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浸料

搜索文档
光威复材:碳纤维技术突破为大国重器“减重瘦身”
新浪财经· 2025-09-29 13:48
公司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的发展路线 [8] - 公司注重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和发动全员创新 建设基层职工创新工作室50多个 [8] - 公司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 以应用牵引为导向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8] - 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常年保持在10%左右 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格局 [8] - 公司积极开发碳纤维下游应用场景 拓展在低空经济、新能源、商业航天、海洋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9]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为全行业攻克碳纤维共性技术难题 形成国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9] - 公司培育国内领先的完整经历过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部环节的自有研发团队 获评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 [9] - 公司打破国外封锁 布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型号碳纤维产品 获评好品山东、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9] - 公司实现从原丝纺丝到复合材料成型的全流程装备国产化 拥有全产业链业务和全套生产设备 [17][18] 主要产品布局与应用 - 碳纤维被称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 公司拥有不同工艺路线、高中低性能的全型号产品并可定制开发 应用于航空航天、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13] - 预浸料作为产业链中间材料 公司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 新产品包括透光率超90%的高透光玻璃纤维预浸料和耐高温可回收的热塑性PEEK预浸带 [14] - 公司全球率先实现风电碳梁产业化 拥有70条生产线 产品助力东方风电126米全球最长叶片 是维斯塔斯等国际巨头核心供应商 年支撑碳减排超2900吨 [15] - 碳纤维复材制品如板材、管材已应用于航空、航天、3C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具体产品包括AR-500无人机和新伊敦轮研制翼型风帆 [1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作为碳纤维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在发挥技术引领和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方面进行创新 [6] - 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下游产品风电叶片碳梁 利用拉挤成型工艺解决全球风电叶片大型化、高效化发展难题 产品获评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9]
中简科技:公司持续关注低空经济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29 10:41
证券日报网讯中简科技(300777)9月29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持续关注低空经济 领域,由于该领域对成本要求较高,单纯供应碳纤维的话价格优势不明显,未来计划通过一些适销对路 的产品(如预浸料等)来满足其需求。公司将持续把握新材料产业化窗口期,以扎实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 产品迎接新兴市场机遇。 ...
精工科技(002006) - 002006精工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4
2025-09-24 07:48
碳纤维产业战略与布局 - 公司碳纤维生产线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2] - 碳化线单台最大产能由3000吨提升至5000吨,吨能耗大幅下降 [3] - 首台0.4m宽幅微波预氧化加热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 [3] 复材能力建设与应用拓展 - 绍兴和武汉分别成立复合材料公司,绍兴本部具备预浸料生产-测试-设计-制品生产能力 [4] - 在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整流罩、路灯、传动轴、船桨、无人机机体等研发取得进展 [4] - 投资参股亿维特航空科技和清航空天动力科技,发展空天经济产业 [4] - 与龙兴航空电子合作建设航空复材维修能力,构建全链能力 [4] 原丝生产线进展 - 首台套原丝生产线基本安装完毕并进入单机调试阶段 [2][5] - 全资子公司浙江精工碳材科技正推进高性能纤维项目建设 [6] - 将尽快开展整机调试并启动试生产 [6] 外骨骼机器人进展 - 第二代外骨骼机器人已完成测试和定型,争取尽快量产 [6] - 持续开展多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设计研发与试制 [6] 员工持股计划 - 2024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设2024-2026年三年业绩考核目标 [6] - 第一个解锁期:2024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84亿元 [6] - 第二个解锁期:2024-2025年扣非净利润之和不低于4.14亿元 [6] - 第三个解锁期:2024-2026年扣非净利润之和不低于7.13亿元 [6] 聚酯回收生产线进展 - 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主工艺装置JPET50核心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6] - 目前处于调试阶段,即将投料试生产 [6] - 实现从废旧纺织PET到再生新材料PET的绿色闭合循环 [6]
长盛科技再签约,进军碳纤维海洋装备市场
DT新材料· 2025-09-10 16:05
合作框架协议 - 长盛科技与轻快世界、海斯比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整合优势资源,推动碳纤维在海洋装备领域规模化应用 [2] - 三方以“整合优势、协同创新、共赢发展”为宗旨,构建“材料—设计—制造—测试—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 [2] - 重点研发方向包括轻量化执法艇开发、新能源船艇一体化设计、智能无人艇平台、超大型浮岛结构工程、船艇全生命周期管理五大课题 [2] 长盛科技材料与技术优势 - 长盛科技提供定制化T700-T1100级碳纤维及预浸料、轻量化结构件,参与材料联合开发、工艺技术攻关等关键环节 [2] - 公司总投资超30亿元建成干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关键设备全国产化,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准 [3] - 产品已进入中国商飞供应链,为C919大飞机提供关键复合材料构件用预浸料,填补国内民用航空领域空白 [3] 联合实验室与人才培养 - 三方共建联合实验室,长盛科技提供材料表征设备,共同培养复合材料船艇工程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3]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3] 低空经济领域合作 - 长盛科技与维新宇航科技签署低空经济制造产业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研发油电混动系统,重点突破燃油发电为电池高效充电功能 [3] - 针对eVTOL结构开展联合研发,优化核心结构材料选型与轻量化设计,降低机体重量、提升飞行性能 [3] - 子公司轻快科技与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常州启赋安泰复合材料科技签署低空经济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合作协议 [3] 碳纤维应用与性能特点 - 碳纤维具有轻量化、高性能、耐疲劳、长寿命、低能耗、高功率、可持续等特性 [5] - 应用领域包括机翼结构件、石墨烯防冰蒙皮、泡沫材料、涂层、制动系统碳碳制动盘、电子与电力系统功率器件碳化硅等 [5] 碳材料产业链与设备 - 碳纤维产业链涵盖原丝、上浆剂、树脂、预浸料等材料,以及三维编织设备、针刺机、碳化炉、浸渍设备等制造设备 [5] - 碳化硅产业链涉及硅源(金属硅、石英砂)、碳源(石油焦、石墨)、外延片、衬底等,设备包括长晶炉、光刻机、刻蚀设备等 [5] 行业会议与活动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会议暨展览计划于2025年12月9日至11日举办,涵盖金刚石、石墨烯、碳纤维、碳化硅等主题 [6][7] - 分会场议题包括金刚石全场景应用、超精密加工、航空航天战略前沿、新能源碳材料、汽车工业绿色转型等 [7]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培育钻石看货会、供需对接等 [7]
航空复材20250910
2025-09-10 14:35
**航空复材行业研究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航空复合材料行业 涵盖军用航空 民用航空 低空经济(通用飞机 eVTOL)领域[2] * 公司:国内主要公司包括中航高科 光威复材 中简科技 海外龙头包括美国赫氏(Hexcel)和日本东丽(Toray)[2][10][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需求与规模** * 军用航空市场稳定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军机复合材料用量有望达1.8万吨 未计入无人机需求 实际空间更大[2][5] * 民用航空对复合材料需求显著高于军用 波音787和空客A350等新型客机复材使用比例超50%[2][6] 预计未来20年中国民航市场需求量将达10.8万吨[2][6] * 低空经济潜力巨大 未来20年通用飞机领域碳纤维需求约2万吨[7] 预计到2030年中国eVTOL年需碳纤维2,600吨[7] **技术发展与国产替代** * 技术突破是应用基石 国内已实现从T300到T800级碳纤维的跃升并产业化(如光威T800G)[11][14] 下一步突破重点在树脂体系[11] * 国产大飞机项目(C919 CR929)将逐步采用更多国产辅材 对标国际实现50%以上使用率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8][21] **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国内产业链分工明确: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是军用航空碳纤维主力[2][10] 中航高科在预浸料环节占据主导地位(军用接近垄断)[2][10][23] 主机厂及下属厂负责结构件成型[2][10] * 中航高科优势显著:拥有预浸料卡位优势 与复材中心协同[2][4] 在民用航空(国产民机预浸料体系 C919验证 CR929研制)[23][24] 商用发动机[24]及低空领域[24]积极布局并拓展产业链至复杂结构件[24] * 光威复材地位稳固:是国内军用航空碳纤维领导者[25] 产品系列成熟(T系列 MJ系列)[25] T800已成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5] 未来成长确定性强(签有36亿多元大合同保障至2027年)[26] 并向一体化(预浸料 风电碳梁 装备)扩展[26] * 中简科技业务聚焦:业务布局较单一 以碳纤维及织物为主(主力牌号ZT7 ZT8 M系列 ZT9系列)[27] 主要客户成飞的新兴扩产将带来需求增长[27] **成本控制与降本潜力** * 成本控制潜力集中在上游碳纤维生产(规模效应强)和下游复材零部件成型(自动化降人工成本)环节[12][16] 预浸料环节降本潜力相对较小[12] **国际化对比与前景** * 海外龙头发展路径:赫氏从军航(垄断地位)转向民航(与空客合作)驱动增长[17][18] 东丽深度绑定波音(787项目)实现跨越式增长 并通过收并购整合产业链实现一体化[18] * 国内企业前景:通过技术迭代和经验积累正逐步成熟[2][3] 随着国产客机体系完善和放量[21] 布局民用航空业务较多且增长潜力大的公司(如中航高科)有望打开新成长曲线[28] 成为国际龙头[8] * 全球布局差异:赫氏布局相对集中(美国市场 空客)[20] 东丽全球化程度更高(深度绑定波音 全球产能布局与研发循环)[20] * 产业链模式差异:国内为高度分工模式[22] 海外龙头多为一体化公司(从纤维到制品)[22] **其他重要内容** **历史表现与未来趋势** * “十四五”期间前几年 航空复材市场经历爆发式增长 产业链主要公司业绩显著[3] * 未来军用航空复材需求将持续增长 民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将成为重要推动力[3][9][15]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9][15] **细分领域应用差异** * 海外军机复材应用逐年跨代提升 F-22和F-35用量分别达25%和35%[4] 未来六代机比例将进一步提升[4] * 无人机因减重要求 复材用量甚至可达50%到80%或全复材[4] * 商用航空发动机先进型号中复材占比20%以上 有些近30%[6] * 通用飞机复材使用比例可达90%以上 但碳纤维占比约15%(成本原因)[7] eVTOL碳纤维占结构60%以上[7]
碳纤维,两大合作签约
DT新材料· 2025-09-03 23:31
低空经济航空复材产业合作 - 长盛科技与维新宇航签署低空经济制造产业合作框架协议 联合研发油电混动系统以优化增程式动力系统并提升飞行器续航能力 同时针对eVTOL结构开展联合研发以降低机体重量和提升飞行性能 研发采用背景知识产权独立所有和新增知识产权共有模式 长盛科技将依据需求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材料并建立灵活采购机制 [2] - 长盛科技总投资超30亿元建成干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关键核心设备全国产化 具备T700至T1100级及M系列碳纤维规模化生产能力 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准 已进入中国商飞供应链并为C919大飞机提供关键复合材料构件用预浸料 [3] - 维新宇航由资深航空从业者与高校专家教授于2023年6月共同创立 核心研发团队源自西北工业大学和航空工业集团 依托西工大飞机电推进技术等重点科研平台 专注下一代智慧空中出行产品研发 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制造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3] 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合作 -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与安泰复材及轻快世界签署关于低空经济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合作协议 三方共同组建联合工作小组 聚焦关键领域联合攻关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整合优势资源构建高效协作体系 建立课题项目申报联动机制实现省部级课题申请与实施协同 项目相关技术成果共享共用 [4] - 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 由江苏产业研究院和常州常高新出资设立 致力于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科研创新和产业孵化 [4] - 安泰复材成立于2017年 核心业务是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 覆盖商用飞机复材工作包转移以及低空经济和尖端领域的中大型无人机整机结构设计制造一体化 产品应用于空客A320和A350等机型 深度参与中国商飞C919和C929研发工作 与国内外低空经济头部主机创业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并实现多款全尺寸工程样机整机交付 [5] - 轻快世界成立于2024年 由中航高科、中航制造与长盛科技三方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17000万人民币 布局低空经济领域材料研制及推广应用 面向eVTOL和无人机等低空经济通用航空装备领域提供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标准化预浸料货架产品以及轻量化和批量化结构件产品 [5] 材料特性与技术要素 -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轻量化、高性能、耐疲劳、长寿命、低能耗、高功率和可持续等特性 [6] - 结构件涉及机翼碳纤维结构件包括热塑/固性复合材料 如石墨烯防冰蒙皮、石墨烯复合碳纤维复合材料、泡沫材料、石墨烯涂层 原材料涵盖丙烯睛、沥青、原丝、上浆剂、偶联剂、热塑性树脂(PEEK、PC)、热固性树脂(环氧)、预浸料和小丝束碳纤维 [7] - 制动系统采用碳碳制动盘和碳/碳复合材料 电子与电力系统涉及功率器件如碳化硅 硅源包括金属硅和石英砂 碳源包括石油焦和石墨 碳化硅外延片、碳化硅衬底、陶瓷基板、金属材料(钛、铬、钨、铝、镍)、光刻胶和刻蚀气体(氮气等) [7] 制造设备与工艺技术 - 设备端涵盖三维编织设备、针刺机、CVD炉、碳化炉、浸渍设备、唐削设备、加工设备、热氧化设备、高温扩散炉、退火设备、切片机(砂浆切割、金刚石线切割、激光切割)、研磨机、抛光机、长晶炉、粉料合成设备、匀胶机、光刻机、显影机、清洗设备、离子注入设备、刻蚀设备、沉积设备、溅射、蒸镀设备、划片机、粘片机、压焊机、塑封机、缺陷检测设备、纺丝设备、预氧化炉、石墨化炉、铺丝机、RTM设备、热压罐、注射成型设备、拉挤成型设备、3D打印设备、加工设备(刀具、激光)、粉碎机、混合设备、造粒设备、筛分和除磁设备、反应炉、超高温炉、砂磨机、裁切设备、活化炉、干燥机、磨粉机、粉碎机、筛分机、高速混捏机和等静压成型设备及焙烧炉 [8] 行业会议与平台服务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日至11日举行 议题涵盖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宏观视角行业分析、战略前沿航空航天、新能源碳材料如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先进电池包括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培育钻石特色专场、绿色转型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基石以及金刚石材料的制备 [10][11] - 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培育钻石看货会、供需对接、应用产品展示和用户端巡馆 覆盖碳材料产业人脉圈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孔碳、富勒烯、碳点、碳纤维、碳基储能、碳化硅、金刚石、培育钻石、复合材料、超硬材料和二维材料等 [11] - 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和投资孵化服务 具体包括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需求对接、定制报告、项目尽调和投资融资 [12]
太平洋:给予中航高科买入评级,目标价30.0元
证券之星· 2025-09-01 01: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增长7.8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0.24% [2] - 基本每股收益0.43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2] 航空新材料业务表现 - 航空新材料业务收入271,726.73万元,同比增长7.89% [3] - 航空新材料业务净利润64,383.02万元,同比增长1.75% [3] - 中航工业复材收入262,715.83万元,同比增长9.41%;净利润63,066.60万元,同比增长1.99% [3] - 优材百慕收入9,005.38万元,同比减少23.09%;净利润1,466.77万元,同比增长1.13% [3]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10,219.29万元 [3] - 中航工业复材构建复合材料技术平台与产品平台,推动民用树脂、预浸料技术转化 [3] - 优材百慕完成波音747-400/400F及ARJ21-700飞机碳刹车盘副取证工作 [3] - 获得《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民用航空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动盘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3] 产能布局与项目投资 - 中航工业复材顺义区新建厂房项目计划总投资91,750万元,报告期内完成投资34万元 [4] - 北京顺义预浸料生产厂房及物料储存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43,18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8,170万元 [4] - 顺义区厂房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报告期内完成投资9万元 [4] - 优材百慕炭材料制品生产线计划总投资6,8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197万元 [4] - 上海航空发动机复材公司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28,500万元,报告期内完成投资4,539万元 [4] - 先进航空预浸料生产能力提升项目进入试运营阶段 [4] 机构盈利预测与评级 - 太平洋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1.72亿元、13.59亿元、15.62亿元 [5] - 对应EPS分别为0.84元、0.98元、1.12元 [5] - PE估值分别为30倍、26倍、23倍 [5] - 90天内10家机构给出评级,7家买入、3家增持,目标均价32.28元 [8]
【中航高科(600862.SH)】复材主业实现稳健增长,民航、低空领域加速拓展——2025年中报点评(黄帅斌/陈佳宁/汲萌)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30 00:03
财务表现 - 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 同比增长7.87% 利润总额7.26亿元 同比增长3.06% 归母净利润6.05亿元 同比增长0.24% [4] - 营收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全年经营目标的47.37%和53.27% [4] - 毛利率达37.79% 同比提升0.54个百分点 主要因产品交付结构变化 [6] 业务板块分析 - 航空新材料业务收入271,726.73万元 同比增长7.89% 主要受益于预浸料产品交付增长 归母净利润64,383.02万元 同比增长1.75% [5] - 中航工业复材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 [5] -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业务收入2,885.29万元 同比增长83.37% 主要因航空零部件及专用装备业务增长 归母净利润-681.31万元 同比减亏483.30万元 主要因冗余人员减少 [5] 现金流与运营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94亿元 同比增长160.85% 主要因上年收到票据于本期到期 [6] - 预计下半年回款节奏将明显改善 [6] 战略布局与产能建设 - 中航工业复材推动民用树脂和预浸料技术转化 拓展低空领域应用 [7] - 优材百慕子公司完成波音747-400/400F和国产ARJ21-700飞机碳刹车盘副取证 获得CAAC-PMA和STC证书 [7] - 积极推进商用发动机零组件和通用航空装备复合材料产业能力布局 为民机及低空经济业务提供产能保障 [8]
中航高科(600862):复材主业实现稳健增长,民航、低空领域加速拓展
光大证券· 2025-08-29 05:2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在中国航空复合材料领域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将持续受益于军用航空市场的稳定需求以及民航和低空等领域的需求增长 [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47亿元 同比增长7.87% [1] - 实现利润总额7.26亿元 同比增长3.06%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6.05亿元 同比增长0.24% [1] - 营收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全年经营工作目标的47.37%和53.27% [1] - 毛利率为37.79% 同比提升0.54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8.94亿元 同比增长160.85% [2] 业务板块分析 - 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1,726.73万元 同比增长7.89% 主要预浸料产品交付增长带动 [2] - 航空新材料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64,383.02万元 同比增长1.75% 其中中航工业复材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8% [2] -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85.29万元 同比增长83.37% 主要由于航空零部件及专用装备业务收入增长 [2] -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681.31万元 同比减亏483.30万元 主要由于冗余人员减少和人工成本下降 [2] 战略布局与发展前景 - 子公司中航工业复材推动先进民用树脂和预浸料技术快速孵化与转化 提升预浸料在低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3] - 子公司优材百慕完成波音747-400/400F飞机用碳刹车盘副及国产ARJ21-700飞机用碳刹车盘副的取证工作 取得CAAC-PMA和STC证书 [3] - 正在开展另一型号飞机刹车盘副的适航取证工作 [3] - 积极推进商用发动机零组件和通用航空装备复合材料及制品产业能力布局 为民机和低空经济业务拓展提供产能保障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3.16亿元 2026年预测15.66亿元 [3] -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7.91亿元 [3] - 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0.95元、1.12元、1.29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倍、22倍、20倍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6.02%、17.08%、14.21%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4.21%、18.94%、14.40% [5] 市场表现与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5.27元 总股本13.93亿股 总市值352.02亿元 [6] - 近一年股价绝对收益41.06% 相对收益7.60% [9] - 2025年预测ROE为16.35% PB为4.4倍 [5][13]
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获批(附名单)
DT新材料· 2025-08-26 16:03
上海市新材料中试基地设立 - 上海市经信委等七部门联合设立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 其中8家涉及化工新材料[2] - 中试基地覆盖特种化工类 高端金属类 无机非金属类 生物制造类 应用加工类等功能类别[4] - 承担单位包括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 宝钢金属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企业及研究机构[4] 中试基地技术方向 - 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提供电子化学品 生物制造 绿色化工等领域中试服务[4][5] - 上海博康化学信息化学品中试基地聚焦光刻胶原料及树脂中试转化[4][5] - 上海钱基新材料中试基地开发轻量化镁合金一体压铸成套技术及镁储氢材料规模化制备[4] - 上海生物制造生物基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重组多肽生物制造和发酵工艺中试放大服务[4][5]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安排 - 年会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 包含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 项目路演及7场专题论坛[6][8] - 专题论坛涵盖工程塑料 具身机器人材料 AI赋能材料开发 电磁复合材料 航空航天材料 新能源汽车材料等方向[8] - 会议设置科研成果展示 产品设备展区 新塑奖获奖企业专区等交流平台[8] 产业宏观论坛内容 - 大连理工大学赛锡高教授分析国内高分子产业政策及发展机遇与挑战[9]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探讨高分子材料十五五发展规划[9] - 化工行业资深专家杨向宏解读全球化工新材料热点发展趋势[9] 工程塑料创新大会 - 小鹏汽车材料技术部总监黄家奇探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材料机遇与挑战[10] - 山东道恩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邹湘坪介绍耐温抗老化PCT(G)树脂聚合及改性技术[11]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高级工程师方超分享高效生物基相容剂最新研究进展[11] 新兴应用领域材料论坛 - 具身机器人论坛涵盖交互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 腱传动灵巧手材料 LG化学工程塑料解决方案等议题[12][14] - 新能源汽车论坛讨论岚图汽车轻量化案例 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 LCP材料研究进展等方向[21] - 低空经济论坛涉及eVTOL轻量化材料 航空混合动力控制系统集成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应用等主题[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