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瘦脸针
icon
搜索文档
生活观察丨准大学生专属“变美福利”?美丽背后有风险!
新华网· 2025-08-12 06:36
行业趋势 - 高考结束后医美机构针对高中毕业生推出专属变美套餐 包括考驾照去旅行做医美在内的暑期生活三件套受追捧[1] - 暑期学生患者数量增长30% 门诊量增加三成左右 增量以高中毕业生为主[2][4] - 医生手术量显著上升 部分医生单日需完成6-7台整形美容手术[4] 热门项目 - 常规项目包括去痣和祛痘治疗[5] - 手术治疗腋臭 双眼皮手术 瘦脸针和玻尿酸注射成为高中毕业生热门选择[5] - 光子嫩肤 点阵激光 激光点痣等项目提供6-8折优惠 活动持续至8月31日[6] 消费动机 - 家长将医美项目作为高考奖励 希望通过外貌优势提升大学社交及求职竞争力[6] - 存在解决心理压力的需求 如腋臭手术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7] 风险案例 - 无资质机构违规操作导致患者雀斑未去除并出现大面积返黑 引发心理问题[7][8] - 微整形存在短期并发症包括皮肤红斑 结痂 烧灼感和局部肿胀 可能遗留长期色素沉着 瘢痕 荨麻疹和接触性皮炎[12] 专家观点 - 除非存在明显外貌缺陷 否则对未成年人一般采取劝退态度[9] - 割开式双眼皮和隆鼻等创伤性手术不建议18岁以下青少年进行[11] - 未成年人生理状态未发育成熟 审美观易受外界影响 不建议接受医美手术[14] 行业监管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非法行医和无资质黑医美机构频现[15] - 需严厉打击无资质机构 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行业有序发展[15]
这份避坑指南请收好(健康驿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22:52
医美行业暑期需求特征 - 暑期医美市场迎来就诊高峰 年轻求美者占比显著提升 包括高中毕业生 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2] - 准大学生偏好恢复期短 风险较低的医美项目 手术类以双眼皮为主 注射类以瘦脸针和玻尿酸为主 光电类以色素痣切除或激光治疗为主[2] - 家长主动陪同求美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担忧非正规机构风险 部分家长提前预约高考后诊疗[5] 医美行业定义与分类 - 医疗美容本质是医疗行为 需由医疗机构提供 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大类[2] - 手术类医美包括双眼皮 隆鼻 吸脂 面部轮廓整形等[2] - 非手术类医美包括激光治疗 注射美容 线雕技术等 俗称"微整形"[2] 消费者态度与行业争议 - 部分求美者出于提升自信 改善外貌的目的选择医美 如内双学生通过双眼皮手术使眼睛更有神[4] - 部分消费者对医美风险持谨慎态度 担忧失败案例和身体伤害[4] - 专家明确不建议未成年人接受医美手术 因生理未成熟 审美观易变 易受外界影响[4] 微整形风险与禁忌 - 微整形并非无风险 光电类项目可能出现短期红斑 结痂或长期色素沉着 瘢痕等并发症[6] - 注射类项目可能出现注射部位不平整 结节 罕见严重并发症包括血管栓塞导致皮肤坏死 失明甚至脑梗[6] - 微整形存在明确禁忌人群 包括易过敏体质 疤痕体质和严重脏器疾病患者[8][9] 医美安全规范与行业建议 - 求美需重视安全健康 选择正规机构 正规产品和器械以降低风险[7] - 注射类项目需详细询问病史 特别是过敏史 对过敏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或血糖控制不佳者需格外慎重[9] - 光电类项目需借助皮肤镜或皮肤CT进行精准评估 避免盲目治疗导致色斑加重[10] 双眼皮手术市场与技术要求 - 双眼皮手术需满足生理成熟(通常≥18岁)和心理审美稳定的条件 感染期 过敏期或心理状态不佳者不适合手术[12] - 手术方法分为全切法 微创三点法和埋线法 全切法适合眼皮厚或皮肤松弛者 微创和埋线法适合眼皮薄且皮肤紧致者[12] - 消费者存在盲目追求明星同款双眼皮的现象 但普通人面部条件受限 无法简单复制 需建立理性审美观[13]
年轻人异地求美 搅动“医美+旅游”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3:05
医美+旅游市场趋势 - 高考后暑期成为医美行业高峰期,年轻学子将医美与旅行结合,形成"医美+旅游"新兴蓝海[1][4]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整形美容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台[5] - 北京医美机构暑期业务量增长30%,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手术最受欢迎,连续几年递增[5] 消费群体特征 - 增量主要来自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呈现"二三线向一线流动"趋势:成都眼鼻整形、上海皮肤管理、延吉韩式医美吸引周边地区学生[6] - 韩国、日本成为出境医美首选,清华大学报告显示海外医疗项目中医美占比达15.4%[7][8] - 小红书"暑期变美逆袭"话题讨论量超1亿,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持续攀升,社交媒体推动生活方式传播[9] 区域市场发展 - 韩国提供C-3-3医疗签证(最长3个月)、中文翻译、接送机及术后度假民宿等全链条服务[11] - 成都2017年提出打造国际"医美之都",政策目标2025年医美产业营收达1000亿元[11] - 都江堰计划开发"医美+康养旅游"线路,河北北戴河新区引入韩国抗衰医美中心[12] 消费行为分析 - 学生群体精算投入产出比:韩国热玛吉价格仅6000元(国内1.5万元),差价覆盖机票住宿[7] - "韩国医美特种兵"现象:48小时首尔行程兼顾热玛吉与旅游打卡[7] - 韩国地陪60%客户为学生,时薪120-150元,部分机构存在低价翻译与回扣问题[13]
这个夏天,年轻人异地求美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8:05
医美+旅游市场趋势 - 高考后暑期医美需求激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 整形美容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多台 [5] - 北京地区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手术暑期业务量增长30% 连续几年呈递增趋势 [7] - 海外医美项目中 医美占比高达15.4% 韩国成为最热门目的地 [9] - 2024年31%中高收入人群计划出境医美 按2800万求美者计算超900万人有跨境需求 [10] 消费群体特征 - 增量客户以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为主 形成二三线向一线城市流动趋势 [8] - 年轻群体精算投入产出比 例如韩国热玛吉价格仅为国内40% 差价可覆盖机票住宿 [9] - 社交媒体助推热潮 小红书相关话题讨论量超1亿 抖音播放量持续攀升 [11] 区域市场发展 韩国市场 - 提供C-3-3医疗签证(最长3个月) 配套中文翻译、接送机及术后度假服务 [15] - 2023年接待外国医疗游客117万人次创纪录 中国患者占比22.3%达26万人次 [15] - 皮肤科和整形外科治疗占比68% 地陪服务时薪达120-150元人民币 [15][19] 成都市场 - 提出2025年医美产业目标营收1000亿元 出台专项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 [16] - 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医美+康养旅游"线路 计划打造特色医美品牌集群 [16] - 河北北戴河新区引入韩国抗衰医美中心 探索"旅游+医美"创新业态 [16] 行业服务模式 - 韩国机构设计"变美+旅行"行程 如术后安排网红店打卡等轻活动 [15] - 成都推动从单一美容向"精神疗愈"转型 结合生态资源开发康养医美 [16] - 部分机构存在"美容贷"诱导和黑诊所陷阱 跨国服务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19]
这个夏天,年轻人异地求美搅动“医美+旅游”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1:32
医美行业暑期需求激增 - 高考后医美机构业务量显著增长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到30% 整形美容中心7月和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多台[3] - 北京多家机构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热门项目业务量比平时增加30% 且连续几年呈递增趋势[3] - 增量客户主要来自高三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 呈现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流动趋势[4] 医美旅游融合发展趋势 - 海外医美项目中医美占比达15.4% 2024年求美者出海比例大幅上升 其中韩国最受欢迎[5] - 2024年31%中高收入人群计划出境医美 按中国求美者数量2800万计算 超过900万人有出境医美计划[5] - 社交媒体推动热潮 小红书相关话题讨论量超1亿 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持续攀升[6] 重点地区发展状况 - 韩国去年接待外国医疗游客约11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患者约26万人次占比22.3%[8] - 韩国提供C-3-3医疗签证可停留3个月 大型连锁机构配备中文翻译和接送机服务[8] - 成都提出打造国际"医美之都" 2025年医美产业目标营收1000亿元 计划开发医美+康养旅游线路[9] 价格差异与服务模式 - 国内热玛吉均价1.5万元 韩国江南区仅6000多元 价差可覆盖机票和住宿费用[5] - 韩国地陪时薪120-150元人民币 部分留学生地陪价格折半但专业服务能力不足[10] - 河北北戴河新区依托政策优势引入韩国抗衰医美中心 探索旅游+医美创新业态[9] 行业风险与监管挑战 - 存在非法中介收取回扣行为 韩国警方2022年曾拘捕多名违反医疗法的中国籍非法中介[11] - 部分学生因追求低价陷入黑诊所陷阱 术后感染和急救事件时有发生[10] - 语言沟通不畅导致消费者在跨国医美中面临医生资质核验和针剂质量判断等困难[10]
准大学生专属“变美福利”?美丽背后有风险!
新华网· 2025-07-18 11:59
医美行业暑期学生消费热潮 - 高考后医美机构推出"准大学生专属变美套餐",包括祛痘、双眼皮手术、瘦脸针等项目,形成"考驾照、去旅行、做医美"的暑期三件套现象[1]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数据显示暑期学生患者增长30%,医生单日整形手术量达6-7台[2][3] - 热门项目集中于非手术类:激光祛斑(返黑风险案例)、玻尿酸注射、腋臭手术等[4][8] 医疗机构营销策略 - 公立与民营机构均推出毕业季促销:安徽某医院凭准考证可享光子嫩肤等项目6-8折优惠,活动持续至8月31日[5] - 社交平台助推"医美作为高考奖励"概念,有家长将瘦脸针视为提升子女社交求职优势的投资[5] - 宣传话术强调"青春无暇""变美趁早",部分机构存在夸大效果问题[12] 行业风险与专家建议 - 未成年人医美存在双重风险:非法机构导致并发症(如激光祛斑后大面积返黑)、审美未定型导致的决策偏差[6][8][11] - 临床专家明确反对未成年人接受创伤性项目:割双眼皮、隆鼻等需18岁以上,微整形同样存在色素沉着、瘢痕等长期风险[9][11] - 行业监管亟待加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指出需打击无资质"黑医美",目前非法行医机构在竞争加剧环境下频现[13] 消费者认知误区 - 青少年普遍低估非手术项目风险,误认为"轻医美"绝对安全[11] - 家长决策受外貌焦虑驱动,部分案例显示术后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更难修复[6][8] - 专家呼吁建立正确审美观,建议选择正规机构并充分评估个体适应性[12][13]
继外卖、酒旅之后,京东上线医美诊所,展开全域引流大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7-16 23:58
京东健康线下医美诊所开业 - 京东健康旗下首个线下医美自营诊所"京东医美(亦庄店)"在北京亦庄开业 接入京东医美频道 [1] - 该诊所提供安全有效、价格透明、不推销的轻医美服务 工作日营业时间延长至22点以吸引上班族 [1] - 京东健康体检中心(亦庄店)拥有门诊部医疗机构资质 除体检外还开设内外科、口腔科、中医科等特色门诊 [3] 医美服务内容与定价 - 目前提供美白嫩肤、水光美塑、光电抗衰及除皱瘦脸服务 包括瘦脸针、水光针、激光脱毛等项目 [4] - 价格优惠包括满200减20、满400减40、满1000减100、满6800减680等额度 [4] 京东集团战略布局 - 今年以来京东先后进军外卖、酒旅、医美赛道 直接对标美团核心业务 [4] -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强调供应链为核心 未来将拓展美容、医美、医院等业态的供应链服务 [4] 医美行业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 美团数据显示新开医美机构同比增长38.5%至近3000家 [4] - 73%消费者以线上为主要购买渠道 无创抗衰、水光补水等线上交易年增速超110% [4] - 84%医美需求集中在维养与抗衰类项目 除京东美团外 淘宝抖音等平台也涉足医美团购 [4]
京东入局,互联网巨头扎堆!医美成“高考奖励”?
搜狐财经· 2025-07-16 04:44
中国医美市场概况 - 2021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2179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大关 [1] 互联网巨头布局 - 阿里通过天猫国际引入国际医美设备品牌 支付宝推出"医美分期+效果保险"组合产品 口碑"安心美"联盟复购率提升至65% [2] - 美团2024年医美类目GMV突破380亿元 新一线城市贡献率47% 测试AI智能推荐系统通过18个维度定制方案 [2] - 抖音医美科普专区日均播放量2.3亿次 巨量引擎营销方案使机构获客成本降至行业平均60% [2] - 拼多多"百亿补贴"使热玛吉等项目价格降低40% "拼团美疗"模式单月参与人次突破80万 [2] 京东战略部署 - 京东健康首个线下自营医美诊所在北京亦庄开业 覆盖美白嫩肤/水光美塑/除皱瘦脸/光电抗衰四大轻医美项目 [3] - 第二家自营诊所"国贸店"计划2024年9-10月开业 未来将通过供应链整合扩张业务 [3] - 医美战略分三阶段:2021-2023年搭建平台引入2000家机构 2023-2024年整合供应链覆盖超万个SKU 2025年通过投资悦美医疗实现线下落地 [3][4] - 悦美医疗全国28家直营机构年服务超50万人次 京东计划助其升级数字化系统 [4] 暑期医美消费特征 - 高考后出现医美热潮 浙江医院整形号3秒抢空 医生单日完成七八台微整形手术 [5][6] - 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 整形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百余台 [6] - 热门项目包括双眼皮手术/瘦脸针/玻尿酸注射 其中瘦脸针近三年最受高中生追捧 [6] - 部分家长支持"医美作为高考奖励" 认为外貌优势有助于社交求职 [7]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正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互联网企业尝试结合数字化效率与医美服务深度 [4] - 专家指出未成年人审美观未成熟 需警惕盲目医美导致的心理创伤 功能性矫正应选择正规机构 [8][9]
暑期青少年扎堆整容 专家:未成年人整容风险极大
央视网· 2025-07-15 22:42
医美行业暑期热潮 - 暑期医美整形机构迎来整容热潮 低龄化趋势明显 准高中生加入整容行列 最小咨询者仅11岁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近期整形手术预约量翻倍增长 家长带刚考完试的孩子咨询整容项目 [2] 未成年人整容市场乱象 - 部分不正规医美机构以"早做早变美"为噱头吸引未成年人 甚至协助伪造年龄逃避家长监护 [4] - 未成年人咨询项目多样化 包括割双眼皮、隆鼻等创伤性手术及瘦脸针、脂肪填充等微创项目 [1][8] 未成年人整容风险 - 未成年人面部骨骼未发育完全 整形可能导致软组织发育异常 引发面部比例失调 [6] - 注射类项目(如瘦脸针)可能干扰骨骼正常发育 导致颞肌代偿性肥大等问题 [10] - 射频类项目(热玛吉/超声炮)会使年轻皮肤失去弹性 水光针对青少年存在不必要风险 [11] 医疗建议与适应症 - 创伤性整形手术(双眼皮/隆鼻)不建议18岁以下人群实施 [8] - 影响生理功能的面部缺陷(倒睫/唇腭裂/小耳畸形)需在童年期干预 6岁儿童耳廓已达成人80% 肋软骨移植可同步生长 [12][13]
医美成为“高考奖励”,有医生一天做七八台手术!“瘦脸针”受学生追捧,这些风险要注意→
新浪财经· 2025-07-06 00:14
医美行业高考后热潮 - 高考后医美需求激增,浙江部分医院整形美容科号源3秒抢空,医生单日微整形手术量达7-8台[3]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整形中心暑期月均手术量增加100+台[3] - 全国医院暑期整形科业务量普遍增长30%,且呈逐年递增趋势,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增量群体[3] 热门医美项目分析 - 双眼皮手术、去痣、腋臭治疗为高中毕业生常规需求项目[3] - 瘦脸针(肉毒素注射)成为近三年最热门项目,主要用于改善脸型不对称问题[3] - 玻尿酸注射项目同样受到高中毕业生追捧[3] 医美消费行为特征 - 医美被部分家长视为"高考奖励",认为外貌优势有助于社交求职[5] - 社交平台出现"高中毕业生微整形"话题讨论,形成群体效应[5] - 存在家长主动催促子女进行微整形的现象[5] 医美技术分类与风险 - 手术类医美包括双眼皮/隆鼻/吸脂等,非手术类包含光电疗法/注射/线雕[14] - 光电治疗可能导致红斑/结痂/色素沉着等并发症[14] - 注射填充存在血管栓塞风险,严重可致失明或脑梗[14] - 线技术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皮肤不对称等问题[14] 未成年人医美特殊性 - 未成年人面部发育未成熟,审美观尚未定型[9] - 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手术失败易造成心理创伤[10] - 专家建议仅对影响视力的功能性缺陷(如倒睫)进行必要矫正[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