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手术

搜索文档
医美“免费打卡”“私下服务”藏风险 法官提醒:爱美者谨防“美丽陷阱”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07:28
开学季来临,一些医美机构打出"凭学生证做双眼皮享八折""大学生隆鼻按高考成绩1分抵1元"等广告, 招揽青少年。值得警惕的是,当下医美行业存在不少乱象,消费陷阱与违规操作频现,"免费承诺""私 下服务"等套路屡见不鲜。 2023年4月,在北京工作的陆露(化名)被一家美容机构的促销活动吸引:如果能成为其品牌形象代言 人,完成36次美容打卡,13780元"诚意金"则全额退还。抱着对"免费美容"的期待,陆露与该机构签订 协议并付了款,没想到,为了这个"优惠"活动竟打了一场耗时近一年的官司。 "刚开始预约很顺利,前3个月完成了12次服务。但从2023年8月开始,机构突然变了脸。"陆露说,她先 后近20次通过微信预约服务,却屡被工作人员以"美容师请假""仪器检修""预约已满"等理由拒绝。有时 好不容易预约成功,到店后又被临时告知"无法提供服务",只能改期。 直到2024年4月协议到期,陆露的打卡次数停留在35次,差1次未能完成约定。当陆露要求退还"诚意 金"时,美容机构以"未达标"为由拒绝退款。 庭审中,李医生辩称自己使用的是"正规二类医疗器械",不存在过错;美容诊所则表示,此次服务发生 在李医生家中,药品非诊所提供,与 ...
年轻人异地求美 搅动“医美+旅游”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3:05
医美+旅游市场趋势 - 高考后暑期成为医美行业高峰期,年轻学子将医美与旅行结合,形成"医美+旅游"新兴蓝海[1][4]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整形美容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台[5] - 北京医美机构暑期业务量增长30%,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手术最受欢迎,连续几年递增[5] 消费群体特征 - 增量主要来自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呈现"二三线向一线流动"趋势:成都眼鼻整形、上海皮肤管理、延吉韩式医美吸引周边地区学生[6] - 韩国、日本成为出境医美首选,清华大学报告显示海外医疗项目中医美占比达15.4%[7][8] - 小红书"暑期变美逆袭"话题讨论量超1亿,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持续攀升,社交媒体推动生活方式传播[9] 区域市场发展 - 韩国提供C-3-3医疗签证(最长3个月)、中文翻译、接送机及术后度假民宿等全链条服务[11] - 成都2017年提出打造国际"医美之都",政策目标2025年医美产业营收达1000亿元[11] - 都江堰计划开发"医美+康养旅游"线路,河北北戴河新区引入韩国抗衰医美中心[12] 消费行为分析 - 学生群体精算投入产出比:韩国热玛吉价格仅6000元(国内1.5万元),差价覆盖机票住宿[7] - "韩国医美特种兵"现象:48小时首尔行程兼顾热玛吉与旅游打卡[7] - 韩国地陪60%客户为学生,时薪120-150元,部分机构存在低价翻译与回扣问题[13]
这个夏天,年轻人异地求美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8:05
医美+旅游市场趋势 - 高考后暑期医美需求激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 整形美容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多台 [5] - 北京地区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手术暑期业务量增长30% 连续几年呈递增趋势 [7] - 海外医美项目中 医美占比高达15.4% 韩国成为最热门目的地 [9] - 2024年31%中高收入人群计划出境医美 按2800万求美者计算超900万人有跨境需求 [10] 消费群体特征 - 增量客户以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为主 形成二三线向一线城市流动趋势 [8] - 年轻群体精算投入产出比 例如韩国热玛吉价格仅为国内40% 差价可覆盖机票住宿 [9] - 社交媒体助推热潮 小红书相关话题讨论量超1亿 抖音播放量持续攀升 [11] 区域市场发展 韩国市场 - 提供C-3-3医疗签证(最长3个月) 配套中文翻译、接送机及术后度假服务 [15] - 2023年接待外国医疗游客117万人次创纪录 中国患者占比22.3%达26万人次 [15] - 皮肤科和整形外科治疗占比68% 地陪服务时薪达120-150元人民币 [15][19] 成都市场 - 提出2025年医美产业目标营收1000亿元 出台专项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 [16] - 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医美+康养旅游"线路 计划打造特色医美品牌集群 [16] - 河北北戴河新区引入韩国抗衰医美中心 探索"旅游+医美"创新业态 [16] 行业服务模式 - 韩国机构设计"变美+旅行"行程 如术后安排网红店打卡等轻活动 [15] - 成都推动从单一美容向"精神疗愈"转型 结合生态资源开发康养医美 [16] - 部分机构存在"美容贷"诱导和黑诊所陷阱 跨国服务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19]
这个夏天,年轻人异地求美搅动“医美+旅游”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1:32
医美行业暑期需求激增 - 高考后医美机构业务量显著增长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到30% 整形美容中心7月和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多台[3] - 北京多家机构双眼皮、隆鼻、瘦脸针等热门项目业务量比平时增加30% 且连续几年呈递增趋势[3] - 增量客户主要来自高三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 呈现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流动趋势[4] 医美旅游融合发展趋势 - 海外医美项目中医美占比达15.4% 2024年求美者出海比例大幅上升 其中韩国最受欢迎[5] - 2024年31%中高收入人群计划出境医美 按中国求美者数量2800万计算 超过900万人有出境医美计划[5] - 社交媒体推动热潮 小红书相关话题讨论量超1亿 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持续攀升[6] 重点地区发展状况 - 韩国去年接待外国医疗游客约11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患者约26万人次占比22.3%[8] - 韩国提供C-3-3医疗签证可停留3个月 大型连锁机构配备中文翻译和接送机服务[8] - 成都提出打造国际"医美之都" 2025年医美产业目标营收1000亿元 计划开发医美+康养旅游线路[9] 价格差异与服务模式 - 国内热玛吉均价1.5万元 韩国江南区仅6000多元 价差可覆盖机票和住宿费用[5] - 韩国地陪时薪120-150元人民币 部分留学生地陪价格折半但专业服务能力不足[10] - 河北北戴河新区依托政策优势引入韩国抗衰医美中心 探索旅游+医美创新业态[9] 行业风险与监管挑战 - 存在非法中介收取回扣行为 韩国警方2022年曾拘捕多名违反医疗法的中国籍非法中介[11] - 部分学生因追求低价陷入黑诊所陷阱 术后感染和急救事件时有发生[10] - 语言沟通不畅导致消费者在跨国医美中面临医生资质核验和针剂质量判断等困难[10]
青少年暑期扎堆整容,“容貌焦虑”背后藏着哪些心理问题
新京报· 2025-07-25 04:31
青少年医美整形现象 - 暑期青少年扎堆整容 准大学生和准高中生成为主要群体 呈现低龄化趋势[1][3] - 2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达11.12% 最小求美者仅11岁[3][6] - 双眼皮和隆鼻是最热门项目 部分青少年甚至考虑颌骨整形等高风险手术[2][4] 行业规范与政策 - 我国规定未满18周岁不得实施非必要医美项目 必要手术需监护人签字并由正规医院评估[5]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从业规范 明确禁止引导未成年人接受医美服务[6] - 正规医院医生普遍不建议未成年人整容 因面部仍在发育阶段[4][7] 医美行业现状 - 社交平台存在大量整形前后对比内容 放大正常面容的"缺陷"[3] - 部分私立整形医院接收未成年人客户 存在家长陪同现象[3] - 行业存在夸大宣传问题 从业人员不得作出安全性断言或保证[6] 技术层面考量 - 未成年人皮下胶原代谢处于正向生长阶段 过早干预可能导致后期问题[6] - 不可吸收材料长期可能出现增生 肉芽和移位等问题[7] - 鼻整形需等待软骨发育完全 双眼皮手术原则上禁止未成年人实施[7] 心理因素分析 - 容貌焦虑常源于同伴比较和社交压力 部分青少年通过外形寻求认同[8][9] - 存在"体象障碍"案例 对微小缺陷过度关注[10] - 部分案例显示整容需求背后存在亲子关系问题[9][10]
中国整形美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3-24 06:29
行业定义 - 整形美容是通过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医学手段修复和重塑人体外貌特征以提升美学表现的医学分支 [1] - 行业分为医疗美容(创伤性或侵入性治疗)和生活美容(非侵入性保养服务)两大类 [1] 行业分类 - 面部整形包括双眼皮、隆鼻、祛眼袋、丰唇等改善面部轮廓和五官形态的手术 [2] - 身体整形包括吸脂、丰胸、瘦身等改善身体曲线和比例的手术 [2] - 皮肤整形包括激光美容、光子嫩肤、微针美颜等改善皮肤质地的非手术项目 [2] - 私密整形和手部整形分别针对私密部位功能改善和手部形态美化 [2] 发展历程 - 现代整形医学起源于19世纪末 1896年德国医生完成首例鼻部重建手术 [4] - 20世纪50年代美容外科兴起 1962年美国实施首例硅胶隆胸手术 [4] - 21世纪亚洲市场快速发展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于行业 [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医疗设备、药品和材料供应商(如植入物、假体、激光设备) [6] - 下游应用于医疗美容机构、化妆品及保健品等行业 [6] 市场规模 - 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217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4% [8]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108亿元人民币 2024-2025年复合增长率17.2% [8] 细分领域表现 - 2021年非手术类医美市场规模752亿元人民币 [9] - 预计2025年非手术类市场规模将突破2279亿元人民币 复合增长率31.9% [9] - 2022年70%消费者选择非手术项目 30%选择手术项目 [10] - 光电类项目因无创抗衰特性市场份额略高于注射类项目 [10] 政策环境 - 2015年出台指导意见强调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 [11] - 2017年加强行业管理意见提出提高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措施 [12] - 2018年促进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强化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障 [13] 行业挑战 - 机构资质认证不全 存在无证行医和超范围执业现象 [13] -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术后纠纷频发 [13] - 行业标准执行不力 非法产品和器械流通增加风险 [13] 发展前景 - 个性化需求增长推动市场多层次发展 [15] - 数字化三维模拟和微创技术提升安全性与精确度 [15] - 国际技术交流与本土经验输出促进行业水平提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