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增强ETF

搜索文档
资管一线 | 永赢基金蔡路平:在指数领域深耕差异化,以左侧布局拥抱新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9-04 06:30
核心观点 - 指数基金成为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 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通过宽基打底和创新突围双轨布局实现破局 贴合政策导向推出通用航空 卫星 港股医疗 科创增强等ETF 在左侧布局中探索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1] - 公司指数业务起步较晚 初期采取防御性战略 2019年推出跟踪沪深300 创业板等核心宽基指数产品 2020年战略转折 主动拓展差异化空间 通过修订优化医疗设备指数推出医疗器械ETF 避开同质化竞争 [2] -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标的数量不多但不可或缺 具有独特投资价值 政策支持与需求释放使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为细分行业创新布局奠定方法论基础 [3] - 指数产品布局存在不确定性 类似一级市场投资 需战略明确和战术选择 公司主动拥抱左侧机会 紧跟政策导向 2024年1月推出全市场首支通用航空ETF 3月推出首支卫星ETF 聚焦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4] - 2023年布局黄金股ETF 弥补国内空白 截至2025年9月3日 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68% 指数投资需投入大量投研精力 风险控制为核心 主动把握市场方向与热点 提供资产配置和择时专业观点 做好投资者陪伴 [5] - 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是完善产品矩阵 从三个维度发力 宽基产品精细化运作 捕捉新股申购和贴水机会增厚收益 拥抱Smart Beta长期机会 适应配置型市场需求 风格轮动周期长且稳定 新质生产力领域采取先做智选基金再做指数的两步走策略 [6] - 持续补充产品货架 提前储备 快速布局宽基指数和细分行业 主题 策略特色产品 形成可观规模 增强产品矩阵竞争力 [7] 业务发展历程 - 指数业务起步较晚 初期采取防御性战略 先搭建基础框架 在市场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2] - 2019年推出跟踪沪深300 创业板等核心宽基指数产品 覆盖沪市 深市及跨市场标的 [2] - 2020年战略转折 主动拓展差异化空间 修订优化医疗设备指数 推出医疗器械ETF 避免同质化竞争 [2] - 2023年布局黄金股ETF 弥补国内空白 为投资者提供黄金领域投资新工具 [5] - 2024年1月推出全市场首支通用航空ETF 3月推出首支卫星ETF 聚焦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 [4] 产品布局策略 - 宽基打底加创新突围双轨布局 宽基产品包括沪深300 创业板等核心指数 [1][2] - 创新产品包括医疗器械ETF 通用航空ETF 卫星ETF 港股医疗ETF 科创增强ETF等 [1][2][4] - 紧跟政策导向 布局国家战略明确的新领域 如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4] - 针对新质生产力领域标的少 市值小问题 采取先做智选基金再做指数的两步走策略 [6] 产品表现 - 黄金股ETF具有金价放大器特点 截至2025年9月3日 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68% [5] - 医疗器械ETF获得市场认可 为细分行业创新布局奠定方法论基础 [3] 投研理念 - 指数投资需投入大量投研精力 风险控制为核心 [5] - 研究层面主动把握市场方向与热点 在资产配置 择时上给出专业观点 做好投资者陪伴 [5] - 宽基产品精细化运作 从细节找收益 如新股申购和捕捉贴水机会增厚产品收益 [6] - 拥抱Smart Beta长期机会 适应配置型市场需求 风格轮动周期长且稳定 [6] 未来规划 - 完善产品矩阵 为投资者提供适配的产品工具或组合方案 [6] - 三个发力维度 宽基产品精细化运作 拥抱Smart Beta长期机会 新质生产力领域两步走策略 [6] - 持续补充产品货架 提前储备 快速布局宽基指数和细分行业 主题 策略特色产品 [7]
永赢基金蔡路平:采取差异化策略突围指数业务
上海证券报· 2025-08-31 14:15
公司指数业务发展策略 - 采取差异化策略布局利基市场和中长期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指数赛道实现ETF规模从30亿元飙升至超120亿元[1] - 2020年避开医疗板块红海竞争 首创医疗器械ETF并修订指数 该产品从十几亿元增长至近50亿元 成为全市场首只且同类规模最大的ETF产品[1] - 产品布局明显偏向左侧 在市场热点形成前卡位 目前已形成6只"首创"指数系列产品[2] 创新产品布局与规模 - 2023年四季度布局全市场首只黄金股ETF 弥补国内投资品类空白[2] - 2024年1月成立通用航空ETF聚焦低空经济 3月推出卫星ETF聚焦商业航天 6月推出首批科创增强ETF[2] - 卫星ETF规模约4亿元 通用航空ETF约10亿元 虽规模偏小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看好新质生产力方向[2] 产品矩阵与业务架构 - 形成"宽基打底+创新突围"双轨布局 截至8月末年内成立15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和3只指数增强型基金[3] - 在周期板块布局黄金股ETF 医药板块拥有医疗器械ETF和港股医疗ETF 科技板块打造"空天地"产品矩阵覆盖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3] - 具备高效决策机制 扁平沟通结构和跨部门协作能力等后发优势 预计一两年内产品线将迅速扩展[3] 未来发展规划 - 完善指数系统基础建设 从沪港深扩展至纯港股 QDII和指数增强ETF[3] - 加快在消费 科技 金融等主流板块的产品布局[3] - 持续探索Smart Beta等新类型指数产品的商业模式[3] - 指数研究员承担采购角色开拓新品 基金经理负责提炼产品特征并捕捉市场机遇[4]
科技浪潮汹涌 全市场首批科创增强ETF发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7
产品发行 - 永赢基金于6月11日发行全市场首批科创增强ETF(交易代码:588520;认购代码:588523)[1] - 该产品为科创综指增强策略ETF,延续公司量化投资优势,定位中国硬科技核心资产布局工具[1] - 公司2024年率先布局科创100和中证A50指增产品,其中科创100指增成立以来收益率达24.09%[1] - 2025年继发行中证A500指增后,此次推出科创增强ETF是宽基增强系列的重要突破[1] 指数表现 - 科创综指今年以来涨幅达7.8%,近一年涨幅达34.4%[2] - 自基日以来相对全A的Beta达1.18,累计涨幅为17.2%[2] - 2020年—2021年科技上升行情中涨幅达67.8%,领跑宽基指数[2] - 成分股数量及市值覆盖度均超97%,远高于其他科创板指数[3] - 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全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占比较高[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020年6月的5.3%升至4年后的11.9%[3] 产品策略 - 采用核心策略加卫星策略双引擎架构,风险可控前提下获取超额收益[4] - 投资运作依托特色量化投研体系,结合基本面逻辑和AI技术双重驱动[6] - 构建可回溯、可验证、可迭代的多策略体系,根据基准指数特征针对性优化[6] 公司优势 - 投研平台科技属性鲜明,打造五大领先投研系统[7] - 牵星固收投研系统和明镜风险管理系统荣获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7] - AI算力投入和DeepSeek等大模型加持量化指增业务[7] - 基金经理及核心投研人员从业年限基本超十年,团队投研一体、成果共享[7] - 旗下智选系列精准布局机器人、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光刻机等硬核科技板块[7] - 曾推出全市场首只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展现战略前瞻性[7]
11只ETF公告上市,最高仓位28.49%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03:28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上市信息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将于2025年7月21日上市,上市交易份额为2.28亿份,基金成立日为2025年7月10日 [1] - 截至2025年7月14日,该基金投资组合中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占比71.97%,股票投资占比28.03%,仍处于建仓期 [1] 7月股票型ETF上市概况 - 7月以来共有11只股票型ETF公告上市,平均仓位为14.23% [1] - 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以28.49%的仓位居首,其次为鹏华创业板新能源ETF(28.30%)、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28.03%)和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15.32%) [1] - 天弘中证A100ETF、科创增强ETF、港股汽车ETF基金仓位较低,分别为0.00%、5.13%、9.77% [1] ETF募集规模与机构持仓 - 7月公告上市的ETF平均募集4.72亿份,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以13.41亿份居首,南方中证港股通科技ETF(7.05亿份)和天弘中证A100ETF(5.07亿份)次之 [2] - 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平均占比18.04%,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机构持仓比例最高(85.50%),富国创业板人工智能ETF(23.45%)和港股汽车ETF基金(19.91%)紧随其后 [2] - 南方中证港股通科技ETF(5.11%)、易方达国证价值100ETF(5.22%)和易方达中证数字经济主题ETF(5.75%)机构持仓比例较低 [2] 近期股票ETF建仓数据 - 表格列出11只ETF的代码、简称、成立日、募集规模、上市公告数据截止日、股票仓位及上市日期,其中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13.41亿份)和鹏华创业板新能源ETF(4.28亿份)仓位均超28% [2] - 天弘中证A100ETF(0.00%)、科创增强ETF(5.13%)等部分基金仓位低于10% [2]
ETF市场周报 | 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振!沪指剑指 3500点,创新药ETF反弹明显
新浪财经· 2025-07-04 09:49
市场表现 - 全球股市风险偏好提振,美股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创历史新高,A股沪指"三连阳"突破年内高点,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涨1.40%、1.25%、1.50% [1] - 成长赛道表现优于价值赛道,股票型ETF整体涨幅1.13%,商品型ETF涨幅0.95%,债券型ETF和跨境型ETF小幅微涨 [1] - 创新药ETF反弹明显,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涨幅7.55%位居榜首,第二至第十位多数被创新药ETF占据,7支产品涨幅超7% [1] - 港股互联网相关ETF遭遇调整,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跌幅3.73%居首,多数港股互联网估值位于历史低位 [2] 政策动态 - 医保局、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2] - 商保创新药目录推出有助于拓宽创新药市场空间,激励药企加大研发力度,是创新支付体系的重大探索 [2] 资金流向 - ETF市场资金净流入3.97亿元,债券型ETF净流入97.97亿位居榜首,跨境类ETF净流入48.71亿元 [3] - 公司债ETF易方达(511110)、银华日利ETF(511880)等债券ETF流入超15亿,科创芯片ETF(588200)、光伏ETF(515790)、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等成长类ETF产品流入可观 [5] - 短融ETF(511360)周成交额达709.99亿元位居榜首,上证公司债ETF(511070)、银华日利ETF(511880)成交额分别为632.60亿元与587.51亿元 [7] ETF发行 - 下周有6只ETF上市,包括易方达国证价值100ETF(159263)、科创增强ETF(588520)、港股汽车ETF基金(159237)、鹏华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159262)、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520880) [8] - 国证价值100指数自2013年以来至2025年5月27日实现17.2%的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高达0.8 [9] - 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累计涨幅17.2%,相对全A的Beta达1.18,在2020年—2021年科技上升行情中涨幅67.8% [9]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前6大公司(小米、阿里、腾讯、快手、中芯国际、美团)合计权重接近60%,长期表现领先同类指数 [10] 行业趋势 - 创新药是医药领域"刚需+科技"属性的特有标的,全球医药市场2024年规模1.64万亿美元,其中创新药市场1.13万亿美元,占比68.9% [12] - 智驾行业呈现"两极穿透"特征,15万元市场加速普及性价比方案,高端车型向多模态融合演进,技术路径从堆料竞赛转向效能优化 [9] - 下半年车市"增收不增利"趋势持续,行业出清加速,具备品牌力和性价比优势的车企有望在竞争中胜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