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移动存储
icon
搜索文档
朗科科技: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SSD固态硬盘、DRAM内存条、嵌入式存储等存储产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9:28
存储行业市场展望 - 第四季度存储市场价格可能迎来全面上涨 [2] - 2026年内存市场将面临供应短缺 特别是NAND市场因过去几年生产削减和有限晶圆产能出现显著供应约束 [2] 公司产品与策略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SSD固态硬盘、DRAM内存条、嵌入式存储、移动存储等存储产品及可穿戴设备、电脑外设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2] - 公司将密切关注存储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采购及销售策略 [2]
龙虎榜复盘 | 独角兽IPO概念持续走强,机构多空围剿存储短线龙头
选股宝· 2025-09-23 11:28
机构资金流向 - 今日龙虎榜机构净买入21只个股 净卖出16只个股 [1] - 德明利获机构净买入3.62亿元位列榜首 立讯精密(3日)获机构买入3.11亿元 海博思创获机构买入1.78亿元 [1] - 德明利获7家机构净买入3.62亿元 当日涨停(+10.00%) [2][3] - 立讯精密(3日)获3家机构买入 期间上涨7.79% [2] - 海博思创获2家机构买入 单日大涨18.59% [2] 存储芯片行业动态 - 美光、闪迪、三星等存储巨头近期先后上调内存和闪存产品价格 [3] - 德明利产品包括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内存条等 应用于数据中心、工业控制、智能终端等核心场景 [3] 半导体设备与EDA行业 - 长川科技三季度净利润预告8.27-8.77亿元 同比增长131%-145% [3] - 概伦电子主要产品包括制造类EDA、设计类EDA、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系统和技术开发解决方案 [3] 独角兽IPO概念板块 - 沐曦集成电路科创板IPO进入第二轮审核问询回复阶段 [4] - 超讯通信作为沐曦GPU产品特定行业总代理商 [4] - 大众公用参股深创投 深创投及其基金持有宇树科技股份 [4]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佰维存储:2Q25毛利率环比提升11.7pct,AI端侧应用多点开花
剑道电子· 2025-09-12 14:20
公司2Q25财务表现 - 2Q25营收23.69亿元,同比增长38.2%,环比增长53.5%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下降113.36%,但环比大幅改善92.61% [2] - 毛利率13.68%,同比下降12.69个百分点,但环比显著提升11.70个百分点 [2] - 存储市场一季度价格触底后二季度行业景气度逐步回暖,下半年预计持续改善 [2] AI端侧应用业务进展 - 嵌入式存储1H25实现营收22.86亿元 [3] - AI眼镜产品出货量最大客户为Meta,ePOP等产品进入Google、小米、Rokid供应链 [3] - 手机存储产品LPDDR5/5X、UFS、uMCP进入OPPO、vivo供应链,并向高端AI手机批量供应12GB、16GB大容量产品 [3] - PC存储1H25营收13.84亿元,预装市场进入联想、小米、Acer、HP、同方供应链,消费级市场掠夺者品牌618大促表现优异 [3] 企业级与工车规存储业务 - 企业级产品获得AI服务器厂商、头部互联网厂商及国内头部OEM厂商核心供应商资质,实现预量产出货 [4] - 工车规存储1H25营收0.54亿元,产品在国内头部车企及Tier1客户量产 [4] 先进封测业务布局 - 1H25先进封测实现收入0.83亿元 [4] - 晶圆级先进封测制造项目预计3Q25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下半年投产,服务存算合封等需求 [4]
朗科科技: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SSD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和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9-10 10:17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SSD固态硬盘 DRAM内存条 嵌入式存储 移动存储等存储产品和可穿戴设备 电脑外设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2] - 公司目前暂无涉及机器人业务布局 [2] 投资者关注方向 - 投资者于9月10日通过互动平台询问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业务布局 [2]
佰维存储(688525):2Q25毛利率环比提升11.7pct,AI端侧应用多点开花
国信证券· 2025-09-02 11:1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3][5] 核心观点 - 2Q25营收23.69亿元(YoY+38.2%,QoQ+53.5%),毛利率13.68%(QoQ+11.70pct),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QoQ+92.61%)[1] - 存储市场景气度回暖,下半年价格持续回升叠加客户数量增加,环比改善趋势有望延续[1] - AI端侧应用多点开花,嵌入式存储1H25营收22.86亿元,产品进入Meta、Google、小米等头部厂商供应链[2] - PC存储1H25营收13.84亿元,预装市场进入联想、HP等供应链,消费级市场表现优异[2] - 企业级产品获AI服务器厂商及头部互联网厂商供应商资质,工车规存储1H25营收0.54亿元[3] - 晶圆级先进封测1H25收入0.83亿元,预计3Q25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投产[3] - 上调2026-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76/2.94/5.67亿元(前值1.78/2.00/3.80亿元)[3] 财务表现 - 2025E营收90.87亿元(YoY+35.7%),净利润1.76亿元(YoY+9.4%)[4] - 2026E营收109.85亿元(YoY+20.9%),净利润2.94亿元(YoY+66.8%)[4] - 2027E营收132.16亿元(YoY+20.3%),净利润5.67亿元(YoY+92.7%)[4] - 2025-2027年毛利率预计16%/16%/17%,EBIT Margin为4.5%/5.2%/6.9%[4][17] - 2025-2027年PE为186.5/111.8/58.0倍,ROE为6.8%/10.3%/17.0%[4][17] 业务进展 - 手机业务:LPDDR5/5X、UFS等产品进入OPPO、vivo供应链,并向高端AI手机批量供应12GB/16GB大容量产品[2] - 可穿戴设备:ePOP产品进入Google、小米、Rokid等供应链[2] - 企业级存储:实现预量产出货,服务AI服务器及互联网头部厂商[3] - 车规存储:在国内头部车企及Tier1客户实现量产[3] - 先进封测:晶圆级制造项目聚焦存算合封等需求,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3]
佰维存储(688525):2Q25毛利率环比提升11.7PCT AI端侧应用多点开花
新浪财经· 2025-09-02 08:39
财务表现 - 公司2Q25营收23.69亿元 同比增长38.2% 环比增长53.5% [1] - 2Q25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同比下降113.36% 环比改善92.61% [1] - 2Q25毛利率13.68% 同比下降12.69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11.70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表现 - 嵌入式存储1H25实现营收22.86亿元 [2] - PC存储1H25实现营收13.84亿元 [2] - 工车规存储1H25营收0.54亿元 已在国内头部车企及Tier1客户量产 [3] - 先进封测1H25实现收入0.83亿元 [3] 市场与客户拓展 - AI眼镜产品已进入Meta Google 小米 Rokid等头部厂商供应链 [2] - 手机存储产品进入OPPO vivo等一线品牌供应链 并向高端AI手机批量供应12GB 16GB大容量产品 [2] - PC预装市场进入联想 小米 Acer HP 同方等知名厂商供应链 [2] - 企业级产品获得AI服务器厂商 头部互联网厂商及国内头部OEM厂商核心供应商资质 实现预量产出货 [3] 产能与项目进展 - 晶圆级先进封测制造项目预计3Q25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 将于下半年投产 [3] - 未来将服务客户对存算合封等先进封测业务需求 [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存储市场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一季度价格触底后二季度行业景气度逐步回暖 [1] - 预计下半年存储价格持续回暖 叠加公司客户数量增加 环比改善趋势有望延续 [1]
德明利(001309):2Q25收入同环比增超100%,嵌入式与固态硬盘加速放量
国信证券· 2025-08-27 14:46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5] 核心观点 - 2Q25收入同环比增长超100%,1H25营收41.09亿元(YoY+88.83%),2Q25单季度营收28.57亿元(YoY+109.27%,QoQ+128.19%)[1] - 盈利能力改善趋势显现,25Q2归母净利润-0.49亿元,环比减亏29.28%[1] - 1H25毛利率5.03%(YoY-23.98pct),预计随终端存储产品价格修复逐步改善[1] - 嵌入式存储1H25营收17.00亿元(YoY+290.10%),占比提升至41.37%,客户数量持续增加[2] - 固态硬盘1H25营收15.34亿元(YoY+64.62%),占比约37%,成功进入多家知名厂商供应链[2] - 内存条业务起量,1H25营收3.38亿元,占比8.22%,企业级RDIMM导入核心客户体系[2] - 自研主控芯片实现批量销售,新一代SD6.0主控芯片进入送样验证阶段[3]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3.61/5.10/10.17亿元,对应PE 56/37/24倍[3]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100.17亿元(YoY+109.9%),2026E 133.71亿元(YoY+33.5%),2027E 169.79亿元(YoY+27.0%)[4] - 2025E净利润3.61亿元(YoY+2.9%),2026E 5.10亿元(YoY+41.4%),2027E 10.17亿元(YoY+99.5%)[4] - 2025E每股收益1.59元,2026E 2.25元,2027E 4.48元[4] - 2025E EBIT Margin 6.0%,2026E 7.6%,2027E 9.4%[4] - 2025E ROE 12.9%,2026E 16.2%,2027E 26.4%[4] - 当前收盘价96.88元,总市值219.81亿元,近3个月日均成交额7.04亿元[5] 业务进展 - 嵌入式存储布局车规、工规、商规应用,eMMC通过主流5G平台认证,LPDDR4X批量出货,LPDDR5/5X加快验证[2] - 针对端侧AI应用推出多款LPDDR、UFS产品[2] - 固态硬盘在工规级应用端构建主流接口及多元形态全场景布局,产品实现全容量段覆盖[2] - 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进入头部云服务商供应链[2] - 自研主控芯片形成"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场景适配"定制能力,三颗主控芯片立项研发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3]
德明利AI变奏:上半年营收增长9成,嵌入式存储增长近3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2:4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09亿元,同比增长88.83% [1] - 净利润亏损1.18亿元,但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0.49亿元,环比减亏29.28% [1] - 固态硬盘业务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64.62%,嵌入式存储业务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90.10% [3] 业务发展 - 产品线涵盖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内存条及移动存储四大系列,应用于数据中心、手机、车载电子、平板、安防监控等多元场景 [1] - 从单一产品供应向"硬件+技术+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升级 [1] - 嵌入式存储及企业级存储业务快速放量,成为重要增长极 [2][3] - 深度切入多家头部云厂商及终端客户供应链 [2][3] - 推出数据中心、工业控制、车载电子、移动终端等多领域存储解决方案 [3] 技术研发 - 具备自研主控芯片技术和固件开发能力,能挖掘存储晶圆潜力 [3] - 研发费用支出1.15亿元,同比增长33.2% [4] - 结合自研固件与国产存储颗粒形成完善的国产化方案,覆盖企业级、工规级、消费级全场景 [4] - 持续加大固件方案与主控芯片研发,加速完善工业级存储方案 [7] AI服务器存储机遇 - AI浪潮推动算力需求激增,存储行业景气持续上行 [2][6] - 存储需求从云端向终端设备延伸,行业从"容量扩容"向"效能升级"转变 [6] - 2025年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4133亿美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升至2980亿美元,占比突破70% [6] - 公司2024年推出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进入多家头部云服务厂商供应链 [7] - 推出全系列工业级存储解决方案,部分产品已批量出货 [7] 存储行业趋势 - 存储供需格局显著改善,价格见底回升 [7] - 256Gb及以下容量NAND产出大幅收缩,DDR4减产导致价格迅速上升 [8] - 2025年上半年NAND Flash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上涨9.2%,DRAM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上涨47.7% [8] - 下半年DDR4市场预计持续供不应求,价格保持强势上涨态势 [8] - 七月Consumer DDR4合约价飙涨逾60~85%,第三季合约价预计季增85%~90% [9] 增长驱动因素 - 互联网厂商加大资本支出,服务器存储需求旺盛 [2] - DDR4供需趋紧推动价格大幅上涨 [2][8] - 国产替代红利持续释放 [2][9] - 公司高附加值产品迎来"需求+涨价+技术"三重驱动 [2] - 行业均价稳步上涨助力下半年业绩持续改善 [9]
德明利(001309):25Q2季度营收29亿元创新高,同环比均翻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5 15:2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5]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28.5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9%,环比增长128%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1.09亿元,同比增长88.8%,归母净利润-1.18亿元符合预期 [5] - 公司完成四大产品线布局,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68.74%,固态硬盘和嵌入式存储产品增长显著 [5] - 自研9颗主控芯片,覆盖移动存储和SATA SSD,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研发费用2.03亿元 [5] - 加速开拓企业级存储市场,已进入头部云服务商供应链并实现小规模销售 [5] - 智能制造基地建成企业级存储测试线,入选深圳市首批"先进智能工厂"名单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7.73亿元,同比增长168.7%,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302.3% [4] - 2025年预测营业总收入83.25亿元,同比增长74.4%,归母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增长107% [4] - 2026年预测营业总收入93.26亿元,同比增长12%,归母净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16.5% [4] - 2027年预测营业总收入113.27亿元,同比增长21.5%,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增长23.8% [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5%,预计全年毛利率修复至15.9% [4][5] 产品与业务 - 四大产品线包括移动存储、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和内存条 [5] - 2024年固态硬盘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35.46%,嵌入式存储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1730.6% [5] - 2025年上半年固态硬盘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65%,嵌入式存储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90% [5] - 客户覆盖云服务厂商、手机厂商、AIoT终端厂商及多个细分领域知名企业 [5] - 主控芯片研发进展显著,SD6.0主控更新至40nm,SATA SSD主控已量产,PCIe/UFS/eMMC主控研发立项 [5] 研发与产能 - 研发人员从2023年164人增至2024年312人,研发费用从1.08亿元增至2.03亿元 [5] - 2025年1月募资9.9亿元,其中3.59亿元投向PCIe SSD项目,4.57亿元投向嵌入式存储项目 [5] - 自建大浪测试中心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具备封装、贴片、测试自供能力 [5]
德明利: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03:2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83%至41.0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同比下滑130.43%,主要受行业周期及新业务投入影响[4] - 公司通过"硬科技+软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以自研存储主控芯片为核心,提供全链路存储解决方案,覆盖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内存条及移动存储四大产品线[5][6][7] - AI浪潮推动存储需求从容量扩容转向场景化定制,公司加速布局企业级、工规级及国产化解决方案,已进入头部云服务商和手机厂商供应链[8][9][10][1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1.09亿元,同比增长88.83%,主要因嵌入式存储业务收入增长290.10%及固态硬盘业务增长64.62%[4][35] - 归母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同比下滑130.43%,但第二季度亏损环比收窄29.28%,净利率环比提升3.81个百分点[4][31] - 研发费用1.15亿元,同比增长33.20%,主要用于主控芯片及企业级存储技术开发[30][38]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固态硬盘类产品覆盖SATA/PCIe接口,容量32GB-8TB,聚焦企业级QLC应用及国产化方案,自研SATA SSD主控已量产[6][7] - 嵌入式存储产品包括eMMC/UFS/LPDDR,LPDDR5X规格达4-16GB,通过紫光展锐5G平台认证[9][10] - 内存条产品线覆盖DDR3-DDR5,包括LPCAMM2/CAMM2等形态,企业级RDIMM已批量出货[11] - 移动存储类产品采用自研SD6.0主控芯片(40nm工艺,支持4K LDPC纠错),适配工业及车载场景[12][38] 行业趋势与机遇 - 全球存储市场2025年预计增长超25%,AI服务器需求推动企业级存储扩容,QLC技术渗透率预计达20%[13][15][16] - AI终端渗透加速:AI手机2028年渗透率预计达54%,AI PC 2026年出货量预计1.54亿台,驱动高容量存储需求[19][20] - 工控存储市场2030年规模预计113.8亿美元,CAGR 7.1%,边缘计算及AI质检推升高性能存储需求[21] - 原厂减产推动价格回升,2025年Q3 NAND Flash合约价预计环比增5%-10%,DRAM价格预计增10%-15%[22][32] 客户与市场拓展 - 新进入多家头部云服务商、手机厂商及AIoT终端客户供应链,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实现批量出货[18][30][35] - 国产化进程加速,信创系列固态硬盘及内存条通过海光CPU兼容性认证[37] - 自有品牌"TWSC"全球化布局,覆盖消费级、工规级及车规级应用[30] 制造与供应链能力 - 智能制造基地通过CMMM三级认证及QC080000/BSCI认证,配备六大实验室支持全链路失效分析[35][36] - 晶圆采购来自三星、海力士、美光、长江存储等原厂,直接采购比例持续提升[25][37] - 自建测试产线覆盖晶圆拣选、封装测试及模组老化测试,保障产品可靠性与兼容性[27][28] 研发与生态合作 - 主控芯片研发聚焦40nm及更先进工艺,新一代SD6.0及SATA SSD主控均支持4K LDPC及QLC颗粒[38] - 与存储原厂、终端客户联合开发定制方案,参与行业标准认证及生态共建[37] - 研发团队扩增,覆盖主控设计、固件算法及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发[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