替代稀土磁材的"黑科技"被质疑为夸大其词 类似于声称自行车可替代高铁[6]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现状 - 美国80%以上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 对重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97%[8] - 尽管澳大利亚和蒙古等国拥有稀土矿 但大部分仍需运至中国进行加工[8] - 美国自身稀土资源开发面临开采、环保、成本和技术等一系列问题 实现自给自足难度极大[8] 美国稀土替代计划的历史与现状 - 美国过去的稀土替代计划多次因成本过高或性能不足而失败[9] - 近期对氮化铁的炒作更多被视为一种心理安慰 旨在向公众展示科学家仍在努力解决供应链依赖问题[9] - 从当前技术水平看 氮化铁无法使美国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这被认为是科学事实而非民族情绪[9]
安泰科技“瘦身健体”做强核心业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9 15:4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中国先进金属新材料领域领军企业 通过瘦身健体聚焦核心主业 实现经营业绩稳步攀升 并前瞻布局前沿技术领域 同时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1][2][4][7] 业务结构调整 - 十四五期间完成6家公司退出 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取得成效 产业结构由多小散变向专精聚强转变 形成全产业生命周期梯次互补发展格局 [2] - 难熔合金和稀土永磁两大核心板块投资额占比63.44% 收入占比过半 支撑经营业绩明显 [3] - 稀土永磁业务具备万吨级高端制品生产能力 难熔合金业务经营规模突破20亿元 解决多项技术难题 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15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 [2] - 难熔钨钼业绩及磁材业务新签合同金额均实现高增 非晶和粉末高速钢业务净利润大幅增长 [2] - 出口业务收入占比近三分之一 其中高端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出口比例40% 高端金刚石工具产品出口比例达90% [7]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钨合金多叶光栅占据全球放疗设备70%市场份额 是半导体关键装备用钨钼材料及器件生产龙头企业 [5] - 全球第三代核电主泵推力盘、核聚变钨铜复合偏滤器部件核心供应商 拥有核能材料、医疗器械材料两个国家级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 [5] - 国内非晶/纳米晶材料技术开创者 建成万吨级非晶带材生产线 全球最大高端纳米晶带材制造商 [6] - 全球率先实现喷射成型高速钢产业化生产 建成国内首套千吨级粉末高速生产线 [6] 新产品与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非晶铁芯出口首次突破600吨 纳米晶海外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 海外互感器带材市场取得阶段性突破 [7] - 开发高端球形非晶/纳米晶粉末 与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 扩大软磁合金粉末高端市场占有率 [6] - 正进行新能源汽车用新型电机技术产业化布局 应对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市场需求 [6] 国际化战略 - 2022年9月完成对北京钢研大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收购 奠定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基础 [7] - 以"小步快走"方式加速完成泰国超硬材料业务拓展 正在大力开发东南亚等地区客户 [7][8]
宁波韵升涨2.12%,成交额3.5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303.1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03: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1日盘中股价14.93元/股 上涨2.12% 总市值164.09亿元 成交额3.57亿元 换手率2.28%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303.18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0.04% 大单卖出占比19.24%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04.24% 近60日上涨54.40% 近20日下跌8.69% [1] - 年内6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11日净卖出2.24亿元 买入额占比12.00% 卖出额占比16.77%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钕铁硼永磁材料(营收占比88.37%)及磁组件应用解决方案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49亿元 同比增长1.85%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79.83%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18.0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19亿元 [3] - 股东户数13.20万户 较上期增加80.69% 人均流通股8051股 减少44.66% [2]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16.76万股至1130.22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710.79万股 成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3] - 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混合减持28.37万股至623.62万股 位列第七大股东 [3] - 大成基金旗下三只产品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3] 行业与业务定位 - 属于有色金属-金属新材料-磁性材料行业 是全球领先稀土永磁材料应用方案供应商 [2] - 概念板块涵盖中盘股、低空经济、机器人、节能环保及创投等领域 [2]
稀土王牌失效?美国又想歪点子,年产量3.1万吨专家这次没说错
搜狐财经· 2025-09-05 04:52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40% 开采加工能力超过80%份额 [4] - 中国年产稀土约14万吨 美国新设年产目标仅3.1万吨 [4] - 钕铁硼永磁材料全球产量90%以上来自中国 [13] 产业链技术优势 - 稀土开采需高技术含量和严格环保要求 加工提纯存在显著技术壁垒 [6] - 中国形成从勘探开采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稀土产业链体系 [11] - 美国建立完整稀土产业链需10-15年时间 需投入天文数字资金 [9] 市场需求与应用领域 - 稀土应用于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及军工产品等广泛领域 [10] - 美国计划产量无法满足国内一半需求 更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 [10] - 中国掌握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控制权 形成绝对竞争优势 [9]
稀土王牌锁死全局:欧美工厂断供倒计时,美国双线破局为何成空谈
搜狐财经· 2025-08-26 12:12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60% 精炼加工占全球90% [3] - 中国稀土产业形成完整布局 涵盖北方轻稀土和南方重稀土 以及中游分离和下游应用全产业链 [12] - 中国在稀土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包括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全球产量80% 风力发电机永磁体和5G基站稀土元器件 [14] 中国稀土产业竞争优势 - 稀土产品规格齐全 包括氧化钕 氧化镝 氧化铽等 且价格具有显著优势 [12] - 稀土分离加工技术需要数十年积累 涉及完整产业链 专业人才和巨额资金投入 [10] - 海外稀土项目面临成本挑战 澳大利亚经马来西亚加工再运至中国的成本比中国直接生产高出三倍 [12] 国际稀土供应链依赖现状 - 美国国内稀土产量不足中国一个季度的零头 [3] - 美国20世纪90年代将稀土分离加工全部外包给中国 重建产业链需15-20年时间 [9][10] - 除中国外全球汽车 电脑 智能手机和飞机装配线都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5] 国际替代方案实施困境 - 美国加州芒廷山口矿开采的原料仍需运至中国进行分离加工 [10] -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德克萨斯州稀土分离厂因环评和资金问题停摆 [13] - 加拿大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仍需从中国进口稀土原料 印度分离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13] 稀土应用领域的关键性 - 从消费电子iPhone到新能源汽车特斯拉 从军工F-35战斗机到爱国者导弹都依赖稀土材料 [3] - 欧洲高端制造如德国宝马奔驰电动车电机和法国阿尔斯通风电机组依赖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 [5] - 2010年中国稀土出口收紧直接导致日本丰田本田混合动力汽车产线停工 [5]
太平洋:给予正海磁材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4 02:35
核心观点 - 太平洋证券给予正海磁材买入评级 公司稀土永磁技术和产销量全国领先 高端市场布局完善 受益于稀土价格上涨和行业政策支持[1][3][4][5]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总营业收入30.57亿元 同比增长20.42%[2] - 利润总额1.04亿元 同比减少33.2%[2] - 归母净利润1.13亿元 同比减少24.39%[2] - 营业成本上升26.39% 毛利率承压[2] 产能与产量 - 截至2024年稀土永磁产能30,000吨[3] - 2024年产量20,781吨[3] - 南通基地产量同比增长超150%[3] - 稀土永磁收入占比超过99%[3] 技术优势 - 无重稀土磁体产量同比增长55%[3] - 超轻稀土磁体出货量同比增长82%[3] - 晶粒优化技术(TOPS)产品覆盖率达97%[3] - 扩散技术(THRED)产品覆盖率超80%[3] 市场应用 - 新能源汽车纯电动乘用车需稀土永磁2-3kg/辆 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需1.5kg/辆[4] - 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领域eVTOL成为新增长点[4] - 国际汽车品牌TOP10覆盖率100% 自主汽车品牌TOP5覆盖率100%[4] - 全球变频空调压缩机品牌TOP5覆盖率100%[4] - 2024年汽车领域销量14,105吨 占比近70%[4] 全球布局 - 在德国 法国 日本 韩国 美国 马来西亚设有营销服务基地[4] - 形成辐射全球重点市场的销售网络[4] 行业政策 - 2025年4月中国对钐 钆 铽 镝 镥 钪和钇等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4] - 政策实施有利于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4] 稀土供需 - 2024年中国稀土配额27万吨 其中轻稀土25万吨(同比增长6.36%)重稀土2万吨[5] - 2024年冶炼分离配额25.4万吨 同比增长10.43%[5] - 2024年进口稀土产品13.3万吨 同比下滑28.9%[5] - 2025上半年进口量5.7万吨 同比微增[5] - 2025年以来稀土价格上涨 产业链具备传导能力[5] 机构预测 - 西部证券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2亿/3.72亿/4.58亿元[8] - 中邮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27亿/3.93亿/4.91亿元[8] - 民生证券预测2025-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5.54亿/6.43亿元[8] - 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16.5元[8]
稀土战争升级!中国出台总量调控新规,全球产业链骤紧
搜狐财经· 2025-08-23 11:11
中国稀土新政核心措施 - 稀土开采总量控制在24万吨REO 较2024年仅增长3% 远低于全球需求6%的增速 [3] - 冶炼分离配额收紧 南方离子型稀土产能利用率限制在70%以下 倒逼淘汰落后产能 [3] - 对镨 钕 镝 铽等战略元素实施专项配额 其中钕供应量同比零增长 [3] - 启用出口许可证电子联网系统 实现全流程追溯 灰色渠道基本被堵死 [3] 产业链升级与价值提升 - 稀土深加工产品占比从2020年35%提升至2025年58% [3] - 永磁材料出口单价同比上涨40% 原矿价格仅涨15% [3] - 每吨稀土原矿价值约3万元 加工成永磁材料价值80万元 制成精密电机后价值跃升至1200万元 [6] 全球供应链冲击 - 伦敦金属交易所稀土价格指数单日飙升12% [2] - 海外稀土产能2025年仅能满足全球需求28% [4] - 若中国稀土出口减少10% 全球新能源产业将面临1800亿美元产值损失 [4] - 高性能钕铁硼全球83%产自中国 即使其他国家开采更多矿石也难以替代 [4] 下游行业受影响情况 - 日本丰田汽车调整2026年电动车生产计划 因固态电池依赖镧系元素 [4] - 德国西门子风电部门钕铁硼永磁材料采购成本将增加20% [4] - 美国雷神公司预警导弹制导系统用稀土库存仅够维持9个月正常生产 [4] 技术优势与创新 - 绿色提取技术使废水回用率达95% [6] - 废磁体回收系统将稀土二次利用率提升至92% [6] - 海外项目面临提取技术瓶颈 美国芒廷帕斯矿冶炼分离仍需将半成品运往中国加工 [4] 军事与战略意义 - 现代战斗机需要400公斤稀土材料 宙斯盾驱逐舰相控阵雷达消耗稀土超2吨 [6] - 稀土政策可直接影响F-35战斗机年产能力 [6] - 五角大楼将稀土与芯片 人工智能并列为核心技术竞争领域 [6] 未来竞争格局 - 短期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中国主导中重稀土供应 西方推进友岸外包 新兴势力受制环保压力和技术短板 [6] - 中长期竞争焦点转向技术替代与资源循环 特斯拉研发无稀土电机 日本宣称2027年实现铈替代钕技术突破 [7] - 预计2030年全球30%稀土需求可通过回收满足 欧盟立法要求建立强制性回收体系 [7]
【私募调研记录】聆泽投资调研中科三环
证券之星· 2025-08-18 00:13
公司调研 - 中科三环产品应用广泛 覆盖汽车 消费类电子 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1] - 出口管制主要影响含镝 含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 部分订单已获出口许可 但出口占比同比略有下降 [1] - 公司在重稀土减量化技术取得进展 通过晶粒细化 晶界扩散等技术减少重稀土使用量 [1] - 公司与外部原材料厂商置换进行磁材边角料回收 满足客户要求 [1] - 产品调价周期为2-3个月 价格参考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 [1] - 公司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有多年应用 人形机器人尚在研发阶段 未来有望带来积极影响 [1] 机构背景 - 上海聆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核心团队具有多年投资经验 投研工作对接近10家头部券商机构资源 [2] - 公司合规管理严谨 客户服务优质 坚持"诚信 专业 共赢"原则 [2] - 公司大比例跟投自家基金产品 与客户利益紧密捆绑 管理费低 透明度高 [2]
【私募调研记录】誉辉资本调研中科三环
证券之星· 2025-08-18 00:13
公司调研 - 中科三环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类电子、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涉及含镝、含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受出口管制影响,部分订单已获出口许可但出口占比同比略有下降 [1] - 公司在重稀土减量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通过晶粒细化、晶界扩散等技术减少重稀土使用量 [1] - 公司通过与外部原材料厂商置换等方式进行磁材边角料回收以满足客户要求 [1] - 产品调价周期为2-3个月,价格参考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 [1] - 公司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有多年应用,人形机器人尚在研发阶段,未来有望带来积极影响 [1] 机构背景 - 誉辉资本管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22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2] - 机构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2]
【私募调研记录】禾永投资调研盛美上海、中科三环
证券之星· 2025-08-18 00:13
盛美上海调研纪要 - 公司重视海外市场拓展 坚持技术差异化和客户全球化战略 有信心扩大海外市场销售份额 [1] - 上调中国可服务市场至70亿美元 基于对2030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400亿美元的假设 [1] - 二季度营收增长近40% 主要得益于设备销售放量和需求端强劲表现 [1] - 维持全年业绩指引不变 合同负债统计口径为商品调试验收后的预付款项 [1] - 财报差异源于会计准则不同 临港厂区现有产能可支持全年业绩指引 明年计划新增产能 [1] 中科三环调研纪要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 消费类电子 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2] - 出口管制主要涉及含镝 含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产品 部分订单已获得出口许可 出口占比同比略有下降 [2] - 在重稀土减量化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通过晶粒细化 晶界扩散等技术减少重稀土使用量 [2] - 通过与外部原材料厂商置换等方式进行磁材边角料回收 满足客户要求 [2] - 产品调价周期为2-3个月 价格参考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 [2] - 产品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有多年应用 人形机器人尚在研发阶段 未来有望带来积极影响 [2] 禾永投资机构信息 - 成立于2014年11月27日 注册资本1000万元 [3]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 基金业协会编号P1006557 [3] - 由明星基金经理顾义河先生创建 汇集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的专业人士 [3] - 2015年发行首支三方财富代销产品 首支券商渠道代销产品以及首支高净值专户产品 [3] - 2016年发行首支银行代销产品 2018年获得协会观察会员资格 [3] - 2019年升级投研体系 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