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
icon
搜索文档
A股申购 | 瑞立科密(001285.SZ)开启申购 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占率第一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22:5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专业从事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技术服务[1]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制动控制系统(EBS)、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CAS)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的企业[1] - 核心产品涵盖气压制动/液压制动、电控制动/线控制动等主流技术路线 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摩托车的制动安全等领域[1] - 主营产品已覆盖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上汽红岩、陕汽集团、金龙客车、中通客车、中集车辆、奇瑞、吉利、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等国内主流龙头整车企业 并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2] - 2014年至2023年 公司气压电控制动产品包含的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位[2] - 2021年至2023年 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均排名行业第一位[2]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ABS、ESC、EBS产品在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4.00%、23.72%和27.92% 稳居行业领先地位[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3.26亿元、17.6亿元、19.77亿元人民币[3]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1.05亿元、2.39亿元、2.75亿元人民币[3] - 2024年度资产总额283,793.49万元 较2023年度的262,347.22万元有所增长[4]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69,951.96万元 较2023年度的143,040.14万元增长[4]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从2022年度的50.37%下降至2024年度的37.98%[4] - 2024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99元 较2023年度的1.75元增长[4] - 2024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20% 2023年度为17.98%[4] -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166.32万元 较2023年度的21,310.90万元大幅改善[4] 发行与募投项目 - 公司于9月19日开启申购 发行价格为42.28元/股 申购上限为1.60万股 市盈率29.64倍[1] -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 将投资于四个项目 总投资额152,161.58万元[3] - 募投项目包括: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投资88,077.86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30,805.10万元)、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8,278.62万元)、补充流动资金(25,000.00万元)[3] 行业数据 - 最近三年我国商用车销量分别为330.05万辆、403.10万辆和387.30万辆[2]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商用车ABS、ESC、EBS产品合计境内销售分别约79.21万套、95.60万套和108.13万套[2] - 2024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6% 2023年度为5.50% 2022年度为7.07%[4]
瑞立科密冲刺上市: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钛媒体APP· 2025-09-17 10:1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企业 品牌"科密"已跻身行业一线品牌行列 [2] - 公司具备ABS ESC EBS EPB ECAS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 产品覆盖气压制动 液压制动 电控制动 线控制动等技术路线 [3] - 气压电控制动产品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2014-2023年) 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排名第一(2021-2023年) [3] - 在商用车领域 ABS ESC EBS产品市场份额分别达24.00% 23.72% 27.92% 且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3] - 产品覆盖一汽解放 中国重汽 东风集团 北汽福田等国内主流整车企业 并出口欧美地区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26亿元 17.60亿元 19.77亿元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96.47万元 2.36亿元 2.69亿元 [4] - 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4.24% 82.37% 82.49%(2022-2024年) [4] 技术实力与研发成果 - 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 实现ECU 执行器和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的自主技术开发及生产 [6] - 突破机电耦合制动力动态协调防抱死控制技术 高安全多级异构冗余分布式系统架构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 [6] - 取得授权专利459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 形成22项核心技术 [7] - 获得欧盟E-mark认证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 CMMI-3级等认证 [6][7] - 201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 国家级863计划项目1项 省级研发项目4项 [7] 行业环境与政策机遇 - 全球汽车工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新兴国家人均保有量低 潜在需求大 [8]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5年40.13万辆增长至2024年1288.80万辆 年均复合增长率47.03% [8] - 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崛起 [8] - 2025年7月起新生产营运货车强制安装ESC和EBS 预计产生约30亿元增量市场空间 [9] 上市计划与发展前景 - 公司计划于9月19日开启申购 目标深市主板 [9] - 募集资金用于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 研发中心建设 信息化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9] - 产品契合汽车产业自主生产及电动化 智能化 轻量化发展趋势 [9]
瑞立科密启动招股 主动安全系统“硬核技术”筑牢行业地位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0:49
公司概况与上市计划 - 公司专业从事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技术服务[1]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约4504.45万股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初步询价时间为9月15日 网上网下申购日为9月19日[1] 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制动控制系统(EBS)、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电控空气悬架系统(ECAS)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的企业[1] - 公司核心产品涵盖气压制动/液压制动、电控制动/线控制动等主流技术路线 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摩托车制动安全领域[1] - 公司品牌"科密(Kormee)"已成长为行业一线品牌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14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产品包含的制动防抱死装置(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位[2]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均排名行业第一位[2]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9372.91万元、9678.97万元和11583.25万元 研发费用支出保持在较高水平[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取得授权专利459项 其中发明专利58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3项 具备22项与主营业务和产品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2] - 2019年公司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的"车用高性能制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 - 2022年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路谱与载荷谱的商用车快速可靠制动关键技术及部件研发应用"项目荣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 客户资源与市场表现 - 公司积累了大量具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整车厂客户资源 包括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上汽红岩、陕汽集团、金龙客车、中通客车、中集车辆、奇瑞、吉利、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等国内主流龙头整车企业[3] - 公司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7亿元 今年1至9月预计实现营收15.5亿元至17.3亿元 同比增长13.82%至27.04%[3] 募投项目规划 - 本次融资用于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4] - 募投项目实施将有助于巩固并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4]
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IPO前夜:关联交易缠身、业绩波动添忧
搜狐财经· 2025-08-06 01:31
IPO与募资计划 - 公司已通过深交所主板首发审核 即将上市 计划发行不超过4504.45万股 拟募资15.22亿元[1] - 募资主要用于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项目(8.81亿元) 研发中心建设 信息化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核心产品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 包括ABS/ESC/EBS/EPB等电控制动系统 ECAS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及智能辅助驾驶产品[5][6] - 主动安全系统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持续提升 从2022年74.24%增至2024年82.49%[3][5] - 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为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收入8.90亿元(占比45.89%) 主要应用于中重型商用车[4][6] - 液压电控制动系统增长较快 2024年收入3.51亿元(占比18.09%) 应用于轻型商用车/乘用车/摩托车[4][6] - 智能驾驶产品收入规模较小 2024年收入2931.39万元(占比1.51%)[4] 产能与利用率 - 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但未饱和 2022-2024年分别为51.74%/72.77%/75.12%[1][2] - 液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利用率较高 2024年达96.73% 产能从2023年75万单位扩至2024年90万单位[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2022-2024年分别为13.26亿元/17.6亿元/19.77亿元 同比增长-4.18%/32.81%/12.32%[2] - 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 同期分别为9696.47万元/2.36亿元/2.69亿元 同比增长-50.91%/143.32%/14.07%[2] 市场与行业环境 - 公司业务与商用车市场高度相关 2024年中国商用车销量387.3万辆 较2020年减少126万辆[7] -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5年1-6月销量35.80万辆(同比增长56.89%) 占商用车总销量16.87%[7] - 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收入占比偏低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占主动安全系统收入14.32%[8] 关联交易情况 - 控股股东瑞立集团持股64.16% 曾为第一大客户和核心供应商[9][10] - 2022年向瑞立集团销售金额2.74亿元(占比21.10%) 2024年降至3590.46万元(占比1.82%)[10][11] - 为减少关联交易 公司收购瑞立集团四家子公司 总收购对价超9亿元[12][13] - 部分客户资质转移尚未完成 包括中国重汽和Stellantis等[14] 运营风险指标 - 应收账款规模较高 2022-2024年末分别为6.22亿元/5.76亿元/5.99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46.92%/32.72%/30.29%[15] - 存货账面余额2023年达7.24亿元 2024年降至5.43亿元 存货周转率(1.80-2.4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7]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持续上升 2024年达76.23%[18]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采埃孚/克诺尔/博世/大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行业集中度较高[17] - 公司已进入国内主流整车厂供应链 但未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厂体系[17] - 技术方面存在差距 芯片等核心元器件依赖外部采购[18] - 行业向高度集成化方案发展 传统1V1R方案正被多传感器融合域控方案取代[18][19] - 商用车ADAS市场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三年新增交付量超200万辆 其中20-30%支持L2+/++智能驾驶[19]
伯特利: 伯特利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7-23 16:23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概况 -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伯25转债",代码113696,发行总额280,200万元(28,020,000张),上市量同发行量 [4] - 债券于2025年7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存续期限为2025年7月1日至2031年6月30日 [4] - 转股期为2026年1月7日至2031年6月30日,付息日为每年发行首日起满一年的当日 [4] - 债券信用等级为AA,主体信用等级AA,评级展望稳定,由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评定 [5][6] - 发行采用原股东优先配售与网上公开发行相结合方式,主承销商包销比例0.43% [8][60][6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2018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3596),注册资本60,651.0820万元 [9] - 主营业务为汽车机械制动产品、智能电控产品和机械转向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39] - 主要产品包括盘式制动器、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线控制动系统(WCB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 [39][41][45] - 2023年公司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再次入选"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 [5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国内首家量产EPB的自主品牌企业,2018年实现全球首款双控EPB量产 [41] - 2019年发布并2021年量产One-Box线控制动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市场份额居自主品牌前列 [45][52] - 轻量化零部件采用差压铸造工艺,铸铝转向节可减重40%-50%,主要配套高端及新能源车型 [40] - 客户覆盖吉利、奇瑞、长安、通用、福特、沃尔沃等国内外主流车企,以及理想、蔚来等新势力 [49]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截至2024年底总股本606,545,82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占0.20% [54] - 控股股东袁永彬直接持股18.24%,通过一致行动人芜湖伯特利投资管理中心合计控制23.07%股份 [55][56] - 袁永彬为美国籍博士,曾任天合汽车集团亚太区基础制动总工程师,2004年创立公司 [57] 募集资金与发行费用 - 募集资金净额278,965.09万元,已存入专项账户并由容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 [62] - 发行费用总额1,234.91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1,086.27万元占比最高 [61]
国泰海通|汽车:AEB强标法规出台,线控制动渗透提速
AEB强标法规影响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拟实施日期为2028年1月1日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有望成为标配[1]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AEB搭载率为63% 同比提升5 6个百分点 其中20万元以上车型搭载率超90% 15-20万元车型接近80% 10万元以下及10-15万元车型搭载率仅为3%和48%[1] 硬件需求与市场格局 - AEB所需硬件分为智能驾驶(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控制器)和底盘执行(ESC或线控制动)两部分[2] - ESC市场目前由外资主导 存在国产替代机会 线控制动因制动效率更高 新规有望加速其渗透[2] 行业趋势 - 强标法规将推动制动系统电控装置渗透率提升 线控制动技术渗透预计提速[1][2] - 不同价位车型AEB搭载率差异显著 中高端市场接近饱和 低端市场渗透空间巨大[1]
瑞立科密冲刺上市,招股书因何引用陈旧行业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5-19 12: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26亿元、17.60亿元和19.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7亿元、2.36亿元和2.69亿元,呈现增长趋势 [2] - 2022-2024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22亿元、5.76亿元和5.99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27.49%、21.95%和21.11% [3] - 2022-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6.12亿元、7.24亿元和5.43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分别为27.07%、27.60%和19.13%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等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具备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产品涵盖气压制动/液压制动、电控制动/线控制动等技术路线 [2] - 2022-2024年商用车ABS、ESC、EBS产品合计境内销售分别约79.21万套、95.60万套和108.13万套,市场份额分别为24.00%、23.72%和27.92% [5] - 客户包括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等国内主流龙头整车企业,并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6] 行业数据引用问题 - 2025年5月6日更新的招股书注册稿中大量使用2023年汽车行业数据,部分汽车电子行业数据引用2020年报告 [1][5] - 招股书未更新2024年全球汽车产销量数据,仍引用2023年数据(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55.00万辆和9272.47万辆) [7] - 汽车电子行业市场份额数据引用2020年版本,显示德、日、美企业垄断超70%,博世、电装、大陆合计市场份额超50% [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我国商用车销量为403.10万辆,同比增长22.13%,商用车市场回暖明显 [5] - 截至2023年底我国商用车保有量已突破4973万辆,带来大量汽车更新需求 [5] - 全球汽车产销量稳中有升,新兴国家人均保有量较低、潜在需求大,未来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10]
亚太股份20240514
2025-05-14 15:19
纪要涉及的公司 亚太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产品情况**:亚太股份线控制动系统和 EPB 产品国产化率分别为 35%和 80%-90%,行业渗透率分别为 40%和 80%-90%;2024 年 EPB 销量超 100 万套,线控制动销量不足 2 万套,预计 2025 年两者销量均显著增长 [2][3] - **市场布局**: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获大型全球客户 EPB 订单,正洽谈线控制动系统等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海外市场显著放量,国内外市场接力驱动业绩增长 [2][4] - **国内市场影响**:国内乘用车市场智能化趋势明显,自主品牌在 10 万元左右价位段车型增配智能化配置,扭转 2023 - 2024 上半年减配趋势,带动中国零部件企业盈利能力改善 [2][6] - **行业竞争格局**:制动行业门槛高,竞争格局稳定,前装制动系统市场由少数外资企业主导,亚太股份等少数国产企业占据一定份额,依托重点客户,预计 EPB 增速超 30%,one box 增速可观 [2][7] - **业绩预期**:预计亚太股份今明两年业绩增速约为 35%,营收分别达到 3.8 亿和 5.1 亿,2027 年或进入全面量产阶段,主要受益于欧洲客户 Scales,未来几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2][8] - **投资建议**:当前亚太股份估值约 20 倍出头,考虑高成长性,投资吸引力仍存,建议持续关注 [5][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风险提示**:需关注全球汽车销量下行、海外客户进展不及预期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5][10]
瑞立科密深交所IPO提交注册 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10:30
公司概况 -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深交所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拟募资15.2162亿元,中信证券为保荐机构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技术服务,是国内少数具备ABS、ESC、EBS、EPB、ECAS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的企业 [1] - 核心产品涵盖气压制动/液压制动、电控制动/线控制动等主流技术路线,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摩托车制动安全领域 [1] 市场地位 - 2014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产品中的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 [2] - 2021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均排名行业第一 [2] - 2022-2024年公司商用车ABS、ESC、EBS产品合计境内销售分别为79.21万套、95.60万套、108.13万套,对应市场份额为24.00%、23.72%、27.92% [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26亿元、17.6亿元、19.7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2.39亿元、2.75亿元 [3] - 2024年资产总额28.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6.99亿元,资产负债率37.98% [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20%,基本每股收益1.99元 [4]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8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92亿元 [4] 募投项目 - 募集资金15.22亿元将用于: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8.81亿元)、研发中心建设(3.08亿元)、信息化建设(0.8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5亿元) [3]
过会20个月,IPO终止!
梧桐树下V· 2025-01-10 08:45
核心观点 - 公司创业板IPO审核终止,因公司与保荐机构银河证券撤回申报,原拟募资4.0615亿元 [2] - 上市委重点关注控股股东债务问题、主营业务收入成长性及客户集中度风险 [3] - 公司主营燃油汽车ABS产品,但收入占比逐年下降(81.20%→46.59%),新能源及摩托车ABS产品增长显著 [10][12] - 境外收入依赖伊朗客户SPCO,受国际制裁影响销售收入持续下滑(36.76%→16.41%) [14] -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营收规模较小,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一般 [15][19] 财务数据 - **营收与利润**: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45,816.90万元、45,799.18万元、54,806.0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598.82万元、6,735.25万元、7,738.34万元 [6] - **毛利率**:主营业务毛利率从30.51%降至27.64%,燃油汽车ABS产品毛利率下滑显著 [7][10] - **现金流波动**: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1年为-5,213.16万元,2022年回升至8,517.86万元 [5] - **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口径资产负债率61.86%(2022年),应收账款占比流动资产32.06% [6][7] 业务结构 - **产品收入变化**: - 燃油汽车ABS收入占比从81.20%降至53.25%,新能源汽车ABS收入2022年增长189.10%至4,741.38万元 [10][11] - 汽车ESC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15.18%,摩托车ABS收入占比增至13.99% [10][12] - **区域分布**:境内收入占比从58.37%升至83.32%,伊朗地区收入占比从41.44%降至15.80% [13][14] - **客户集中度**: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3.41%降至67.93%,SPCO及其代理商收入占比下滑至16.41% [6][14] 行业与竞争 - **行业趋势**:燃油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5.41%,ESC产品逐步替代ABS技术 [39] - **竞争格局**: - 博世2021年汽车业务收入454亿欧元,公司营收规模显著落后(2022年5.48亿元) [16][19] - 可比公司伯特利、亚太股份等毛利率20%-24%,公司毛利率27.64%处于中游 [16][17][19] - **技术实力**:研发费用占比4.11%(2022年),低于菱电电控(12.12%) [18][19] 其他关键问题 - **税收优惠**:2022年税收优惠占净利润24.83%,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优惠及出口退税 [20][23] - **供应链风险**:ECU组件采购占比45%,依赖境外芯片供应商汉拿科锐动 [36] - **诉讼与历史沿革**:存在股权转让纠纷及对赌协议解除问题,国有股标识尚未获批 [30][31][34]