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储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江波龙获中证监开绿灯香港上市迈进一大步
新浪财经· 2025-09-22 10:41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批准在香港进行第二次募股上市 作为A股上市的补充[2] - 香港上市申请在获批后触及六个月有效期上限 需重新提交更新版申请 预计下个月提交[2] - 此次上市延期成为利好 因所处存储器市场近月明显回暖[2] 业务定位与模式 - 公司在中国存储器行业定位低端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芯片制造商 而是存储模组及消费端存储设备的龙头企业[2] - 从美光等供应商采购存储芯片 自有技术储备相对薄弱 毛利率因此受限[2] - 通过Foresee、Lexar International及Zilia品牌服务消费端与企业客户[2]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101亿元人民币 2024年猛增73%至175亿元人民币(约24.6亿美元)[4]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速骤降至12% 主要因供需失衡导致的供应过剩压低了存储价格[4] - 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达59.4亿元人民币 环比第一季度大幅增长[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13.28% 远低于美光科技约37%和SK海力士54%的水平[2] - 海外业务毛利率达15.02% 境内业务毛利率仅为8.37% 海外业务占总收入约70%[4]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5.94亿元人民币大跌98%至1480万元人民币[4] - 剔除一次性项目后 第二季度净利润2.34亿元人民币 达第一季度利润的三倍左右[4] 产品结构 - 多数收入源于PC及手机等设备的嵌入式存储产品 去年贡献约半数营收[3] - 固态硬盘占比近25% 移动存储约占20% 其余来自存储模组[3] 技术发展 - 公司推出自研SLC NAND闪存芯片 目前对收入贡献甚微[3] - 2023年从力成科技收购苏州某存储芯片封装厂70%股权 显露芯片制造雄心[2] - 芯片封装作为原始芯片设计与制造的关键环节 可能推动其成为国内主要存储芯片制造商[3] 行业趋势 - 全球存储器价格企稳回升 公司营收增长在年初疲软后于第二季度显著改善[2] - 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迅猛发展使存储需求从终端设备向云端转移 构成公司重大风险[4] - 存储行业具有强周期属性 公司业务近两年波动明显[4]
德明利:控股股东李虎所持605万股解除质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2:47
股权质押变动 - 控股股东李虎解除质押股份数量605万股 [1] - 李虎累计质押股数约1758万股 占其所持股份比例22.14%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00%来自存储行业 [1] 市值数据 - 当前市值达320亿元 [2]
江波龙:接受国信证券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1:04
公司投资者活动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5日下午13:30-14:30、2025年9月16日上午10:00-11:00、2025年9月16日下午13:30-14:30及16:00-17:00接受国信证券等投资者调研 [1] - 公司由投资者关系经理黄琦和投资者关系资深主管苏阳春参与接待并回答投资者问题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100%来自存储行业 [1] 公司市值数据 - 公司当前市值为481亿元 [1]
江波龙:接受野村东方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1:21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接受野村东方和中汇人寿调研 由投资者关系经理黄琦和资深主管苏阳春参与接待并回答投资者问题 [1] - 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00%来自存储行业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467亿元 [2] 财务数据 - 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11.31元 [1]
德明利:9月1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2:01
公司董事会决议 - 第二届第三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9月12日以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召开[1] - 会议审议关于调整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部分募投项目投资总额、内部投资结构及增加项目实施地点的议案[1] 财务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全部来自存储行业 占比100.0%[1] - 公司当前市值为249亿元[2] 行业动态 - 存储行业为该公司唯一收入来源[1]
德明利:9月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4:36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9月1日紧急召开第二届第三十二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公司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相关事宜的议案》等文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全部来自存储行业 占比达100%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231亿元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业务完全集中于存储行业 2025年1至6月份存储行业收入占比为100% [1]
德明利:8月20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4:12
公司经营 - 公司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100%来自存储行业[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219亿元[1]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二届第三十一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0日召开[1] - 会议审议了《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等文件[1] - 会议采用现场结合通讯表决方式在公司24楼会议室举行[1]
佰维存储: 关于第二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预案
证券之星· 2025-08-10 08:16
回购方案核心内容 - 回购金额区间为2,000万元至4,000万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1] - 回购价格上限为97 90元/股 回购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 [1][4] - 回购股份将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预计回购数量为204,290股至408,580股 占总股本比例0 04%至0 09% [1][4][5] - 回购期限为股东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实施 [1][4] 回购方案审议程序 - 公司于2025年8月8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回购议案 尚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3] - 回购方案需依法通知债权人 符合《公司法》及交易所相关规则 [3][4] 财务影响分析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115 56亿元 净资产42 04亿元 货币资金21 64亿元 回购资金上限4,000万元占比分别为0 3461%/0 9515%/1 8485% [8] - 公司资产负债率63 55% 流动负债53 81亿元 非流动负债19 63亿元 回购不会对偿债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9] 股东持股变动情况 - 部分董事及高管在回购决议前6个月内累计减持股份 其中董事总经理减持44,500股 其他高管合计减持约3万股 [9][10]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未来3-6个月无减持计划 但存在股权激励归属可能 [10][11] 回购实施安排 - 回购后公司股权结构变动测算显示 按上限回购后总股本将减少至460,857,046股 [7] - 若发生注销情形 公司将依法履行债权人通知程序 [12]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具体执行回购事宜 包括调整回购价格/数量等操作细节 [12]
江波龙:3亿股限售股8月5日解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09:37
公司股份解禁 - 公司限售股份3亿股将于2025年8月5日解禁并上市流通 [2] - 解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为71.57% [2]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100.0%来自存储行业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证券简称江波龙 证券代码SZ 301308 [2]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90.69元 [2]
创业板解锁未盈利企业上市 更大力度支持优质创新企业
证券时报· 2025-06-27 07:46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 - 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1] - 深圳大普微电子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2] - 深交所表示将严格落实创业板各套上市标准,为初盈利、未盈利企业提供包容性支持[3] 创业板市场现状与制度创新 - 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达1382家,总市值超13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占比分别接近90%和70%[5] - 板块公司总体研发强度超5%,近半数公司上市后营收和市值翻番,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市值占比75%[5] - 深交所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为未盈利企业预留上市空间并明确适用标准和行业范围[6] 大普微电子案例分析 - 大普微选择创业板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5亿元"[11] - 公司主营企业级SSD产品,自研主控芯片出货比例超70%,国内市场份额6.4%,排名第四[11][12] - 最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7.37亿元,占营收36.15%,拥有156项发明专利[14]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88.73%至9.62亿元,毛利转正,亏损收窄至1.91亿元,预计2026年扭亏[14]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企业级SSD市场国产化需求强烈,国内厂商需突破国外垄断以保障供应链安全[14] - 资本市场精准支持头部企业研发,推动核心部件自主可控,预计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15] - 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构建从IP到IPO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9] 监管与市场生态建设 - 深交所将加强未盈利企业审核,严防"伪科技",要求充分披露风险并强化投资者保护[18] - 未盈利企业上市需添加"U"标识,定期披露盈利预期,相关股东需遵守更严格股份锁定安排[18] - 监管强调平衡发展与风险,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