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ETF

搜索文档
永赢基金蔡路平:左侧布局静待花开 用“冷门”ETF开辟新战场
证券时报· 2025-09-20 15:18
指数投资行业发展 -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截至9月初 [1] - 指数投资快速发展 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和投资者结构优化 [1] - 产品创新频出 公募机构加速布局 [1] 公司指数业务战略 - 采用差异化布局策略 在大行业中寻找细分机会 如医疗器械、低空经济、卫星通信 [2] - 左侧布局前景好但未被充分挖掘的领域 避免过度追求短期胜率 [3] - 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紧跟政策与产业升级方向 [2] 公司产品表现与规模 - ETF管理规模超190亿元 较年初47亿元增长近3倍 [1][3] - 黄金股ETF规模两年破百亿元 医疗器械ETF规模近50亿元 [3] - 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规模均超10亿元 均为同类领先产品 [3] 产品矩阵建设 - 年内成立11只ETF产品 涵盖宽基、指增、策略及细分行业领域 [4] - 申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多只产品 积极扩充产品线 [4] - 计划补齐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核心板块 [4] 量化投资布局 - 量化业务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等多个指数 [5] - 加大主动量化投入 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及机器学习策略 [5] - 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提升策略效果 在量价机会把握和资金跟踪方面取得成效 [6] 风险管理体系 - 建立严格风险管理体系 明镜风险管理系统主动管理风险 [6] - 风控地位极高 确保收益特征有预期 [6]
左侧布局静待花开 用“冷门”ETF开辟新战场
证券时报· 2025-09-15 00:08
行业发展趋势 - 指数投资快速发展 截至9月初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1] - 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 公募基金需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 [2] 公司战略布局 - 采用"切蛋糕"策略 在大行业中寻找细分机会 2020年开始聚焦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2] - 左侧布局前景好但未被充分挖掘的领域 不过度追求短期胜率 [3] - 积极扩充产品线储备 申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多只指数产品 [4] - 未来将持续完善产品货架 补齐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核心板块 [4] 产品表现与规模 - ETF管理规模超190亿元 较年初47亿元增长近3倍 [1][3] - 推出多只业内首创产品 包括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 [1] - 黄金股ETF两年内规模破百亿元 精准匹配黄金上涨行情 [3] - 医疗器械ETF规模近50亿元 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规模均超10亿元 [3] - 今年以来已成立11只ETF产品 涵盖A500、科创综指增强、自由现金流、港股通医疗等领域 [4] 量化投资发展 - 量化业务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科创综指等多个指数 [5] - 将在主动量化方面加大投入 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多种策略方案 [5] - 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显著提升策略效果 在量价机会把握和资金跟踪方面取得不错效果 [6] 投资理念与基础设施 - 指数投资需要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布局 [1] - 资管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需紧跟政策、把握产业升级方向 [2] - 强调指数业务"基建"重要性 在T+0港股产品、跨市场产品、指数增强策略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 [4] - 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 明镜风险管理系统等工具主动管理风险 [6]
永赢基金蔡路平—— 左侧布局静待花开 用“冷门”ETF开辟新战场
证券时报· 2025-09-14 22:36
行业背景 - 指数投资快速发展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1] -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 投资者结构优化[1] - 公募机构加速布局 产品创新频出[1] 公司战略 - 采用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大行业中寻找细分机会[2] - 实施"切蛋糕"策略 聚焦细分领域而非整个行业[2] - 坚持左侧布局策略 提前布局前景好但未被充分挖掘的领域[3] - 资管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 紧跟政策把握产业升级方向[2] 产品布局 - ETF管理规模超190亿元 较年初47亿元增长近3倍[1][3] - 推出多只业内首创产品 包括黄金股ETF 通用航空ETF 卫星ETF 港股医疗ETF[1] - 黄金股ETF两年内规模破百亿元[3] - 医疗器械ETF规模近50亿元[3] - 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规模均超10亿元[3] - 今年已成立11只ETF产品 涵盖宽基+指增+策略+细分行业领域[4] - 申报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多只指数产品[4] - 产品货架覆盖消费 制造 科技 周期 金融 军工等核心板块[4] 业务拓展 - 量化业务以指数增强策略为主 覆盖多个指数[5] - 在主动量化方面加大投入 储备多种策略方案[5] - 量化业务获得硬件资源支持 应用大模型等新技术[6] - 在T+0港股产品 跨市场产品 指数增强策略产品等方面取得突破[4] 风险管理 - 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控地位非常高[6] - 借助明镜风险管理系统等工具主动管理风险[6]
医药医疗再聚焦!创新药高位熄火,金笑非、赵蓓、葛兰怎么说,怎么做?
市值风云· 2025-09-12 10:08
医药板块整体表现 - 医药生物板块年内以涨超40%的绝对优势位列申万行业前茅,但8月创新药指数仅涨2.76%,大幅跑输各大指数且成交量缩量 [3] - 截至8月22日,1039只ETF中年内97.3%的基金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高达20.79%,中位数为18.59% [6] - 医药六大细分题材包括创新药、医药、医疗、生物、疫苗和中药,共计80只ETF,总规模1787亿 [7]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强势,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SZ)和恒生创新药ETF(520500.SH)年内均暴涨超110% [7] - 港股+药、港股+医疗、港股+生物的组合表现紧随其后,涨幅均在85%以上 [7] - 8月以来港股创新药ETF(159567.SZ)基金份额大增150%,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50ETF、创新药ETF南方基金份额也均增长超40% [13] - 生物医药板块的主阵地在港股,不断吸引资金进入,表现出强者恒强 [11] A股创新药及医疗ETF表现 - A股创新药ETF涨幅在35%-60%之间,A股医疗以及医疗器械ETF涨幅不足20%,疫苗ETF涨幅在20%以下,中药ETF涨幅不到7% [9] - 资金高低切挖掘强势题材下的低位补涨机会,A股医疗相关方向被资金选中,医疗器械ETF(562600.SH)和医疗器械ETF基金(159797.SZ)本月基金份额均大增超100% [14] - 医疗器械相关ETF成为医药板块下本月涨幅最好的细分题材,多只ETF以近8%的幅度领涨 [17] - 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95%的权重在医药生物,5.1%的权重在美容护理,前十大重仓股中对迈瑞医疗与联影医疗配置权重较高,合计为23% [18] 中药与疫苗ETF表现 - 中药与疫苗年内涨幅相对落后,中药ETF总计有4只,均跟踪中证中药指数,年内涨幅跟不上节奏,资金申购缺乏热情 [22] - 疫苗类ETF总计有5只,跟踪疫苗生物指数的ETF年内涨幅在27%左右,跟踪疫苗生科指数的ETF涨幅仅在12% [26] - 除疫苗ETF富国(159645.SZ)基金份额年内有小幅增长外,其余4只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28]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 - 主动型权益类基金(混合型及股票型)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0.3%,中位数为17.2% [31] - 医药基金在涨幅榜霸榜,排名前二十中有一半来自医药类,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015052.OF)以82.3%的收益率挤进榜单 [31] - 与港股通创新药ETF(112.2%)比较,合并规模在5亿以上的同类主动型基金能跑赢的凤毛麟角,仅有三只 [33] - 三位基金经理上任时间均不长,长城基金梁福睿与永赢基金单林上任基金经理才1年,中银基金郑宁管理规模已接近60亿 [34] 基金经理操作与观点 - 金笑非止盈高位股,转向低位股,躲过了泽璟制药的回调同时吃到了益方生物的上涨 [38] - 赵蓓坚定看好创新药,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三生制药等龙头赫然在列,且一路增持 [38] - 葛兰除看好创新药,还关注医美、眼科等可选消费领域以及家用医疗设备方向 [43] - 梁福睿三季度将继续聚焦创新药,围绕临床数据读数、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三个角度去持仓和交易 [47] - 郑宁认为三四线创新药标的已阶段性跑赢龙头,变得不便宜,不满足风险收益比要求 [47] - 单林看好创新药的长期逻辑,但认为板块前期积累涨幅,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与波动 [48]
永赢基金蔡路平:从“切蛋糕”到“矩阵思维” 永赢指数业务步入2.0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9-08 00:22
指数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前瞻布局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等首创指数系列产品 实现差异化竞争 [2] - 指数业务从宽基指数产品起步 2020年采用切蛋糕思路挖掘细分行业机会 如从医药板块切分医疗器械行业 [3] - 围绕国家政策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布局 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均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 [3] - 2023年底开始筹划产品布局体系 选择左侧切入策略 虽难度大但避免只追求短期胜率 [3] - 公司整体结构扁平 跨部门协作效率高 指数与主动权益团队良性互补 共同讨论产品布局方向 [4] 产品布局与规模 - 截至今年9月4日 ETF管理规模突破150亿元 [2] - 今年以来指数产品布局显著提速 已成立7只ETF产品 包括永赢中证A500ETF、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永赢国证自由现金流ETF等 [5] - 永赢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已获批 并上报永赢中证红利低波动ETF、永赢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产品 [5] - 产品覆盖T+0港股产品、跨市场及指数增强策略产品 [5] - 未来将在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多个板块加速布局指数产品 完善货架搭建 [4] 基础设施建设 - 未来一两年集中发力完善指数产品线布局 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提供适配投资工具 [5] - 在营销配套、人员配置、投资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2] - 团队储备量化模型提升投资者决策能力 开发黄金与黄金股比价关系、周期波动特征等投教内容与分析工具 [6] - 深度投研作为投资者教育基石 体现投研积累和投资者陪伴的专业投入 [6] 量化投资业务 - 量化业务以指增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科创综指等指数 [6] - 后续进一步发力主动量化 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多种策略 [6] - 公司给予硬件资源大力支持 AI大模型应用成效显著 提升量价机会把握和资金跟踪效果 [6] - 持续迭代策略体系 提高择时胜率和资产配置成效 通过平台化资源整合适配高效策略 [7] - 秉持产品思维 匹配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需求 提供符合其偏好的持有体验 [7]
永赢基金蔡路平:从“切蛋糕”到“矩阵思维”,永赢指数业务步入2.0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23:33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和前瞻布局特色化指数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 ETF管理规模突破150亿元[1] - 公司采用"切蛋糕"思路挖掘细分行业机会 围绕国家战略方向进行产品布局[2][3] - 公司通过扁平化结构和跨部门协作机制支持创新产品落地[4] - 公司将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完善基建并加强投研服务能力[5][6][7] - 公司将在主动量化领域发力 整合多种策略并提升技术应用[8] 业务发展策略 - 指数业务从宽基产品起步 2020年开始布局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指数[3] - 产品布局围绕"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方向 包括通用航空和卫星等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领域[3] - 2023年底已开始筹划产品布局体系 选择左侧切入方式[3] - 2024年显著提速ETF布局 已成立7只ETF产品并有多只产品上报或获批[5] - 产品覆盖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多板块[5] 产品创新与布局 - 布局多个"首创"指数系列产品 包括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1] - 2024年新成立产品包括永赢中证A500ETF、永赢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ETF、永赢国证自由现金流ETF等[5] - 已获批永赢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5] - 上报永赢中证红利低波动ETF、永赢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产品[5] 组织与运营优势 - 公司结构扁平 跨部门协作效率高 指数与主动权益团队形成良性互补[4] - 团队年轻且具前瞻性 公司文化鼓励创新布局[4] - 左侧布局采用类一级市场投资模式 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提高成功率[5] 技术发展与投研服务 - 团队储备量化模型帮助提升投资者决策能力 开发黄金与黄金股比价关系等分析工具[7] - 量化业务以指增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等指数[8] - 已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多种策略 AI大模型应用成效显著[8] - 持续迭代策略体系 提高择时胜率和资产配置成效[8] 未来规划 - 继续做好指数业务基建工作 完善产品线布局[1][6] - 在营销配套、人员配置、投资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力[1][7] - 未来一两年集中发力完善指数产品线布局[6] - 在主动量化领域进一步发力 通过平台化整合适配高效策略[8]
永赢基金蔡路平: 从“切蛋糕”到“矩阵思维” 永赢指数业务步入2.0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22:30
公司指数业务发展现状 - 永赢基金ETF管理规模截至2023年9月4日突破150亿元 [1] - 公司通过创新研发布局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等首创指数系列产品 [1] - 指数业务最早从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宽基指数产品起步 [2] 产品布局策略 - 采用"切蛋糕"思路在成熟领域挖掘潜力细分方向 例如2020年从医药板块切分医疗器械细分行业 [2] - 围绕国家政策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方向进行布局 如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对应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战略方向 [2] - 2023年底开始筹划产品布局体系 选择左侧切入方式以应对行业竞争 [2] 组织架构与文化支撑 - 公司结构扁平化 跨部门协作效率高 指数团队与主动权益团队形成良性互补 [3] - 团队整体年轻化 充满想象力和前瞻性 公司文化鼓励持续挖掘新布局机会 [3] 产品矩阵拓展计划 - 在消费、制造、科技、周期、金融、军工等多个板块加速布局指数产品 [3] - 2023年成立7只ETF产品包括中证A500ETF、港股通医疗主题ETF、自由现金流ETF等 [4] - 已获批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 上报红利低波动ETF、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产品 [4] 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基建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提供适配投资工具 [4][5] - 未来一两年集中发力完善指数产品线布局 [5] - 在营销配套、人员配备、投资者服务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5] 投资者服务创新 - 储备量化模型提升投资者决策能力 开发黄金与黄金股比价关系、周期波动特征等分析工具 [5] - 深度投研作为投资者教育基石 体现投研积累和投资者陪伴专业投入 [5] 量化业务发展 - 量化业务以指增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等指数 [5] - 将在主动量化领域发力 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多种策略 [5] - 公司给予硬件资源大力支持 AI大模型应用成效显著 提升量价机会把握和资金跟踪能力 [5] 策略体系优化 - 持续迭代策略体系 提高择时胜率和资产配置成效 [6] - 通过平台化资源整合在不同领域适配更高效策略 [6] - 秉持产品思维 为投资者提供符合风险收益偏好的持有体验 [6]
从“切蛋糕”到“矩阵思维”永赢指数业务步入2.0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20:52
公司指数业务发展策略 - 指数投资业务通过创新研发布局医疗器械ETF、黄金股ETF、通用航空ETF、卫星ETF、港股医疗ETF等首创产品 实现差异化竞争 [1] - ETF管理规模突破150亿元 截至2024年9月4日 [1] - 采用"切蛋糕"商业模式 从成熟领域挖掘细分方向 如2020年从医药板块切分医疗器械行业 [1] 产品布局方法论 - 围绕国家政策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布局 如通用航空ETF和卫星ETF对应政府工作报告战略方向 [2] - 2023年底开始筹划产品体系 选择左侧切入策略 虽难度大但避免短期竞争 [2] - 扁平化公司结构促进跨部门高效协作 指数与主动权益团队良性互补 共同讨论产品形式 [2] 产品矩阵拓展计划 - 2024年成立7只ETF产品 包括中证A500ETF、港股通医疗主题ETF、自由现金流ETF等 [3] - 已获批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 上报红利低波动ETF、科创创业人工智能ETF等产品 [3] - 覆盖T+0港股产品、跨市场及指数增强策略产品 未来1-2年集中完善产品线布局 [3] 配套体系建设 - 在营销配套、人员配置、投资服务多维度协同发展 [4] - 开发量化模型辅助投资决策 围绕黄金与黄金股比价关系、周期特征等提供投教工具 [4] - 深度投研支撑投资者教育 体现投研积累和投资者陪伴投入 [4] 量化业务发展 - 当前以指增策略为主 覆盖中证A500、中证500、中证A50、科创100等指数 [4] - 将发力主动量化策略 储备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机器学习等策略 [5] - 硬件资源支持AI大模型应用 提升量价机会把握和资金跟踪效果 [5] 策略体系优化 - 持续迭代策略监控、业绩跟踪、执行优化模块 提高择时胜率和资产配置成效 [5] - 通过平台化资源整合 在不同领域适配高效策略 [5] - 秉持产品思维 匹配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以赢得认可 [5]
资管一线 | 永赢基金蔡路平:在指数领域深耕差异化,以左侧布局拥抱新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9-04 06:30
核心观点 - 指数基金成为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 行业竞争加剧 公司通过宽基打底和创新突围双轨布局实现破局 贴合政策导向推出通用航空 卫星 港股医疗 科创增强等ETF 在左侧布局中探索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1] - 公司指数业务起步较晚 初期采取防御性战略 2019年推出跟踪沪深300 创业板等核心宽基指数产品 2020年战略转折 主动拓展差异化空间 通过修订优化医疗设备指数推出医疗器械ETF 避开同质化竞争 [2] -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标的数量不多但不可或缺 具有独特投资价值 政策支持与需求释放使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为细分行业创新布局奠定方法论基础 [3] - 指数产品布局存在不确定性 类似一级市场投资 需战略明确和战术选择 公司主动拥抱左侧机会 紧跟政策导向 2024年1月推出全市场首支通用航空ETF 3月推出首支卫星ETF 聚焦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4] - 2023年布局黄金股ETF 弥补国内空白 截至2025年9月3日 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68% 指数投资需投入大量投研精力 风险控制为核心 主动把握市场方向与热点 提供资产配置和择时专业观点 做好投资者陪伴 [5] - 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是完善产品矩阵 从三个维度发力 宽基产品精细化运作 捕捉新股申购和贴水机会增厚收益 拥抱Smart Beta长期机会 适应配置型市场需求 风格轮动周期长且稳定 新质生产力领域采取先做智选基金再做指数的两步走策略 [6] - 持续补充产品货架 提前储备 快速布局宽基指数和细分行业 主题 策略特色产品 形成可观规模 增强产品矩阵竞争力 [7] 业务发展历程 - 指数业务起步较晚 初期采取防御性战略 先搭建基础框架 在市场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2] - 2019年推出跟踪沪深300 创业板等核心宽基指数产品 覆盖沪市 深市及跨市场标的 [2] - 2020年战略转折 主动拓展差异化空间 修订优化医疗设备指数 推出医疗器械ETF 避免同质化竞争 [2] - 2023年布局黄金股ETF 弥补国内空白 为投资者提供黄金领域投资新工具 [5] - 2024年1月推出全市场首支通用航空ETF 3月推出首支卫星ETF 聚焦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 [4] 产品布局策略 - 宽基打底加创新突围双轨布局 宽基产品包括沪深300 创业板等核心指数 [1][2] - 创新产品包括医疗器械ETF 通用航空ETF 卫星ETF 港股医疗ETF 科创增强ETF等 [1][2][4] - 紧跟政策导向 布局国家战略明确的新领域 如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4] - 针对新质生产力领域标的少 市值小问题 采取先做智选基金再做指数的两步走策略 [6] 产品表现 - 黄金股ETF具有金价放大器特点 截至2025年9月3日 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68% [5] - 医疗器械ETF获得市场认可 为细分行业创新布局奠定方法论基础 [3] 投研理念 - 指数投资需投入大量投研精力 风险控制为核心 [5] - 研究层面主动把握市场方向与热点 在资产配置 择时上给出专业观点 做好投资者陪伴 [5] - 宽基产品精细化运作 从细节找收益 如新股申购和捕捉贴水机会增厚产品收益 [6] - 拥抱Smart Beta长期机会 适应配置型市场需求 风格轮动周期长且稳定 [6] 未来规划 - 完善产品矩阵 为投资者提供适配的产品工具或组合方案 [6] - 三个发力维度 宽基产品精细化运作 拥抱Smart Beta长期机会 新质生产力领域两步走策略 [6] - 持续补充产品货架 提前储备 快速布局宽基指数和细分行业 主题 策略特色产品 [7]
ETF开盘:机械ETF涨3.83% 标普油气ETF跌2.34%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03:53
ETF市场表现 - 机械ETF上涨3.83% [1] - 医疗器械ETF上涨3.38% [1] - 中证A50ETF博时上涨2.78% [1] 能源类ETF表现 - 标普油气ETF(159518)下跌2.34% [1] - 标普油气ETF(513350)下跌2.24% [1] 创业板相关ETF表现 - 创50ETF富国下跌1.7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