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A350

搜索文档
航空复材20250910
2025-09-10 14:35
**航空复材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航空复合材料行业 涵盖军用航空 民用航空 低空经济(通用飞机 eVTOL)领域[2] * 公司:国内主要公司包括中航高科 光威复材 中简科技 海外龙头包括美国赫氏(Hexcel)和日本东丽(Toray)[2][10][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需求与规模** * 军用航空市场稳定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军机复合材料用量有望达1.8万吨 未计入无人机需求 实际空间更大[2][5] * 民用航空对复合材料需求显著高于军用 波音787和空客A350等新型客机复材使用比例超50%[2][6] 预计未来20年中国民航市场需求量将达10.8万吨[2][6] * 低空经济潜力巨大 未来20年通用飞机领域碳纤维需求约2万吨[7] 预计到2030年中国eVTOL年需碳纤维2,600吨[7] **技术发展与国产替代** * 技术突破是应用基石 国内已实现从T300到T800级碳纤维的跃升并产业化(如光威T800G)[11][14] 下一步突破重点在树脂体系[11] * 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 CR929)将逐步采用更多国产辅材 对标国际实现50%以上使用率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8][21] **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国内产业链分工明确: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是军用航空碳纤维主力[2][10] 中航高科在预浸料环节占据主导地位(军用接近垄断)[2][10][23] 主机厂及下属厂负责结构件成型[2][10] * 中航高科优势显著:拥有预浸料卡位优势 与复材中心协同[2][4] 在民用航空(国产民机预浸料体系 C919验证 CR929研制)[23][24] 商用发动机[24]及低空领域[24]积极布局并拓展产业链至复杂结构件[24] * 光威复材地位稳固:是国内军用航空碳纤维领导者[25] 产品系列成熟(T系列 MJ系列)[25] T800已成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5] 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签有36亿多元大合同保障至2027年)[26] 并向一体化(预浸料 风电碳梁 装备)扩展[26] * 中简科技业务聚焦:业务布局较单一 以碳纤维及织物为主(主力牌号ZT7 ZT8 M系列 ZT9系列)[27] 主要客户成飞的新兴扩产将带来需求增长[27] **成本控制与降本潜力** * 成本控制潜力集中在上游碳纤维生产(规模效应强)和下游复材零部件成型(自动化降人工成本)环节[12][16] 预浸料环节降本潜力相对较小[12] **国际化对比与前景** * 海外龙头发展路径:赫氏从军航(垄断地位)转向民航(与空客合作)驱动增长[17][18] 东丽深度绑定波音(787项目)实现跨越式增长 并通过收并购整合产业链实现一体化[18] * 国内企业前景:通过技术迭代和经验积累正逐步成熟[2][3] 随着国产客机体系完善和放量[21] 布局民用航空业务较多且增长潜力大的公司(如中航高科)有望打开新成长曲线[28] 成为国际龙头[8] * 全球布局差异:赫氏布局相对集中(美国市场 空客)[20] 东丽全球化程度更高(深度绑定波音 全球产能布局与研发循环)[20] * 产业链模式差异:国内为高度分工模式[22] 海外龙头多为一体化公司(从纤维到制品)[22] **其他重要内容** **历史表现与未来趋势** * “十四五”期间前几年 航空复材市场经历爆发式增长 产业链主要公司业绩显著[3] * 未来军用航空复材需求将持续增长 民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将成为重要推动力[3][9][15]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9][15] **细分领域应用差异** * 海外军机复材应用逐年跨代提升 F-22和F-35用量分别达25%和35%[4] 未来六代机比例将进一步提升[4] * 无人机因减重要求 复材用量甚至可达50%到80%或全复材[4] * 商用航空发动机先进型号中复材占比20%以上 有些近30%[6] * 通用飞机复材使用比例可达90%以上 但碳纤维占比约15%(成本原因)[7] eVTOL碳纤维占结构60%以上[7]
全球最大客机A380,日落西山?
36氪· 2025-09-03 09:57
检修压力与安全隐患 - 欧洲航空安全局自2020年1月以来针对A380发布95项适航指令 包括逃生滑梯漏气 密封条开裂 起落架车轴断裂等严重问题 数量接近同期波音大型机指令的两倍[2] - 单机完整检修需消耗6万工时 庞大体型和四发设计导致维护要求高于其他机型[2] - 疫情期间长期停放加速部件老化 应急滑梯因粘合缝隙开裂需紧急更换 高温潮湿环境可能引发致命后果[3] 运营挑战与连锁反应 - 机械故障导致延误会造成高额成本和航班调度连锁问题 单机可搭载485名以上乘客[4] - 澳洲航空A380航班2024年至少两次在新加坡因燃油泵问题延误 其中一次延误超过24小时[5] - 英国航空A380曾在马尼拉滞留逾100天 返回后30天内仅执飞7天[5] 航空公司战略调整 - 中国南方航空2023年全面退役A380 原因包括运营成本上升及航线灵活性有限[8] - 泰国航空结束A380运营转向更小更高效机型[9] - 汉莎航空计划2030年前退役A380 英国航空考虑本世纪末逐步淘汰该机型[10][11] 市场与经济性分析 - A380运行成本高达每小时2.5-3.5万美元 低客座率航线难以维持盈利[11] - 全球机队从四发机型转向更高效双发机型 新机型订单增加而A380吸引力持续减弱[11] - 二手市场缺乏买家 许多退役飞机直接被拆解导致经济价值大幅缩水[12] 行业供应与支持状况 - 空客2019年宣布2021年正式停产A380 但旅行需求激增使新航 汉莎和澳航等重启该机型[6] - 空客称过去12个月全球A380机队航班可靠率保持在99%[5] - 阿联酋航空作为最大运营商表示除非升级发动机否则现有A380难以维持运营[11]
最赚钱的航司,为何被骂最狠?
虎嗅· 2025-09-02 10:4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3.04亿元 同比增长4.35% [2] - 同期净利润11.69亿元 同比下降14.11% [2] - 飞机利用率达9.74小时 同比增加0.46小时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小时 [38] 成本控制策略 - 采用单一机型运营 主要使用空客A320 降低采购维修培训成本 [32][33] - 取消头等舱且座位不可调节 使客舱座位数量增加20%以上 [34] - 通过延长飞行时段和优化航线排班提高飞机利用率 [37] 收入优化措施 - 执行严格的行李尺寸重量规定 随身行李限重7公斤 超标需支付150元托运费 [7][13][8] - 在机场与银行合作推广信用卡 以托运费用折扣吸引乘客办卡 [18][19][20] - 退改签费用高昂 案例显示1028元机票仅退款222元 1280元机票退票扣费超400元 [22] 辅助收入来源 - 机上销售餐食饮品及毛毯等商品 毛毯定价15元/条 [29][30] - 推出199元单次卡产品 但兑换限制较多且退票仅返还100元优惠券 [24][25][27] - 国际航线辅以波音777和空客A350机型满足长航线需求 [33] 市场定位与竞争环境 - 采用廉价航空模式被称为"空中绿皮车" 在行业内实现盈利独树一帜 [39][1] - 主流航司普遍降价导致航线竞争加剧 [41] - 部分乘客因体验不佳选择不再乘坐 公司面临口碑压力 [40][41]
供需逆转、价值重估!美银:宽体客机市场走出十年阴霾 利润率有望强势反弹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4:20
行业复苏态势 - 全球宽体喷气式客机市场结束近十年低迷期 进入强劲复苏周期 核心标志为飞机定价显著改善和市场需求旺盛 [1] - 宽体飞机市场在2014至2022年艰难时期后 供需关系实现根本性改善 [1] - 国际航空旅行需求全面正常化推动宽体机市场焕发新生 [1] 市场价值变化 - 全新空客A350-900市场价值超1.6亿美元 较2022年不到1.4亿美元涨幅显著 [1] - 价值提升动力来自发动机供应商罗尔斯·罗伊斯和通用电气 以及原始设备制造商自身动能增强 [1] 订单表现 - 自2023年12月以来空客获得超270架宽体机订单 订单出货比达2.5倍以上 [4] - 利雅得航空 星宇航空 大韩航空 日本航空 靛蓝航空 英国航空和达美航空等全球主要航空公司近期下达大规模订单 [4] - 订单反映市场对未来国际航线增长强烈信心 [4] 盈利能力展望 - 新订单定价强劲 预计显著提升制造商盈利能力 [4] - 空客A350项目利润率将在2026-2027年随产量提升逐步改善 达到历史上A330机型水平 [4] - 2028年起高定价订单进入集中交付阶段 A350息税前利润率(扣除研发费用前)有望强劲跃升 至2030年底预计超15% [4]
波音787首坠: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黄昏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16 05:52
波音787首坠事件 -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一架载有242人的波音787-8客机在爬升至190米高度后坠毁,机上仅1人幸存[5] - 事故特征包括起落架未收起、襟翼异常、紧急风力涡轮发电机弹出,疑似动力系统崩溃与人为操作失误叠加[7] - 该事件打破波音787运营14年零致命事故的安全记录,成为波音6年内第4起重大空难[9] - 事故当日波音股价暴跌8%,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9] 波音制造业衰退的三重症结 产业空心化 - 波音将70%零部件生产外包至印度等地,本土仅保留组装环节[13] - 关键外包商Spirit Aerosystems频发质量问题,波音2024年斥资47亿美元回购该供应商[15] - 787机型此前因机身接缝缺陷、电气故障多次停飞,涉事飞机坠毁前曾被投诉空调与娱乐系统失灵[15] 金融化癌变 - 2015-2024年间波音将90%自由现金流用于股票回购与股东分红,研发投入占比仅5%(空客为15%)[17] - 737 MAX的MCAS系统设计缺陷未被充分测试,787锂电池隐患2013年暴露却未彻底解决[19] - 2024年波音巨亏118亿美元,产能暴跌35%,裁员1.7万人[19] 人才断层与监管失灵 - 美国制造业劳动力缺口达80万人,波音依赖高龄技工,年轻工程师流向金融与科技业[19] - FAA长期将安全认证权委托给波音自查,787审查流于形式,坠机前液压系统多次泄漏未触发深度检修[21] 全球航空制造业格局重塑 - 空客积压订单8726架(波音5600架),2024年交付量766架(波音348架)[23] - 中国商飞C919订单突破1500架,C929宽体机研发加速[23] - 波音在华份额从2018年75%跌至2025年40.8%,空客占52.2%,中国商飞占3.5%且持续攀升[25] - 中国航发长江-1000A进入试飞阶段,实现发动机替代在即[25] 波音重组计划与行业警示 - 新任CEO计划出售数字航空业务筹资105亿美元,承诺供应链本土化,但FAA冻结增产计划[29] - 波音若倒下将冲击美国9%出口额,波及3000家供应商与百万就业,削弱军工复合体技术反哺能力[32] - 行业警示:技术主权不可外包、监管需独立、全产业链整合+持续研发投入是制造业王道[35]
夏秋航季汉莎航空全新头等舱“套房”产品有望亮相上海—慕尼黑航线
中国民航网· 2025-03-25 09:37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公司将于2025年3月30日在上海—慕尼黑航线推出全新Allegris头等舱产品 其中包含独立双人套房 配备可关闭舱门 近1米宽座椅及双人床 并支持座椅温控和移动设备连接功能 [1][5] - Allegris客舱服务系统覆盖经济舱 优选经济舱 商务舱和头等舱 其商务舱荣获2024年国际设计奖和2025年德国设计奖 90%旅客对新商务舱表示满意 [1] - 空客A350机型配备38个商务舱座位(含8个商务舱套房) 24个优选经济舱座位和201个经济舱座位(含22个腿部空间更大座位) [3] 机队与航线运营 - 公司首次使用空客A350执飞法兰克福—上海航线 该机型耗油量较早期机型减少约30% 每100公里航程每位旅客仅消耗2.5升煤油 [3] - 2025夏秋航季每日投入三架空客A350执飞中国航线 覆盖北京—慕尼黑 上海—法兰克福和上海—慕尼黑三条航线 [3] - 每周共执飞46个中德直飞航班 从北京 上海 香港出发抵达法兰克福和慕尼黑枢纽 可连接全球超过310个目的地 [9] 本土化战略与数字化建设 - 推出本土化服务包括与静安香格里拉酒店合作开发机上菜单 上线微信小程序"德国汉莎航空Lufthansa" [6] - 子公司瑞士航空计划于2025年5月招聘更多中国籍空乘人员 [6] - 集团持续投资机队现代化 通过新客舱产品 餐饮概念及数字化手段提升客户体验 [6]
晚点财经丨大众计划关闭德国工厂,工会成为最大阻力;风投、私募市场收缩,机构数量连续12个月下降
晚点LatePost· 2024-09-04 08:12
大众汽车德国工厂关闭计划 - 大众汽车考虑关闭德国一家整车制造厂和一家零部件厂,并计划终止1994年实施的就业保障协议,目标到2026年节省100亿欧元运营成本 [2] - 大众CEO表示欧洲汽车行业形势严峻,德国作为制造基地竞争力落后,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1%至101亿欧元,营业利润率6.3% [2] - 大众削减成本措施包括:行政成本削减20%、产品开发周期从50个月缩短至36个月、取消8亿欧元新研发基地计划 [2][3] - 大众在德国电动车销量7月同比下降37%,前7个月下滑20%;在中国市场上半年销量下降7%,保时捷销量减少约三分之一 [3] - 大众全球员工约68万名,其中一半在德国,关闭工厂可能引发劳资冲突,工会已表示坚决反对 [3] 中国PE/VC市场收缩 - 中国PE/VC机构存量规模连续12个月下降,5月共有12384家,上半年交易总规模和案例数量同比环比均下滑 [3] - IPO退出困难是规模缩减主因,上半年中国企业IPO仅82宗(去年399宗),股权投资2567亿元(去年6928亿元) [3] - 65%受访机构已设立或计划设立海外办公室,投资方向从互联网新消费转向硬科技,500万美元以下投资占比达44.7% [3][4] - 投资人开始"抱团投资"硬科技项目,RBF(收入分成融资)模式兴起,目前市场约有20-30家RBF投资机构 [4] 其他公司动态 - 国泰航空因空客A350引擎零部件故障取消68个航班,涉及15架飞机,预计9月7日前恢复 [4] - DR钻戒母公司迪阿股份上半年收入下降39%至7.8亿元,净利润下降40%至3281万元,关闭84家门店 [5] - 上证指数9月3日跌破2800点至2794.91点,收盘跌0.29%至2802.98点 [6] - 上海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按销售价格15%补贴,单次不超过2000元 [7][8] - 美国今年至少10家连锁餐厅申请破产,破产企业数量同比增加49% [9] - Dior任命Miu Miu原CEO Benedetta Petruzzo为董事总经理,Miu Miu上半年收入增长93%至5.3亿欧元 [11] 行业观点 - Y Combinator创始人认为创始人模式与管理人模式不同,创始人模式能让大公司保持初创气质,但目前讨论不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