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主题ETF
icon
搜索文档
金工ETF点评:宽基ETF单日净流出71.31亿元,食饮、美护拥挤持续低位
太平洋证券· 2025-09-23 14:42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多维度指标监测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拥挤程度,识别高拥挤和低拥挤行业[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作为标的 2. 计算各行业的拥挤度指标(具体指标未在报告中明确列出,但可能包含价格波动、资金流向、换手率等) 3. 对指标进行标准化或分位数处理,生成每日拥挤度评分 4. 根据评分排名,识别高拥挤(如电力设备、电子)和低拥挤行业(如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石化)[3] 2 **模型名称:溢价率 Z-score 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计算ETF溢价率的Z-score值,识别存在套利机会的ETF产品[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ETF的溢价率: $$溢价率 = \frac{ETF市价 - ETF净值}{ETF净值}$$ 2. 计算溢价率的滚动均值和滚动标准差(窗口期未明确) 3. 计算Z-score: $$Z = \frac{当前溢价率 - 滚动均值}{滚动标准差}$$ 4. 设定阈值(未明确具体值),筛选Z-score异常的ETF作为关注信号[4]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主力资金净流动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监测主力资金在行业或ETF中的净流入/流出情况,反映资金动向[2][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单日或多日主力资金净流动金额: $$净流动金额 = 流入金额 - 流出金额$$ 2. 按行业(申万一级)或ETF类别(宽基、行业主题等)分类统计[5][11] 3. 生成排名(如TOP3流入/流出)或时间序列数据[5] --- 模型的回测效果 (报告中未提供模型回测结果)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主力资金净流动因子**: - 近期表现(2025/9/22): - 宽基ETF净流出71.31亿元,行业主题ETF净流出30.93亿元,风格策略ETF净流出0.39亿元,跨境ETF净流入20.46亿元[5] - 行业资金流向:电子行业主力资金流入,电力设备、传媒行业流出[3] - 近3日资金动向:减配计算机、电力设备;增配房地产、纺织服饰[3] 2. **行业拥挤度因子**: - 近期表现(截至2025/9/22): - 高拥挤行业:电力设备、电子(拥挤度评分靠前) - 低拥挤行业: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石化(拥挤度评分较低) - 变动较大行业:煤炭、有色金属[3] 3. **ETF溢价率Z-score因子**: - 近期关注标的(2025/9/22): - 道琼斯ETF(513400.SH)、中证500ETF平安(510590.SH)、中证500成长ETF(562340.SH)、香港证券ETF(513090.SH)、黄金ETF基金(518660.SH)[10] ---
别看行情很热,但赚钱并不容易
雪球· 2025-09-22 07:58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马哈投资 ,作者我叫大马哈 大马哈投资 . 雪球2021年度基金影响力账号,做专业靠谱有深度的基金研究 如果再说这一轮牛市给我们带来的获得感,我想可能没大家想象得那么强。去年九月底的"闪电牛"让很多投资者处于猝不及防的状态,大家要么 事前仓位没那么重,要么刚刚回本。而今年以来在6月底之前,尽管有政策的托底,但很多指数年内的收益基本为负的。换言之,除非大家在 去年 9月底的那几个交易日 以及 最近两个月 时刻在场,否则大家的投资回报难言乐观;更别提期间反复出现的行业轮动了,如果没踏准节奏,投资回 报可能得再打一次折扣。 面对行至中途的牛市,很多没从中赚到钱的投资者变得愈发焦虑,那么接下来该如何配置才好呢?今天我结合自己过往的一些体会聊聊自己的感受 吧: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大马哈投资 来源:雪球 尽管最近A股遭遇短暂的调整,但市场热度依旧,行情此起彼伏。市场热点的频繁切换,让很多投资者感慨到在牛市中赚钱的不易。 从去年9月24日的市场底部至今,创业板指和科创50分别上涨 91.65% 和 9 ...
险资借道ETF入市 配置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0:18
险资加大ETF配置力度 - 险资今年以来显著增加对权益市场的配置 ETF成为重要投资工具 包括直接投资股票和配置ETF [1] - 险资合计持有约500只ETF 持有份额超过2500亿份 持仓市值超2800亿元 较2025年初出现明显增长 [1] - 中国人寿持有170只ETF 平安人寿-分红-个险分红账户持有129只ETF 两家公司持有ETF均超百只 [1][2] 险资ETF投资偏好 - 险资加仓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 同时注重细分策略和主题ETF挖掘 以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2] - 港股ETF成为险资重点关注方向 中国人寿加仓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 [2] - 平安人寿加仓易方达恒生科技ETF 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 华宝中证银行ETF等产品 [2] ETF契合险资投资需求 - ETF具有波动性较低 能有效分散个股风险 流动性好等优势 与险资追求稳健收益的特性高度契合 [1][3] - 宽基指数ETF具有分散风险 流动性好 跟踪误差小 费率低廉等优势 科技成长 医药生物等主题ETF具备长期成长潜力 [3] -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ETF因波动性相对较低 估值透明 成本较低 买卖方便等特点更受险资青睐 [3] 政策与市场环境支持 - 证监会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预计每年带来5000亿元增量资金 [4] - 国内ETF总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大关 产品日益多元 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配置选择 [4] - ETF配置是险资资产配置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与国际经验一致 反映对权益市场长期价值的认可 [4] 未来配置趋势 - 险资可能进一步加大对ETF的配置 特别是宽基指数ETF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行业主题ETF [3][4] - 在监管政策支持 ETF产品线丰富 险资规模增长等因素驱动下 险资对ETF的配置比例有望提升 [3][4] - ETF将成为险资权益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流动性 透明度 分散化优势与险资特性高度契合 [4]
内外资多维度挖掘A股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14:15
资金流向与配置变化 - 行业主题ETF成为资金入场新通道 逐步受到市场关注 成为近期ETF主要增量 [2] - 4月中旬以来宽基ETF持续流出资金 6月以来净流出速度进一步加快 [2] - 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持续低于去年同期季节性水平 同比多增规模不断回落 [2] - 2至3月及6月以来权益市场上涨后理财规模下降速度加快 资金正从理财产品向权益资产进行再配置 [2] - 3月以来权益类基金(主动+被动)发行规模占比提升至40%以上 权益类基金新发有望进一步回升 [2] - 全球对冲基金8月以来积极买入A股 买入行为偏向A股 [2] 机构投资策略与布局方向 - A股市场估值处于系统性修复过程 位于估值洼地的领域值得重视 [3] - 看好科技成长方向 AI应用 半导体等性价比更高 [3] - 看好中国制造方向 包括高端机械 汽车 军工 医药等优质公司 [3] - 看好新消费方向 部分公司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且海外市场拓展顺利 [3] - 长期看好人工智能+主线 行业有望进入政策密集催化阶段 [3] - 国产算力与AI应用企业将受益 关注人工智能赋能赛道包括消费电子 机器人 智能驾驶 AI医疗 计算机等 [3] - 需求侧支持政策逐渐发力 金融数据改善反映政策积极发力效果 基本面改善有望持续 [4] - 对A股后市维持相对积极观点 [4] - 关注具备高景气产业趋势的细分方向 但须关注快速上涨后的波动风险 [4] - 关注直接受益于市场活跃度的板块 包括券商 保险 多元金融等 [4] - 关注高股息板块 今年以来涨幅相对落后 若市场回调将具备较高配置性价比 [4]
牛市买股不如买ETF?ETF规模破5万亿,有年内收益翻倍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03:18
A股ETF市场规模突破 - A股ETF资产净值于8月25日达到5.07万亿元 首次突破5万亿元关口 较4月17日突破4万亿元仅用时4个月 [2][3] - 境内ETF规模在7月首次超越日本 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2] - 完成万亿规模突破时间间隔持续缩短 第一个万亿用时16年 第二个万亿用时3年 第三个万亿用时10个月 第四个万亿用时7个月 [3] ETF产品结构与分类 - 截至8月26日 A股ETF数量逾1200只 形成股票型、货币型、债券型、商品型和跨境型五大品类 [3] - 股票型ETF占总资产净值比例最高 达68.24% 跨境ETF和债券ETF分别占14.88%和10.96% 商品型ETF和货币型ETF占比较小 分别为3.02%和2.81% [4] - 股票型ETF细分品类中 规模指数ETF资产净值占比最高达48.18% 主题指数ETF和行业指数ETF分别占12.26%和5.06% [5] ETF业绩表现 - 全市场1200余只ETF年内平均收益达22.4% [6] - 7只ETF年内收益翻倍 均被港股通或港股医药行业主题包揽 [6] - 63只ETF年内收益超50% 集中在医药、人工智能、芯片、通信、稀土等热点行业主题 [6][7] - 仅26只年内收益为负 集中在债券型ETF [6] 指数估值水平分析 - 部分ETF挂钩指数估值进入历史高位 科创芯片、科创50、国证芯片市盈率分别达207.07倍、177.4倍和133.71倍 [9] - 科创50、科创芯片、国证芯片近10年市盈率分位数分别达100%、99.39%和99.03% [9] - 港股通互联网、中证消费、中证医疗、港股通创新药等指数市盈率近十年分位数低于50% 市场估值分化明显 [9] ETF配置策略 - 个人投资者可通过基于生命周期的ETF配置策略 根据投资者类型动态调整核心股票型ETF、卫星股票ETF和债券ETF比例 [10] - 核心-卫星策略将ETF组合分为核心仓位和卫星仓位 核心仓位以宽基ETF打底 卫星仓位配置行业主题ETF和风格指数ETF [10] - ETF成为实现资产配置的优选工具 因其工具丰富、高效透明、低成本等优势 [9][10] 市场驱动因素 - ETF具有风险分散、费率低廉、交易灵活等优势 满足机构资产配置需求和个人长期布局 [2][3] - 政策加大对ETF发展支持力度 如《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股票ETF等 [7] - 市场板块热点频出 投资者利用ETF进行布局 助推ETF市场规模增长 [7]
指数化投资趋势显著 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20:2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国内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 较2023年底增长超1.3万亿元 [1][2] - 百亿级ETF数量从2023年底66只增至2024年8月25日101只 千亿级ETF达7只 [2] - 头部宽基ETF规模领先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182.8亿元 易方达沪深300ETF达2968.65亿元 华夏沪深300ETF为2191.06亿元 [2] 产品结构特点 - 千亿级ETF均为宽基ETF 包括华夏上证50ETF 南方中证500ETF 易方达创业板ETF等 [2] - 规模超500亿元ETF涵盖多元品类 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 华宝现金添益ETF 华安黄金ETF等 [3] - 新晋百亿级ETF以细分行业主题ETF和债券ETF为主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6.53亿元增至178.43亿元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从8.23亿元增至201.83亿元 [3] 产品创新与扩容 - 2024年新成立234只ETF 超2023年全年 产品投向持续丰富 [4] - 科创板宽基ETF体系完善 新增科创综指ETF 与科创50ETF 科创100ETF等形成组合 [4] - 行业主题ETF细分程度提升 自由现金流主题ETF覆盖多品类 航天航空ETF 卫星产业ETF等新品推出 [4] - 债券ETF快速扩容 首批科创债ETF规模从289.88亿元增至1204.34亿元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中上报 [5] 政策与行业趋势 - 《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指数化投资规模提升 强化资产配置功能 [6] - ETF成为公募基金重点布局方向 2024年8月以来超40只ETF上报 包括首批10只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 [5] - 指数化投资生态圈持续完善 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资产配置选择 [1][6]
公募固收+“搭桥”居民“存款搬家”有新路径
上海证券报· 2025-08-24 15:36
居民存款流向权益资产 - 理财产品规模增长低于去年同期 理财规模下降提速 表明居民存款正从理财产品向权益资产进行再配置 [3] -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结合A股市场近期表现 居民存款流向权益资产的概率较高 [3] - 行业主题ETF成为主要增量 截至8月15日 6月以来行业主题ETF净流入238亿元 是近期居民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 [3] 公募固收+产品表现与规模 - 公募固收+产品超九成实现盈利 截至8月21日近一年平均回报达8.68% [4] - 公募固收+产品规模显著增长 截至二季度末今年以来增幅达16% [4] - 渠道需求增长非常显著 全行业都在推固收+产品 [5] 资产配置策略演变 - 传统固收+基金侧重自下而上选股 对大类资产配置重视程度较低 [6] - 资产配置型固收+基金重视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和客户持有体验 [6] - 基于估值-盈利框架 叠加现金流因子和动量因子构建备选池 对核心资产进行深度筛选 [6] 权益资产配置方向 - 业绩居前的固收+产品分为两类 股票+转债双轮驱动且重仓医药、有色、TMT方向 或转债仓位不高但集中暴露港股标的或银行板块 [6] - 消费板块中新兴消费、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受基金经理看好 [7] - 医药生物板块中36.8%基金经理看好创新药 TMT板块中33.45%基金经理看好人工智能方向 [7] 资金流入预期与行为 - 基金回本后若出现5%以上回撤且回撤后一个月内净值创新高 后续两个季度将出现明显超额净申购行为 [5] - 后续基金批量回本后若出现回调行情然后继续新高 更多增量资金值得期待 [5]
金工ETF点评:宽基ETF单日净流出109.69亿元,煤炭、石化、交运拥挤低位
太平洋证券· 2025-08-15 14:40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监测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的拥挤度,识别当前市场热点行业及潜在机会行业[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各行业指数的历史滚动窗口(如30日)内价格、成交量、波动率等指标的标准化值 2 综合多个指标(如价格偏离度、换手率分位数)构建拥挤度得分,公式示例: $$ \text{Crowding Score} = w_1 \cdot \text{Price Z-score} + w_2 \cdot \text{Turnover Rank} $$ 其中权重$w_1$、$w_2$根据历史回测优化确定 3 按得分排序,划分高/低拥挤度行业[3][9] - **模型评价**:能够有效捕捉市场情绪极端状态,但需结合资金流向数据验证[3] 2 **模型名称**:溢价率Z-score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ETF溢价率的统计特征筛选套利机会标的[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ETF溢价率的滚动窗口(如20日)Z-score: $$ Z = \frac{P_{\text{溢价率}} - \mu_{\text{溢价率}}}{\sigma_{\text{溢价率}}} $$ 2 设定阈值(如|Z|>2)生成交易信号[4][14] - **模型评价**:对短期套利有指导意义,但需警惕市场流动性风险[4]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行业拥挤度监测模型**: - 高拥挤度行业(如建材、军工)近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超100亿元[12] - 低拥挤度行业(煤炭、石油石化)资金流出规模较小(<3亿元)[12] 2 **溢价率Z-score模型**: - 筛选标的示例:电池龙头ETF(159767 SZ)规模1.13亿元,跟踪新能电池指数[14]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主力资金净流入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监测行业主力资金流向判断资金偏好[1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计算单日主力净流入额 2 滚动3日求和得到短期资金动向[12] 2 **因子名称**:ETF资金流动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跟踪各类ETF资金净流动捕捉市场风格切换[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分类统计宽基/行业/跨境ETF单日净流入额 2 计算资金流动排名(如TOP3净流入/流出)[5]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主力资金净流入因子**: - 银行、非银金融近3日净流入分别为6.94亿、21.99亿元[12] - 军工、机械设备净流出超100亿元[12] 2 **ETF资金流动因子**: - 宽基ETF单日净流出109.69亿元(科创50ETF流出35.12亿)[5] - 跨境ETF净流入26.68亿元(港股通互联网ETF流入8.16亿)[5]
又加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06:23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连拉六连阳并创年内新高 站稳3600点激发做多热情 [1][2] - A股市场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额达1.44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 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达3.63万亿元 昨日份额增加19.10亿份 [2] 资金流向概况 - 8月11日股票ETF资金净流入45.94亿元 其中A股股票ETF净流入10.70亿元 [1][2] - 8月以来7个交易日中6天实现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超123亿元 [1] - 宽基ETF与港股市场ETF分别净流入38.97亿元和23.83亿元 行业主题ETF净流出10.32亿元 [4] 主要ETF产品资金动态 - 华夏上证50ETF单日净流入19.10亿元 南方中证1000ETF净流入12.65亿元 [6] - 易方达旗下ETF总规模6840.2亿元 昨日增加41.7亿元 年内增长833.7亿元 [4] - 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8月以来净流入超35亿元 广发和汇添富港股创新药ETF均超20亿元 [7] 细分板块资金偏好 - 跟踪上证50指数的ETF单日净流入19.53亿元 跟踪中证短融指数的ETF净流出11.73亿元 [4] - 港股创新药指数相关ETF近5日净流入超28亿元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相关ETF净流入超25亿元 [4] - 券商板块ETF表现活跃 国泰证券ETF和易方达香港证券ETF跻身净流入前十 [8] 行业基本面动向 - 国内创新药审批加速 上半年批准43项创新药同比增长59% 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8] - 创新药出海交易量攀升 全年规模增速或创新高 [8] - 两融余额超2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融资买入额占比距去年11%高点仍有空间 [9] 机构观点摘要 - 创新药板块长期投资价值受关注 CXO需求提升、全球降息周期缓解融资成本压力 [8] - 券商板块存多重催化因素 包括财富效应累积、市场情绪未过热及滞涨行情延续预期 [9]
一场资金与中国资产的“正向循环”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18:18
中国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度 - 中国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资金与中国资产形成正向循环 [2] - A股方面,7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行业主题ETF,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显著回暖,机构仓位持续抬升 [2] - 港股方面,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8000亿元人民币,超过2024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2][11] A股市场资金流向 - 行业主题ETF成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7月以来资金主要涌入三大领域:红利主题ETF、AI板块ETF、反内卷主题ETF [4][5] - 红利主题ETF中,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 ETF净申购额39.45亿元,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为30.54亿元 [4] - AI板块ETF中,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净申购额28.14亿元,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净申购额均超20亿元 [5] - 反内卷主题ETF中,国泰中证煤炭ETF净申购额32.09亿元,国泰中证钢铁ETF、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均超10亿元 [5]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收益超14%,多只产品年内净值翻倍,数百只产品复权单位净值创历史新高 [6] - 7月以来,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10亿元,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发行规模24.61亿元,为年内最大 [6] - 多只新发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如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基金、泰康资源精选股票基金等 [6] - 绩优基金批量限购,7月以来超30只绩优产品宣布限制大额申购 [6] 机构仓位与自购行为 - 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连续3周上行,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约90.55%,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约87.03% [7] - 南方基金公告称,将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不少于2.3亿元,承诺持有1年以上 [8] - 海富通基金认为A股向下有底,中长期市场情绪乐观,权益资产吸引力优于债券、房地产 [8] - 富国基金预计存款、理财收益率降低将推动"居民存款搬家",市场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 [9]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今年以来跨境ETF资金净流入额排名前十均为港股产品,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以322.42亿元居首 [10][12] - 内地资管龙头重仓港股,北京一家知名百亿级私募港股仓位较重,另一家知名私募港股仓位约七成 [13] - 景林资产认为港股行情支撑力十足,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信心持续提升 [13] 全球资产配置逻辑变化 - 美元指数累计下跌超13%,若美联储9月降息,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资本对美国资产兴趣减弱 [15] - 港股市场流动性预期改善,推动反弹行情,近四成港股个股曾陷入"零成交"或"低成交"困境 [15] - 景林资产认为港股已形成较好赚钱效应,震荡向上趋势基本形成,板块轮动健康 [15] 港股投资机会 - 科技板块是机构普遍看好的投资主线,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成交额靠前 [17] - 港股通科技指数滚动市盈率23.8倍,处于近10年较低分位点,安全边际较好 [17] - 红利与新消费板块受关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高股息标的及大麦娱乐、小米集团等新消费标的表现活跃 [18] - 港股通净买入额最大行业为金融、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均超1000亿港元,金融板块超3000亿港元 [18] 基民情绪与市场阶段 - 7月基金销售平台注册及新增交易客户数变化不明显,基民仍持观望态度 [19][20] - 市场走强初期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往往"不升反降",需持续阿尔法收益才能吸引资金 [20] - 当前市场阶段类似2019年,基民处于"将信将疑"状态,行情可能处于较早期 [21] 后市关注方向 - 基民最看好创新药与AI科技,创新药板块投票占比42.7%,AI科技占比32.3% [22][23] - 创新药板块受益于"BD爆发"与临床突破,重仓产品出现多只"翻倍基" [23] - AI领域重点关注算力芯片设计及制造、IDC、光模块等基础设施及大模型和应用领域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